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秦时明月]横贯四方/捭阖本纪第二部 (独孤求哨)


  “昌平君此人,无论是杀人前还是之后,都决计不会慌张的。即便知道将有人来,对他来说也不过是杀一人与杀两人的区别。”盖聂道。“那位‘风伯’处可传来消息?”
  县尉与“雨师”对视一眼,双双摇头。“事发突然,我们派去传话的人还没有回来。风伯此人虽然也算行事小心,但若论轻功剑术,实非昌平君对手。倘若昌平君已经不畏暴露,决意行凶,恐怕……”
  “若真是昌平君行刺,此刻想必已经远遁。”
  “本县夜间门禁极严,要出城必须持有县署开具的紧急文书,并盖有县令、县尉二人的官印。昌平君即便逃,也逃不出城,必然尚在城中藏匿。”说到这里,雨师话锋一转,叹气道:“在下虽然可以绘出此人形貌,令全城百姓检举告发。但昌平君剑术超绝,又擅暗器与阴阳咒术,恐怕不是普通勇士可以对付的。要擒住此人,只能仰赖先生之力。”
  盖聂这才明白这些人忽然对他如此恭敬的用意。“不敢。在下职责所在,必定尽力。只怕此人老谋深算,在城中有隐秘的藏身之所,又或者知晓某些机关暗道……”
  三人正在议论,忽然一名传令兵匆匆赶来,半跪行礼道:“报——县内监狱囚犯暴动,杀死数十名守卫逃走了——”
  县尉等人蓦然变色。前些日子,几伙在颍川、南阳等地流窜作案的流寇巨盗陆续落网,暂囚于县狱中;不想他们竟突然发难。虽说这群人都是胆大妄为、不管不顾的亡命徒,但这时机未免也太巧合了一些。
  公孙县尉是典型的秦国军人出身,之前死了一个人的谜题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但遇到这种拔剑互砍流血成河的状况时,反倒游刃有余起来。他威严地发号施令道:“速命各城门将士加紧巡逻,以火把为讯,防备有人趁夜冲击城门。守军各营集结弩手三百人,轻兵一百人,重甲兵二百人,全城大搜,务必要将这些案犯缉拿。”
  传令兵领命而去。县尉大步踏出屋外,密探“雨师”也紧紧跟了上去。盖聂趁着二人转身,随意捡起案上的几片玉屑笼入袖中,后又塞进一只布囊内。这一手动作极轻快,近在咫尺之人都未曾发觉。
  三人在庭院中等待士兵集结。县尉眉头紧锁,道:“只怕会是一场硬仗。”
  雨师冷笑道:“大人明鉴。如今看来,昌平君返回城中,肯定是还有什么目的没有达成;而他之所以敢于犯险,则是因为楚人早就为他安排好了接应。”
  清亮的鸣铎之声穿透浓雾,不多时,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从四方聚集;院中很快排满了持手弩、矛戟的武士,一级级军官们依次发号施令,将命令的内容简短又清晰地传达下去。队伍即将开拔,忽然一人风风火火地从门外闯入,头戴高冠、手扶长剑,身后跟着几名隶臣——正是昌平君。
  众人皆是一惊。县尉立即喝道:“左右拿下!”
  昌平君双臂一推,挡住向他逼近的执戟武士。“且慢。大人因何拿我?”
  “你谋害本县令君,这等重罪,还敢砌词狡辩?”
  “李县令被害一事,启也是适才刚刚听闻。公孙大人如此断定,有何凭据?”
  “李大人尸身之侧,正落着你的那块鸟纹玉玦!”
  昌平君冷声哼笑:“启的玉佩自游猎那一日后便失落了,此事必为他人栽赃陷害。若启便是刺客,怎会留下如此明显的证据?既无人证又无供词,只凭一块玉,如何定罪?大秦律‘封诊式’有云,治狱,以毋笞掠而得人情为上;笞掠为下;有恐为败。县尉大人难道打算用刑恐吓,让启不明不白地认罪么?”
  “昌平君对于大秦的律令,倒是十分精通。以您的身份爵位,我等安敢随意动刑。”罗网密探面露哂笑,从袖中拿出几片焦黑残缺的简牍。“不过别的证据嘛,倒也不是没有。此物是在阁下每日所用炭炉的灰烬中找到的。阁下行事的确小心,可惜,还是烧得不够完全。”
  盖聂望了一眼,竹简上的字大多已经焦黑不可辨认,却能依稀认出上面的楚国字体;内容大约是一封信件的末尾。只听雨师大声念道:“……倘若阁下首肯,便将此物随身佩戴,至……若阁下不愿合作,不妨将此物砸碎,置于……天井之下。某见到碎玉,便会了解阁下的决意,断绝音信……”
  昌平君脸色微变,但很快压了下来,仍保持着镇定自若的态度。“此话说得含混不清,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启并不记得这封信,也不知是何时烧的。何况,信中内容和县令大人之死又有何关系?”
