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剑三]血染霜华 完结+番外 (暮色弦歌)


  
  “多谢陛下的宽恕与恩泽。”最后行了一礼,银发青年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御书房,除了方才的质问,至始至终,他都没有试图真正看这大唐江山的帝王——他的生父一眼。
  明非染对他既无好奇,亦无期盼,自然也不会心存不舍。
  
  这是他们父子间有生以来第一次会面,或许,也将是最后一次。
  
  明非染走得义无反顾,年迈的皇帝见此,心底泛出一丝悲凉之色。这孩子是真心不愿回到皇室,入族谱被冠以李氏之称。在他心中,他的名字是明非染,纯阳掌教的关门弟子,而非他李隆基之子,甚至与这李唐皇室……亦无半点干系。
  今日他敢出言指责便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旁人不敢提半个字他却坦然直言,他不怕触怒朕,因为他本就无欲无求。
  
  “……高力士。”
  
  “老臣在。”高力士小心翼翼地低声附和道。
  
  “朕,从来都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甚至,业已不是一名合格的帝王了,自他放任这大唐江山变得逐渐衰弱起,便已注定了如今的风雨飘摇。
  他,早已失了帝王应有的壮志雄心。
  
  高力士深深低垂下头颅,不敢言语,直至上首的帝王挥了挥衣袖,方才如蒙大赦的退了出去。身形高大的宦臣背过身悄然抹了把冷汗,在心中将那位小公子的重视度再度拔高几层,将陛下激怒至此仍可全身而退,可见在陛下心中,这位小公子的确是不同的。
  
  在银发青年即将踏出宫门前那一刻,他转过头回望了一眼唐玄宗的所在,蓝眸里的情绪从复杂到平静。当年,他选择了顺从母亲的遗愿将他送出宫去,而现在,他亦是选择了江湖生活,拒绝与皇族牵扯上联系。无论过往缘由究竟如何,既已做出了抉择,也无须再抓着那些已经不再重要的东西不放。
  银色的长发轻轻扬起,明非染坚定的收回了目光,没有丝毫留恋的离开了这座富丽堂皇却也令人窒息的皇宫。
  
  明非染走后,唐玄宗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身边没有一个侍从。他闭上了眼睛,脑海中却回想起当初令他惊艳的那场惊鸿舞。
  
  “……煜儿是个聪明的孩子,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也长大了。可惜,就如皇叔一般,终究不属于这糜烂的皇室。”他轻抚着案上这些年来暗卫送回的有关于幼子的生活记录,喃喃自语道。
  皇族之中又能有几人不曾为了权势汲汲钻营?
  本性清冷疏淡且没有半点权欲之心的明煜与他其他的儿子们相比就如污泥里生长出的清荷般超然世外……不,那孩子当是峭立于冰封雪地中的冰莲,若非心中仍有牵挂,只怕他早已与世隔绝一心修道。
  
  莫雨与穆玄英,这二人在那孩子心中的重要程度怕是不下于纯阳,也不知是好是坏。罢了,终归是他自己的选择。既已放弃,他也不该再插手他生活。
  
  唐玄宗独自坐在御书房中疲惫的阖上了双眼,身为皇帝,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所有人注视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当真就对底下的事情一无所知,许多事情……不过是他不愿听、不愿看罢了。放纵了那么多年,到头来,竟被人当作了傻子,反倒不如从未与他相处过的明煜看得清楚。
  
  “朕,果真是老了啊……”若有似无的叹息回荡在半空中,徒留一室清寂。
  
  离开皇宫后,明非染一路向纯阳方向快马加鞭的赶去。因玄宗召见,他特意提前下山,此时复返,恰好可以与纯阳宫中集结的弟子一道赶赴潼关助战。
  他身为领队人,自当担负起职责。
  沙场之上刀剑无情,明非染不知此行究竟会有多少人能够活着归来,又会有多少人埋骨他乡,而他所能做的,除了竭尽全力护住自己的袍泽之外,唯有杀戮。
  
