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点完,菜单传递给其他人,各自点自己喜欢的。
吃到咖喱蟹,黄立安眼睛瞪的又圆又大,螃蟹吃过,咖喱对他来说还挺新鲜的。
餐厅中间放着音乐,有泰国美女在跳舞,这一桌子没人抬头瞎看,低头吃饭,一直吃到饱。
他们人多,点了许多菜,有一些没咋吃完,黎阳让人装起来带走。
吃完饭,一行人在街上溜达了一圈,然后到了广场那边喂鸽子,最后转到莫斯科河边,顺着河堤回到家。
在首都地界歇了两天,他们一起到火车站,按照路线的远近,先去了拖拉机厂。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
第134章
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距离九千多公里, 火车横贯西伯利亚,要走七天六夜,而坐飞机只需要几个小时。
火车和飞机一样都不拥挤, 黎阳他们选择了飞机。
飞机在哈巴罗夫斯克落地, 这是远东第一大城市,以工业为主, 整个城市并没有什么高楼大厦, 日常用品几乎全部来自进口。
大毛他们在这里有三家店铺,跟首都的严查相比, 这里相对宽松一些,但前提是得打点好关系。
七月,这个城市的平均温度在十五到二十四度左右, 早晚得穿外套, 否则还有点冷。
下了飞机,他们休息了半天,第二天开车从市里出发。
因为汽车走了大道,直到看到那一排排高高的烟囱,黎阳才发现拖拉机厂快要到了。
这片工业区比今年前来时更荒凉了, 路况变的更差, 很显然, 这几年的动荡, 造成的影响还未完全恢复。
汽车停在拖拉机厂门口的时候, 正好有几辆货车经过, 上面装满了木头,每根都很粗, 颜色黯淡, 是冬天采伐的树干晾晒之后拉回来的。
谭帅等人进到工厂, 先去了车间,车间正在成产,里面机器轰鸣。
刚进去时,他们遭到了工人的阻拦,后来有人认出了谭帅,然后放行,黎阳看了看,正在成产的是T—25A农用拖拉机的液压泵。
因为之前的历史,俄罗斯各大拖拉机厂只生产一两种基本型号的拖拉机以及少量的特殊型号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集中生产通用零部件,用以供应各种不同型号的拖拉机使用。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题,促进制造业的自动化生产,但是经过几年前的事情,这种统筹规划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的市场化。
现在,拖拉机厂用的还是从前的生产方式,但是效益却很差,自从股份制改革之后,一直都是亏损状态。
在车间里看完,黎阳跟着谭帅去了办公室,看了一眼去年的年报和今年的半年报,一直皱眉。
企业改革之后,国家投入减小,更致命的是没有了对农机政策补贴,想买的买不起,想卖的卖不掉,农机市场低迷到了极点。
动乱之前的两年,俄国每年生产和销售的拖拉机数量平均是十几万台,这两年,骤降到了三四万台,排名靠前的两家拖拉机厂占市场份额七成以上,但数量都不够塞牙缝的,剩下的十三家拖拉机厂跟着喝汤。
谭帅所在的拖拉机厂因为复工早,算是喝汤喝的比较多的,但是也不能填饱肚子,好再去年他们试验田没有耽误种植,一万公顷的土地收获的粮食卖了七十万美元,勉强算是把拖拉机厂的窟窿给堵上了。
黎阳来时,正赶上帕维尔休息,俩人没碰上面,下午,谭帅开车,他们去了试验田。
拖拉机厂的试验田分为四块,离拖拉机厂最近的这块面积最大,有六千公顷,也就是九万亩地,真正的一望无际,开车从这头走到那头都要七八分钟。
这片田里种了小麦、大麦和大豆,离远了看郁郁葱葱,车子靠近时就会发现,地里草很多,而且不分垄,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跟精耕细作完全不同,但是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收成的多少全看天气。
作者有话要说:
一公顷15亩
第135章
俄国总的耕地面积约两亿公顷左右, 远东地区农业用地约莫一万六千万公顷,刨除占地面积非常大的养鹿场、 农庄饲料地、干草地、农庄牧场等等,到现在开发的还不到一半, 远东地区因为气候原因, 农业产业的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
