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卤味,被店家放在一个垫了一张油纸的藤篮里给他,他拎着回家去,然后就被朱婉婉说了:“琼儿,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我们哪里吃的完?”
“有两只烧鸡,我是要明天带去学校,分给同事的。”穆琼道。
朱婉婉还是有点纠结,这些东西可不便宜,穆琼花钱也太多了……
“娘,我今天拿了五百块的稿费。”穆琼又道。
朱婉婉满脸震惊地看着穆琼,这时候再也想不起烧鸡的事情了。
这天吃饭的时候,朱婉婉整个人还是懵的。
穆昌玉倒是吃得高兴。烧鸡是整只鸡放进油里炸过,再放进卤水里煮的,外面皮特别好吃,还很入味很下饭,她吃得直打嗝。
穆琼看她这样,本就很好的心情更好了。
吃过晚饭,天已经完全黑了,家里点起了蜡烛。
穆琼在摇曳的烛光下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开始琢磨着要买房了。
他想攒点钱,买个位于租界的有电灯的房子,这一来安全,二来有了点灯,他晚上也就能写上几个小时了。
现在只是点蜡烛,他总觉得不够亮,怕伤了眼睛。
要知道,他现在还是个青少年,视力还没定型……
穆琼虽说这么想,但到底还是在烛光下写了点东西。
他写的是《我在百年后》。
《我在百年后》的主角,是一个民国的中年人,他出生在清朝,经历过世事变幻,家里的情况又一团乱,因而对这个国家的未来充满忧虑。
而这天,他怀着忧虑睡下,再醒来的时候,竟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露天躺椅上。
他从躺椅上起来,很愤怒地喊自己家里的佣人的名字,想知道是谁恶作剧将他搬到了屋外,突然就瞧见了一栋高耸入云的建筑。
不,这样的建筑不止一幢,他看到了很多幢!
他抬着头,看着这一切都傻眼了,而这时,他又看到一个穿着一件露胳膊的衣服,和一条露大腿的裤子,脑袋后面扎了个辫子女人从他面前跑过。
那女人跑过的时候,还好奇地看着他。
他被看得浑身不自在,怀疑这女人是个妖怪,会吸了他的精气,转身就跑。
跑了没多远,他突然又听到了一阵响亮的音乐声。
他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然后就看到一群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拿着玫红色扇子,正在翩翩起舞。
这些人看着已经年迈,但一个个精神抖擞,看着就跟故事里老神仙似的。
这群老太太的旁边,还有几个穿着白色练功服的老大爷,正练着……太极剑?
第51章 教辅书
穆琼写这篇《我在百年后》, 还写的挺爽的。
之前写《留学》和《求医》的时候,他其实一直都有刻意改变自己的文风, 写之前常常会看看这个时期的书, 照着这时候的文风来写。
他怕自己写得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会惹来别人的怀疑。
但写《我在百年后》,他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
这部小说, 他连稿费都不打算要了,还怕什么?
他现在是完全放开了写的,再加上他对现代很熟悉……写着也就特别轻松。
不过,用笔写书总归没有用电脑“打书”来得快,再加上一些细节什么的需要思考……他写了两个小时, 也就写了两千字。
穆琼将这两千字收进一个箱子,和自己刚拿到的五百元的庄票一起锁了起来, 这才上床睡觉。
而傅家, 傅蕴安这时候也正准备睡觉。
大众报傅怀安一放学就给他了,但他没空看,直到这会儿干完手上的活儿,洗漱完毕, 他才靠在床上,打开报纸看了起来,权当睡前消遣。
之前义诊的时候,他天天和穆琼待在一起, 但因为他并不是太过好奇的人,因而他从未探问过《留学》的结局, 直到这时候看到,才知道穆琼竟然是这么写的。
这个结局,有点理想化了。
但他还挺喜欢的。
有时候看点美好的东西,总能让人心生愉悦。
傅蕴安看完《留学》,就注意到了后面的《求医》。
《求医》这个故事,是他和穆琼讨论出来的,尤其是其中某些案例,直接是他提供的,他原本对这个故事并无太大兴趣,但现在一看……那文里的描写,实在太真实了。
他竟仿佛被拉到了那个柴房里,经历了书里的女人经历的一切。
穆琼别的不说,这笔力当真不错。
傅蕴安将报纸收好,深吸一口气躺下了。
而另一个房间里,最后到底没憋住看了《求医》的傅怀安,吸了吸自己的鼻子,眼睛红了。
这世上,怎么有这么惨的人!那个当婆婆的也太坏了!