作者有话要说:  每次在空空寺里都想一剑捅过去,策划总是不让动(╯‵□′)╯""┻━┻☆))这是一个前期励精图治,后期昏庸贪图美色的皇帝。他和杨广不同,反倒和乾隆有点像。
下面是资料,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安禄山率军击败封常清部,攻占东都洛阳。
安禄山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在范阳(今北京城西南)起兵反唐之后,率军长驱南下,直指东都洛阳。
为阻安军攻占洛阳,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特进毕思琛往洛阳募兵防守。十七日,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赶赴洛阳,开府库,招募新兵,准备迎击安军。
封常清昼夜兼程赶至洛阳,10日之内,招募新兵6万人;又下令拆毁洛阳北边黄河之上的河阳桥,以阻止安军从北面进攻洛阳。当得知安军已过黄河,便率所募新兵进屯武牢(即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阻击叛军。
安禄山率军渡过黄河之后,迅速攻占陈留(今河南开封),随即挥师西向,于十二月初八攻陷荥阳。安禄山留其部将武令殉守荥阳,命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为前锋,进袭洛阳。途中与封常清部战于武牢。
封常清所率皆为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而安军却是训练有素的劲旅,尤其是田承嗣、安忠志所率的前锋部队,多是骁勇善战的骑兵。唐军刚刚列好阵势,就被安军铁骑所冲垮,大败西逃。封常清收集余众拒战于洛阳城东的葵园,又遭惨败。再收兵与叛军战于洛阳上东门内,又败。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攻馅东都洛阳,叛军自四门入城,纵兵烧杀抢掠。封常清率残部与安军战于都亭驿,再败。退守宣阳门,又败。最后只好率领败兵,自苑西破墙西走,退往陕郡(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
这就是封常清兵败洛阳的具体战况,可以说安禄山兵锋之锐,不是区区6万民兵能够抵挡的,足见唐王朝抵御藩镇的兵力十分单薄。
但是封常清兵败的真相和具体原因,唐玄宗并不清楚,一味的听信宦官和奸相的蛊惑。封常清有口难辩。
玄宗听说封常清兵败,便削其官爵,让他以白衣在高仙芝军中效力,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监左右厢诸军,以助自己。
高仙芝率军东征时,监军边令诚曾向高仙芝建议数事,高仙芝不从,使边令诚怀恨在心。高仙芝退守潼关后,边令诚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败退之事,并说:“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玄宗听了信边令诚的一面之辞后,大怒不已,派遣边令诚赴军中斩高仙芝与封常清。
起初封常清兵败后,曾三次派使入朝上表陈述叛军的形势,但玄宗都不见。封常清只好亲自骑马入朝报告,行至渭南,玄宗已下敕书剥夺了他的官爵。封常清知道朝中大臣都认为安禄山狂傲叛逆,用不了多久就会失败。于是在临行前草写了遗表,告诫玄宗,表曰:
“中使骆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万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却赴陕州,随高仙芝行营,负斧缧囚,忽焉解缚,败军之将,更许增修。臣常清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扞之别谋。酬万死之恩,以报一生之宠。岂料长安日远,谒见无由;函谷关遥,陈情不暇!臣读《春秋》,见狼瞫称未获死所,臣今获矣。
昨者与羯胡接战,自今月七日交兵,至于十三日不已。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一期陛下斩臣于都市之下,以诫诸将;二期陛下问臣以逆贼之势,将诫诸军;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许臣竭露。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边令诚到了潼关,先把封常清叫来,向他宣示了敕书。封常清说:“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受戮贼手,讨逆无效,死乃甘心。”然后便把自己草写的遗表交给边令诚呈送玄宗。
封常清死后,尸体陈放在一张粗席子上面。高仙芝回到官署后,边令诚带着100名刀手,对高仙芝说:“大夫亦有恩命。”高仙芝听后立刻下厅,边令诚遂宣示敕书。
高仙芝说:“我退,罪也,死不辞;然以我为减截兵粮及赐物等,则诬我也。”
对边令诚说:“上是天,下是地,兵士皆在,足下岂不知乎!”这时被招募的新兵皆排列在外,对高仙芝非常信认。高仙芝大声说:“我于京中召儿郎辈,虽得少许物,装束亦未能足,方与君辈破贼,然后取高官重赏。不谓贼势凭陵,引军至此,亦欲固守潼关故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