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珠玉 (M的马甲君)
- 类型:BL同人
- 作者:M的马甲君
- 入库:04.09
却说正当禁军查抄贾府之时,府中有一主子之资之人有幸并未身居荣府,此人正是荣府三小姐贾探春。探春自为南安太妃认作义女之后,便日日前往南安王府请安,太妃亦对探春之精明才干赏识有加,常留探春于府中留宿。这日探春照例前往南安王府全礼,与太妃并了王妃、郡主三人一道用罢午膳,正待闲谈一阵后告辞回府,便见南安王炎煜匆匆赶回府中。
炎煜进入内堂,于南安太妃跟前急禀曰:“方才宫中之人道圣上遣了忠顺王前往贾府抄家,坐实罪状,如今已将阖府围了个严严实实,义妹只怕回去不得了!……”
众女眷闻罢这话大惊,探春更是呆立当场,骇得六神无主。待南安太妃呼唤半晌,方才回过神来,随即拿了丝帕掩面而哭,口中只道是:“我的祖宗,这当如何是好?……”
一旁太妃、王妃并了郡主均合力劝说,炎煐道:“妹妹便先行在咱府里住下,随后再想法子……”
南安太妃则询问炎煜道:“王儿道是此番如何是好?”
炎煜则答:“我回来通报一声,随后便往了北静王府,与北静王、侯子卿、蒋子安、韩妙章等人商议,寻个法子请圣上宽待此事……我们本当前往林府,与林珣玉商议方是正理,奈何家人去寻,却闻知林大少爷尚未归府,亦不知在这个节骨眼上,珣玉去了何处……”
南安太妃又道:“听闻贾府素来与史王薛三家同气连枝,此番不若寻了这三家商议?”
炎煜对曰:“莫提这三家了,他们尚且自顾不暇。那王家自当家的王子腾殁逝后,再无族人入得官场,如何进言?史家二位侯爷近日亦遭降职,整日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薛家当家长男不过一介皇商,近日里被人将昔日所犯之人命官司抖了出来,正被官司缠身……”
南安太妃闻言,亦是双眉颦蹙,心下亦知此事棘手。随后炎煜又吩咐了几句,方又亟亟地去了。
这边内宅之中剩余的女眷复又宽慰探春一番,然方才炎煜与太妃谈话期间,探春已然勉力冷静下来,将双目之泪揩尽,随即毅然抬首,对座上南安太妃开口说道:“太妃既收探春作了义女,此番探春恳求太妃将我充了郡主,与那番邦和亲!如此既可全了太妃爱女之心,令郡主可常伴太妃膝下,又可令探春领此功绩,以稍抵我族之罪。”
却说近年里东南沿海海疆不靖、海寇骚乱,恰巧南安王炎煜转迁镇海总制,负责海防庶务,近几年皆驻扎在东南沿海。东海的一个藩属小国茜香国年年与我朝通贡,又遣本国商人前来沿海贩卖番货,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然因沿海官吏秉权逞威,层层盘剥,从中勒索高额关税,致使藩国商人怨声载道。遂该国国王恼羞成怒,派遣藩国海盗拦截我朝使节船只,骚扰沿岸居民。景治帝闻罢,下令停止两国通贡贸易,又命粤海将军邬帆率领水师与茜香国交战,双方你来我往数次,亦是各有胜负。
而之后不久,便逢阿速薨殁,北方部族叛乱之事。景治帝委任五皇子出征。与此同时,朝中军费吃紧,两厢权衡之下,景治帝惟有暂缓沿海战事,全力支援北方战事。
幸而不久后茜香国亦派出使者,由炎煜亲自接待,随后一路护送来京面圣,只道是愿与天|朝共结秦晋之好,国王欲向天|朝求娶公主,从此两国之间再无战事,共修永世之好。景治帝闻知龙颜大悦,允了茜香国结亲之意。然念及自家血脉不旺,膝下唯一之女方才几岁大小,哪里舍得就此送出和亲。此外便是堂亲家的公主,若非皆已娶亲,便是年纪尚小。
寻思片晌,方忽地忆起这镇海总制家里不正有那待字闺中的郡主,年纪亦很合适,不正可替代了公主和亲。遂便将此和亲之事交与炎煜,命其筹备郡主和亲之事。道是既身为朝廷命官,又为海疆大吏,对这一关系沿海民生之要事,自是责无旁贷。炎煜闻言,虽心下万般抗拒,然亦是无奈,只得应下。
待回去府里,将此事禀告南安太妃,太妃闻言,更是万难首肯。只道是自己膝下惟有此女,怎可就此背井离乡,永无归家之日!从前虽知爱女亲事无法自主,然亦未曾料想会如此这般“发配远洋”,怎不令人难受。何况据闻那茜香国乃弹丸之国,更属东海蛮夷番邦,自己独女素来娇生惯养,如何住的惯?然亦知皇命难违,遂母女二人成日间便以泪洗面,泣涕涟涟。
