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参观过小院之后,便走到院后,是一片竹林,贾赦还隐约听到流水声,便顺着竹林的碎石路往里走,便见一处小溪流,从山涧流出,像个小瀑布一般。山涧下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水潭,水很清澈,可见里面有鱼在游动。小溪对岸还有一座凉亭,看着很干净,应该是早就打扫过。不然在这深山林子里,该是早就积灰长满青苔了。
宋奚还没来,贾赦便随便挑了间房歇下。被褥都是新铺的,不仅软绵,还有一股阳光味儿。因为太舒服,贾赦沾了枕头便睡了。
许是因为这些天太累,贾赦再醒的时候,天已近黄昏。听外头静悄悄的,贾赦还以为宋奚还没有来,出门正要问,却见宋奚正站在院中,仰头瞧着院中一棵枝叶茂盛的梧桐树。
贾赦惊讶看他:“你不会是等了一天?”
宋奚笑着伸手拉他从台阶上下来,“没有,今天遇到点杂事脱不开身,刚到。”
贾赦看出宋奚在撒谎,心料他应该等了很久。
贾赦刚想怪宋奚不叫醒自己,转即想他那么期盼今天相聚的日子,却看到自己睡觉,还是忍住了不叫,必然是出于关心他。这份好意他自要领,遂也不说什么,拽着宋奚的手带他去了后竹林的山涧。
猪毛和恒书自然没有跟着,引了厨娘去厨房做饭,特意嘱咐其慢点做,省得他们老爷事儿还没办完,菜就凉了。
第二日,贾赦和宋奚的马车便一前一后进京了。
两人随后就都被皇帝宣召。
此刻,贾赦便和宋奚、乌丞相、蔡飞屏一同在太和殿外候命。
乌丞相捻着胡子,转头看了看贾赦,目光有点怪异。贾赦挑眉,意在问乌丞相什么意思,乌丞相就只蹙着眉头不言语。贾赦转而看向蔡飞屏,蔡飞屏做了个口型,喊“甄”。
贾赦便明白了,甄涉和曹兰的事儿传到皇帝的耳里了。这倒也在意料之中,因为淮南王掺和进来了,而且大有报复曹兰和甄涉的意思。他想要同时对付朝中两位大员,自然是通过帝王的手最快。
贾赦等随即就被宣召进殿。
殿内除了淮南王,便没有别人,皇帝尚没有把曹兰和甄涉叫来对峙。
淮南王看到贾赦,打了个“别让我失望”的眼神儿,转而看到乌丞相身边的宋奚,淮南王又面色紧张,赶紧把目光移开。
皇帝看见贾赦,便立刻瞪眼问他淮南王所言霞阳楼一事是否属实。
贾赦便简单讲了经过。
皇帝又蹙眉问:“淮南王说甄涉和曹兰算计你,在你用的桂花糕里下了药,你可知晓?”
贾赦摇头,表示自己并没有亲眼见过人下药,也没有找到证据证明是曹兰和甄涉下药。
皇帝听贾赦实话实说,点了点头。皇帝也注意到贾赦用的是“没有找到”,便是说明他自己心里也有怀疑,找过证据,却苦于没有找到证据,故而没办法直接断定是人家的问题。
皇帝对贾赦的印象又好了几分,不愧是他看重的最讲究以证据说话的大臣。
而对于淮南王的指证,皇帝也在心里信了几分。转而皇帝自然便要想,曹兰和甄涉下药给贾赦和水溶的目的为何。渐渐分析下来,皇帝心中便很不爽了。无非是这二人因见贾赦和宋奚目前关系僵持,想从中破坏,拉拢贾赦。至于水溶,一个年岁不大的温润少年,皇帝也知道他平时和淮南王关系亲厚,有些那方面的爱好,很可能是被利用了。
皇帝只是奇怪,曹兰和甄涉二人为为何要拉拢贾赦。难不成是为了和宋奚作对?又为何好端端的要和宋奚作对?朝中谁人不知宋奚深得他的宠信,又是国舅爷的身份,因何要这样找不自在。
皇帝有些想不明白,总觉得这曹兰和甄涉的背后还有什么。
不过眼下皇帝自然不能因为淮南王的几句话,就随便治了两位大臣的罪。皇帝遂只训斥淮南王在毫无证据之下冲动乱言,打发他回去思过。淮南王气不过,走之前,狠狠瞪一眼贾赦。
宋奚立刻斜眸瞧他。
淮南王怔了下,心里大骇,忙垂头匆匆退下。
皇帝转而便问乌丞相、宋奚和蔡飞屏对此事的看法。乌丞相又做了老滑头,表示这种事儿既然没有证据,不好擅作评断。而且这都是几位大臣的隐私,跟国事也没什么关系。
蔡飞屏也不表想法。
皇帝蹙了下眉头,转而看向宋奚。因考量到他正跟贾赦关系紧张,皇帝倒是有些期待宋奚此刻会作何反应。皇帝早就打听过,之前宋奚对贾赦几番委曲求全,这次闹出这样的事儿,而且明显是针对他,以他的聪慧肯定早就察觉到了。皇帝倒觉得宋奚此刻应该会很生气愤怒,该会有什么动作来对付曹兰和甄涉二人。
宋奚却只道了声:“臣觉得乌丞相所言极是。”
皇帝:“……”
没想到宋奚竟恢复他的本性,无情冷漠起来。
皇帝转而同情地看向贾赦,心里竟有些替他抱不平。这贾赦到底是因为给自己办事,才会闹得和宋奚不和,而今又被曹兰和甄涉算计。皇帝怎能忍心他宠信的大臣这样被人羞辱!