拖拉机厂建立在远离首都的地方,这片广袤的试验田是当地政府随便划出来的, 因为周边都没有人种地, 所以没有明显的界限。
拖拉机厂还没有改制之前,这片试验田仅仅用来测试农业机械的性能, 六千公顷的地,有的时候连一半都种不了,直到谭帅占有了工厂的股份之后, 这一块才重视起来。
黎阳坐在车上, 看着外面一眼望不到边绿油油的土豆秧,许久都不能回神。
黎阳是农民的孩子,从出生就对土地有不一样的感情,他们老家家家户户就那几亩地,每年一家人精心伺候着, 外面这辽阔的土地, 却大片荒着, 这让他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到了地头, 车子停下来, 黎阳先下车, 黄立安和大毛他们也都陆续下来。
脚下的土地有些松软,黄立安站在到他腰高的土豆秧跟前, 上面一簇簇白色的花, 花上有个小虫子, 转眼间不知道钻到了哪里去了。
这片地并没有用化肥,因为土壤肥沃,庄稼长势很好,长的好的不仅有庄稼,还有杂草,打眼一过,就能看到好几堆手指头粗细的野草。
黎阳伸手去拔,费了点力气才薅出来。
在黎阳他们老家,种子下地之后,要拔好几遍草,根本不可能会有杂草长这么大。
但是在这里不一样,地太多了,只能用除草剂,根本不可能除的干净。
虽然知道这些草薅不完,黎阳还是看不下去,把跟前的都拔光了,还要往里走。
“别费力气了。”谭帅开口道,他蹲下身,扒拉一下秧苗下面的土,直到看到土里面淡黄色的土豆表皮,“今年天气正常的话,再过一两个月就该收了。”
黄立安是城市小孩,但是他和大哥在盆里种过土豆,知道这玩意一棵就能结一嘟噜,看着面前大海一样的庄稼,嘴巴微张,“这得收多少土豆?”
“土豆好像种了四千公顷。”大毛把土豆花摘下来,捏在手里滴溜溜的转,“收成大概是六七千吨吧。”
大毛没种过地,他也不懂这个东西,这个数字是他从谭帅那里听到的。
黄立安并不知道知道“一吨”到底是多少,只觉得应该有很多,好奇的问道:“吃不完我们要带回去吗?”
听到他这样问,大家都笑了,这么多粮食,吃是肯定吃不完的,肯定要卖,但是卖到哪里,得看关税和价格。
看完土豆,他们又开车去瞧了小麦和大麦地,这两片杂草就稍微少一些,可能是喷洒除草剂的时候天气正合适,效果好。
因为来的路上花了不少时间,看着表,一行人纷纷上车。
往回走的路上,黎阳心里感慨着,机械解放劳动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希望有一天,老家的人也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
第136章
远东地区地广人稀, 黎阳他们只在试验田那里转了不到两个小时,回来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
没有办法,路上花费的时间有点久。
远远的看到了城市边缘, 谭帅却没有开车进城, 沿着外面的公路向东边行驶。
“还要去哪儿?”黎阳道:“不急的话回厂子先吃口饭。”
相比于小小的黄立安,黎阳更不习惯这里的饭食, 早上随便垫了一口, 现在已经有了明显的饿意。
“去大棚。”城市最外面的路上没有车,谭帅抓着方向盘, 转头看了黎阳一眼,“比回拖拉机厂近。”
确实很近,不到二十分钟, 汽车就停了下来。
道路一侧是稀稀拉拉低矮的小楼, 灰突突的像是没有人住一样,另外一侧则是成排的大棚,规整的大棚中间有几个房子,房子前面有人也有些小型的机械。
谭帅他们一下车,外籍工人们去里面喊了一声, 很快就有熟悉的面孔冲着黎阳他们小跑过来。
负责这里管理和建设的是海城农机厂外派到俄国拖拉机厂学习和工作的人, 见着谭帅和黎阳分外亲切, 喊的是“厂长”和“黎工”, 一边走一边兴奋的说道:“大棚里的柿子和黄瓜正好下来了, 产量不低, 味道也不错……”
外派到俄国的工人大都是技术和管理人才,本来在拖拉机厂做事, 突然收到谭帅的电话跑来种菜, 虽然不用他们亲手干活, 这几个月没少劳累,终于见到了成果,想要带谭帅和黎阳现在就去看看。
黎阳脚往大棚里拐,谭帅往房子那边,边走边挽袖子,“先吃饭。”
大棚这边的工人不少,这些房子既是工人宿舍,也有食堂,这个时候正是饭点,大铁锅热气腾腾,旁边两个煤气罐也都热着东西。
一听谭帅他们要在这吃饭,有人便出去摘菜,先不说大锅饭味道咋样,来了这么多人,也不够吃啊。
因为忙着盖大棚和种菜,这里的生活设施还没完全弄好,谭帅把浇灌大棚的水管子扯过来,没用盆子,黎阳和黄立安等人就着水管的水洗手擦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