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竹突然想起以前他和段离一起到图书馆上自习,有次两人齐齐被事绊住,到图书馆的时候晚了些,剩下的两个空位都是并排紧挨且对面坐着人的。
如果有其他选择,林竹是不会和段离并排紧挨着坐的,也没其他原因,单纯就是因为他学习的时候各种资料随处放,占地大,而且坐姿懒散,并排坐不舒坦。
但是当时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是这么坐下了。
结果不到五分钟,林竹就后悔了。
段离的坐姿实在是太端正了,自己被他这么一对比,显得格外吊儿郎当。
对面还坐着人,当时就十分有偶像包袱的林竹硬是熬了两个小时,精力都用在维持坐姿上了。
后来自习结束,林竹的腰背酸疼得不行,被段离笑了一路。
当然,他也替自己拎了一路沉得不行的书包。
林竹陷入回忆,没注意到自己一直盯着段离看。
段离被他盯得实在没法集中精神了,索性停下,无可奈何地小小叹了口气,转头看林竹,半笑不笑的:“怎么了?”
林竹恍然回神,摸了摸鼻子,说:“我就是在想……
“为什么你明明在家都和我一起瘫沙发,怎么坐姿还能这么标准?!不公平!!!”
……
段离跟林竹拿了他的行程安排,把各项实验合理穿插进空闲时间里。
接下去的半个月,林竹照着段离的安排两头忙,倒是两边都处理得很好,但实验毕竟包含了诸多未知数,时不时就会出一些小纰漏,每次待在实验室的时间总是比段离预估的要超出许多。
而林竹基本都是晚上才有空来实验室,实验出纰漏,需要重做,时间只能是从睡眠里抠。
段离当然不支持林竹拿休息时间来做实验,但林竹“执拗”得很,只说“今日事应今日毕”,每天都坚持把段离安排的实验做完。
悔得实验安排执笔人肠子都青了。
好在努力总会有回报,林竹天天工作实验两头忙得脚不沾地,实验数据一日比一日庞大,终于足够存储进平台进行分析了。
而分析结果也基本合乎人工判断,分析平台初步检测成功。
本来,林竹的“任务”到这里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分析平台的完善是廖明他们的事,至于更后期的工作——现在复审都还没开始,能否通过才是该操心的。
而就在实验数据分析过后的第二天,好不容易可以放松休息一下的林竹,刚结束工作就收到了廖明的微信。
廖明:【林竹,我刚刚才知道,我们的项目和研究生学院学长的项目撞了/难过】
林竹坐上车,打字:【撞了?】
廖明:【对啊,他们也做的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好像是睡眠相关的,同样涉及到了神经活动,不过更广泛一些。】
【而且你知道吗?前段时间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我们和学长的项目都参加了,学长的拿了特等奖,而我们的初赛都没过/大哭】
【听说他们这个项目已经做了很久了,去年的ICDI大赛就有参加,当时好像是因为预实验数据不够完善,被卡在了复审。】
【我们的项目本来就是压线过的初筛,现在撞上他们的,铁定完蛋了!怎么办林竹,我觉得我们复审要被筛下去了/难过】
林竹捧着手机,看完廖明接二连三跳出来的消息,轻轻摇头,“啧”了一声。
廖明的担忧十分有道理。
ICDI是一个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商业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评审要点,决赛路演答辩时,项目不仅仅是为了给专家进行评审,还有宣传、销售,以及招到经销商的目的。
因此,在面对两个具有共同点,尤其是像他们的和研究生学长的项目,既都是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还都与神经活动相关,评审百分百会将两个放在一处进行对比,并且大概率只会让其中一个通过复审。
除非两个都足够优秀,评审才可能会让两个都通过。
但显然,研究生学长的项目既然能够在校级大赛上完虐他们,就已经说明他们的这个项目在某些方面不敌对方的。
照这样下去,要么复审都被筛,要么学长的通过、他们的被筛。
廖明估计在屏幕对面都要哭出来了:【我们这个分析平台真的做了很久,不能就这样被学长的项目压下去/大哭】
林竹看了眼时间,才刚刚晚上六点钟出头,想了想,打字:【手机说不清楚,吃完饭后,我们实验室见吧。】
接着,退出和廖明的聊天界面,给段离发了消息:【你应该在实验室吧?吃了吗?没吃我给你带饭。】
第38章 ICDI(二)
