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穿越隋唐之乱世攻略 番外完结 (公子越)
不怪乎李渊这么想这个三儿子,而是李元吉劣迹斑斑,实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抢世民的侍妾,纵容手下殴打世民的部下,每回两兄弟碰头,不是冷嘲热讽就是横眉冷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两兄弟不对盘,这元吉突然一下子转性了,也让他好奇万分。
正当他开始猜测,是不是世民允诺了元吉什么好处,将其拉拢到了自己阵营之中了。今日元吉又私下求见自己,跪在殿中央,求他让他随太子建成一同征讨高句丽。
李渊自觉不糊涂,但眼下却是让李元吉这反复无常的举动给弄懵了,他这到底是站在谁那边呢?
“元吉,朕并不希望你参与到太子与世民之争中。”李渊颇有深意地说道。
李元吉抬头看了眼李渊,目光坚定,随即原地叩拜,起身平静道:“儿臣对那个位置没有兴趣,儿臣还是那句话,儿臣只忠于父皇。”
李渊头一回这般注重地上下打量着底下跪着的人,稍许,哈哈大笑起来,起身双手将其扶起,朗声道:“好,好。”
不管之后,李渊在书房里又和李元吉说了什么,反正第二天李元吉如愿出现在了征讨高句丽的大军中,而且还是以监军的身份。
朝中纷纷有人开始质疑,这是置太子殿下于何地啊?
太子殿下统帅,齐王殿下监军——区区一个王爷,能监得了太子殿下的军?但是这位王爷还真可以!因为临行前,皇帝将原来太原城的五十万兵权又重新交回到了齐王殿下手上。
皇上这一招,让许多人措手不及,原本看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之争就已经够乱了,怎么现在还杀出个齐王殿下,着实让人猜不透。
大军整装待发,李建成拐眼看到不远处元吉身着黑盔紫袍,与罗成银盔白袍交相呼应,心中越发坚定所想。
李元吉压根没注意到李建成这边,他还在为终于能又和罗成并肩作战了而洋洋得意,凑近罗成身边道:“怎么样,小爷说到做到吧,你别想甩开我,和那个奸臣之子两人独自逍遥。”
罗成听到奸臣之子心中不舒服,皱着眉头反驳道:“齐王殿下,末将是去征讨高句丽的,不是去逍遥的。”
李元吉挑眉,酸溜溜地嘀咕道:“是不是去逍遥,你自己心里清楚,我不在的时候,还不知道你俩怎么亲密呢。”
罗成被他孩子气的话羞得没边,脸颊微红,怒瞠了眼李元吉:“齐王殿下……”
李元吉赶紧伸手妥协道:“行,行,咱们是去办正事。”
突然,罗成感觉到肩膀上力道微重,就见李元吉正一手搭在自己肩膀上,拉近了两人的距离,颇为亲密地做状拍了拍自己的肩膀,笑眯眯道:“罗将军,此行一去,短则半年,长则数年,你我还需互相照顾。”
罗成正要挣脱,李元吉已经松手,转身离开。
罗成正纳闷李元吉这没头没尾的一番作为,扭头就看到混迹在士兵之中的宇文成都正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想起刚才李元吉的所作所为,罗成气得跳脚,他要是走得慢些,直接拎出来揍一顿。
摆了宇文成都一道的李元吉心情颇好地回到自己的阵营中,惹得李安一阵唉声叹气,顿时好心情被打击殆尽,不耐烦道:“你这狗奴才,折腾什么劲?爷是去出征,不是去送死,你在这哭鼻子丢不丢人?”
李安抹了抹眼泪道:“奴才不在王爷身边,王爷可要好好保重。”
李元吉摆摆手道:“行了,你在爷身边也没什么用。”
李安一噎,继而恍若没听到般继续抹眼泪。
“行了行了,不是不带你去,你——我另有用处!附耳过来。”
李安凑近,就听李元吉嘀嘀咕咕地轻声吩咐了一遍,李安颇为为难地看向后者:“王爷,她要是真干出什么事,奴才也不敢对她下手啊,毕竟她还是太子妃。”
李元吉冷嗤了一声道:“什么太子妃?不过是亡国之女罢了。”
李安哭丧着脸:“那奴才也不敢啊,要是太子殿下回来知道奴才对太子妃不利,奴才就是九条命也不够赔的。”
李元吉凶相毕露:“你这狗奴才,是不是爷最近太好说话了,我的命令你都胆敢违背了?我告诉你,你可别忘了,就算你不怕死,你的弟弟妹妹可还年幼。”
李安心中警觉,这些天李元吉心情好,对手下人都宽容多了,以至于他都忘了自己的处境了,这会儿被他一提醒,背后都吓出了一身薄汗,险些都忘记他是什么人了,赶紧表忠心道:“奴才唯齐王殿下马首是瞻,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得得,谁要你肝脑涂地了,记住我的话了?要是收到我的回信,就直接冲进太子府,把杨如意给绑了。”李元吉说完,总觉得不太保险,以他对大哥的了解,怕是一个杨如意还不够牵制大哥,于是又斟酌道,“把我那小侄子也给绑了。”
李安冷汗淋漓,齐王殿下,这么大逆不道,诛杀九族的事,我真的干不来啊!
