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晕了?”
“你在地里晕倒了,我和枝儿把你背回来的。”
“娘,吓死我们了,你哪里不舒服?”
“没觉得不舒服,就是没劲。”
“饿吗?”
“不饿。”
父女俩对视一眼,害怕了。不是饿的,也没觉得不舒服,人就晕倒了,她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好,但是没晕倒过。他们没有医学常识,只觉得晕倒人就要不好了。
“爹,咋办啊?”
“要不然我再去下马庄请郭大夫来看看。”像这些偏远地区的村子,生病了多是自己扛着,家里重视的要么找赤脚医生要么去公社卫生所,县医院是基本没有人去的,太远,他们也没有这个意识。
“吃了他几年的药,人也没见好,还越来越重了。”
“那你说咋办?”
“我听说队长家儿媳妇难产是被那个杨大伯的药治好的,家乐哥不还因此认了干爹。难产都能治,我娘这生孩子落下的毛病肯定也能治。”
“我也打听过,他那药可贵了,我们买不起。去年伐木人家救过我一次,都没好好感谢过,我这心里一直过意不去。现在又去求药,我们拿什么给人家?总不能我也去认个干爹,人家也不能同意。”
“我去求他赊给我们,我慢慢还他钱。他救我爹娘两条命,以后我做牛做马报答他。”
“人家不同意咋办?”
“我去求,好好跟人说,我娘都快不行了,总得试试。我先去做点吃的给我娘,等下工了我就去他家,你别管了。”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枝儿刚13,洗衣做饭照顾弟妹什么都干,还跟着大人一起上工挣成年人的工分。
杨传厚和杨明义下工回来,老远就看到大门口站着个女孩。
“杨大伯,明义哥。”
“你是大兴家的枝儿?找我们有事?”
“大伯,我有事想求你。”枝儿两手扭在一起,支支吾吾的说。
“什么事?进去说。”
到堂屋坐下,枝儿好一会没出声,毕竟是个小姑娘,求人的事,在家鼓起的那点勇气见到人就没了。
“有事就说吧,我爹不会凶你。”明义看她这吞吞吐吐扭扭捏捏的样实在着急。
“我...我想求大伯赊给我药,我娘今天在地里晕倒了,人不大好,我想救她,可是我没钱。大伯放心,我不是想白要你的药,该多少钱先欠着,我现在能挣大人的工分了,我慢慢还,绝不赖账。”小姑娘一股脑的说了好多。听明白了,她娘病了,想求他救人。钱先不说,他本来也不缺这点钱,既然求到门上就不能置之不理。
“我随你去看看你娘吧,那药也不是什么都能治。”
“谢谢大伯!谢谢大伯!”
“杨哥......”邹大兴见到杨传厚期期艾艾不敢说话,放任枝儿去找杨传厚他也知道不应该,可是他私心里还是希望枝儿能成功,他也想救媳妇。
“没事,我先看看人再说。”
把把脉,看看脸色,再一问情况,其实她没有大病,就是产后贫血气虚,吃得不好,休息不好,得不到调养,贫血越来越严重,长期下去人就危险了。
杨传厚给一盒药。“枝儿,你是个孝顺孩子,药给你,每天睡觉前服半颗,吃完药你娘就好了。”
“谢谢大伯!我给你磕头!”
杨传厚把她拉住。“磕什么头!你这孩子。”
“大伯,多少钱?”
“一百块钱,不用急,十年二十年给我也行。”这钱他没打算要,但是不能一开始就送,否则其他人都来求药,钱他收还是不收?全都送他也送不起。
从那天开始枝儿隔三差五去他家,帮着收拾院子,擦桌子柜子,要是看到有脏衣服还抢着要洗,说她多少次不用她干什么,每次都应了,过几天还去。
看她这样杨传厚直接说:“那你经常过来帮忙我也得给你工钱,你帮忙到年底,药钱就给你免了,怎么样?”
“那不行,药钱得给,我来干活是为了感谢大伯的,怎么能要工钱?”
“上工还得算工分呢,你来帮忙干活我不给工钱,那不就成我剥削你了?”