实验室旁的休息室里, 吃剩的饭盒静静躺在墙角的垃圾袋里,林竹和段离紧挨着坐在一起,各自翻看着手头上的商业计划书,不时交流几句,对面则坐着愁眉苦脸的廖明和胡添。
ICDI大赛的初审和复审都是参赛团队自行在官网提交商业计划书,决赛才会有现场答辩环节。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在初审、复审阶段,商业计划书代表了项目的一切。
而林竹和段离现在正在看的,正是廖明和胡添执笔、压线过了ICDI初审的那份商业计划书。
虽然廖明和胡添花了不少心思在商业计划书的撰写上,但既然是“压线”过的初选, 肯定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在被人——还是被林竹和段离这两个神仙级的人, 这么当面翻看讨论, 怎么都有点“公开处刑”的味道。
果不其然,林竹和段离大致翻看着讨论了一番, 一致觉得,这份商业计划书360°无死角地展示了分析平台的缺点,能通过初审真是幸运。
好在复审还没开始, 还有机会改。
林竹放下计划书, 想了想, 不知从何开口,索性把问题抛给廖明和胡添:“你们打算怎么改?”
廖明丧气道:“平台初次检测成功,我们会在计划书里把这部分添加进去,至于其他的……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改。”
胡添眼巴巴地看着林竹和段离:“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林竹叹气, 斟酌了一下,说:
“其实我觉得,这份计划书虽然在撰写上有一些问题,但是……你们不觉得根源在平台吗?
“计划书上列出这些平台的优势,根本没有一个点是独特的、只有我们平台能够做到的。就拿研究生学长那个项目来做比对,这些优势,他们的平台也是能够做到的。
“这么‘大众’的优势,列得再多,评委也不会把它当成加分项,相反还会觉得累赘扣分。
“我们写商业计划书,最终目的无非是吸引投资者、取得融资,但是通篇看下来,我不觉得我们的平台是一个有发展前景、可以赚钱的项目。
“平台没有优势,不足以吸引眼球,这些是硬伤,没办法靠修改计划书弥补的。”
段离轻轻点了点头:“林竹说得有道理。”
廖明似懂非懂地也跟着点头:“那怎么办?”
林竹:“我们现在最紧迫的问题无非是能否通过复审,而复审对我们压制最大的便是研究生学长的那个项目。
“他们的那个项目……廖明,你是说他们做的是睡眠相关,涉及到了神经活动?”
廖明:“对,准备工作应该是比我们提前了一年。
“他们收集的是睡眠时的各种数据,神经活动、呼吸、血氧饱和度、脉率……都有,很全面。”
林竹点了下头:“他们的数据收集很全面,但同样也会很‘宽泛’。他们没办法像我们一样细致。
“或许他们比我们提前一年做准备,但收集到的数据里,神经活动相关的可能和我们现在的差不多。”
胡添:“那我们要多收集实验数据,压过他们吗?”
林竹:“但是复审只剩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再收集实验数据,耗费的时间精力太多,计划书上涉及到预实验的一大块就没办法修改,这样不合理,毕竟计划书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想,有没有可能,我们在数据分析结果上多做一些处理,不仅仅局限在得出结果,而是利用这个结果,去做一些新的神经活动实验?
“也就是,我们以平台的分析结果为基础,去为一个新的神经活动实验设计方案,就等同于我们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已经开始运营平台了。
“同样,既然我们可以通过平台的结果,去成功地操作其他的相关实验,也就反向证明了平台的分析结果是正确的。”
林竹看了段离一眼,见对方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说话,笑了笑,继续说:
“而像是研究生学长他们的项目,因为太宽泛,涉及到的方面太多太杂了,反倒很难像我们一样轻易逆推设计方案。
“我们就相当于有了超越他们的方面了,还是一个经销商特别看重的方面。”
廖明和胡添大悟:“太棒了!那设计新实验这个任务就交给林竹你了!”
林竹:“……”
他翻了个白眼,笑说:“这个不难的,我可以给你们列出大致思路,但是做实验要靠你们自己了,因为平台你们操控比较熟练,而且,年底了,我的工作要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