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说话,便听外头有动静。三人抬眼过去,便见贾母房里的琥珀打外边进来,先与三人见礼,才道:“老太太,外头林家打发了一个媳妇来,说是有话要回老太太。”
贾母听了是林府的人,立时坐直了身子,抬手道:“叫进来。”
不多时便进来一个妇人,穿着簇新的衣裳,面上带笑,喜气洋洋。那妇人他们原也见过,是他们林府里管家单良的媳妇。
单良家的见了礼,便笑说:“老太太,我们太太方才发动了,不多时便养了一个哥儿并上一个姑娘。”
竟是龙凤呈祥。
贾母一听又是欢喜又是忧心,当下又问:“你们太太可好?哥儿和姑娘都好?”
单良家的道:“太太这胎养得极好,先养了哥儿,又喊饿,热热地吃了半碗鸡汤面,又过了一时,姑娘也出来了。哥儿生得健壮,才落地便要找奶吃,哭声响亮得很。姑娘略荏弱些,只是太医说了,不过是因着才养出来,仔细地养着便是了。我们太太生了两位小主子,虽很疲乏,却不见苦痛,也是极好。”
这确然是实话。
如今生孩子是极危险的事,便是养得好,生得不巧,丢了性命的也比比皆是。也有不丢性命的,后来身子也不大好了。贾敏这胎比常人更凶险些,还是双胎。顺顺当当养下来,两个小的都活了已是不易,贾敏还并未亏损身子,这实在少见。
贾母这才放下心来,面上洋溢的尽数的是笑意了。“好……好……我就知道,我敏儿有后福。如今玦儿长成了,黛玉也乖顺懂事,老天赠东风,又赐了两个下来。”
王熙凤也笑着恭贺道:“这真是再喜庆不过的好事了,我们姑太太委实是个有厚福的人。一胎双生,这是多少人求不来的好事。”
王夫人也是笑,口中道:“虽如今说好,也不能大意了。须得好好养着,若是月子里有什么事,这是一辈子的苦楚。”
一时间竟皆是万分欢喜的模样,众人又叫单良家的带了东西回去。荣府此处,便暂不提。
再说至林府这处。
这一日林海并非休沐,早早便上朝去了。待上朝罢了,便往户部去。偏才处置了两桩事,便有家里的小厮过来传话,说是太太生了。
林海当下起身,再坐不住了,告了假便匆匆回家去。
到从善院时林黛玉尚在院中,见林海回来,先与林海见礼,面上带笑,口中道:“父亲大喜,母亲才养了三弟弟并上二妹妹。”
林海并不急着瞧孩子,只问黛玉:“你母亲在里头?”
黛玉道:“母亲养了弟弟妹妹便说饿,又吃了一盏红糖鸡蛋,便沉沉睡了。”
林海闻言,又问:“太医可说了什么不曾?”
黛玉仔细一想,又道:“倒有一句。”
他急问:“是什么?”
她抿唇笑:“叫父亲放心。”
“你倒打趣起你爹来。”林海心宽了许多,伸手摸了摸黛玉额头。又唤琉璃:“太太醒了告诉我。”
琉璃应了,他才命人将新得的儿女抱过来。
乳母俱是贾敏并上秦妈妈亲自掌眼挑选的,干干净净的妇人,一共两个人,一左一右抱着襁褓上来。他们料不到竟养了两个,故乳母丫头只挑了一人的例,虽如今够用了,到底等贾敏身子好些,也该重挑选几个才是。
幸而林海吃不准是哥儿还是姑娘,名皆取了,如今倒尽能用上。
贾敏累得不得了,一觉睡得昏天黑地,待掌灯了才醒。
外头摆了饭,林海与林黛玉并没心思吃东西,不过随意吃两口汤罢了。饭才毕,便听琉璃在落地围屏里头道:“老爷、大姑娘,太太醒了。”
当下二人进了围屏。只见贾敏靠在大迎枕上歪着,面色略白,精神倒很好。早在外头便闻着隐隐血气了,里头更是浓重。只是二人再没心思管这个,一径上前。
林海在床侧坐了,琳琅取了一只绣凳过来,林黛玉在上头坐了。
女儿在侧,林海与贾敏自不能十分亲密。故林海只瞧着贾敏,许久才道:“辛苦夫人。”
“这本是我分内的事。”贾敏看向一旁黛玉,目色柔和,道:“才吃了早饭就发动,倒惊着了黛玉。”
林黛玉道:“不过是一时手足无措,哪里就惊着了。难为妈妈养弟弟妹妹的时候还想着我,倒是我的不是了。”
“我自然想着你。”贾敏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小脸,“你和你哥子一样,都是我的心尖子。”
林海命人将哥儿并上姑娘抱过来给太太瞧一眼,又道:“玦儿虽在路上,倒也常常地写信回来问你的身子。很应该写封信告诉他,他母亲大安了。”
黛玉道:“将才父亲没回来,我处置了家里的事,已经写了信使人送出去了。外祖母那边也叫单良家的去送了信,另有几处常来常往的人家,也都去报信了。父亲不必忧心这个。”
“好,没料到你年纪小,做事倒很周到。我倒忘了,你外祖母那里一贯很忧心你母亲。”林海笑与贾敏道:“黛玉瞧着有你理事的模样了。”
环珮从外头进来,道:“乳母抱着三爷并上二姑娘过来给太太请安了。”
贾敏叫进来,两个乳母便抱着两个小主子上前来。乳母抱着襁褓见礼,笑道:“哥儿、姑娘给太太请安了。”
贾敏又叫抱上前来,伸手撩开襁褓瞧了。哥儿倒是极强壮,小脸白胖,手下也有力。姑娘也略瘦了些,脸也不大圆。
她因忧心道:“我养了哥儿,偏稳婆说里头还有一个。当时心下就觉不好,如今瞧着果然,小子就是比姑娘蛮横些,也不知道让着妹妹。自个儿白胖滚圆的,妹妹却瘦小。”
“他这样小,懂些什么。慢慢地教就是了。”林海宽慰她道:“双生子一个瘦弱些是寻常的事,不必十分忧心。黛玉养出来的时候比她更弱小些,如今瞧着不也很好?”
