这次一去,我们便可一观了。”
庄夏信马由缰,手中提起美酒一饮而下。
夕阳余晖,金色撒满大地,彩霞如同最美的嫁衣。
美酒,美景,美人皆有,何等快哉。
酒不醉人人自醉,庄夏随意指点江山,似有蔑视之意。
两人骑马而行,却见前头有一儒雅青年,身形端庄而正气浩然,看起来很是阳光而朝气,口中吟言: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这一言一句,浩浩荡荡传出里远,如同正气扫荡一切污秽。
庄夏见此人很是一身正气,不似作做,气质乃是由心而出,让他很是顺眼。
开口道:“书生,要往何处去。”
那书生转头:“前往嵩山寺,为罗汉庆典而来。”
“那可巧了,我们也是,不如同行,也多一番热闹。”庄夏身子一纵而起,离开自己的黑马,飞身落在花影身后。
“那多谢了。”那书生也不缀言,一跃便乘上了宝马,却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一副非礼勿视的模样,不看共乘一马的庄夏与花影。
花影方才一惊,没有想到庄夏的所行,如今却有些扭捏。
更别说,庄夏此时酒喝的太潇洒,有了侠士的心境,豪气肆意。
他一把揽住花影的细腰,润滑如丝绸,柔软如水的腰肢让他爱不释手,还捏了两下,行为浪荡。
“书生可是儒门子弟?好一身浩然正气,未来定是一位大儒!”庄夏开口。
那书生目视前方:“谬赞了,在下儒门苏浩然,承老师嘱托前往嵩山寺,路遇二位,实乃有幸。”
“我是百花山庄的庄夏,这位是我们百花山庄的当家人花影,我看你很是顺眼,路遇也是缘分,不如交个朋友?”
庄夏将酒壶扔与对方,苏浩然也畅饮一口:“好酒!”
庄夏面色微醺,虽有醉意却是心醉身不醉,接过马缰,驾马而去。
“美人在怀,美酒可饮,又有一顺眼之人,快哉!快哉!”
三人两马,一前一后向着远方而去。
第一百三十七章 说书人说江湖事
鲜衣怒马,纵横四海,每一个男人都有一个武侠梦,一个肆意的江湖梦。
只是,这样的颠簸之下并没有理想的那么安然,尤其对花影来说。
庄夏不时喝下一口烈酒,左手穿过花影的腰肢,扯着马缰一路飞驰而去。
白马四蹄如点鼓,很有节奏的上下颠簸,马背上的两人紧靠着,以免落马。
很是扭捏的花影身子都有些紧张,手不知道往哪里放,面色通红,却是从未与男子如此亲近。
更何况,哪怕是江湖儿女,相拥着同乘一马,这意味着什么她很是清楚,既是羞涩又很欢喜。
只不过,这上下的颠簸,两人身子如此相触,让闻着花影体香的庄夏不免有些心动,身体慢慢起了反应。
花影哪怕是黄花大闺女,可也是知晓那坚硬如铁的事物是何物,反应过来后身子僵硬。
她声音细如蚊蝇:“庄……庄夏,你,你顶着我了。”
庄夏耳朵好的很,哪怕呼呼的风声,他也听了出来,更感受到了身前女子的尴尬。
随即他将花影一抱,转身就将她放在身后,两人前后互换。
这样的尴尬庄夏也不知当说些什么,也只当什么事都没发生。
放慢速度,苏浩然赶了上来:“庄兄,夜已深,不若到前面小镇一宿?”
“正当如此!”庄夏点头,又问道:“苏兄乃是儒门中人,也非是门派弟子,为何前往嵩山寺?”
