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知非无奈的看着杨轩:“……”
逗弄有个度,过了那就会讨厌不喜,深知这个度的杨轩神色一正:“说正事,一好一坏。好的是我以将此间战事呈报陛下,若我所料不错,待我们班师回宋,陛下的圣旨就会下来,定会让知非压李元昊回朝。”
此时李元昊被捉,最该的便是趁势攻打西夏,占据西夏的城池。
若是只让他带一部分人押解李元昊回朝,而苍云军留在这里攻打西夏,开疆辟土,那么就相当于变相的解了他的兵权:“坏的呢?”
“想必你已经猜到了。”杨轩停顿了一会儿,心酸道:“你会被缴兵权。”
苍云军是谢知非一手带出来的,陕西这里的胜利果实是谢知非一手栽培的。
在宋对西夏打败的时候,是谢知非带人奇袭西夏大后方,扳回一成。在满朝文武对西夏闻之变色的时候,是谢知非临危受命来了这里。
是谢知非用一年多的时间彻底改变局势,而现在却要让谢知非放弃本该属于自己的功劳。
杨轩闭上眼,对谢知非道:“是我无用,无法替你周旋开来。”
谢知非将手覆在杨轩手上,对他缓缓道:“……这不怪你……你已经是大宋最好的监军。”
杨轩苦笑一声,此次回开封之后,只怕他这个监军也当不成了。
而正如杨轩所说,谢知非带兵回到大宋之后,天子的圣旨已等候多时,夸了谢知非带兵有方,夸了苍云军为国开疆,随后让谢知非带亲卫押解李元昊回京,而余下苍云军则全力攻打西夏。
十月的开封,枫叶渐染。开封的居民,笑逐颜开。
今日那西夏小儿李元昊便要被押解回来,他们也能有幸一睹。
李元昊是谁,西夏的皇帝。
西夏是什么,据说是炊毛饮血的蛮夷。
西夏占据的是哪里,是河西走廊,是祁连山,是河套的后套平原……
是宋朝除了燕云十六州之外,最想要收回和获得的土地。
如今西夏皇帝李元昊被抓回来,而西夏境内再无其他皇子公主,西夏皇室继承断绝。
加之这些年的不断征战,西夏国内民生艰难,在李元昊被谢知非抓后,西夏再难以集结人力物力进行抵抗……
不少书生高谈阔论,似乎身临其境,说边关的宋军进攻呈摧枯拉朽之势,甚至有些地方宋军一到立刻便开城门投降。
即便谢知非因诏压李元昊回开封,可西北战线依旧捷报频频。
最后那款款而谈的秀以一句话结尾:“可见这胜战并非那个谢知非的功劳,我看那新去的监军定然指挥有度,否则为何他一去,大宋就能活捉了这西夏皇帝。不然,为何他走了,我们依据攻城掠地。”
茶肆中不少人纷纷附和:那武将能有什么头脑,定然是那监军背后出谋划策!
说道这里,不少举人秀才纷纷吹捧彼此来,似乎他们日后有机会做了监军上了战场,也能开疆辟土,建不世功勋。
于是这些人互相吹捧一番,面带红光,又开始谈起来最近收复的地方:
河套……祁连山……河西走廊……
当谢知非和杨轩带押送李元昊的部队回到开封后,满城议论之事便是还有那些地方已经是大宋的了,哪些地方还要多久才属于大宋。
去年谢知非带着军队回来的时候,浩浩荡荡,加之又是大宋第一次获得那样的胜利,而俘虏队伍中有上百名,众人看得热闹。这一次谢知非和杨轩回来的时候,队伍不过百余人,俘虏也只有一名,虽然众人知道这人身份不一般,可看着却没去年那样的兴奋了。
只是纷纷打量起了落后谢知非一步的杨轩。
不少鲜花往杨轩身上投掷去,倒是显得走在最前的谢知非冷冷清清。
街道两旁的人都是笑着看他,而杨轩却觉得这些人愚不可及,笑容也是透着痴傻,让他看得心烦意乱,连带着身上的这些花也变得臭不可闻。
杨轩跟在谢知非身后,只能看到谢知非的背影,坚忍、挺拔,不为雷动,不为霜停,这些愚昧之人的喜好憎恶对他都没有影响。
杨轩跟在谢知非身后,心里陡然生出一个想法,一个胆大包天要与整个文人集团作对的想法。
他活着,总当做些什么,才不负这人世一遭才对!