这故事太让人难受了,他以后再也不看了!
第二天是个阴天,风很大。
穆琼一大早,就穿了一件厚棉袄离了家,然后叫了一辆黄包车送他去学校。
他昨晚睡晚了没休息好,今天就不折腾自己了。
到了学校时间还早,但学生都已经来了,有人在背文章,更多的人则在背他写给他们的英文短文。
看到他,这些学生纷纷过来打招呼:“穆老师好!”
“你们好。”穆琼一直都是没什么架子的,他也跟这些人打招呼,还纠正了几个背文章的学生的发音。
在外面略耽搁了一会儿,穆琼就回到办公室,坐下来开始备课。
他没让学生买政府印的教科书,但自己却从魏亭那里拿来全套教科书,还有教会学校用的教科书,全都看了一遍。
教会学校的教科书,直接就是用的英国那边的课本,政府的教科书也是照着改的。
其实照着这些书教,也不是不行,但只靠教科书学一门语言是很难的,想要学好需要一些其他输入。
比如课外阅读,又比如语言环境。
给学生营造一个说英文的语言环境很难,但增加课外阅读却没问题。
穆琼每次上完课,都会把自己教的写下来,让这些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或者白纸,自己抄好反复记熟,再让他们背他写的英文短文。
这时的学生很省心,他随意交代一声,他们就会好好完成,完全不用盯着收作业或者抽查。
就说背英文短文,最初他怕这些学生不背,特地抽查了几次,结果各个背得滚瓜烂熟,就是发音不太标准。
因此,他最近着重关注的,就是这些学生的发音了。
备课完成,就到了上课时间。
穆琼拿着自己用来备课的笔记本走进学校,就发现魏亭坐在教室的最后面,紧挨着满脸不情愿的傅怀安。
他之前就觉得魏亭心大,就算他英文不错,也不能就这么把一群学生交给他了……现在,魏亭总算想起来要检查一下他的教学能力了?
穆琼按着自己的步骤开始上课,很快就上完了一节课。
下课时他不仅留下了一黑板的笔记,还留下了一张写了篇文章的纸,让班里的学生全都抄下背出,如果有不懂的内容,就来办公室问他。
这些学生应了,一个个抢着想要先抄,穆琼则是出了办公室。
“穆琼,你的课上的太好了!”魏亭跟了出来,满脸惊喜:“上的比我好太多了。”
穆琼倒是没觉得自己上课上的有多好:“我根本没有经验……”
“别这么说,就算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也不一定有你这么好!”魏亭道:“我当初刚学英文的时候,找的老师如果是你,也不至于出国之后,说的话别人听不懂了!”
穆琼还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被这么称赞,不过和魏亭聊了聊,也算是知道原因了。
这时教会学校的老师,多是外国传教士,而这些传教士在国外压根就不是老师,基本都是来了这边之后,才赶鸭子上架成了老师的,教的自然不可能太好,学得如何更是全看学生自己。
而这些学生毕业出来,从事教育行业之后,他们教的,自然也不可能也太好。
反倒是穆琼,他在现代学语言的时候,人家是用了精挑细选过的教学方案来教他的,他依样画葫芦拿来教这些孩子,自然也就显得格外不同。
当然了,他会被这么夸,主要还是因为这时候实在缺老师。
现代的贫困山区缺老师,因而完全没有教学经验的大学生去支教,他们也是欢迎的,而他们原本的老师,有些自己才初中或者高中毕业。
而平安中学,差不多就是这情况了。
当然了,平安中学还算好的。原主在苏州读的中学,只教国文数学,连物理课化学课都没有。
这一切,要等到新文化运动之后,才会慢慢好转。
魏亭将穆琼夸了一通,又道:“你让学生背的那些小短文,我都看过了,非常好!我觉得我们可以将之整理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用到。”
穆琼还有点反应不过来,魏亭又道:“对了,学国文也可以这么学!一些孩子学国文为什么学不好,还不是因为太难?上来就学三字经千字文,有些老师还不解释意思,孩子要学好哪那么容易?要是写些这样的小文章给孩子读,孩子学起来一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