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不一样的食神[重生] 完结+番外 (何枝)


  所以他早就做好了各种资料的收集,他也清楚现在华夏的窘况,面对赵安的咄咄逼问,提卡西试图扭转攻势:
  “我相信赵安先生也知道,灯塔国绝对不可能长期并且稳定的向华夏提供廉价大豆。你之所以找上我们耐森就是想做好准备。现在也只有我们墨东弟国能够提供大量的大豆。”
  “我又并不一定要依靠你们耐森,我完全可以在你们的国家购买土地进行生产。我只是一个商人,我并不关心国家的事情。只要我能够生产廉价大豆,我就能在华夏卖得出去。然而耐森有这样的市场吗?”
  此时赵安的表情仿佛就像一个眼中只有金钱的商人,他只是想趁着,灯塔国涨价的时候大赚一笔而已。
  如果这是赵安的真实想法,那耐森对于赵安来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一番沟通和谈判之后,耐森最终和赵安签订了5年的长期合同。规定五年之中耐森每年向食安提供一定量的大豆。
  只不过对于大豆的价格,赵安提前作出了约定,以580灯塔币进行交割。这已经是耐森和赵安协商之后的价格。
  一开始赵安提出的价格是550灯塔币,这个价格已经足够让耐森喜出望外了。
  他们的生产成本也就530左右,和灯塔国比起来的确高出不少。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办法和灯塔国争夺国际市场的原因。
  在耐森的考察只持续了五天左右,因为耐森所能提供的大豆不足赵安计划的1/10。
  赵安不得不在墨东弟国内到处奔波,寻找下一个合作对象。类似于耐森这样的现代化企业还比较够好沟通,但墨东弟还有很多中小型的农场主,成产模式落后、大豆种类不统一……
  在六月份的时候,赵安在墨东弟成立了公司,并且聘请了很多本地人。
  有这些本地人的陪同,赵安挨家挨户亲自去拜访农场。然后与这些农场主进行谈判,希望能够签订长期的大豆供给合同。
  四个月的时间,早晚一共走访了20多家农产品公司,与100多个农场主签订合同。
  终于最后的预计产量,堪堪达到了赵安的目标。
  没有人能够想象,赵安在这过去的四个月里遭遇了什么困难?
  有的墨东弟农场主很排挤外国人,他们只愿意和说西班牙话的人进行交流。哪怕赵安在墨东弟成立了公司,他们依然拒绝与诏安进行交易。
  除了国别的歧视以外,还有各种试图狮子大开口的商人,其中不乏很多聪明人,他们已经看准了赵安的计划,试图抬高价格,赵安不得不与他们周旋。
  收购价格必须同一,否则一旦泄露,其余的销售者会联合抗议。
  有人很好奇为什么冬天赵安依然能够晒黑?
  他要走到农田去实际进行考察,判断这你的土地适不适合生产大豆。这些企业或者是个人农场主,是否值得信赖。
  墨东弟计划与华夏的市场安全息息相关,赵安不想也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失误。
  在这种几近崩溃的压力之下,赵安按期完成了他的回话。
  2002年9月16日,此时是墨东弟的春天开始,全国各地的农场主开始陆续准备种子,等待土地破冰的时刻。
  直到亲眼看着大地种子被埋下土地的那一刻,赵安才稍微安心一些。
  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赵安又马不停蹄地乘坐飞机回到港城,开始进行期货市场的操作。
  而这就是赵安的21岁。
  不过一切付出都有是有回报的,赵安把所有的合同资料,生产场地的照片,全部发给了马局长以及其他的政府官员。
  有了这些资料。政府才敢陪着赵安演了这么一出戏。
  2002年12月31日
  在2002年的最后一天,华夏食品企业考察团在墨东弟与当地的企业、农场主正式签订合同,总共进口价值10亿灯塔币的大豆。
  虽然这些大豆要到2003年的二月份才能够成熟,同时这些大豆也不足以满足华夏市场的全部需求。
  但是这个新闻向全世界证明了华夏不再需要依赖美国的大豆。
  当天,美国大豆期货价格从880灯塔币暴跌至540灯塔币。
  因为相信华夏最终一定会购买自己的大豆,所以灯塔国的三大粮食商都选择在高位进行接盘,而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愿意降价的原因之一。
  只要最终能够完成交割,他们将获得数倍的利润。
  然而所有的算盘,所有的计划,在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全部打破。
  因为三大粮商已经在国内按照800灯塔币的价格销售大豆。此时如果贸然降价向海外销售大豆,无疑是属于倾销行为。
  这批最后烂在三大粮商的仓库之中。
  而这一切都是灯塔国操纵国内大豆价格的恶果。
  灯塔国大豆期货市场早就有神秘的资金,在12月20日的时候,购买了大量看跌期权。
  这件事当时还引发了轰动,毕竟当时没有任何一个投资者看空灯塔国的大豆市场。
  而在价格暴跌之后,根据相关金融机构的推测,这笔神秘资金最后一共席卷接近5亿灯塔币。
  没有人知道,这些资金的拥有者此时就在墨东弟作为整个华夏考察团的代表与墨东弟方的商人签订最终合约。
  赵安面对着镜头,露出一个发自真心的笑容。
  这件事接近十年之后才被曝光,有人认为这是“食神”赵安在金融市场唯一一次大显身手,但这一堪称传奇的操作,让无数金融从业者将赵安视为自己的偶像。
  而这一切,也为赵安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面纱。


第171章 旅行
  “你说你们当时在想什么呢?”
