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意到了那些石碑上被擦拭干净的字迹,盲猜大概游人为了纪念到此一游的留下的痕迹吧。
一眼扫去,碑文上面年月日很多,他忽的闪过一个念头,这种纪念形式似乎很受年轻人欢迎,说不定行一也喜欢,转头便对肖行一道:“行一,你看这上面你的行和一字都有,你要不要也留个纪念”
肖行一正专心致志的找谢安的字,被他一喊,忽的觉得心头一紧,像被发现什么秘密一样,连带着耳朵都开始微微发红。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蒙着薄薄的灰尘的“安”字,只是是察觉到了身旁谢安往这边看来的目光,便再也下不去手。
“不了”肖行一快步走到了谢安前面,“时间不早了,我们还是去前面看看吧”
“哦,好的好的,我以为你会喜欢这种方法呢”谢安识趣的跟了上去,哎呀呀,太把他当一般小孩了。
“还行吧,这种方法比刻字环保。”肖行一故作镇定的一路向前,头也不回。
“……”
好吧……环保……真是与众不同的行一……
作者有话要说: 原来不入v是不能写请假条的,如果有事不更我就写在作者详情里了哈,没得空去实地康康了,凭记忆捏的,请笑纳
第18章
走过山门,向右前行一小段距离便可以看见红黄相宜的正殿,黄色的围墙上挂着刻有佛经的红色灯笼,屋檐与屋檐间用细绳相连,上面连着挂着祈福的彩色绸带,赏心悦目,一扫传统刻板影响里佛寺古朴单一的形象。
黄色自古以来都是皇家专用,因佛教最早是汉朝皇帝从印度请来,为表尊重,佛寺的建筑都按皇宫的规格建造,也可以使用黄色,历朝历代便如此沿袭下来。
从山门进入后,依次可以看到天王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正殿门前有一个放龟池和锦鲤池,池上架了座小小的石板拱桥,池间尚有荷叶婷婷而立,这里的一花一草都甚是用心,听闻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花卉放置于寺内各个角落,提醒世人某个时节的到来。
法喜寺游人较少,本地人居多,每逢初一,十五是当地人礼佛的传统日子,常有人带锦鲤来放生于池间,一般鱼数成七或九,寓意九九归一,祈求功德圆满。
肖行一和谢安从桥上走过,寺里的行人不多,并未惊扰到池鱼,这里不兴投食喂鱼,鱼儿见人也不会拥簇而上,它们在池间悠然自得。
走过石板桥后,便可见请香的香炉立于正殿前方,进寺后有赠香三支,正午十二时之前祈福都可。
此时尚未到正午,虔诚的信徒在香炉旁双手持香,将香举过头顶,像四方敬拜佛祖。
谢安也手持清香,点燃后让香自然熄灭,将香举过头顶,先朝大雄宝殿拜了三下。
谢安想起他儿时父母为了求他学业顺利,也曾带他去当地的寺庙祈福,各地的寺庙大抵建筑风格相似,那时大概是为了高考,还特许进了主殿内,请住持当面颂经祈福。
后来确是应了父母的愿,考了个不需要费心找工作的专业,读完后又顺理成章的在离家又近的地方工作了,只是时过境迁,他还是跳出了父母的愿,去了上海,也算不上传统的成家立业,只是刚刚稳住脚跟。
也不知,是不是这些在佛前的念想,都有个期限,那时的父母大概是没许他一个一生不远游的愿,所以才越飘越远。
就像当初父母许自己仕途顺利一般,谢安心里盼的,除了于父母的福寿安康,便是希望身边的肖行一能一世无忧。
肖行一于谢安几乎同一时间点香,手持香举过头顶时,有燃尽的少许香灰撒落到手上,行佛礼之余,手背隐隐的灼痛让他难以凝神。
先朝大雄宝殿殿拜过三下,便迅速由顺时针方向像四方弯腰礼佛三拜。
只是心里的念想一时难以集中,结束礼佛后,便把香置于香炉中,他把手上的香灰弹落,还好,接触时间不长,没烫伤。
只是什么愿都没许下,有些可惜,肖行一看着身旁的谢安凝神礼佛的样子,竟有些羡慕。
不过还好这里寺庙众多,总来得及的让自己的念想让其中一位佛祖知晓的,肖行一这样想的,便不再纠结于手背的疼痛。
“行一,我们上去看看”谢安礼佛结束后,觉得心神都安定些许,正殿旁木质的长廊十分别致,他先行向长廊走去,转身招呼肖行一。
“好”肖行一应声便跟上谢安,沿着长廊阶梯拾级而上,便看见藏经阁筑于山间,登上藏经阁,向下俯瞰,沿山势错落的殿堂全貌一览无余,耳边不时回响的钟声终于寻到了源头,沿藏经阁向右下方一直望去,便看到了在出口处,有游人在敲钟祈福。
