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海拔接近2000米,陡峭、积雪、冬季还下雪刮风。
再加上今年极端天气来袭,西伯利亚寒流终于闯过了重重关隘,卷向这个海港城市。总之,一层层叠BUFF之后,本届世锦赛男子K90标准台的比赛日上午,大跳台区域的气温直接跌到了零下33摄氏度!
体感温度可能更低。
跳雪运动员们常年习惯了在零下十几、二十几的温度下训练和比赛,但是零下30摄氏度、体感温度更低时,对人类这一物种整体上是比较艰巨的挑战。
运动员还要穿着连身服,没有越冬动物厚重的皮毛,也没有羽绒服护体——作为专业训练且身体素质优越的职业人士,在户外也坚持不到半小时。
-33摄氏度,打破了FIS国际A类赛事十二年来的最低温度记录。
好在凌放心态够稳。第一跳一跃121米,按这座跳台来说,是个出彩的好成绩。
凌放也不是铜皮铁骨,虽然天生算是不怕冷的,第一跳回来还是要立马进室内,站在暖风空调下直接吹。这个温度,刺激和运动产生的肾上腺素只能勉强维持不住待在室外的十几分钟正常体征。
跳雪队的内勤保障工作人员经验丰富,怕俄罗斯这边的人抗冻,中央空调那种暖风不给力,还专门拉了两台电暖风机,提前和场地方报备了。现在就全开着,围着凌放取暖。
饶是如此,凌放还是打着寒颤,微微咬牙。不过他的眼神还是专注清明,一心看剩下的两位选手实时飞行情况。
凌放这一跳的出场顺序是全场倒数第三位。
这表示,凌放的跳台积分,已经排到了世界第三。
前面是哈萨克斯坦的阿伊苏和挪威选手克努特,都是靠着大跳台几年来的积淀压住了他。
教练台上,挪威队教练和副教练,正在等待前头的哈萨克斯坦队选手开始,看着凌放目前全场第一的距离分,和降落坡上远远的、都到了平坦坡面处的那条荧光绿色成绩线,忍不住跺着脚哈着手,感叹点评凌放。
“……中国男孩这一年贡献了很多场精彩的比赛啊!极寒天气对他都没什么影响,我看了他一年来大跳台的战绩,也是稳步提高,这是克努特的劲敌。”
“呃呃,不是男孩了吧?”
“哦,叫习惯了!”
凌放的比赛成绩稳压日本这一代的领头羊坂本浩二,稳居亚洲第一,他原来也只在大跳台短板。
大跳台奋起直追的最近一年多来,他已经彻底越过埃里希和阿列克谢,正在和克里斯多夫竞争新生代第一人,目前算是互有胜负。
不过,克努特和阿伊苏,已经是争夺大跳台世界纪录第一人的阶段了,也比较专注大跳台比赛,在大跳台上还是能压他俩一头的。
今天是标准台比赛,凌放运气不错赶上强逆风,第一跳距离远远超过了克里斯多夫时,大家已经心里有点谱了,如果接下来风场没有这么好,克努特和阿伊苏大概率到不了他的距离。
——果然如此。
第一跳后,凌放暂列全场第一。
观众席很多人自发地欢呼,也有吹喇叭、挥横幅的,中外观众都有。
凌放已经是世界范围的跳雪迷们熟悉和喜爱的一位选手——不得不说,有外貌因素。不过实力也是过硬的嘛!
