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究竟过了多久,当天上的太阳渐渐变着了橘红时候,舱室里突然响起了一声长叹:“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童儿,可有人来访?”
“夏师可是忘了?您可是约了李静轩午时来访呢。他午时未到就来了,如今已是酉时中了……”小童清脆的声音随之响起。
“酉时中?他岂不是等了近两个时辰?”夏棣的声音中有些惊讶,随即便是啪得一声响起,似乎他自己盖上了自己的额头:“为什么不早点叫醒我呢?”
“他不让啊!”小童委屈的说道。
“这真是失礼了!”夏棣迅速的从床上支起身子:“且容我更衣。”他稍稍大声了一些,随即便是一阵洗簌穿衣的声音响起。
如此,大约一刻钟后,身材高大的夏棣却是换了一声棕色的深衣出现在李静轩面前。他看到了如石雕一般躬身立在自己船舱面前的李静轩,脸上堆起了不好意思的笑容:“抱歉,抱歉!原本只想小甛一番,却不想一睡就睡了这么久,真是抱歉啊!”他说着,对李静轩拱了拱手,随即一把拉着他的手臂,将其牵扯到舱室里。
“不敢,我想或许只是先生太过劳累了!”李静轩客气的说道。
当下两人寒暄了一方,紧接着分了宾主坐下,由一旁的小童给两人上了茶。接着便由夏棣说起了正事:“对了,你说你向向我求教学问……你原本于长生宗里,修得是道家一脉,我不知你对我等儒家之学了解多少,所以今日之课,我想先考校你一番。了解一下你的学习进度。”
“请夏师提问!”李静轩明白这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当下便应承下来。
“嗯,对于儒家的典籍,我想你多少也听说过一些。我儒门的根基,在于四书五经,在于圣人的大义微言,在于诸子百家的学问。对于太过深奥的东西,我也不提了。我只想问,四书五经,你究竟学到哪里?”夏棣很是直接的问道。
“呃……我在长生宗外门学了三年,多以习武养元为主,诗书懂得不多,四书五经,我只学了论语和易经!”李静轩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论语和易经?嗯,这也不错了!”夏棣轻轻的点了点头,“既然你说你会这个,那我就考考你这两本东西的内容吧。”
“请夏师出题!”李静轩躬身以对。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何解?”夏棣轻轻的开了口。
“这是孔子言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在孔子的文化中‘德’与‘仁’通常是同义词,‘为政以德’即‘为政以仁’。德通常也称为‘仁德’。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李静轩躬身答道。
“那——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又做何解?”听了李静轩的回答夏棣微微的点了点头,开口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夫子到了该说话时才说话,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快乐时才笑,所以人们不讨厌他笑;对于财物,符合道义才取,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李静轩拱手应答道。
……
第五十章 学问修炼
天才壹秒記住『 qu 】对于李静轩这好不掩饰的直接,他一边感慨李静轩的实诚,一边也在思考,我到底要不要教他。他踌躇着,身体从位置上站起,离席而行在一旁踱着方步进行考量。终于在他走了几个会合之后,他做出了决定:“你的诚实很让我满意,你的遭遇很令我同情,你的理想令我钦佩,所以我决定教你一些我们儒家修行的法门。”
“啊……如此多谢夏师了!”夏棣的答应令李静轩大喜过望,他连忙低下头去,躬身下拜,朝夏棣恭敬的磕起了头。
“行了……”在李静轩磕了三个头之后,夏棣拂手将其抬起:“我只打算收你为记名弟子,所以你磕三个头也就够了,却不需另行大礼。”
“是!”作为夏棣的弟子,即使只是区区的记名,李静轩对夏棣也是摆出了一副言听计从的模样。他在夏棣的拂手之下顺势站起,恭敬的低头立于一旁,噤声聆听夏棣的教诲。
“静轩,你想学我们儒家的力,这很好。只是你明白,我们儒门之力的根源究竟在何处?”看着李静轩恭敬的模样,夏棣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问出这么一个关键的问题。
“这……”李静轩有些茫然了。
夏棣问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世间万物皆有其根源存在,即使修炼之道也不曾例外:
武道的修行分为内外两门,内门的修行和道门相类似,走得的是服气养元,壮大自身的门路,而外门则是打熬筋骨,练血换骨的门道,其根源都在于对自己身体的开发。
“天地一大人体,人体一小天地,深掘小天地之秘,方有顶天立地之力。”——这便是武道修行的根源。
而道家虽与武道内门相仿,其实在又有诸多不同。“驰人身而游无涯,以小天地而合大天地,纳天地之力而为己用,历万劫而成就至圣。”——这便是道家力量的根源。
如果说武道是对于自己身体的深度开发,那么道家则是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引子,以此来驾驭天地的法门。
而儒家呢?儒家的力量根源又是再何处?
