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就在屋子里点起了灯,四处找吃的,他快要饿死了。
他们这个屋子是用来做事的,不是厨房,没有啥吃的,只有一篮子鸡蛋,黎阳揉了揉眼睛,发现不是做梦,是真的鸡蛋,洗了十几个,全都放进了小锅里。
没有炉子的火好像受到了外面大雨的影响,有点小,黎阳又把锅里的水倒出来一些,这样能开的快点。
人生的第一次,黎阳感觉煮鸡蛋竟然是这样的漫长。
谭帅回来时,不出所料,身上又都湿了,好在这里的衣服多,随便套上一个就行。
谭帅不单去检查了车棚,还从卡车上拿下来一个大兜子,兜子虽然湿了,里面的一个个塑料袋还是起了作用。
“这是啥?”黎阳看着怀表,到时间后,把火熄灭,将里面的鸡蛋捞了出来。
“方便面。”谭帅一下撕开了好几个塑料袋,“煮了吃。”
方便面,黎阳没吃过,但是听说过,这东西特别容易保存,谭帅他们出车到偏远的地方,夏天馒头放不住,容易酸,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就吃这个。
当然,他也在报纸上看到过,一个村办集体企业靠着生产这个,销售收入过亿,十分厉害。
重新刷了锅,黎阳舀水,烧开了,然后把这些方便面放进去。
因为每一袋只有一块,而且还很轻,所以黎阳把谭帅打开的袋子里面的都放了进去,结果煮着煮着,面就开始膨开,满满的一锅……
屋子里只有一双筷子,俩人围着锅,一口方便面,一口鸡蛋的吃了起来。
面的味道不如面条好吃,但是汤好喝,俩人捧着锅,把汤给喝光了。
吃完饭,按理说应该谭帅洗碗的,念在他刚忙完,黎阳收拾了干净。
吃完面,黎阳感觉身上也像是面条一样软,他倒在凉席上,蜷缩着腿,在上面开始顺时针的转动身体。
当他走了五圈多,谭帅占了另外一半凉席,黎阳冰凉的胳膊一碰到谭帅的,就不自觉的贴了上去,冰凉的挨着温热的,在这样的天气简直太舒服了。
“谭哥,你躺平点。”黎阳指挥着他。
当谭帅躺好了,黎阳又把腿放在了他的腿上面,打了一个带着方便面味道的呵欠,又困了。
下雨天,这股湿润的空气好像是有什么粘合的作用,导致黎阳就想找谭帅贴着,这个时候也不嫌弃机油味道了。
闭着眼睛,黎阳跟谭帅说他跟着考察团所见所闻,问谭帅,能不能把卡车开到苏联,那里东西好卖,尤其是日常吃的,用的。
黎阳是这样问,但是心里也清楚,太远了,油烧不起,得赔钱。
果然,听他说完,谭帅就把手放在了黎阳的额头,试探他是不是发烧,烧的糊涂了。
黎阳的额头光滑的反光,他感觉到谭帅的掌心有一处明显的粗糙,抓着他的手,拿到眼前看,果然上面是一道伤口,还很深,虽然好了,还是留下一道长疤痕。
“这是咋整的?”黎阳问道。
“被石头划的。”谭帅道:“早都好了。”
黎阳摸着那道疤,来来回回的,好像这样做,就能抹平似的。
谭帅索性把整条胳膊都放在他身上,让黎阳看的清楚。
没过一会儿,黎阳就把他胳膊推开了,压的胸口闷……
这套胳膊本来分量就不轻,再加上谭帅故意把力量往这边倾斜,黎阳可禁不住。
“谭哥。”黎阳跟他说起了正事,“现在的工厂都不咋景气,我总感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不用着急开厂子,再等等。”
“我说等,不说啥都不干,我继续收集信息,车队的事情也够你忙了……”黎阳继续解释道。
不管怎么样,赚钱不能停,以后用钱的地方可多着呢。
市场在开放,一切都改变很大,很多工厂和企业无法捕捉到这种改变,很容易在改革中失败,能活下来的肯定也有,但是倒下的可能会更多。
当然,很多亏损的企业也不是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但是船大不好掉头,不知道能不能熬过这场暴风雨。
因为拉货的缘故,谭帅周旋在无数的大小工厂之间,他比黎阳从报纸上看到更多,更清楚现在的情况,那么多工厂艰难求生,越来越难,是危险,更是机会。
俩人并肩躺在一起,黎阳又跟谭帅探讨了一下工厂的各种管理模式,以及拖拉机未来发展的方向,说着说着,打了几个呵欠,这雨声太催眠了。
这场暴雨直到第二天才变小了,半夜的时候,谭帅又出去了一趟,黎阳有所察觉,也知道他很快又回来了。
新车棚还挺结实,顶住了这场暴雨,南山低洼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汪洋。
黎阳想,他们在东区的小屋门槛被垫高了,应该不会再灌水进去吧……
当然就算是进水了,他也回不去,因为南山这条土路已经被雨水给淹了,除非游泳会去,否则只能等积水褪去。