杨轩知道自己这样想很危险,可是他停不下来。
尤其当夜晚在宫中庆功的时候,人人都来敬他的酒,除了最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来祝贺他,将这场战争中最大功臣撂到一边,杨轩心里更如同刀绞一般。
直至韩琦忽视了谢知非,也过来的时候,杨轩的愤怒到了顶点,他猛的起身,对赵祯告自己不胜酒力,需要回府休息。
杨轩也不去看谢知非,就这么留下愣住的众人离开这里。
回到自己府中,杨轩气不过,觉得谢知非不该那么平淡,摔了自己桌上的文房四宝之后,杨轩这才冷静下来。
这不是谢知非的错,杨轩捂住脸:他骁勇善战的将军面对一干吃人不吐骨头呢的家伙能做什么?
不过求自保尔!
一夜歌舞升平之后,又是一场大朝会。
活捉西夏皇帝,打散西夏最后的抵抗之力,为大宋开疆辟土的谢知非升职这件事没人有意见,关于谢知非升职做什么,众人的意见却很大。
尤其是当赵祯说出,欲升谢知非为枢密使的时候,不少人直接指出昔日武将掌兵是拥兵自重,随意废立天子,祸乱朝纲。
自太祖、太宗以后,武臣从未出掌枢密院便是如此。
更有激烈的人指出,此先例但凡一开,必定会重蹈昔日唐末宋初之乱局。
收复祁连山、河曲等地,这是太宗、太祖都未能做到的事,如今在他在位的时候得以归入宋土,赵祯心里是得以的。昨夜回宫同庞妃述话之时,庞妃曾说他是天命之选,重现盛世之人。
赵祯内心也很认可,否则他为何有如此多的文臣想佐,甚至连冰封了百年的唐代武将都在他在位的时候破冰而出,岂不正是说明他乃承天命光复汉唐之人?
但是同时,赵祯是一个很难坚持自己主见的人,一旦被人反驳便会反思,若这是普通人那是一种美德,可若是一名天子,那将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缺陷。
如今,被众臣所阻,再听臣子拿太祖之训来说,赵祯心中也开始动摇。
杨轩冷眼看着这满朝臣子怒数武将诸多不对,甚至连今年黄河水难都以五行之说论为上天的警示将之推到谢知非身上。
这些人里,有多少是真心为了国,有多有少人是为了自己到手的利益。
即便他的恩师晏殊不断的做眼色,最终看到赵祯似乎被众臣说动,杨轩站了出来,朗声道:“陛下,臣有话欲问诸位大臣!”
赵祯被臣子说得一个头两个大,见有人愿意给他分担炮火,立刻道:“讲!”
得到赵祯的允许,杨轩慢慢的转了一圈,冷眼扫过了殿中臣子。
最后,杨轩将手叠在身前,连珠带炮的问道:“臣只想问诸位,骁勇侯可曾私德有亏、可曾有负皇恩,可曾触犯国法、可曾结党谋私,可曾徇私舞弊,可曾收授银钱,可曾买官买官?”
这话问倒了许多人,谢知非虽然可怕了些,但是杨轩问的这些的确没有。
过了一会儿,有一人便说道:“以前不曾有,不代表以后不会有,吾等辅佐天子当防患于未然。”
这话说得就比较虚了,按照这人的说法,只怕大殿之中任何人都做不得枢密使,除了老天爷,怕是没人能保证未来的事情会如何。
偏偏大殿之中还有许多人附议,杨轩冷笑两声也不拆台,只是继续问道:“那他为我大宋立下的汗马功劳,在座诸位,可有人敢与之比拟?”
这开疆辟土的功劳,自然是没法比拟的。
众人纷纷垂眸沉默,不回答杨轩的问话:“……”
见此,杨轩陡然笑了起来,他笑得带着一味凄惨,嘴边带着一道讽刺。
“陛下!”杨轩猛的一下对着赵祯跪了下去,匍匐在地。杨轩原本以为,自己做监军少说也可以做个两三年,却怎想到谢知非一下抓了李元昊,西北再无战事,谢知非也班师回朝,他这监军自然就无法继续做下去了。
只是这次他做了苍云军监军,怕以后赵祯除非必要,不会让他继续做苍云军的监军……
想到那战场上,将捐躯说得若无其事的谢知非,杨轩稳了稳心神,对着赵祯重重的磕头道:“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妻不成双。”
这话但凡读书的人都知道说完之后,杨轩这才道:“天子贱武将,何人赴边关;强敌扣边日,何人保江山?”
杨轩话音落地,朝堂顿时如同沸油入了滚水,炸开了锅。
不少人纷纷站出来指责,驳古论今,引用了韩信和李义表这些人,纷纷表示文人带兵并不比武将差,同时又引用了吕布和安禄山这些反复无常的武将,慷慨激昂的陈述武将才是祸乱之源。
杨轩只是跪在那里,等众人骂得差不多了这才淡淡道:“那众位大人怎么就忘了王莽、杨坚之流,他们起事之前乃是朝中重臣,文士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