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心里有数,自然明白皇帝此来之意,既然华妃都做出一副贤德模样,她便顺着年氏的话意松了口,只说想瞧瞧这位廉贵人。在太后记忆中,秀女殿选一瞥,那张极为熟悉的脸孔还清晰在目,既然此人已得帝宠,那总要先拿到跟前看看才放心。
胤禛此行就这么极为顺利的完结了,皇帝称心如意,自然也给了华妃几分好脸色,与她陪在太后身边说上几句,偶尔关怀下翊坤宫近况。只见年氏听了一改往日刁蛮,颔首敛目,眉头柔中带娇,倒颇有几分胤禛记忆里年氏应有的风姿。
皇帝欢畅的离了寿康宫,一路来了储秀宫。便有了方才这一番说辞。
胤禩听了皇上的话,再度起身行礼,“臣妾遵旨,臣妾明日便去给太后请安。”
胤禛瞧着他此刻一板一眼的模样,和记忆里那时而张狂时而温顺的样子相去甚远,原想着把人拉到身前再好生抚慰一番。但一瞧见瓜尔佳氏那举手投足间似有若无的影子,便又是一阵气闷。
胤禩是真真搞不懂今日皇帝心意,在旁边悄无声息的添茶剥水果,想着皇帝今夜会不会留宿。但他这次是多虑了,皇上在储秀宫静静做了半个时辰,便起身走了。
留下满宫奴仆面面相觑,也不知皇帝这是要复宠还是仍要继续冷着。但总之皇帝来了总比不来得好,几个打胤禩入宫便在储秀宫当差的奴仆心里盘算得清楚,这位主子入宫没有几个月,已经云上地下翻了几次跟头,因此不能妄下结论。
作者有话要说: 四哥心里的坎得慢慢过了。
等四哥想通了,阿凝就会送他一个大礼,让他知道八哥身份,嘻嘻!
阿凝这一章更新得非常杯具。
先是重装了系统,第二天又跳闸了。
八百辈子没跳过闸,竟然遇到了,重写了不到两千字,想想都是泪!
今天是大年三十,感谢小伙伴们的一直的陪伴,感谢所有评论和地雷。
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明年,我一定会努力让四哥和八哥幸幸福福的在一起!
阿凝过节要串门走亲戚,所以新年的第一次更新要等到初五左右了,大家好好过年,等回来再看哈!
———————新年小剧场———————
四哥:老八,今天朕陪你守岁。
八哥:爷约了老九他们。
四哥:不许去!
八哥:爷想弟弟们了,大过节的,得团圆团圆。
四哥:和朕在一块才是团圆!
八哥:四哥……
四哥:嗯?
八哥:一起去呗?
老九&老十&老十四:NO!!!!!!!!
四哥:|||朕还没说不,你们叫什么!!!!!
十三:那个,四哥,弟弟提醒一下,一般陪老公去婆家过年的才是媳妇……
四哥:……………………
八哥:不想来拉倒,弟弟们走吧!
四哥拉住老八,内心OS:老八就是矫情,这上面占朕便宜有个毛线用,还不是他给朕生包子!
☆、第二十二章 太后垂爱
得了皇太后意下,胤禩第二日一早便捧着连夜抄就的《金刚经》来到寿康宫前。乌雅氏这会已在后殿礼完佛,瞧见竹息引着瓜尔佳氏进来,便定睛将人打量一番。
胤禩顶着太后郑重其事的探寻目光,颇为自在的行至堂屋内,在太后跟前跪拜请安,礼数周到、卑亢有度,俨然一副教养多年的深闺名女。
秀女殿选那日的惊心场面,还令太后心悸犹存,只记得那会这瓜尔佳氏不仅长了一副不该有的相貌,还颇为气派镇定。任是哪一朝哪一代的皇太后,都不会喜欢如此女子得皇帝垂青。
但如今瞧着眼前这娇身玉骨的廉贵人,一行一跪、一举一动,已颇有宫中女眷的风范,那颗吊悬着的心也便放了放,叫瓜尔佳氏起身免礼。
胤禩平身站立,他自知太后那眼神从没从自己脸面上移开过。但他却能一副浑然未觉的样子,从方若手上捧起那册《金刚经》,献于年逾古稀的太后跟前。
太后只需眼神示意,竹息便替她接过了经书,在太后跟前翻了两页,乌雅氏看了甚为满意。一个寒门出身的小女子能有这笔力实属不易,太后本来也不在于欣赏字体,只看中晚辈宫嫔的这份孝心,因此对瓜尔佳氏露出和悦笑容,抬手让胤禩扶了,嘴上道,“和哀家到暖阁里坐坐。”
胤禩应声扶着太后,出了佛堂,拾阶而下。伴着太后绕过后院,进了正殿。胤禩虽身体羸弱,但手上却扶得极稳,这番尽心尽责已全然记在太后心中。