而探春来南安王府拜访之时,亦闻知此事,彼时探春倒也打心里同情这炎煐,只道是自己虽为荣府庶出之女,好歹亲事尚可由自家做主。此番因了元春早已入宫,王夫人膝下尚无亲女,倒乐得将自己作了亲女对待。遂探春倒还盼着王夫人能念着素日情分,做主替自己寻觅一门贵亲,既能荣耀家门,自己又当显达,岂不两全其美?奈何此番尚未待自己美梦成真,便忽闻噩耗,府邸被抄,父兄获罪。莫说自己亲事前程,便是自身安危性命,亦是难保。
心下暗自寻思一回,思及往昔自己那自幼相离的大姐元春,选入宫中,经营数载,荣升贵妃,携阖府飞黄腾达,不啻于女中豪杰。这等志向才干,方为自己心之所向。如今家族罹难,阖府遭灾,若是有志之人,岂非正当作为之时?随即忆起这南安王府正踌躇不定之事,遂得了主意,自愿代炎煜出使和亲,抑或便能借此立功,减轻贾府罪状。何况番邦虽为海外蛮夷之地,好歹是一国建制,条件虽苦,只怕较了一宅之内,自己倒更能崭露头角。遂打定主意,开口请求代炎煐和亲。
而一旁南安太妃母女闻罢,心下倒也喜忧参半。可喜之处是若探春代为出嫁,则炎煐便无需远嫁他乡;然忧虑之处是到底同情探春这一女儿家,家族遭难,自身亦遭此远走他乡之命,此生再难返乡。随后探春再三劝说,恳请太妃母女答应,请求王爷上奏天听,希欲能就此减轻贾府之罪。南安太妃终是应承,命人将此事告知炎煜。
?
☆、第八十三回 无怨无悔此心不渝(一)
? “可知‘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之理,人这一生,如何没有一个犯错之时……你亦有那晚节不保的时候,且看那时你当如何是好……”
在漆黑悠远的苍穹之下,倾盆而下的冷雨之中,煦玉忍受着遍体骨刺针扎般的寒冷,忆起数年前某人对他之言……
上回说到探春为减免自家之罪,自愿替代炎煐远嫁番邦。南安王炎煜闻知,亦是喜不自胜,心下着实感念探春。又忙不迭将此事告知与北静王等人,众人一致称道,令炎煜当即上奏天听,将贾探春之事奏明,只道是贾家伏乞此事,希欲能够戴罪立功。其余诸人则一并联名上保,恳请圣上应允此事。
却说此番待景治帝阅罢忠顺王奉上的查抄家产的清单账册之时,只见帐上皆是“抵押亏空”等字样,心下着实欢喜,只道是如今又添了一样治家不善之罪了。正待就势喜滋滋地批下上谕,将贾府罪名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再判个充军流放,如此一来,便也不惧这贾府再有翻身之日。接过内侍递来之笔,正待落下,便闻见殿外内侍宣道:“内阁学士林煦玉有要事求见。”
那景治帝闻言,只听是煦玉求见,便知煦玉来意,定是为贾氏一族求情而来,心下一凛,握笔之手不禁一颤,一滴浓墨就此落于摊开的纸上,污了白纸。景治帝见状,心下升起莫名的烦躁,随即便令戴权前去回绝了煦玉,只道是有事待明日早朝再行奏请。
戴权领着一个小太监撑伞,顶着倾盆雨幕领命而去。只不多时,那戴权便又匆匆返回,对景治帝报曰:“林大人不肯离去,亦不肯起身,任奴才如何劝说亦不肯就范。只道是陛下既不愿见臣,臣亦不敢劳动圣驾,惟请允臣长跪稽首,代亲族恕罪。”
景治帝听罢冷笑一声,道句:“他欲长跪,朕自当顺承之,便令他长跪罢。”
戴权闻言,有倏忽间的迟疑,方答了声“是”,随后躬身侧立一旁。
此番景治帝仍旧命伺候的内侍奉上崭新之纸,待重新书写一回,然此番却是辗转数次,皆是难以落笔;便是勉力写了几字,待回过神来,方觉所写字句又不合体例。这般写两字又换纸的过程反复几次,景治帝终于承认此番自己是格外心神不宁,遂只得撂了笔,不再继续。转而令内侍将未曾批阅的奏本奉上,自己依次捡了来览阅。不料半个时辰过去,却未曾将奏本之言读进心里,只埋怨这奏本所言条理不清,颇多虚言,打定主意下回召见群臣之时,务必警告这帮庸才,切记将参奏之事写得简洁明了方是。
之后景治帝颇为不耐地撂开奏本,向一旁侍立的戴权问道:“林煦玉可仍在殿外?”
那戴权闻言已晓圣意,忙对曰:“奴才前往探视一番。”言毕亟亟撑伞往了殿外一视。
只见此番已过去近一个时辰,煦玉仍跪于长阶之上,瓢泼大雨将浑身淋得湿透,无一处干爽,那张俊逸风流的面庞被雨水浸了满脸,面颊冻得青白,前额则因稽颡而磕碰得紫青。虽姿态狼狈,然身形却跪得笔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