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长期互相家暴的父母终于离婚,但他并没有脱离苦海。
他跟了父亲,父亲让他不要读书了,和隔壁大叔一起去工地搬砖。四个月没见面的傅老师不知怎么找到了工地,他和父亲大吵了一架。
这场争论有难以跨越的素质的鸿沟。
最终傅老师在他父亲“这个死娃子你想要就带走吧!”的怒骂之下带他回了自己家。
傅老师气愤:“是亲爹吗?”
男孩想:这得问我妈,我也不知道。
傅老师没见过这样的事情,骂了一路:“那些人也是,居然敢用童工!”
-
傅老师的家很干净,和他人一样干净。
书整齐地叠放在桌子上,丝毫不见凌乱。没有像在自己家里那样遍地垃圾,厨房也不会有堆了很久的碗。
傅老师头一次表现了心机。他做了一个煎蛋给他,让他先吃一个,然后温柔地问:“好吃吗?想不想再来一个?”
他下意识地点头。
“老规矩,这张错过的期中试卷,考到满分!”
简单。
第一天,他轻松地吃到了煎蛋。
第二次:“想吃吗?笑一个。”
“……”
第三次:“今天做了糖醋排骨,目标是和我说话,什么都可以,超过五个字。”
“……”
他很久没有和人说话了,除了实在忍不了骂人的时候。
终于,这颗小心脏融化了一点点,语气很生硬地挤出几个字:“我会还你的。”
被傅老师从自己家里护佑着父亲的拳脚带走后,他就这样被傅老师“领养”了,虽然没有任何程序。傅老师又花了一个学期去敞开他的心扉,让他多笑,多和他说话。
十二岁的那个生日,阳光明媚得刺眼,他第一次对他露出流露真心的自然笑容。
-
上了中学后,傅老师依然在县小任教,四五六年级交替着来。他依然住在傅老师家里面,学校离傅老师家有一公里。
父亲失去了音讯,听傅老师说他好像去了别的城市打工。但他知道,那是怕傅老师问他要升学费,毕竟初中费用和小学是两种层次。
而傅老师只是默默替他交了学费,只字不提。
渐渐地,他越来越依赖傅老师。只要是傅老师说的话,他都会听。
在学校里,对待数学,他满怀热忱,对待其他科目,他大多数时候则是心不在焉。
本来,他是打算读完初中就去打工挣钱,把傅老师花在自己身上的钱一分不差地还给他,但是这么做又觉得有些薄情寡义。傅老师差的是钱吗?那他花的精力呢?
青春期,同班同学都在绚烂的年纪里酝酿着各自的小心思,只有他,为了未来和金钱迷茫着。
为了避免麻烦,他能够对同学敷衍地笑,唯有面对傅老师时笑容才会多几分纯真。除此之外,他的天空上一片阴云。
某个雨夜,傅老师很晚回家。他喝了酒,浑身湿透,裤脚全是雨水和污泥。
他打开门的瞬间整个人都跌了过来,少年的身躯还没有长大,他没能扶住他。傅老师就那样脆弱地跌在地上,无声哭了很久。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傅老师哭。
他变成了13岁的少年,傅老师变成了21岁的青年。少年不知道青年发生了什么,他用最大的力气把他拖到床上,坐在一旁守了他一夜。
那一晚,从来强大温柔的傅老师第一次流露出他脆弱的一面,少年看着他的睡颜,忽然有了不一样的情感。
第二天,一切回到正轨,谁都没有提那晚喝酒的事情,傅老师依然笑容温柔,好像什么都不曾发生。傅老师依然关心他。
有一段时间,傅老师心情很好,甚至带他去游乐园,去放风筝。
学期末开家长会。
他被点名批评严重偏科,要求家长单独谈话。傅老师对班主任说,他是自己的哥哥。
他偏科实在太严重,于是傅老师摸着他的头说:“小科,不可以偏科,不懂就问好吗?我会和你一起,好好学习,我们才有未来。”
这句话就像有魔力。
之后,他真得开始努力学习,甚至偷偷熬夜。不懂的问题去问老师,或者问同学。
和傅老师住在一起后,他穿的都是傅老师以前的衣服,干净合身。在穿着和精神面貌上的改变后,他稍稍自信了一些,能够对别人微笑了。不过是初一,大家也还不太熟,在同学眼里,他比其他男生要干净一点,没了戾气的五官也算得上清秀,只是话少高冷不爱笑有点酷。
但是他数学好。当别人来请教他数学时他不会拒绝,而是像傅老师给他讲题一样讲解完后顺便问对方自己不懂的科目。
仅仅三个月,他从倒数前十冲到全班前十。