皇帝生气,一拍桌子,把乌丞相宋奚等都骂了。
“谁说此事跟国事无关,便可不必操心?为官者人品德行便不重要了?朕的朝政难道要交给他们这样的自私自利、阴谋算计、内心腌臜、品行败坏的大臣手中?官乃是民之父,须得为民做主,为官者无德,如何能为百姓谋福!”
宋奚勾唇,“皇上圣明!这二人确如皇上所言,是阴谋算计、内心腌臜的小人。”
蔡飞屏随即附和,转而和乌丞相商量,“不如请丞相大人说说,该如何处置甄涉和曹兰这两人?”
第89章 第一狗仔
乌丞相又开始打太极,冲皇帝鞠躬:“请皇上圣裁。”
皇帝愣了下, 看眼宋奚, 又看向乌丞相。
大殿内一片沉默。
皇帝倒是想狠心直接把这俩人贬黜出去, 永不录用。但倘若在无实证的情况下,同时驱走朝中两名大员, 只怕会让其他臣子觉得寒心。甄涉刚刚上任不久,且是他亲口御封,如此轻易地贬黜下去, 倒显得他出尔反尔。而曹兰在朝已有十几年, 算是老臣了, 说降就降,未免也会显得他对老臣有些不念旧情。
皇帝正为难之际, 宋奚忽然张口, “请皇上下旨严厉训斥!”
蔡飞屏忙附和。
乌丞相也附议。
皇帝在心里愣了一小下, 转即用欣赏的眼光打量宋奚, 面容露出喜悦来,干脆道:“好, 便就如宋爱卿所言。来人, 立刻拟旨, 朕一定要好生训斥他们三人。”
贾赦冷眼旁观, 有些不接宋奚为何在补充那句训斥的话。若是宋奚刚刚不再出言, 皇帝自然要认自己之前说出的话,下旨处置曹兰甄涉二人,便是不会让他二人直接遭到罢黜, 也至少会降个一两级。但宋奚偏偏没有,而是在关键时刻给了皇上另一个建议,让皇帝本欲打算惩罚的态度立刻转变,最终就变成了一道口头训斥的圣旨。
贾赦不太明白宋奚此举的道理,但他心里清楚这里面大概是有他所不懂的为官之道,而且打眼瞧乌丞相和蔡飞屏也是很通这里头的道理。
贾赦遂也不多说什么。等到出了太和殿,宋奚因京畿府的事匆忙离开了,贾赦此刻在外人跟前还没有和宋奚和好,遂不好直接当着外人的面去跟着宋奚走。他便拉着蔡飞屏说话,问他刚刚朝上所发生的事到底因何。
乌丞相这时候忽然转身朝他二人走过来,笑眯眯地捻着胡子,拍了拍贾赦的肩膀,直叹贾赦运气好。
“这跟我的运气好不好有什么干系?”贾赦不解问。
蔡飞屏笑,“丞相的意思是你和宋大人之间的关系,宋大人心里还惦记着你,所以刚刚在殿上替你收拾了曹兰甄涉那二人。”
“有么,”贾赦觉得自己以后真应该多看些厚黑学一类的书。
“你且等着看,下旨训斥这招,比直接让皇帝贬黜他们更有效用。”蔡飞屏解释道。
乌丞相也语气不急不缓地进行补充,“直接贬黜,会引来质疑;降旨训斥,也一样会引来质疑,但后者这里头却大有文章。”
贾赦看眼乌丞相,又看向蔡飞屏。
蔡飞屏晓得贾赦为官的经验不足,自己应该多说些东西。他看眼乌丞相,把贾赦拉到一边,继续小声和贾赦解释:“皇上确有心为你处置那二人,只不过为君者,一言一行皆影响着天下大势。他今日无证处置了两位朝中大员,日后若再有人以此为凭造谣陷害,你说皇帝是处置还不处置,朝纲岂不乱了?
故而我们万不能逼着皇上处置那二人,贸然处置朝中两位大员,终究会引来朝中一些人的不满,进而参本,回头皇上听信这些人的话,渐渐后悔起来,便会迁怒到咱们这些人身上,生了远离之心。
而今宋大人一招以退为进,让皇上先是体恤你,而后有对你心生愧疚。让本来就该口头训斥的事,改为圣旨训斥了。圣旨是什么,一传下去,满天下皆知的事儿,便会彻底毁了曹兰甄涉二人的名声。流言可杀人,这比贬黜还要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