若论这后宫旁人,胤禩还要多揣摩揣摩才敢投其所好,但太后却在他掌握之中。记得年轻时,他起初与四哥投缘,后又与十四弟交好。德妃所住的永和宫,他是没少出入。胤禩敢说,在与德妃相处之时,他这个毫不相干的八阿哥远远比亲子胤禛亲切的多。
一来,胤禩自小灵巧体贴,于君父母妃之前颇得喜爱。二来,他又有侍母至孝的名声,即便是往后深陷泥淖,也深得几位幽居深宫的母妃疼惜。因此这后宫之中,胤禩头一个要收复的便是太后。打通寿康宫这一关,一来可避皇后暗箭,二来可免皇帝痴缠。而最最重要的,就是布下与十四弟的沟通之道,以谋逃出生天。
进了暖阁,太后在暖塌上坐了,也赐胤禩坐下。开口便说起一些家常里短,问了问胤禩家中情形。
这一问正中胤禩下怀,他侧侧身朝太后伏了伏身,轻声道,“多谢太后挂念。臣妾家中人丁稀薄,如今只有老母由两三家仆伴着,住在西郊的庄子上。”
太后早闻瓜尔佳氏家无男丁,却不想已经沦落如此,继而问道,“怎不住在京中。”
“自先父过世,过继来的兄长没几年也去了。家中吃穿用度没有着落,母亲只得变卖宅邸,发遣了下人,才将将过了几年像样日子。”
“唉,天可怜见,你也是苦大的孩子。”太后怅然一叹,乌雅氏本是内务府选拔入宫的宫女,也谓是尝尽人间冷暖,才在这偌大紫禁城里站稳脚跟。因此太后心中难免感慨,抬眼一看瓜尔佳氏,可不是一副我见犹怜的水灵相貌,只觉得今日他淡妆薄施,一身清减衣物,并不似谣传中那般妩媚惑人,也不似殿选那日英气逼人。
胤禩在来之前,已经在妆容上做了好久文章。要减少男子之气,添些女眷温柔。又不能浓妆艳抹,招了太后厌烦。足足在储秀宫折腾了一个时辰,才满意出门。毕竟如今他是一副十六岁的如花年纪,只需稍作修饰,神态举止上刻意为之,便与四十几岁的廉亲王大相径庭。
再加上,人与人自然越看越顺眼些,此刻太后也便不觉瓜尔佳氏的相貌太过碍眼,毕竟皇帝多宠爱一个妃嫔,总在皇嗣之事上算是好事。只要这贵人不似流言中那般轻浮不懂事,就足够了。
说话间,孙嬷嬷已经布上三盘点心,添上两碗新茶。胤禩在桌案上扫视一扫,一盘是水晶桂花糕,一盘梅花香饼,还有一盘芸豆卷。胤禩缓缓起身,捧起芸豆卷那盘,奉到太后跟前。
太后微惊,这三盘糕点乃是御膳房的时令定例,恐怕连皇帝都不知道自己最爱哪盘,这贵人却捧出了她最爱的这款芸豆卷。
胤禩当然知道太后此刻讶异什么,他一副儒慕之情望向太后,轻声道,“臣妾儿时,母亲最爱静香斋的芸豆卷。甜而不腻,入口即化。那会先父犹在,三不五时就为母亲带一提回来。家中其乐融融,天伦共享。臣妾已经有十年没再见过这道吃食了。”
太后见瓜尔佳氏笑中含泪,心就更柔了一些。虽然廉贵人以自己母亲的喜好揣测太后之喜好的行为稍显僭越,但乌雅氏自寒苦出身却并不在意这些,她更在意的是这个伺候在自己儿子身边的妾侍是否人品贵重、是否贤良淑德。而自古以来,哪个婆婆不最爱让儿媳待己如母。如今眼前的瓜尔佳氏,小小年纪,便懂得以侍奉亲母的心意侍奉太后,可堪贤孝。
于是,太后从盘中取了一块芸豆卷,拍了拍胤禩手背,笑道,“你也与哀家一起尝尝吧。”
胤禩道了是,再度坐回原位陪着太后尝起点心,不出一会便又听见太后继续开解道,“你在宫中时日尚浅,以后谨慎侍奉皇帝,有的是见你母亲的时机。”
胤禩一边起身谢恩,一边将心放回了肚里。看来今日在太后跟前这段孝女贤媳的戏码算是顺利过关了。
寿康宫里,胤禩和太后还没喝完半盏茶,就见竹息姑姑进来禀报说,“咸福宫的沈贵人来了。”
胤禩心下了然,原来沈贵人走的也是太后路线,这倒是比之富察贵人之辈高明许多。
沈贵人如常进了暖阁,却迎面瞧见廉贵人也在,微微一滞。胤禩倒是好整以暇的起身,率先开口问道,“沈贵人好。”
沈眉庄赶紧给太后请安,再向胤禩道一声,“廉贵人好。”她虽入宫稍早,但两人同为贵人,瓜尔佳氏又得“廉”字封赐。因此胤禩算高她半截,没想到方才一愣,略失了礼数。
太后却并不在意,叫她二人都坐了,沈贵人一向恬静,如今这廉贵人也是个知礼的,这二人陪在跟前坐着,既解些烦闷,又不聒噪,太后颇为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