幸而李元吉之后又补充了一句:“杨如意杀不杀都无所谓,我那小侄子千万动不得,就是吓吓大哥,能牵制住他对罗成动手就行。”
李元吉见李安不应声,侧过头就见到他一脸惨白地站在一旁,也不知道神游到哪去了,顿生不满:“我说的你都听明白没有?”
李安赶紧连连点头:“听到了听到了。”李安心说,你就是不特别嘱咐,我也不敢动太子殿下的长子啊!
李元吉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自言自语道:“我也不想走到这一步,只希望大哥不是我想的那样,他并不想要罗成的命。”
送行队伍之中,李世民见到李元吉在列,胸中长舒了一口气,惹得一旁的徐茂公侧目:“秦王殿下,似乎心结已解?”
“确实。”李世民心情大好。
自打罗成被太子殿下保举征讨高句丽为将,秦王殿下便愁眉不展,众人只当秦王殿下是因为遭皇上猜疑而心生郁气,殊不知李世民是担心罗成的安危。而如今见李元吉随行,当下放心不少,元吉虽然莽撞,但绝不会容罗成有事。
罗家罗松见随行将领之中,竟然有李元吉那厮,恨李元吉阴魂不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同时,又暗自庆幸,至少于成儿的安危多了层保障。
就在众人各怀心事之时,唐军也踏上了平定高句丽之行,揭开了之后向北扩张,将现如今的俄罗斯绝大部分版图归为大唐;向东推进,漂洋过海,一统倭国的第一步。
也让罗家罗成这个名字毋庸置疑地写在了大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 第154章
高句丽其实不难攻打,因为死去的隋炀帝杨广虽然劣迹斑斑,但是总算做了几件好事。
隋朝第一次攻打高句丽时,还得追溯到杨广老爹杨坚那。公元598年,高句丽先发制人突袭辽西的营州,激怒了当时的隋文帝杨坚,他派海陆大军30万攻打高句丽,结果因为不熟悉海上作战,还没到到人家地盘,就死伤过半,可谓损失惨重。
所以,等到第二次作战时,已是杨广即位。他深知海上作战的难度,吸取了上回他老爹大败的经验,直接在辽河上架起了三座大桥,虽说期间遭到了高句丽大军的偷袭,隋朝死了不少战将,但总算那三座大桥是修好了,直通辽东城。按理说这回总能胜了吧,无奈战线拉的过长,杨广稳居长安城内,大将们又都惧怕杨广反复无常的性格,但凡大小决策都回禀,这一来一去,耽误了不少时间,也延误了军情,隋军攻打了一年,依旧没能拿下高句丽。
第三回再战,杨广倒是争气了,直接御驾亲征,这回应该没问题了吧。可当时的隋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动乱四起,这边刚跟高句丽开打,那边运往高句丽的粮草就不知道让哪路反王给截了,补给跟不上,朝堂腐败,宇文化及等佞臣当道,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谁愿意给他卖命?这不才打出去没多久,就说西边又有人造反了,杨广只得无奈回撤,要不然,还没等攻下辽东城,自个老窝都快被人给端了。
这一来二去三回的,杨广每回都号称几十万大军,第三回甚至号称逾两百万大军,也没能奈高句丽如何,这就大大助长了高句丽的胆子,才想着在李唐天下尚不稳定之时,分一杯羹。
此刻,罗成站在大桥之上,遥望桥的另一端,大批的陆军已经自桥上而过,而海军此时也早已经出发,统领海军之人还跟隋朝有点关系,乃是杨家旧臣杨义臣——想当初镇守东岭关,一夫当关,众反王均无可奈何的前朝名将!
当日,罗松破东岭关时,东方伯好言相劝,劝得杨义臣投唐,后来李渊下旨要攻打高句丽,杨义臣想起隋朝时,屡次攻打高句丽无功而返,损兵折将,心中怨恨,难不成我泱泱大国,竟比不上一个弹丸小国?杨义臣将此看作耻辱,而如今新朝建立,百废待举,正是发挥所长之时,尽管他年纪老迈,依然老骥伏枥。
这不,主动请缨,成为了此行征讨高句丽的海陆大军中海军统领,与罗成这个陆军统领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