贾敏便不再提,只瞧着儿女笑。
林黛玉早瞧过几回了,却仍抬头去看。看了一时,才道:“不知父亲可取好了名,总不能老弟弟妹妹地混叫着。”
林海道:“我一早得了,虽原想着只一个,却不知道是儿是女,便两下皆取了,如今正是合宜。”他伸手将小女儿抱在怀里,笑道:“你弟弟大名择下了,唤的是林珝,另有表字,待他略大些再起。你哥子也是五岁的时候取的表字。至于你妹妹,闺名定下是薰玉,表字也等着来日。”
如此,便定下三爷唤作林珝,表字暂且不论。二姑娘唤了林薰玉,表字待起。
林黛玉想了一回,笑道:“父亲想必是极用心,这名取得甚好。只是哥哥不在,倒缺了些趣味。不然他该是顶高兴的。”
第129章 贾宝玉牵念赠宫扇, 林姑母慈爱送薄礼
次日贾宝玉才吃了午饭, 坐在房里,懒懒地不想动弹。袭人因见他两三日没兴致了, 便想了个由头, 上前笑道:“前些日子才说没趣, 坐在房里又哪里来的趣味?昨儿我听了一耳朵, 宝姑娘说了, 进来气候和暖, 众位姑娘衣裳也轻薄了,正是投壶作诗的好时候。”
“投壶作诗?冬日里人爱犯懒,出了寒冬迎来暖春, 便想着玩笑了。这是个好主意。”贾宝玉才起了兴, 却又想到众位姐妹都在,独黛玉一个不在,当下郁郁道:“只是林妹妹不在这处, 终究少些意趣。”
袭人又道:“福寿县主近来家里事忙,少不得要她帮着定夺些物件东西。你日日想着她的心, 想必她也知道。老太太也想着福寿县主,指不定等姑太太大好了, 老太太就使人去接福寿县主过来。”
宝玉这才复又欢喜起来, 站起身来,见那厢晴雯捧着一个盒子进来,便问道:“晴雯,才入冬的时候我得了一柄雪色贡缎的宫扇, 上头双面绣着红梅花的。我因见式样好,那上头的贡缎又是极好的,便想着留给林妹妹,故叫你收起来。你摆在哪里了?”
晴雯将那盒子在桌上放了,走到博古格前,细细瞧了一回,寻了一时,方才得了。将一个四角方正的盒子拿下来,吹了口气,才将盒盖打开,里头正摆着那柄宫扇,坠着鲜艳红流苏,上头是梅花式样的结子。
“在这里呢。”晴雯捧着上前,与宝玉看了。
宝玉隔着盒子瞧了一回,便道:“如今入春了,正是用扇子的时候。”他将那柄宫扇拿起来,“这宫扇拿着轻巧,风也轻盈,林妹妹用着正合宜。”
晴雯凑过去道:“送东西的婆子来来回回去了好几趟了,怎么不早叫她带去?”
“原想等林妹妹来了再给她,到底不是紧要的东西。只是左等也不来,右等也是不来,等着等着竟已开春了。”宝玉将扇子放回去,吩咐晴雯:“你把这个盒子拿出去,叫人送到林妹妹家里去。”
“哎。”晴雯捧着盒子出去了,不多时便唤了出门的婆子过来,正是常去林府的宋婆子。晴雯道:“叫人套上车,你往林姑太太府上去一趟。这盒子里头是宝二爷给福寿县主玩的物件,你送过去。”
宋婆子接了盒子去了,进了院门见着单良家的,单良家的迎她坐下,便道:“真是不凑巧,方才太皇太后来传,我们姑娘往宫里去了。”
太皇太后极喜欢黛玉,往日里总要往宫里去。近些时候因着贾敏身子沉将发动的缘故,才不传她,让她在府里待着。如今贾敏已平顺产子,已逾半月,太皇太后传黛玉进去说一回话也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