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审问时,男主才知道,女主被活生生勒死,而联系着重物的绳子是他割断的,刀上有他的指纹。
他惊恐不已,想通门里的那些机关都是妹妹干的,但上面仅有他进屋时触碰过的痕迹,而没有妹妹的信息。那些字迹也并不能证明是谁写的。事发时,妹妹同样被绑在房间里,女主被勒死后,绳子才松开。并且警方顺藤摸瓜,查出了他曾经报复过那些人的事情,女主所做的也一并归在他头上。
被关押,有人问男主是犯了什么罪,男主讲述了整个过程,被人嘲笑,说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做出这种犯罪,他臆想过头了。
男主在昏暗中抬起头,苍白一笑,记忆迅速回潮。
画面一帧帧倒退回他在蛋糕店的那一幕,他拿着黑色签字笔在收银小票上写“HELP ME”。
他悄不做声地跟在女主身后去到她家,在把她们打晕之后,开始布置机关。
他亲手把绳索套上女主的脖子。
他写下那些提醒自己一般的标语。
他亲手设计了女主的死亡。
他终于和女主分道扬镳,也为自己设下了得到惩罚的结局,男主感到非常放松。
哪怕痕迹满满,到处是他留下的罪证,并不能称得上是一场完美的报复,但他终于摆脱了女主,也解救了妹妹。
最重要的是,有始有终。
他用被女主看不起、并且改造过的最初级的机关,谋杀了她。
他承认了罪行,把女主犯下的错也一并包揽。
在法庭上,面临审判和女主家人的质问,男主沉默不言。妹妹望着他,声音清脆地说:“She needs you,you killed her.”
男主最后选择了自杀。
景予看到这里,以为就是结局了。翻到下一页,没想到还有。
后面是妹妹回到家里,抱着玩具跑进姐姐的房间,从地板上捡起几支蜡笔,扔进了垃圾桶。
然后她对着镜头笑了笑,镜头接下来转到墙上贴着的女主照片上,妹妹轻声说:“I need you.”
“——我草!”
王哲一声暴吼,头皮炸开,转头问景予:“所以妹妹是真凶?我草我看漏了哪里,这个结局怎么感觉不太对呢!”
景予摇摇头:“不,男主才是。”
王哲挠了挠头,“那妹妹这个镜头是怎么回事?这是给真凶的特写啊。”
“妹妹没有任何罪证。”景予道,“她仅仅是……挑唆而已。”
“从一开始告诉男主,姐姐会在她脸上画画,就是在驱动男主起杀心。”
“后来法庭上对男主说的话,是想驱使他自杀。”
王哲傻眼,“那就是说她前后一共两句台词,造成了两个人的死亡?”
“差不多可以说是,更主要的是妹妹的象征意义。”景予眼中燃烧着兴奋。
李泯想表达的主题不难读懂,一个是“施暴者真的会得到该有的惩罚吗?”以及“被欺凌者会不会在高压下被迫成为下一个施暴者”,还有就是——
语言挑拨、威胁和嘲笑——这样没有留下物证的无形施暴,能不能够被归为罪状。
妹妹的角色象征着最后一个问题。
片子看似是烧脑反转流,其实剧情逻辑并不能说严丝合缝,更出色的是它背后代表的人群和社会意义。
女主的性格成因、妹妹的动机、女主未经介绍多少的家庭,还有男主古怪的个性,这些留白则指向另一个话题——家庭教育导致的暴力问题。
再细想下去,还有很多很精妙的地方。
更让景予兴奋的是——这个男主的演技发挥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从一开始的阴郁孤僻,到被施暴时的隐忍脆弱,到报复时的冷酷残忍,再到被女主压制时的纠结,放弃报复去找工作时的沉默温顺,去救妹妹时的人性挣扎,被逮捕后的惊慌无措,回忆犯罪时的诡谲,再到自杀时的解脱——
竟然有这么多转变!
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容易把男主演绎成眼神空洞的面瘫。
但反之,如果处理好了——
那就将是,他的封神之作。
作者有话要说:
小金鱼:可能你们不相信,我老攻一开始,喜欢的是我的颈椎。
出自不知道哪本教学书,大意是:男性角色要让人喜爱,就要有易碎感。女性角色要让人喜爱,就要有坚不可摧感。
第6章 还在当替身吗?
王哲也能看出这个剧本绝,人设也好,就是不看李泯捧人王的体质,谁演这个角色也都得火。
可是这个门槛太高了啊!