  “此信显然是阁下和楚地细作互相勾结的证据!那块玉玦便是订约的信物。你与他们约定了一件事,或被县令大人发觉,或县令大人便是你们的目标……你行凶之后,见满地碎玉,即便匆忙清扫,难免有所遗漏,所以干脆让那物事留在原地;随即去而复返,装作刚刚听说凶案的模样,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雨师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的推论,听上去颇有几分道理。
  昌平君赶紧打断他道:“奇哉怪哉,阁下又是如何知道这封信一定是送给启的呢?你说此物是在启所用炭炉内发现,然而启之居所,平日仆役侍女来往不下百十人,之前被秦王派来保护在下的十二名侍卫亦可随意进出,焉知不是他们其中之一将自己的信件在启的房内焚毁,以便摆脱嫌疑的呢?”说到这里,他立即将一道意味深长的视线投向盖聂。
  县尉忙道:“定然不是盖先生。先生整夜都被关在笼……都未曾离开庭院,此事千真万确。”
  “那么大人又如何断定他没有同伙?或许他假意被擒,就是为了转移我等的视线,方便他的同伴暗中下手——”
  盖聂无力地揉了揉眉心,心道昌平君对于嫁祸于自己这件事当真是十分执着——仔细想想,除了昌平君,好像还有别的什么人有类似的爱好。
  县尉的目光不住游移,仿佛在仔细揣摩方才的一番辩论。雨师倒是十分坚定,仍是死死瞧着昌平君冷笑。秦国士卒战斗力虽强,此时却已彻底混乱:在场众人,以昌平君爵位最高,过去深受秦王器重;但县尉却是他们的老上司,罗网的人更是在秦国有特殊地位;他们各持一词,究竟谁是忠臣,谁是贼寇?
  庭院中气氛凝重至极。便在此刻,远处传来阵阵模糊不清的惨叫——辨别不出是一两人,还是许多人。盖聂神色一变,拔剑道:“不能再拖延了。请大人立即下令城中平叛,眼前交由在下处置。”
  “盖聂,你意欲何为?!!”昌平君也拔剑出鞘,脚下却不自觉地退了一步。自九龙峡一役后,他对盖聂产生了一种既恨又怕的情绪,虽然不择手段地想让他死,可是自己却无论如何不愿与他交手。当年在咸阳听说了邯郸城破那一日盖聂在城中连番死战,闯弩阵、劫罗网、杀剑圣等事迹,秦国剑客大多不信,都道必是赵人为了吹嘘剑术夸张讹传,唯有昌平君坚信不疑——那人当真做得出,做得到。
  他就是个疯子。
  “昌平君,眼前这桩案子,似乎以我等的智慧已辩别不出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犯人;不如你随我同归咸阳,由君上亲自裁断。”盖聂平静地摆了个起手式。
  “荒唐!你若在途中杀人灭口,何人可知?!”
  “你若束手就擒,在下也自愿就缚,由县尉大人派遣可信之人一路送行。”
  昌平君咬牙切齿道:“启还是,信不过你——”
  “你不必信。”
  盖聂摆剑一挥,一道弧光割裂浓雾,带着令人胆寒的锐气扑面袭去;昌平君半身猛然向斜后方倾倒,堪堪避过此招。两人不顾地形逼仄,当着一众官吏将士的面快速交起手来;尽管昌平君意不在战,几次想要轻身跃上房顶,都屡屡被盖聂以剑招压制住,无法脱身。盖聂心中主意已定,要趁对手心虚焦气躁,以慢打快,令越女剑“繁”、“急”、“快”的优势无从施展。奇怪的是,尽管剑身相撞的交鸣一声高过一声,他还是听见了另外一种声音。
  “唧唧、唧唧。”“簌簌、簌簌。”
  像成百上千只蟋蟀、蝈蝈之类的草虫,同时振翅鸣叫——那声音缥缈无踪,有时远在天边,有时又似钻进了耳孔。虽然院子里可能也有蛰虫,但如今可是冬日,如是虫鸣,绝对不寻常。
  盖聂余光看见一个模糊的怪异影子,正从入口的位置慢慢挪动靠近。他心中猛然一凛:这场景仿佛似曾相识。来不及细思,异变已经陡然发生。
  最先察觉的是昌平君脸上的表情越发狰狞,双臂肌肉隆起,竟弃了越女剑轻灵迅捷的优势,双手持剑大力劈砍,简直像学剑入门的莽汉,不成章法。盖聂本可乘隙一招制敌,但其人此时满身破绽却气势惊人,剑气暴涨,很难偷袭制服而不将其重伤。更麻烦的事,盖聂自己心中亦渐渐生出一股焦躁,似乎在小声蛊惑着他——杀了算了,何必为这种人渣劳心费神……杀、杀……
  些微分神,昌平君的剑风已呼啸赶到,盖聂仰头让过,险些被削去一块头皮。
  此时更多的怪事接连爆发。院中的一名执戟甲士突然大吼一声,一戟刺入了相邻之人的下腹,拔出来时戟枝将对方的肠子都勾了出来,流了满地。身侧几人同时扑过去制住他,凶手却如癫似狂,大吼大叫,有如野兽一般咬人、撕扯。几乎在同时,弩兵、轻兵阵中也发生了大小不一的混乱。发狂之人眼中布满血丝,不管不顾地互相殴斗厮杀。又有不少士兵扔下武器,或者痛哭流涕,或者拔腿逃亡,或者拔出随身短剑,将倒在地上或伤或死的同袍头颅割下,挂在腰间,面上喜不自胜——一向以铁一般的军纪闻名七国的秦军勇士,瞬间乱成了一锅沸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