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俩人煲粥 (ziy紫茵)


  “你个骗子!”艾南都哭出来了!
  坐在后面谢秀平闻言也伸头去看,路边打的红白相间的桩子离路沿不到五厘米,而班车的车轮差不多就是挨着桩子走。因为沟够深够宽,所以谢秀平坐在车里探出头也可以看到对侧的沟底,只见沟底是一些不规则的白色,有点像是石块,谢秀平估摸着,现在他们在的位置,这沟得有上百米深。
  这沟是两座大山之间的排水通道,日积月累,每次下大雨涨大水都冲刷着,便冲出来了一个大深沟。这险峻的态势,也就是说一个不小心,翻下去,绝无生还。
  谢秀平也见过很多陡峭危险的路,这是他见过的最危险的,没有之一。上坡,路窄,路面差,青南本就是一个泥石流滑坡常发的地儿,路基稳固性更是没有技术保障,还有那大深沟……
  就担心车不小心熄火了,遇到一颗石子大的打滑了……谢秀平突然回神,觉得自己有点杞人忧天了,人家高山的人经常走,也不见得有事,可见师傅心里有底的。客车站经常放些宣传片,好多惨不忍睹的车祸现场!他们不至于那么衰吧!他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转过身来,正好看苏泽宇在装相机摄像头。
  “你干嘛?”谢秀平怕他神经发作,想要做什么!
  “看你们一个两个的样子,我就想看能不能有机会拍张照片啊!”
  “怕你是要拿命拍哦!一个车的人命!”谢秀平低声在他耳边说着,拉着他的手,又说:“别闹!真不是开玩笑的。”
  “知道啦!我晓得轻重嘞!能拍就拍,不能拍就算了。”苏泽宇捏着谢秀平的手安抚道。
  班车沿着高坎一直往上爬,直到爬到最高处,花了半个小时,再开了十多分钟的盘山路,高山乡终于到了。
  下车的时候,艾南的手脚还在发抖,潘文斌扶他下车,在等车的地方找了块石头坐下,给他按摩手脚,半天才缓过劲来,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太舒服了,坐在那“过山车”上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看谢秀平几人过来,艾南看着谢秀平说:“我们回去可以不走这条路吗?下坡感觉更危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只要歪一点点,就掉沟里去啦!”
  “不走了,回去我们走另外的路!”谢秀平安抚道。
  “看你平时去游乐场坐那些过山车啊什么的,也没事啊!”苏泽宇看到艾南的样子,问道。
  “那个安全系数高一点,好歹经过检验的!这个路安全系数没有保障啊。”
  “我没有看到,有多恐惧?”潘文斌一直好奇,开始,他什么都没有看到,后面照顾艾南,他就没有心思看了。
  “我这有照片!”苏泽宇拿着相机准备给潘文斌看。
  “你什么时候拍的?那么危险,你不要命啦?”艾南闻言突然吼起来。
  “师傅停车错车的时候拍的!我怎么可能拿大家的生命开玩笑嘛!真是吓傻了!”苏泽宇揉着艾南的脑袋安抚道。
  苏泽宇从相机里调出几张照片,先是深深的壕沟和路上错开下坡的那辆车,车轮子离边缘不到十厘米,路边缘的石子摇摇欲坠。
  后面还有几张盘山路的照片,就像是一条浅黄色的绸带盘旋在山间,一边靠山,另一边便是坎。只是盘山路的坎看起来没有那么高,因为坡是缓的,但高坎直接是垂直到底的。
  如果说可以举例成有一个30度的直角三角锥,那么盘山路感觉看到的是斜边,虽然也陡,但不那么害怕。但高坎路直接就直角的那边,一摔到底。
  几人在高山乡休息了一会儿,便和青茅村来接的高叔一起走路去村里。
  路都是山路,路两侧或是沙土,或是小灌木丛,或是一些大树林。山路不知道经过多少次雨水的冲刷,沙子洗得干干净净的,沙子缝里还有很多长势良好的狗牙根,尽管是冬季了,狗牙根开始枯黄,依然可以看到它当时的茂盛。
  山路基本都是向上爬,爬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到几户稀稀疏疏的人家,这时天已经麻麻黑了。冬天天气短,他们从青舟到青南,又在青南县城耽搁了半天,来高山的班车都是最后一班了,自然就晚了。
  中午还好,一到傍晚,冬天的山风便“呼啦啦”的吹,光秃秃的树林子被吹得沙沙作响。冷风吹在脸上,耳朵上,刺骨得很!好在他们是走着的,手脚不冷,就是面上北风吹来,像刀割似的,几人不自觉的拉高衣领,衣服有帽子的便戴上了帽子。
  “这边是小寨,再走二十多分钟就到大寨了!”
