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请勿洞察 (matthia)


他已经用无墨笔记录了不少东西,使用的是造语和英文混杂的文字。他的记录力求简洁,并不追求深刻。猎犬的记述只是一种辅助,他们并不需要像导师一样深思和研究这一切。
身为拓荒者,猎犬的使命是找到这些散落的书页。至于如何携带它们,这一点并不需要担心,他不需要电子设备的帮助,因为他本人就是记录仪器。

对了,莱尔德到底去哪了?如果他也在这里,该怎么对他解释这一切?
这种“如何解释”的困惑并不是出于刻意欺骗,而是列维真的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如果需要的话,他可以再骗莱尔德吃一片药,这样莱尔德就会顺利地接受发生的一切。但是莱尔德到底在哪?
列维又四下看了看,仍然没有莱尔德的踪迹。他并不着急,他能隐约感觉到莱尔德没有走丢,应该还在附近。这片区域太宽阔了,莱尔德应该是较远的昏暗角落里。

列维把自己的日记放在一边。无论将来他本人将去向何方,这本日记总归是要留在这里的。
他盘腿坐下来,随便打开一本古书。他不需要做选择,拓荒者们会主动选择该将什么呈现给他。
一些较为基础的东西,列维在受训期就已经知道了。其他的猎犬肯定也都知道。比如,学会正式成立于十九世纪,但学者们对神圣真理的研究则开始得更早,最早的记录能够追溯到公元前,只不过当时的他们尚未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而且也还未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组织。
学会将十九世纪前的阶段称为“泛神秘学时期”。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内,研究者们之中只有“导师”,并没有“猎犬”和“信使”。
早在泛神秘学时期,研究者们就已经逐渐认识到,越是接触神圣真理,人类就越会与实体外部疏离。
迈入高层视野者将永不复还。正如进化之路不能回溯。已发生的事件无法抹消,胎儿可以生长为成人,成人无法回到母体。
对于个体研究者来说,这个过程是必然的、可接受的、愉悦的;但对于学会的长远使命而言,现阶段还不应过于冒进。如果所有研究者都急于迈入高层视野,那他们就无法成为引路人,无法指导后继者,追求神圣真理的道路很可能会中途断裂。
于是,为了进行长远的探索,学会不仅需要“研究者”,也需要“开路者”和“道标”。

渐渐地,追寻真理的队伍之中也出现了“猎犬”与“信使”。他们负责承担探索之路上的其他必行之事,但并不接触最核心的神秘。
这只是各司其职,他们并无怨言。那些最危险的秘密只有导师能去接触并研究。

导师们掌握的不仅是危险的秘密,还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隐秘技艺。
在遥远的年代中,不同文明对这些技艺有着不同的理解,人类经常将其理解为神谕、魔法、祭祀成果、宗教信仰……甚至是单纯的艺术虚构,或近代流行的外星文明痕迹。
以上这些概念也不全是错的。毕竟学会也尚未破解其秘密。
这些技艺大多是在泛神秘学时期被发现的,出自年代极为久远的古籍。说是古籍,但它们并不一定是现代意义上的“书”,它们存在于世界各地,可以以任何物品为载体,比如器具上的镌文、石板文书、祭台雕刻等等。
其中当然也有不少是真正的书籍。书籍出自古代学者之手,他们把研究成果整理为较为清晰的体系,以虚构或宗教经书的形式流传于世,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指路明灯。

学会内把这类事物统称为“启示”。外界并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具体名称,连猎犬与信使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它们确实存在,也知道一些关于它们的基本常识。
在目前已破译的“启示”中,最古老的一个被发现于尼尔加洞穴,距今已经有四万年以上。研究者们用一个又一个百年来对它们进行破译和应用,在它们的引导中逐渐前进,并且获取到了超越寻常现实的特殊技艺。
这些技艺本身就是证据,证明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迷雾,人类长期困于茧中,在外面还有无穷未知的真相。

无论是已经探知到的隐约线索,还是目前已掌握的隐秘技艺,导师们都并会不以此为荣。
这些东西并不高深,它们只是非常初级,非常渺小的东西。
就像是小动物学到了马戏表演技巧。虽然这是同类所不能之事,但它肤浅至极,尚未实现视野的突破。
不过,幸好人们的状态并不等同于马戏动物。
学会认为,目前他们的探索阶段更接近第一次开口呼唤母亲的婴孩——某一天,孩子能够以语言呼唤一句“妈妈”,能够以语言尝试表达诉求,对婴孩而言这是很大的突破,但并不意味着他已经长大。
这只是成长的初期,他仍然在蒙昧状态之中,并有可能夭亡在这漫长的蒙昧时期,永远失去觉醒的机会。