李静轩想着紧紧的皱起了眉头。
从夏棣上次的出手中可以看出,儒家的争斗不是靠自己身体的力量,而是靠一种更加“玄幻”的手段:出口吟诗幻化风雨,撰写书画即为刀剑,这是令外人难以琢磨的。这似乎和道家的法术和符篆有些相似,又似乎有许多不同……只是,这里面的不同究竟在何处呢?这里的不同是不是真的就包含着儒道的根源呢。
“……还是没有丝毫头绪啊!”李静轩肖想了半天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想不出一个究竟,只好无奈的放弃了。他低下头去,躬身拱手向夏棣求教:“还请老师教我!”
“儒门的力量来自于天道奖励,其支柱核心乃是三点:其一,对天道的法则补充;其二,对天道的理解阐述;其三,对天下万民的教化。”夏棣很是直接的说道:“为何儒者作画吟诗即可化为天地之力,而这种天地之力往往在原作者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因为这作画吟诗或是在某些方面对欠缺的天地法则进行了补充,或是在某些方面对天地至理进行了描述,天道欢喜这些补充对自身的完善,满意他们对其进行的阐述,所以降下相应的奖励给众人,令其拥有相应的‘能力’。
为何儒者喜欢立言著书,喜好为人师,教化万民?这是因为天道会将自己的力量奖励给这些传播知识的人。天道无私,只要你有付出必有回报,天道至善,只要你顺势而为自然通行万方,无有不应。对天道进行补充,对天道进行阐述,将天道至理传播给更多人知晓,这便是儒家力量的根源。”
“原来是这样!”李静轩顿时有些恍然大悟。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当事情的真相被夏棣一言捅破之后,李静轩对儒门修行的种种便完全理解了。
简单的说,儒门的力量完全来自于顺应天道的奖励,也就是李静轩以前从小说里看到的“功德”。当然这和真正的功德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但这种差距并不影响两者性质上的相近。
为什么儒家弟子需要研读经典?因为只有明了的更多才能在站在前辈的经典之上有更新的阐发。每一篇千古雄文的撰写,每一本新经典的发表,都是后人站立在前人肩膀上的瞭望和呐喊。
儒家讲究三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
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立德最难,立功第二,立言最易。
在儒家看来,能够立德的都是圣人,一举一动皆为万世楷模;其次是有功于天下的“平天下”者,他们立功,解决当世最大的难题;再下来便是立言者,他们撰文著书,声明千秋,其优秀者千载传送,身没名存,庇家业数代。
这些重重说到底都是天道对其完善者、阐释者、传播者的庇佑。只要天道至理一天没有被人阐述清楚,天道一日没有完成,世上还有一方可以传播天理之地,儒家的力量便一日可以存在。
“还真是够取巧的门路啊!”李静轩在心底洒然一笑。既然明了儒家修行的根源,李静轩自然对儒家所行的种种异术,不再不解的视之为“玄幻”。
他明了的点了点头,随之询问夏棣:“那么老师,我该怎么进行儒家门法的修行?”
“儒家修行大约有三个途径:一个是立言,写文也好,作画也罢,吟诗篆曲也成,只要你有能够传颂于世间的作品,你便能迅速的获得一定的才气。这些才气将汇聚在你的身体里,改善你的身体和气质,让你拥有‘力量’;第二个是习文,通过习文读书,不断增加自己对圣人经典的理解,进而储存才气,为立言做准备。一般来说,世间的大多数读书人走得都是这条路,这也是儒家中的正途……”夏棣说道这里微微的顿了顿,一时间却没有继续说下去。
相似小说推荐
-
魔法高材生 (刀锋饮喋) 起点VIP2017-07-14 剑与魔法世界是个巨大的斜坡,从传说中最南方的天国向魔法大陆、中土世界、骑士联邦一路倾...
-
神荒领主 (三天) 酷匠VIP2017-05-09 玄幻玄幻神魔冒险励志热血搞笑危机四伏的大荒中,一位鹰视狼步的古村少年,在阴差阳错之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