  计嘉树坐在沙发上, 手中拿着报纸,指着上面的新闻说道。
  《华夏代表团愤然离场》
  这其实已经是十多天前的新闻了,但是依然有不少媒体对这件事情进行深度挖掘。
  计嘉树手中这份报纸便是华夏销量特别好的《北方日报》。, 它们对大豆交易这件事情做了详细的回顾。
  上面有相当多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就是华夏代表团坐在会议桌上一脸严肃的样子。
  赵安本来在整理二人今天出行的行礼,但听见计嘉树的呼唤, 立刻走过来看了一眼报纸说道:
  “你说的是这一张照片啊。”
  五六名中年男子并列坐在一起, 表情一丝不苟望着前方,而图片标题则是《 愤怒的华夏考察团》。
  想起了当初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赵安便与计嘉树分享:
  “其实当时开会之前整个华夏代表团就已经达成了协议,一定要给三大粮商一个教训。那段时间各个代表都憋了一肚子的气,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进行报复,大家都兴奋到不行。但是又特别害怕被对方看出端倪, 所以大家就故意作出严肃的样子。”
  听到了这么有趣的独家秘密,计嘉树央求赵安继续往下说。
  “我当时和马局长坐在最前面,很多事情都是后来听几名负责人聊天时候说的。”
  接着赵安开始模仿酒桌上几名代表聊天谈话的样子。
  “当时看到那三个公司的负责人, 脸上骄傲的表情,更一只孔雀似的。以前每次谈话, 看到它们的表情我还会生气, 可一想到当他们知道谈判结果可能露出的表情, 我就忍不住高兴啊。”
  “可不是嘛。我当时一直强忍着, 特别怕我当场笑出来。我的大腿都被我掐青了。”
  “我们起身离开的时候,特别解气。可惜马局长和赵董说了,这种时候一定不能回头, 不然我真想回过头看看那些傻X的表情。”
  赵安并不善于模仿别人的说话,但为了博计嘉树一笑,赵安根本没有任何的原则。
  平时严谨认真的人,如果搞笑会有一种莫名的能力加成,直接让计嘉树笑瘫在沙发上。
  捧腹大笑,计嘉树的脸上带上了两分潮红,一双眼眸更是弯成了月牙。
  这样的计嘉树看得赵安心里痒痒,直接走到沙发边,然后一把将计嘉树搂入自己的怀中。计嘉树也不拒绝,就在赵安的怀里继续肆意。
  计嘉树手中还拿着报纸,他顺手指了指另外一张照片问道:
  “那你当时怎么会这么严肃?在想什么。”
  照片上的赵安坐在马局长身边,低头看着手中的文件,一双薄唇紧紧闭着,眼神之中有明显的寒意
  。而这一张照片被媒体称为“剑锋藏鞘”,意味此时的赵安就是未曾崭露锋芒的宝剑,所有的积蓄都是在为之后的亮剑做准备。
  最近媒体们已经把赵安给夸上天了,在他们笔下赵安永远都是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赵安看着这些评价,沉默了片刻,然后才对计嘉树说道:
  “我啊,当时害怕的双腿发抖,根本没有心情去考虑别的事情,我只能死死咬住自己的下嘴唇,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手中的文件上。”
  “怎么可能?”
  计嘉树回过头看着赵安,想象看看赵安是不是在逗他玩。然而计嘉树回眸看见的却是赵安如同黑夜般沉默、深邃的双眸,里面藏有他人无法发现的忐忑。
  感觉到自己男友情绪的变动,计嘉树毫不犹豫身体前倾,吻住赵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