  高叔说着拿出几个上电池的手电筒,分他们两人一个。像是早知道他们会走夜路,一早就准备好了。
  到村口的时候,只闻得几声犬吠,几声鸡鸣,整个寨子笼罩在一片黑暗里,静无声息。
  “那鸡怕是想死,一天净乱叫,想吃朒了!”高叔闻着鸡鸣,骂了一句。
  谢秀平知道这是农村所谓的砍头鸡,公鸡在不该打鸣的时候乱叫,不吉利,便要杀之。
  回到高叔家,高娘娘和他们的一对儿女正等着几人来了好开饭。
  几人歇息一下,洗了个热水脸,终于是缓过来了。


第65章 青茅村
  高叔家饭桌上挺丰盛的,摆着一碟炒蕨粑,一碗小米渣(三声),一盘鸡肉炒红萝卜,还有一大钵煮好的面条。木质的高桌子下放着一个火盆子,火盆子的钢碳烧得通红通红的。
  正子里的是白米饭,可两个孩子就添了一小半碗米饭,就吃面条当顿了。
  谢秀平知道,小米和麦子在高山,相对大米来说,这两样产量高得太多,所以有小米渣和面条。至于蕨粑,以前都说饭不够吃才吃蕨粑,是他们主食之一,也是他们的特色之一。
  至于两孩子为什么吃那么多面条,不一定是喜欢吃面条。老家有这种说法,他们干体力活的都不喜欢吃面条,宁愿舀半碗米饭拌个辣椒水来下。他们觉得面条是清肠子的,痨肠寡肚的,不抵饿,干不了好久活儿,肚子就咕咕叫了。
  现在谢秀平觉得啊,或许不是面条不抵饿,也许是面条相比米饭好消化那么一点点,但是主要是清汤寡水的原因,没有肉沫,连油沫子都没有,就放点盐,喜欢吃辣的便放点辣椒面或糟辣椒。这样不沾荤腥的吃法,感觉饱了,又感觉什么都没有吃。
  吃完饭,两小孩去看电视了,高叔把高桌子移开,就谢秀平几人和高叔夫妇围着火盆子聊天。
  烤着火盆子,谢秀平不禁想起小时候,家里烤火盆子的时候,他总喜欢扔些糯包谷进火盆里去,刨包谷花,包谷子受热炸开,要么是灰飞,要么是火星子飞,在旁烤火的老嗲老妈老是说他笨,怎么连刨个包谷花都搞得那么大动静。
  谢秀平几人坐着,听高叔摆话。
  “我们这里比青南县城高好多,这边天气冷得很。土又都是沙土,田没有几块,麦子,小米,洋芋,番薯什么的到是还长得好。就是想吃大米饭们不得吃。”
  “我们这边山大坡多,有些人家人手足的或者土地少的也会养些羊子,赶到乡里去卖,换点粮食来吃。人手少的可不敢养,只是养些鸡鸭鹅的,过年过节们得个把杀吃。”
  “我们这边都茅草房嘞多,就算条件再好的人家,除了正房是用瓦盖的,其他的厢房,鸡圈猪圈的,茅房啊,都是用茅草盖嘞。我们这茅草长得好得很,每年割了长得更好!所以我们才叫青茅村。”
  “我们烤得这个碳火就是几家人邀起来,自己挖个窑子,去自家山里砍些青冈柴,放在一起烧,大家轮流守倒起们,出窑了大家都得点火烤。”
  “有些人家老火得很,烧不了钢碳,买不起钢碳,就是平时煮饭的时候有那没有燃尽的碳火,便用个土坛子把火闭yi(四声,熄的意思),冷嘞时候得烤哈。这闭敷碳也要柴火好,柴大些,才得吃;那些个毛毛柴,放进灶孔里,没好哈就燃完了,那还有敷碳。”
  “所以就有人去自家田边土脚,砍些毛毛柴刺蓬,烧一堆,喷些水,烧些火子来相火过冬!”
  ……
  几人听高叔说了一大堆,吃的,住的,烤火用的,除了谢秀平,两个平塘的挨得近听懂一些,剩下几人云里雾里,虽然高叔没有说少数民族的话,说的是汉话,他们还是听不太懂!什么火子?什么敷碳?
  几人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谢秀平,谢秀平只能说,有机会就会看到的。
  第二天一早,几人洗漱之后便在村子里溜达起来。冬天天亮得晚,地势高雾气散得慢,已经是九点过了,冬日的太阳都还没有完全穿透山雾。
  路上的狼牙根裹着一层白霜,走在上面,“卡擦卡擦”的响,路旁有些枯黄的茅草上,菜园子里,庄稼地里的麦子油菜上,都覆着一层薄霜,穿透过来的阳光射在霜上,折出刺眼的光芒。
  果然,茅草村的茅草屋很多,十家有八家正房都是盖的青茅草,青茅草用竹篾子或者藤条箍得整整齐齐的,码在房檐上。
  青茅村和芭芒村一样,都是树干的电线杆子,据高叔说,高山乡这边目前都是树干的电线杆。
  村子周围是山大坡陡,但村子坐落的这块地儿相对来说,还算平坦。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