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平安州知州所写的一封信。表面上是一封家信,写给他十分宠爱的侍妾。然而实际上,这位侍妾跟忠顺亲王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封信也是暗语写成,实际上是写给忠顺亲王的,内中提到了西北局势,以及她们的几处布置。虽然隐约含糊,但却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消息。
有了这封信,就可以针对对方进行各种布置,就算一时没有证据,也能够让对方自己暴露出来。
而忠顺亲王牵连入此事,更是暗合了上头那位的心思。
在当今还是皇子的时候,实际上并不得上皇看重。除了当时的太子之外,最为得宠的,便是如今的忠顺亲王。后来太子被废,诸多皇子自然都对那个位置生出心思。忠顺亲王自然也不例外,甚至他所处的位置,让他对那个位置,颇有些志在必得之意。
然而最后上皇出人预料的禅位给了当今,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自然也不会甘心。
也正是因为这皇位来得莫名奇妙,所以今上登基之后,可谓是步步艰难。上有虽然退了,但是对朝堂掌控仍在的上皇,行事处处受制,下有不肯安分的兄弟和朝臣们,不能随意处置,身为天下至尊,做事情却不得不瞻前顾后、左右平衡,其中心酸也难以为外人道。
天家亲情淡薄,原本兄弟之间就没有多少情分在,而忠顺亲王又不知道给今上添了多少堵,早就令今上不堪忍受。只不过碍于上皇还在,人老念旧,加上没有证据,也就只能纵容他。
如今证据既然送到了手上,焉有不用的道理?
有了证据,就算是上皇也不能多说什么了。毕竟这几年当今已经掌控了朝堂,上皇权柄日降,早已不能辖制今上。而若能够以雷霆手段处理忠顺亲王,则势必能够给朝廷带来震动,让某些各怀心思的人安分下来。同时,连亲王都已经伏法,某些仗着上皇之势为所欲为的旧臣,也该清算了。
这个切入点,来得正好。早一些,今上必定无法下定决心处置,晚一些,则好处就没有那么大了。
所以说,这一次柏杨跟柳湘莲算是立下了大功。等到这件事情解决了,自然另有封赏。毕竟皇家从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而林祁亲自来说这件事,一来是安柏杨的心,让他知道皇家的态度,二来也是有别的事情要让他和柳湘莲去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告诉他一个消息:此事四大家族或多或少都有牵涉其中。
薛家的姻亲就不提了,单是薛家自己,跟西北那边的关系,就有些不清不楚。而当初那个算计了薛蟠的族叔薛进,如今正在西北平安州,乃是忠顺亲王下属之中,颇受重视的一位。
虽然他早就已经被赶出薛家,但毕竟还姓薛,而且也说不好是否还有其他薛家人跟他勾连。毕竟据说这数年间,薛进为西北,为忠顺亲王不知道赚了多少银子,其中跟薛家有纠葛的部分恐怕不少。
宝钗跟和郡王的婚事是皇帝亲自下旨赐婚,而且薛蟠如今也不是薛家族长,林祁提前通报消息,自然是有保全他们的意思。但是这件事,还得薛家自己做出决断才好。
这些问题柏杨以前都曾经想过,因此得知消息之后,倒并不十分吃惊。
“林兄的意思,我已明白。此事必然会给个交代。”他站起身,郑重的对林祁行了个礼。虽然他早就想将薛蟠从这件事情之中拉扯出来,但是直到今日,才总算是看见了成功的希望。有了林祁的保证,他的心就可以放下了。
而度过了这一次的动荡之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必定不复以往,薛家估计也会元气大伤。到时候,想必不会再有人对他跟薛蟠的事情有什么微词。就算有,也大可以不在意。如此,薛姨妈那里当更好过一些。
得到了柏杨这句话,林祁便告辞了。倒是柳湘莲留了下来,毕竟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他还要跟柏杨商量一番。
等到薛蟠快回来的时候,柳湘莲才离开,两人在门口碰上,薛蟠下车,郑重的对柳湘莲道了谢。原著之中两人的关系就不错,现在有了柏杨这一层关系,自然只会更好。
林祁来过的事,薛蟠自然已经知道了。所以柏杨也没有隐瞒,将他的来意都说了,又到,“我看当今是下定了决心要清算之前的事,没有一点侥幸的可能。薛家虽然牵涉不深,却也该早做应对。”
薛蟠没怎么犹豫,“他特意来告知你此事,让咱们提前得知消息,想来是对薛家网开一面的意思。我回头就给薛蝌去信,他如今也历练出来了,当知道如何取舍。只要保存薛家,将来未必不能东山再起。——咱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竟然没想着给四大家族的其他人透露消息,让柏杨有些意外。毕竟薛蟠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自然将家族看得很重。而姻亲之间的联系,更是比后世紧密了不知多少。
亲亲相隐,甚至是写进了法律之中的规定。
而在四大家族之中,贾家干了那么多糊涂事儿且不论,王家可是薛蟠嫡亲的外家!而王子腾身居高位,对于薛家来说也是多有助益的。至于一门双侯史家,平日里的往来也不少,同样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薛蟠倒觉得理所当然,“咱们能够提前得到消息,是杨哥儿你差点儿搭上性命换来的,我自然也知道轻重。”
这件事摆明了是要上头要清算,告诉他们是网开一面,若弄到人尽皆知,让众人都早有准备,谁知道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万一皇帝因此震怒,承担此事的只会是柏杨。
反正皇帝要清算的不是凭空编造的事。不管当时是怎么想的,站在谁的那边,那些事肯定都是做了的。况且……
虽说忠顺亲王目前还未能做什么,而且和皇帝是亲兄弟,但是认真计较起来,他跟皇帝做对,是可以称得上“谋逆”二字的!