这两年比较受关注的,还有异军突起的瑞典的小拉森,世界杯分站赛成绩直追凌放和克里斯多夫。可惜成绩起伏很大,积分堪堪进入决赛轮,出场非常早,可能是心态受到了影响,第一跳后,排名只缀在了第15位。
本届世锦赛标准台值得一提的还有,奥地利队20岁的种子选手因伤退赛。代表国家参赛的,是今年已经40岁的奥维尔。
不错,这位世界传奇名将还在比赛。他靠着坚持不懈的日常锻炼、严苛的体重体型管理,坚持参加了多轮世界杯分站赛。积分擦边进入资格赛,然后奇迹般幸运超常发挥,取得了决赛轮资格。
对于这个年纪的老将来说,站在赛场上,就能获得全场的钦佩和敬意。
他跳了就是成功。
奥维尔的第一跳拼了一把,险险获得第二跳资格。
不过第二跳发挥失常,距离只有87米。平安落地后,他面色平静,护目镜后历经沧桑的眼神里也只是有些许遗憾——体能跟不上了,但要不是今天天气异常,姿势没有小失误的话,本可以更好。
“能平安落地就好!”观众席里有几个人站在一起,有男有女,热情挥舞着他的横幅,扭动着大喊着“奥维尔,我心里你最棒!”换来镜头里颇有成熟魅力的传奇老将莞尔一笑。
包括凌放在内的年轻选手们,也各自在休息室屏幕里关注着他。奥维尔人缘相当好,跟他相熟的都知道,世锦赛后他预备退役,这应该就是奥维尔最后一跳了。
他的好友弗朗克在平昌奥运后就退役去过潇洒人生,比弗朗克大两岁的奥维尔却硬是又坚持了下来,直到现在连K线都难过,才终于决定退场。
镜头里,奥维尔从那位热情观众手里接过花束,笑得毫无阴翳。
凌放看着休息室里的赛场实时屏幕,忍不住对屏幕上的前辈眨眨眼睛。
就像看一轮曾经最耀眼的太阳,正在缓缓沉入海平面——他光辉收敛,热度不再,但很多人都记得他曾经印刻在天穹上的轨迹。
年轻人看着这种场面,既觉得惋惜,却也有点羡慕。
半小时后,凌放自己的第二跳也开始了。
这天风速始终很高,主逆风,但风场变幻莫测。轮到凌放前后,风力一分钟内骤然增加到了四级。
瞬时风速眼看着超过四级,逼近五级,已经是擦边的程度,比赛时随时有可能被裁判组叫停——但是本届世锦赛看来颇有俄罗斯风格,裁判组抽冷子看着风力稍减就给放行。
风大好啊,风大才尽兴呀!
凌放在迎面刮来的、零下三十几度的北风中,尽力调动着全身的肌肉和神经的兴奋度。在寒风呼啸声里,他沉着地松手,俯冲下去。
第91章
一秒……两秒……三秒不到, 已经到达滑道弧形底部,凌放下沉加速——
到达滑道末端,后蹬——
起跳!
在这个至关重要的起跳时刻, 跳台左侧腰部位置的教练台上, 两位中国队教练脸色凝重。
叶飞流瞳孔黝黑深沉, 面部肌肉线条紧绷得像刀刻。
今天的风强度大,风场复杂, 天气又冷得超乎预期, 不能让穿着薄薄一层跳雪连身服的运动员在跳台顶上等太久,零下三十几度的低温会让身体迅速失温, 哪怕叶飞流和凌放之前多次试验冬季极限“待机”, 心里有底,物理机能也难免受到影响。
况且,这种情况下, 八分在天、二分在人, 谁又说得清哪一阵才是好风呢?如果选个风力减弱的安全窗口期, 那没准就会因为逆风承托不如别人稳而失去技术优势, 可如果选强逆风突出凌放的高曲线优势,又有着相当的危险, 全程动作都很容易变形。
既要周全妥帖, 还要抓住机会, 鲁莽会败, 犹豫也会。
这就是跳雪教练的难处了。叶飞流就好比是一线阵地指挥官, 全权决定时机的选择,也全权承担决策的责任, 身后的方唐只能给出简短的建议, 上教练台前叮嘱他的孙总教练也只能给出个大方针, 甚至在出发前一刻他和凌放之间也没有交流途径,全凭个人的经验、判断,和对徒弟的了解。
在这样的压力下,叶飞流用了四分半钟,最终挑选了这么一个逆风方向比较正、风力企稳的强风时机。
手中指令旗一挥,跳台顶端的身影立即俯冲而下。
给了出发指令后,叶飞流的目光放松了些,眼睛只是跟随着高空中的徒弟,准备画出漂亮洒脱的飞行曲线。
选风的时机是他的事情。松手之后的事,交给凌放自己。
方唐心态没有叶飞流这么洒脱,他直到看到凌放高速起跳、身体上抛路径高、方向正,没有受到强风影响,才略略松了一口气——不过马上,这口气又堵在了嗓子眼儿。
风场骤变。
高空中,凌放即将抵达跳跃曲线最高点。索契跳台本来就陡峭,凌放又轻,此时,他距离着陆地面的实时高度达94米!
风是变幻莫测的。
气象学这门发展多年的科学,至今依然受困于变化万千的自然地理、气流、星体自转、水汽影响等条件,达不到真正的精准。时至今日,最好的局地气象预测系统——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那套模型,也就是大部分国际A类赛事使用的天气预测系统,都只能达到预测局地区域天气70%左右的准确率,其中最主要的指标还是气温和降水,风向风速在其次。何况,尺度越大,“中标”概率自然越高,对于一座地理概念上很小的跳台,极难达到准确预测。
作为一项奥运级别职业体育运动项目,大部分世界级跳台滑雪场地依赖的后端信息技术处理平台都很先进,可以达到一定的模拟、预测功能,但前端实时感知设备和十年前区别都不大,主要还是近地面加装传感器,空中采用结合气象云图分析、天气气球收集数据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