傅老师给他做了很多好吃的庆祝,还不忘继续鼓励:“我就说嘛,你行的,因为你很聪明。”
他在心里说:不,是因为你那一句“我们才有未来”。
初二的时候,他成绩越来越越好,同学和老师也把他当作行走的鸡汤,越来越喜欢这个带着一点儿神秘感的人。但是他总是不安,觉得傅老师总有一天会离开他。
初二的暑假,傅老师又一次喝了酒。那晚依然回来的很晚,不过这一次不像上一次醉得一塌糊涂。他还能走路和说话,但眼神中的醉意和悲伤远比上一次要浓重得多。
少年把傅老师扶到沙发上要去给他倒点水。傅老师却忽然倾身,像第一次叫他小科时那样抱住他。
他的语调听来很难过,少年几乎怀疑他下一秒就会崩溃。傅老师重复了他早就知道的秘密:“小科,你知道吗……我是同性恋,被人骂被人唾弃的同性恋。”
那是他第一次听说同性恋这个词语。
也是第一次知道傅老师喜欢男人。
也是第一次,在失望和希望的交织间,他感觉自己找到了某些答案。
怪不得他对那些和他表白的女生只会感到厌烦,生理课上一想到那些事情就会想到发疯撒泼的母亲,还有对传统婚姻极尽的恐惧和埋怨——如果不爱,就不要结合,以免摧毁得彼此面目全非。
他一面怅然若失,一面欣喜若狂。
太好了,傅老师,我和你是一样的人。
他深深看着闭目昏睡的傅老师,依然没有回答。
-
后来,傅老师晚归醉酒的次数越来越多。
他会规劝,但是傅老师只会因为影响到他学习而感到自责,那种从心底的自我否定和颓然,像极了以前的自己。
他没有过问傅老师具体的事情,傅老师也从来不说。只是傅老师每醉一次,他就陪一次。
但相应的,他在心底暗暗发誓,他要努力学习,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以后挣很多很多钱,保护傅老师,照顾傅老师。
然而,他还没等到那一天,天就变了。
-
那一天。
他照旧来上学,同学们看他的眼神不知为何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他们窃窃私语,却有意不遮掩,为的就是让他听见。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个话题——他哥是同性恋,有病。
原来,傅老师被学校辞退已经一周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没有人评价他如何耐心细致,小镇上几乎所有人都只对这件“丑闻”津津乐道。连他的同事也开始明里暗里议论他。
“一个男人怎么娘里娘气的,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
“就是,怪不得说话轻声细语,原来是gay。染HIV的!呸!”
傅老师精神压力与日俱增。在少年面前时,他会把自己伪装得很好,脸上依然总是挂着温柔的笑。但是少年一离开去学校,他就会把自己长时间锁在房间里。
而少年在学校里也不轻松。他一点点看着昔日勉强还算友好的同学翻脸,他们也像看怪物一样看他,每一个眼神都在骂着和语言同样恶毒肮脏的字眼。
骂他可以忍,但是骂傅老师他不能忍。
他撕破脸,怒斥那些说他坏话的人:“你们谁敢说他!”
“他是你谁?!你是不是也喜欢他!”
心底的秘密忽然被击中,他一把将椅子抡了过去既是掩饰,也是自己对自己无能的宣泄:“他是我老师!也是我哥!”
说出这话,心头割裂一般得疼——现在的他,没有承认的资本。
傅老师失去工作后,也失去了以前的笑容。他无数次笑着笑着就问起少年令他伤心的问题:“你觉得我们这种人恶心吗?”
少年没有袒露心声,傅老师也并不知道少年对他的情感。他这里说的“我们”,是指像他这样的同性恋,他潜意识里是把少年排除在外的。
可少年的“我们”却绝不会把自己和他分开,他摇摇头。
花了很大的勇气去拥抱他,说:“我们,还有未来。”
-
有一天,傅老师很反常。他外出买了很多菜,做了很丰盛的晚餐,像往常那样笑意温柔。
少年背上有很多淤青,但看到这个笑容,他便想:只要这样就够了。
傅老师拿过他的碗,替他盛汤。忽然问他:“小科,你喜欢女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