枝儿听了这话才没再去了。
经过这几个被治好的病人,一传十十传百,杨传厚的丹药在整个瑷珲县流传开,之后很多人慕名来求药。
第29章 徒步旅行
既然决定要去沈市,他们就要开始准备起来。杨传厚抽空就去砍柴,把留在家里的俩人一冬天烧的柴都准备好。抢收完之后他没参加村里的伐木队,自己带着杨明义在山林里转悠,砍柴顺便打猎。多猎点肉回去,做成肉干、腊肉、腊肠,留一半在家里,另一半他打算带去给楚明,楚家虽然不缺钱,但是因为物资都限量供应,肉不好买,也吃不到几次肉。
父子俩隔几天去一趟山里,一次待两三天,柴火运回来一大垛,猎物要是堆起来也得是一座肉山。野鸡、兔子、袍子、山羊、野猪什么都有,甚至还有一头熊。
家里的三个人每天都忙着熏腊肉、烤肉干,他们忙不过来,吴家母子几个也过来帮忙。本来他们是不会做腊肉的,这边的人也不做,这手艺还是吴成桐妻子教他们的。家里储藏室、厨房、卧室里堆的挂的全是肉,幸好他家去的人少,有人去也都是在堂屋坐着,否则看到他家这么多肉谁都受不了,准得眼红。
这天父子俩在山里遇到一群鹿,两个人看到鹿群双眼发亮。鹿肉肉质细嫩温补,冬天吃鹿肉最好了,而且鹿茸还是珍贵药材。两个人扑向鹿群,然而鹿肉虽好,雄鹿的鹿角也不是只用来装饰的,杨明义差点被一只雄鹿给顶起来。
杨传厚过去一脚踢走那只雄鹿,把儿子拉起来。“伤到了吗?”
“没事。”太大意了,他心有余悸的想。最近跟着他爹打猎太顺利,人有点飘,太不应该了。
最后他们收获了4只鹿,杨传厚宣布今年的打猎活动正式结束。杨明义还意犹未尽,他觉得他喜欢这种刺激的生活,比在村里待着有意思多了。
“爹,再来两次吧,时间还不晚,你不是说我们进入10月再走吗?”
“我还有其他的事要办,你要是没玩够可以自己在村子周围转转,只是不能到山里来。”
第二天他带着最大的一只鹿和两个熊掌,去了锦辉农场,找陈师长,也就是陈爱国他爹。夏天的时候陈爱国又给他送过一次东西,虽说是他救人在先,但朋友相交贵在礼尚往来,不然交情没法维持。而且他还有一点小事想找人帮忙。
“老杨,稀客,你怎么来了?还带这么大的一只鹿。”
“过来找酒喝,怎么老陈你不欢迎我?”
“欢迎欢迎,要早知道你来我一定扫榻相迎。你这种客人好,来喝酒还自己带下酒菜。”
“哈哈!我这几天打猎得了只鹿,还有头熊,带了2只熊掌过来给你们尝尝鲜。”
“都是好东西啊!老杨你这本事我不服不行,当年带兵打仗就是个奇才,退伍回来照样厉害,果然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
“行了,别奉承我了。东西不能白吃,你得给我借顶帐篷,下个月准备送我家明义去沈市。”
“帐篷没问题,不过你去沈市带帐篷干什么?”
“他想去沈市上军校,我们徒步走过去,锻炼锻炼他。”
“虎父无犬子,晚上把爱军他们俩叫回来,让他们也听听,尤其是爱国,一门心思玩,花样多的我听了都头大。”
“爱军都已经是团长了,年轻有为。再说哪个小子不爱玩,为什么明义这么小我就把他送去军校,不就是因为天天在家闲着整事,我看着来气。”
话题跑偏,俩个老父亲开起了吐槽儿子大会。
万事俱备,请常队长和吴成桐他们照应着家里的两个老先生,他们三人收拾了两□□袋的东西,和一个背包,九月二十六,一个天气晴朗的早上出发了。
背包是找吴成桐妻子做的,两层粗布缝的口袋,一侧缝上两根带子,作为背带,口袋上面再缝上一根细绳,扎口用,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包里放了几件衣服和水壶等,为了路上遮掩,其他的东西出了村子就要收进空间里。
“儿子,我们去县里,有车就坐车,没车我们徒步去省城,你的军校之路从现在开始,徒步越野,野外生存。”他背起罗利泽,杨明义背着背包,三个人正式出发。走了半个小时差不多10里路,他放慢速度,让杨明义得以休息。也把罗利泽放下来让他自己走一会活动活动,总在背上待着也累。这样有规律的急行、休息,他们4个小时后到了瑷珲县城。
“怎么样?累吗?”
“还行,不算累。叔你呢,能行吗?”
“我不累,我又没走多少路。”跟他们俩比起来他可是太舒服了,杨传厚就差给他包成球了,不冷也不累,好歹是个大男人,这点程度的奔波不算什么。
“爹,我们不用去找车了,就走着吧。”
“好!”他欣慰的拍拍儿子肩膀。其实他本来也没想坐车,他和罗利泽早就商量好了,准备的也很充分,开始那么说不过是想看明义的表现。不愧是他杨传厚的儿子,果然没让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