在这条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人比别人走得远、走得久。比如建设第一岗哨的先驱们,比如守卫第一岗哨的信使,比如1822年那位传奇般的导师——他常年研究古籍和符文技艺,首次成功计算出了破除盲点的方式。他是第一个主动走入盲点的导师。
当年还没有“不协之门”的说法。学会设立之初,“不协之门”被称为“盲点”。

与此人一同寻找盲点的研究者均殁于海难,尸体被潮汐送回了岸边,唯独他的尸体从未被找到。由于情况特殊,学会中对这次事件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此人并没有进入“盲点”,他和同伴一样葬身于大海,只是尸体未被寻获而已;也有一部分人坚信他获得了成功,证据就是残缺不全的船体遗骸:甲板部位残留着一段不完整的符文公式,其中某些计算方式超过了目前大多数导师能理解的范畴。
经历了暴雨和海水的冲刷,甲板上的字符能保留下来一小部分已经是奇迹了。这段符文极为复杂,而且还损失了一些关键部分,导师们一直无法重现它。

直到1980年,导师卡拉泽接手关于此类符文的研究。
导师卡拉泽虽然年轻,却拥有令人吃惊的天赋和领悟力。学会内部普遍相信他们已经成功再现了唐璜号上的符文,不仅如此,他们肯定还发现了更多东西,甚至可能是至今无人能理解的真相。
只可惜,与其他导师一样,在1985年的时候,导师卡拉泽也成为了被撕毁的书页。
其实说“撕毁”并不准确。学会将意外损失的导师称为“被撕毁的书页”,但导师卡拉泽并不是在意外中失踪的。
他们也许已经超越了常人视野,正在崭新的领域里阔步。
如果将神圣真理比喻为神,他们就是已被接受的祭品。每一个拓荒者都在参与这场祭祀。
只不过,拓荒者们的分工不同。导师全都是祭品,信使和猎犬则是祭司。
导师成为散落的书页后,信使和猎犬要将它们寻回,把祭祀的成果带回祭台下,分给一切后继之人。

列维专注其中,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去理解这些文字。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看完手里的一本书,又在什么时候拿起了旁边的羊皮纸。
这不是阅读,而是接受。
即使是自己尚不理解的东西,他也一样可以接受……只要他能把它们带回去就好。

接受的过程有一种丧失个人意志的错觉。他的自体感几度消失,再在不经意间重新聚合。这种感觉并不难受,毫无痛苦,如同回到了小时候:他与渊博而温和的教官相对而坐,畅谈令人激动的未知……

心中产生这一感受后,他又觉得自己的记忆出了错。猎犬的教官当然也很渊博,但好像没有给过他如此深刻的印象。
他似乎曾经和谁深刻地交谈过,但不是和教官。
他们探讨古籍,研究失传文字的破译方式,研究符文的应用,试图还原1822年和1985年的符文算法……他一时想不起来交谈的对象是谁了,按说他不可能和教官谈这些。
他是猎犬,不是导师,这些应该是导师的领域。
随即他想到,自己应该是被岗哨内的书页影响了,所以会产生刚才的错觉。于是他安心地抛开个人意识,继续接收着岗哨试图告诉他的一切……

“列维?”
忽然,他听到了熟悉的声音,还伴随着逐渐靠近的脚步声。

列维的注意力被拉了回来:是莱尔德来了,果然他并没有走丢,他确实一直在附近。他不是学会人员,不知他会对眼前的一切作何感想。
列维中断专注,打算先应付一下莱尔德。他的视线从手中的小石板上移开,站起来,回头望去。

莱尔德站在有点远的地方,面无表情,脸色惨白。
列维决定先问个模棱两可的问题:“你……感觉怎么样?”
莱尔德没有回答。他的表情越来越凝重,很快就变成了令人不安的惊恐,列维曾经见过他露出这样的表情,是在他第一次面对门内的伊莲娜时。

“莱尔德?你怎么了?”列维走过去。
莱尔德的呼吸越来越急促,看起来几乎要窒息了,在列维还没能靠近他之前,他突然转身就跑。

列维愣住了,并没有马上追过去。
他眼睁睁看着莱尔德被书本绊倒,然后又连滚带爬地继续跑远。

列维回身从背包里拿出一板药片。药片不能摄入得这么频繁,但如果莱尔德需要,他只能这么做。就算有什么副作用,也总比彻底崩溃要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