他舍不得这个剧本,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哀叹道:“项目好归好,可惜语言关不好过,李导那么雷厉风行的人估计也不会给演员留对少学习英语的时间……”
“谁说的语言关不好过?”景予眨了眨眼,“台词并没有很难呀。”
王哲:“……”
他沉下气来,拍了拍景予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咱俩谁跟谁啊,你还跟我整这套?哥不跟你说虚的,你看的是中文剧本,看起来可能台词是简单,可等它翻译成英文呢?等你对的演员全都是外国人呢?你能磕磕绊绊地照着读出来都不错了,这个长度的英文剧本,起码得提前培训几个月才能应对拍摄,李导是要等着送审的片子,能等咱们那么久吗?”
景予又疑惑地眨了眨眼:“不用培训啊,我英语挺好的呀。”
“……”王哲看着他,只觉得很蛋疼。
“金鱼,不是哥看不起你的学历,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娱乐圈普遍的英语水……”
“我小时候在国外长大的呀。”
“……平。”
王哲差点咬到了舌头。他猛地跳起来,咋咋呼呼道:“你不早告诉我?你不早告诉我?啊?我特么以为你家不是欠债了吗……”
景予点点头,“对,破产了,欠了十个亿。”
王哲一屁股跌坐了回去。
他抚着心脏,大喘气了半天,才说道:“你家这个成长环境……确实是、有点坎坷哈。”
……
李泯团队里工作人员的心路历程也很坎坷。
他们看着李导挑出来的这份资料,面面相觑。
“这个男演员,代表作好像比较少。”
“……嗯,比较缺乏参考价值。”
“……也没有类似的角色经历。”
“……不如说别的角色经历也没多少。”
简历上写着,景予,身高180,体重60kg,参演角色有《周家村的故事》中村主任的叛逆儿子,《美人令》中女三号入宫前的未婚夫,《松城往事》中的修鞋店店主,总之,李导能从这些冷门的电视剧里发掘出这样一个总体戏份不超过十分钟的角色,也只能说是列文虎克再世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可以称作没有代表作的男演员,竟然是李泯唯一点名要来试镜的人,大有他合适就不用再看别人的意思。
casting团队也很纠结,李导的新片放出消息去之后,交到他们手里的资料那是堆积如山,他们夜以继日地审阅、挑选,才粗选出了一部分能够来试镜的演员。然而李导看都没有看一眼,也没有过问一声,直接喊了一个名不见传的男星来试镜。
——但凡景予担纲过一部小制作电影的主角,他们也会坚定不移地相信李导的选角眼光。
再次一等,哪怕是小荧幕的人气角色也行。
毕竟他们的团队组成不一样,并不是制片和出品方起拍板作用,而是李导的一言堂。
从出资、组建团队到撰写作品、选拔演员、后期营销发行、院线对接,全都是李导一个人决定。李泯一人同时担任资方爸爸、制片爷爷和总导演,话语权顶过其他所有人的总和。
可问题是,景予连这个“退而求其次”的条件也没达到。
他们又去注意景予的学历,如果是几大院校的毕业生,那么有可能基本功过硬,李导想要挖掘新人……
然后看见景予的简历上赫然写着:大学辍学(电影学)。
好家伙,跟他们之中的好些人还是同行。
专业不对口就不说了,辍学两个字更是看得人心里发慌。
不是人人都是比尔盖茨啊!同样的条件,别人学四年,你学三年,就是会差出一大截距离。
casting团队心里发苦,那些通过粗选的演员都已经接到了他们的试镜通知,可是李导看样子并没有看他们试镜的打算。他们又不能决定谁能做主演,也不能让他们白来一趟,不得不在得罪这堆演员和去问李导之间反复纠结。
早晨七点过,新岭路8号外面已经停了不少车。
林承也在其中。
本来以为这个角色是便宜景予那个冒牌货了,没想到李导团队的人竟然还通知他来试镜,看来谢知安只是向李泯推荐了一句景予,真正的男主还没有定下来。
只要让他来试镜,他觉得自己的机会肯定比景予大得多。
他有代表作,能扛票房,知名度高,配合度也好。虽然大荧幕作品是要少一些,但景予的资历里可是完全没有。
排除掉这个同类型竞争者,林承让经纪人去打听了一番同样来试镜的人,咖位比他高的几乎没有,估计那些成名已久的演员拉不下脸来和一群默默无闻的小演员抢试镜,还抱着莫名的自信在家里等着李泯试镜找不到合适的人然后上门请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