四大家族虽然同气连枝,但是在站队这种事情上,必定有自己的打算。薛家只是伤人,牵扯得不深,所以才有机会脱罪。谁知道其他人都做了什么?万一他们早就已经深陷其中,铁了心的要站在忠顺亲王那边,这时候薛蟠将消息透露出去,同资敌有什么分别?坏了皇帝的大事,到时候一样还是只能找柏杨算账。
论起亲疏远近,在薛蟠心里,无论什么人也不可能比得过柏杨,就是薛姨妈,都隐隐要后退一射之地。既然如此,他又怎么可能为了别人害了柏杨呢?
顶多将来事发,看在亲戚情分上,有能够帮得上的地方搭把手罢了。要他豁出自己全家老小的性命,豁出柏杨的性命去救,薛蟠做不到。
既然薛蟠能想得通,柏杨自然也不会多说。反正对他来说,其他几家跟自己没有关系,一切也不过是走上了原著的正轨罢了。他能将薛家拉出来是意外之喜,别的就顾不上了。
虽然柏杨已经发现原著并不是完全不能够更改,只要处理得当、逻辑自洽,似乎就不会有问题,但这只是他的推断,如果是薛蟠此刻涉险,他自然要拼一下,却不会为了不相干的人去做。
第124章 自己知道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史书上所写的话并非空言。当皇帝真的下定了决心要做一件事,使出雷霆手段,那是绝大多数人都根本不能够承受的。
中间的风起云涌,柏杨知道得并不确切。——虽然也在尚虞备用处挂了个名,但因为并不具体负责这件事,又有薛家的关系在,多少需要避嫌,所以柏杨不方便、也并不是很想去打听具体的进展。
他所知道的,都是尘埃落定之后,从林祁那里听来的。
先是西北有人进京告御状,状告平安州官员种种恶行,而这告状之人,却被暗中打点,于牢狱之中折磨而死。——这案子已经过去了数月,原本应该销案了,却不知怎么又被翻了出来,而且查出原来是主事官员收受贿赂,屈打成招,然后又将这人灭口。
人命关天,况且这件事情也不知怎么传扬开去,闹得整个京城都沸沸扬扬、物议纷纷。到了这一步,就算想大事化小也不行了,遂只能彻查。然后这一查,结果却是耸人听闻,这几年来西北官员种种恶行都被揭露,上至肆意篡改律法和朝廷各种政令,下至盘剥百姓、增设莫须有的税收,强占良田、与豪商富户勾结草菅人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事情发展到此,自然也不免让人疑惑。那西北的官员哪来的这么大的胆子做这些事?又是谁在给他们撑腰?
继续彻查下去,便将京城里好些个权贵之家,都一一牵扯进来。包括贾家在内。
于是自然就有官兵前往查抄证据,果然抄出许多可疑之物,此外,又找到了许多虽然与此案无关,却显然并不合法的东西,深入查下去,这些大家族之中,自然没有一个干净的,种种罪行累积,饶是他们这样的人家,也绝对承受不起。
然而真正捅破天的,却是在这些罪证之中找出来的,交结西北和忠顺亲王的各种密信。虽然信上不会直接写什么谋逆的言论,但是配合他们所做的事情,再加上抄出来的某些敏感逾制的东西,定罪已经足够了。
然后顺着这些线索,自然就牵扯到了忠顺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