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导演 番外完结 (拉棉花糖的兔子)
- 类型:现代耽美
- 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
- 入库:04.10
“拍好你就看到了,现在还在剪辑台上。”纪霜雨道。
“好好好,那么我们前期就不透露是否有彩蛋,只引导观众去猜测《镜花水月》会不会延续《古都》的模式。如此一来,他们看到的时候就会更开心,然后再宣传各个国家彩蛋不一样。如果想看到其他国家的彩蛋,需要等到之后重映,我们来个重制版……”
白立言念叨着,已经把计划给打好了,在没有被纪霜雨捶的时候,他的智商还是很正常的,已经开始展望起宣传后热闹朝天的景象。
……
《镜花水月》定于五月十五上映,开始了宣传期。
早在他们正式宣传之前,就已经有无数声音,这是有声片,彩色影片,科幻电影……这些,对华夏电影来说,都是崭新的。
尤其是科幻,早期题材基本都是太空旅行、超能力、外星等等方面的幻想。
纪霜雨会拍摄成什么样,他的科学幻想是什么样,故事里会有像纽约那样的高楼大厦吗?冷灰色的未来都市,华夏多出了许多工厂,乃至飞到外太空的技术?
还有,他到底运用了什么样的拍摄技术,会因为比不上西洋技术,显得简陋可笑吗?
华夏报刊上,评论家们比起普罗大众,在期待中又有丝丝担忧,心情相当复杂。
但是,当《镜花水月》的海报被张贴出来,瞬间便解决了他们的大部分疑虑。
这张海报的主体,看起来是实景拍摄,是华夏人都熟悉的地方,京城地区信仰的中心,著名的金顶妙感山。
青山之间是错落的座座庙宇神殿,在彩色胶片的呈现下,更为还原了现实,红墙绿瓦,青山云雾,画面构图极美。
可它与现实又有极大不同之处。
庙宇被改造出了停机坪,停着几架极具未来感的飞船,泛着金属光芒,机身还有莲花喷绘,多了几分神秘,半空中悬着半透明的巨大佛像,远处是密密麻麻、耸入云霄的种植塔与掩藏在青绿色之中的大厦,构成广阔的背景,几乎要将庙宇群压盖。
画面结合了古老与科技,现实与虚幻,令人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所有京城人都可以肯定金顶上不存在停机坪!周遭更没有那些神奇的建筑!
“这……这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总不能真的搭建了这么多景吧??”
“影片里也会出现这个场景吗?”
“所以佛像为什么那么大?”
像徐新月这样认识导演的,在影院要张贴的海报时,也是一脸眩晕地问:“这又是什么科学技术?”
“哦……有模型也有绘制的啊。模型注意比例就行了,太小的话可以用透镜协助拍摄。还有就是在玻璃板上画好景物,拍摄的时候,连着实景和画的景一起拍摄下来。演员表演时只要注意远近关系、透视,看起来就很真实了。”纪霜雨给徐新月稍微解释了几句,更多的说了徐新月也不懂,让他知道真没在妙感山造飞船就行了。
以道具组的写实画像功底,在影片和海报上看,还真是浑然一体,极为真实。这个场景出现的时间不算特别长,可花了他们许久去实验、制作,力求在简陋的技术下做到最好。
放在现代,电脑上渲染就行,搁现在,还真废了不少精神,这些物理特效技术未来人多少懂一点,奥特曼打怪兽也有类似的技术嘛。
“真乃奇观!”徐新月喃喃道,“故事就发生在这上面吗?”