苏浩然道:“家师在嵩山寺有故人,若非如此,我也不会前去。
我乃是儒生,少有行走江湖,可也许正是如此,家师希望我出来看看,历练一番。”
花影也和庄夏讲过,苏浩然在江湖中并不出名,甚至少有名气,她听闻过此人也只是因为他在士子中的才名。
可庄夏却告诉她,这苏浩然武功很是不错,只是不曾踏入江湖。
三人很快便到了小镇,寻到一家客栈——迎客来。
单是三人的衣着,这客栈之人便知道他们不凡,更别说那两匹高头大马价值不菲,卖了他的小店都赔不起。
自是有人过来牵马,庄夏进了客栈,当即开口:“小二,来三间上好的客房,再来一桌好酒好菜。”
“好嘞!客官稍等片刻。”小二引着三人坐下,又忙活去了。
这个客栈看起来年头不短,掌柜乃是一个五六十的老头,身子骨还硬朗,儿子在一旁算账,他则坐着喝茶。
整个客栈坐着不少人,有行足走贩,有商贾游客,更有江湖人士。
尤其是东角一处的四个黑衣男子,不时将目光转向他们三人。
花影坐在庄夏左手边,而苏浩然则在其右侧,此时喝着茶。
略失女侠风采的花影握着茶杯,不时看向庄夏,偶尔发现庄夏转头看来便匆匆将目光转开,心如小兔。
苏浩然也只是轻笑,不言不语,也不再去看,和庄夏讨论着这大周皇朝。
庄夏有言,大周皇朝正值最盛之年,百年之内没有亡国的危险,只是再到后期便会倾倒。
“庄兄此话谬已,天下朝气蓬勃,更有数以万计的儒生忠君爱国,诸多清明官员治理有方,这乃是万世之基,必会有长寿,远胜前朝。”
苏浩然一生读的是圣贤之文章,行的是坦坦荡荡的君子之事,见的是繁华的盛世,如此强大的国家,应该千秋万载。
“苏兄终究只是在富贵人家长大的,也没见过这江湖,这世态炎凉。人世轮转,由盛而衰的王朝数不胜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那也只是人心之变,若是人不爱国,不忠君,不守序,才会有灭国之祸。”苏浩然反驳。
“或许,是因为人心不得不变呢?苏兄此事我们就不必争论了,日后你见了这江湖的红尘滚滚,还有那百态的人心欲望便会有所触的。”庄夏一饮酒,摇了摇头。
“这位小兄弟虽年少,却也有高见,我莫真敬你一杯!”一位紫色衣衫的青年开口,举杯示意。
庄夏也很给面子:“一家之言,兄台谬赞。”
随即两人共饮一杯。
不多时,庄夏这一桌的饭菜便上了,便开吃起来。
不多时,客栈走进一老头,一少女,一中年男子,他们手持乐器,却是想在客栈讨个生活,老掌柜给儿子挥挥手,允许了。
随即,那身着补丁衣服的少女拉着二胡,中年男子提着锣鼓附拍,灰白头发的老头在场中来了一番说书。
“江湖人,江湖事,老朽我走南闯北得了不少见闻,愿在此说与诸位听,大家若是觉得说的好,那便赏些银钱,老朽不胜感激。
今日,我便与大家说说那剑骨通神仙典之事,当然,前八代剑主之事诸位早有耳闻,也不必缀叙,而老朽说的是那近来有关那仙典的见闻。
就在前些日子,仙典的传说沸沸扬扬,引的天下大动,任谁都心动想要夺取着仙典。
有人说这仙典在昆仑一处洞府,因为第八代剑主曾于此隐修,这有些根据。
于是乎,数以千计的人去了,仙典没找到,却厮杀而死了数百人,只是猜测对方得了那不知有无的仙典。
这似一场笑话,可那洞府最终还真让人找了出来,洞府中有着不少珍藏的典籍和武学,震惊了前往的诸人。
为了这些武学典籍,数千人再次争夺不已,随后又是一番血战。
当这厮杀结束之时,众人沉下心来检查才发觉,其中最珍贵的也只是本经典武学而已,哪怕能练到超一流,却也妄费了不少性命。
要知,其中不少门派的弟子,所学也不止一两本这样的经典武学,真是煞费苦心却白劳了一场。
不过,这一行也并非没有消息,洞中的典籍有着第八代剑主的手札,记载自己曾被嵩山寺举派之力镇压,在其伏魔洞中关押数年。
若有什么门派得到过剑骨通神仙典,那必是嵩山寺。”
这老头的引头说的不少江湖人士心痒痒,他们倒是知道昆仑山所发生的闹剧,可这有关第八代剑主与嵩山寺的事却从未听闻。
“老头,你说的可是真的?为何我们未有耳闻?”
那灰衣老头一笑:“老朽若非从嵩山方向而来,也不会知晓,如今已有不少江湖人士汇聚嵩山,想要探一探嵩山寺呢,各位若是去晚了,恐怕凑不到热闹。”
“嵩山寺刚出大宗师,有这般人物镇压,谁敢闹事?”一位商旅之人出口。
说书的老头再道:“嵩山寺哪怕势大,也堵不住众口悠悠,也挡不住千人万人,因为他们不敢杀的。”
名门正派,也常为名声所累,如果有人敢去魔门问东问西,保证让你爬着出去。
而嵩山寺却不一样了,它乃是佛门之首,讲的是普度众生,劝人放下屠刀的,和尚怎能杀那些没有大恶的人呢?何况还是千千万万。
这老头将故事讲的绘声绘色,尤其是那仙典的神秘,惹的众人都想立马前往嵩山寺,若是逼问出了仙典,再有一分运气,说不得可以得到,从而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