早上又吃了一顿方便面,黎阳往里面打鸡蛋,味道比煮鸡蛋好多了。
这样的天气都得停工,垃圾场那边也没人了,一个个巨大的垃圾像是孤岛一般,在雨中毫无反抗能力。
黎阳和谭帅在南山被暴雨困了两天,再一起回长寻坡时,小巷子里的洪水已经流完了,有人穿着水靴在各家各户门口喷消毒水,也有人在地上撒石灰。
黎阳走到家时,鞋上泥应该有好几斤,他倒是能带的动,就是沉重的泥会自动脱鞋,导致他光着的脚也沾上了不少泥巴。
家里果然没有被淹,只是房顶天窗的边沿有点湿,黎阳看着那洇湿的地方,准备大太阳晒干之后,再用腻子把那里抹一抹。
换鞋、洗脚、刮掉鞋底的泥,正好到了九点整,挂在墙上布谷钟突然动了,中间的小木门打开,里面跳出来一只鸟,同时响起了“布谷,布谷,布谷”的声音。
谭帅看向墙上的新玩意,鸟叫完又缩回了小门里面。
晚点时候,大毛哥俩过来了,听说谭帅要在海城留一段时间,都很高兴,大毛问道:“咱们啥时候去海边?”
黎阳看他,“去海边干啥?”
“去海边卖冰淇淋。”大毛一脸的跃跃欲试,“那里人可多了!”
黎阳没去过海边,但是长寻坡这边的人就很多了,他觉得每天冰淇淋能卖不少钱,没必要大老远跑到那里去。
但是看到他们小哥俩都一脸的向往,他也看向谭帅。
“出去之前,得先开个会。”谭帅这般说道。
“开啥会?”大毛和黎阳同时问道。
黎阳一脸不解,黄立安则扑闪着眼睛捂住了嘴巴。
谭帅看向黎阳,“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谭帅这话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两天后,黎阳跟着谭帅走进了农机一厂的大门,和一群人坐在小礼堂里面,听机械局的领导讲话,才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样的会议。
农机厂分家之后,各自进行了深化改革,一厂的机器设备相对落后,买了制造模具的设备,但是销售情况并不如意,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工人们为了工厂的未来,从厂长到员工都自动减少工资,只希望工厂能够轻装上阵。
但即便如此,也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因为有农机二厂的成功的例子,有人提出要向南方的企业学习,招商引资,但是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在机械局的支持下,从银行贷款,想要买新机器……
听到这里,黎阳背脊一下子挺直了,如果没记错的话,贷款的新闻就在不久之前,当时他还觉得引资的事情彻底泡汤了,谁知道情况不单没有好转,而且还恶化了。
但是,机械局的领导并没有详细的说明情况,只说一切的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希望有人能够接手农机一厂,带着所有的员工继续奋斗。
参会的人大约百十来个,有农机厂原来的领导班子,包括分家之后的四个厂长,郑翔开和老厂长也在其中。
更多的是从前跟农机厂没有关系的人,像是谭帅和黎阳。
机械局的领导说的很委婉,但是黎阳听出来了,农机一厂坚持不下去了,已经成了烂摊子,现在要出手卖掉,价高者得之。
但是也有条件,现在工厂里的所有员工不得辞退,银行的贷款要还,还有就是解决农机一厂已经退休工人的退休金。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第77章
海城农机厂是一九五二年成立的, 至今为止经历了近四十载的风风雨雨,最鼎盛的时期是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工人最多时达到了两千四百多, 到分家时, 工人依旧有一千多。
农机一厂是农机厂原来的一二车间,主要成产拖拉机的油嘴油泵, 分家之后, 依旧向拖拉机厂提供油嘴油泵,增加了模具制造的生产设备, 希望能走出一条新的路,但是却亏损的厉害。
因为他们的生产设备落后,做出来的产品无法和别人的竞争, 大量货物积压, 日子比分家前还要更难。
遭了迎头重击,他们才看清楚,在“三来一补”政策之后,南方工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相比之下, 他们好像不单没往前走, 还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