“不是。”纪霜雨淡淡道,“因为这个镜头花钱最多,所以用来做海报。”要全都是这样的景,也不是不可以,但这部电影可能要做个三年了……
徐新月:“……”
不过一张海报,观众已然炸了,华夏观众恨不得拿放大镜看每一栋建筑,讨论其中细节,尤其特别关心那个种植塔,毕竟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
但无论如何,看到海报后,同胞们是不必再担忧《镜花水月》的特技不够强了。
至于国外的观众,他们也看了报纸刊登的妙感山原来的景色,除了讨论海报本身透露出来的讯息,还要议论一下片名。
镜花水月,华夏成语,翻译出去难免少了点原味,各国版本不一,因为纪霜雨经常使用华夏式的暗喻,也导致很多忠实影迷开始学习华夏文化与语言。这次连片名都是华夏成语,他们自然有得讨论。
如此热烈情形,实在是从前影片上映未有过的全民期待之景,连海报都能研究出花儿。要知道,这还是个并不太重视海报,导致日后人们连原图都看不到,只能想象的时代。
到了开票的前一天晚上,更有人带着铺盖去票房外睡觉排队了。
无论放在哪个年代,粉丝就是有这么热情!这时候的名角演戏,那便是下雨下雪也有坚持排队买票的呢。为了最早看到《镜花水月》,他们乐意睡大街。
因为昆仑书局还举办了买书摸电影票的活动,所以排队的不止是电影院,书店竟也排起了队……正常渠道买不到票,大家就想来撞撞运气。
……
华夏时间五月十五当日,因时区不同,大家观看时间无法完全相同,但好在通讯不如后世发达,不必担心提前被剧透。
京城、巴黎、纽约、柏林……
无数影迷涌入各个城市的影院。
阿纳托尔导演在没有拍摄工作的时候都住在乡下老家,他也打算进城去看电影。
他这里有三张票,是他签约的电影公司送的,大龄未婚的光棍阿纳托尔决定带着自己父亲和母亲去观看这部自己那位未见面的良师益友的最新作。
“我要去邻居家炫耀一下,他们说买不到首映的票。华夏影片啊,我很喜欢,虽然好像只看了两部……你看看,这是我买的华夏画,在市场买的,他们说刚刚下船。”阿纳托尔的父亲拿着难得的电影票,啰嗦地念叨了一大通话。
阿纳托尔无心理会,满脑子想得都是影片,因为这些日子都在思考纪霜雨所说的色彩叙事。
“你在想什么?”母亲推了推阿纳托尔,“还在想你们那什么彩色好,还是黑白好,有声好,还是无声好?”
电影界吵的架,连她也略有耳闻了。
阿纳托尔不知道怎么解释,有声片已经宣告胜利了……黑白与彩色倒是在大战,但是……唉,他胡乱点了点头。
母亲:“你们这些人真是复杂,想拍什么就拍什么不就好了,纪霜雨拍彩色电影,你拍黑白电影,纪霜雨拍有声电影,你拍无声电影……你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阿纳托尔:“…………”
阿纳托尔:“……我才不要拍无声片了啊!!”
感觉到一阵窒息,阿纳托尔总觉得母亲的话很不详。
电影已经要开场,阿纳托尔挽着母亲走入影院,落座,听到耳边其他观众期待的探讨声。
在影院灯光暗下来之后,这些声音就悉数消失了,大家屏息等待放映。
银幕亮起,令人印象深刻的昆仑山图标闪过。
第一个画面,青山含翠,鸟飞绕林。
镜头掠过了幽美山林中的花丛、动物,一切都是那么静谧淳朴,是情理之中的美感——纪霜雨啊纪霜雨,你真是华夏旅游宣传大使吧。
海外观众们看着,如是想。
而且,因为这次是彩色影片,在色彩上也更具有感官刺激,朦朦青山,云青水碧,层次分明,深紫色的花束沾着露水,色彩美得让人心醉,仿佛来到了瓷器、古画中的华夏。
有一些敏锐的观众发觉了,这部影片的颜色,似乎……没有那么鲜艳?
从彩色电影出现以来,电影制作人们多数使它更鲜艳一点,好让观众惊叫,而非想着还原或和谐。
但现在,观众们只觉得影片色彩让人感觉无比的舒服,高级,浪漫,毫无不和谐、刺眼的地方,却又印象深刻。只有对比,才会发现从前为了鲜艳的颜色而喝彩是多么的肤浅。
周围的观众恨不得投入这个真实又梦幻的世界,足以证明此片处处符合了色彩的法则啊。阿纳托尔想。
他最近也在研究色彩,他看到的,比普通观众更多,思考的角度也更不一样。
这些颜色和从前的彩色影片比,不止是搭配上的差别,而且给人一种……十分华夏的感觉。难道,是因为知道这是纪霜雨拍摄的,所以先入为主的多想了?
——事实上,不是阿纳托尔多想,确实是纪霜雨特意做的设计!
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不同的情绪,比如红色让人兴奋,橙黄如阳光温暖,橙红又如火焰……
颜色更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华夏尚青,青乃五色之首,五色配五行,青色也属东方,在《镜花水月》里,使用了众多绿色色调。
再者,人的眼睛,能够看到千百万种颜色,即便一样的颜色,因为纯度、明度、乃至所看时的光线,都会造成差别。
当它被收录在电影中,还会受到拍摄时的光源、环境,镜头、底片、冲洗等等步骤的影响,差一点,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纪霜雨在拍摄中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带着学生们试验了无数次,参考古代文物、画作取色,才完成了现在的色彩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