“要去敲一下么?”谢安看肖行一一脸心驰神往的样子,便从藏经阁下来,沿着阶梯向出口走去。
“不敲了,只是去看一下就好”
肖行一似有些不舍这里,跟在谢安身后,缓缓而行,经过的一处挂满红绸带的木亭后,终于到了出口处。
钟声便是从这里传来,此时的佛钟供行人祈福所用,敲击三下、寓意福,禄,寿,以祈身体健康、福禄呈祥、烦恼消除、善根增长。
而每至岁末年初之时,僧寺的钟会在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
有古书约,凡撞钟一百零八下,以应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之数。
传闻佛教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敲一百零八下便能解除忧愁。
梵钟洪亮志远,余音袅袅,不绝入耳,带给世人真正的平静和安宁。
驻足片刻后,他们便出了寺院,最初的行程里安排的灵隐还没看过,有了法喜的景致,后面的行程便加了不少的期许。
在寺外斋堂用完午膳后,便又上路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忙碌,每周三更,周一至周三更,1/3的故事情节基本在这礼拜全部搞定了,后面的还有2/3。景都是脑子现捏的,估计有点误差,笑纳
第19章
沿着僻静的小路向前走,肖行一和谢安一前一后缓缓前行,往灵隐的路中还经过了一个茶园,而后像东走的路分出两条支线,一条笔直沿马路而建,可以直达目的地,一条弯弯曲曲隐入丛林和山溪涧,时不时没入日照的青山。
两条路虽景致不同,但殊途同归。
已过了晌午,传统礼佛的时间一般在上午,下午的行程也就变得不那么急迫。
没多犹豫,他们便也隐入了能嗅到花香的山间小路,沿途经过山溪、潭水,有石亭秀于潭间,阳光斑驳于林间,脚下的石板路通向幽深的地方,潭水荡漾凡心,高林洗净杂念。
脚下的石板像幽深的林间蜿蜒,肖行一和谢安一前一后的行走着,忽见一抹艳丽的红映入视野,似是山林庙宇间一处祈愿之地,或是为了保护古树,红丝带都系在偏亭上,随秋风徐徐浮动。
脚下的石板路变得开阔,肖行一环顾四周,不同于之前行过路,这里巨石纵横,杂草丛生。他留意到一块状貌奇钦奇磊落的巨石,石中央刻着三个红色的篆字——“三生石”,如碗口般大小,很不显眼。
石头较光滑的一面,镌刻上一段碑文,白话译文通俗易懂,一段高山流水的故事跃于石间
唐朝公子李源,经于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父亲死于战乱,发愿为父守孝,至死一不为官二不娶妻生子。
于惠林寺隐居,偶遇佛子园泽,如伯牙遇子期,结为莫逆之交,可促膝静话,自旦及昏。
如此三十年后,二位公子一同约游蜀州,抵青城峨嵋。佛子欲走陆路,出斜谷;李源欲走水路,出三峡。争辩之余,佛子只能依了李源,遂游荆江上峡,见妇女数人,佛子望而泣下曰:「我不肯至此,是怕见其妇人也。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我投生之处。她三年尚未娩怀,是我不愿来之故。今既见矣,即命有所归,因果循环」
佛子请李源以符咒遣他速速投生,许诺其三日后,请于王氏家中相见。以相顾一笑为证,应前世之缘。并许他再十二年后,中秋月夜,于杭州天竺寺外,转世定如期赴约。
李源听后后悔不已,当日黄昏,佛子故而王氏产子。三日后,去王氏家中看望,襁褓中的幼子果致一笑。李公泣下,具告于王。王氏遂出家财,厚葬了佛子。
后十二年秋八月,直诣杭州,赴其所约。时天竺寺,山雨初晴,佛子已化为一牧童,李源等了十二个春秋的隔世之人,最后只留下一段诗词,便隐入山间: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肖行一看着碑文里等了三世的李源,竟有似曾相识的情愫于心里,盼而不得,求而无果。
有幸守得一世,可促膝夜话,自旦及昏。
有幸遇得二世,报君以笑,解前世之约。
有幸等得三世,莫问身前身后事,却回烟棹上瞿塘。
第一世的佛子奉行教法,在生死轮回,尚未觉悟时,如莲花般清洁,合和,三业清净,所做一切皆为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