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菱说:“戏曲和曲艺最早大多是源自于下里巴人,都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虽然现在的生存状态略有不同,但是我觉得多少都有些共通的地方。京剧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几次很重要的改革创新才成为了现在的京剧,然而相声呢?我印象中比较大的似乎只有建国之后的一次相声革新,提升了相声的艺术涵养,但是也没有形成非常系统的理论。随着电视小品的兴起,相声几乎要被遗忘,一直到近些年来的互联网文化兴起,才又有了一些回转,这种现象其实是很值得深思的。”
谢霜辰和姚笙都很赞成叶菱的说法,叶菱继续说:“说这些有点远,今天只是想简单点讨论一下新作品,姚老板见多识广,不如给我们指点指点吧。”
“他?”谢霜辰说,“他又不是文化人。”
“我上过大学。”姚笙一点都不生气,“不像某些人,能算清楚外卖账单就挺不错了。”
此时史湘澄接话说道:“可是外卖账单真的很难算啊,要算店铺折扣还有红包免减,平摊到每个人身上还有多少钱。天啊,真是当代数学难题。”
谢霜辰想起了被制裁的恐惧,说道:“你闭嘴。”
“不过没关系。”史湘澄说,“我做了一个公式,以后套公式算就可以啦,而且非常简单,就是文盲都学得会的程度。”说“文盲”那俩字的时候,她还看了谢霜辰一眼。
谢霜辰不满地说:“公式?你文凭不是买的么?装什么大尾巴狼?”
史湘澄说:“我乐意!”
叶菱已经打开了文档,叫谢霜辰跟自己坐一块儿顺本子,姚笙和史湘澄坐一边儿听着,八仙桌的中间摆了瓜子茶水,茶水上浮着些许白雾,四个人各自进入状态。
几个本子长短不一,叶菱用中心思想为它们简单命名。文字写出来的东西跟对话说出来的东西感觉不一样,一边说着觉得哪里不对,叶菱就顺手改掉。某些保留传统戏曲部分的段落,姚笙也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指导叶菱怎样运用会更准确。史湘澄提供的更多的是网络上的玩意,种种亚文化思潮。
谢霜辰则是最后那个修订,他会的东西很多很杂,像是一个巨大的仓库,很多生冷偏僻到连国家图书馆都没有文献可查到东西他都知道。没办法,他的生活环境就是这样,师门传承就是他最大的宝库。
“你能记得住也挺不容易的。”史湘澄感慨。
“因为记不住就要挨打啊。”谢霜辰说。
“啊?”史湘澄说,“体罚么?你竟然能接受别人打你?我爸妈都没打过我,老师就跟别说了,而且挨打怎么可能记得住啊,要我早就烦死了,死都不学。”
姚笙笑道:“没办法,兹要是学艺,就得挨打,这在我们的行当里叫‘打戏’。我小时候学虎跳,我爷爷拿棍子在我的胳膊和腿上打,就是叫我记住。很多老先生七八十岁上台,身段上完全看不出来,动作干净利落,就是因为长此以往的记忆训练。因为做不好唱不对就要挨打,挨过打下次就不会出错了。”
史湘澄耸着肩惊愕:“连你也挨打?”
“不然呢?”姚笙说,“我像是没吃过苦的人么?”他指着谢霜辰说,“我在我们家挨的打可比他多多了。”
“这倒是真的,他们家里的扫帚抽他就抽断了好几根,后来换成不锈钢的了。”谢霜辰说,“京剧最难学。”
“我爸因为这事儿差点跟我爷爷决裂。”姚笙说,“他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看不了这种传统教育。”
史湘澄想了想,问道:“那你爷爷不心疼你么?他下得去手啊?”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姚笙回答,“只能说小时候不理解,现在理解了一些。”
两个世家子弟回忆着自己年少时期学艺的痛苦经历,无一例外都是挨打挨过来的。这叫叶菱想起了曾经在谢家见到的谢方弼责罚谢霜辰的一幕,谢方弼那么疼爱谢霜辰,但还是会因为谢霜辰在台上犯了错误而打他。谢霜辰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面对这样的惩罚不光没有反抗,还得感谢师父打得好,这对任何一个接受现代教育的人来说都是不可理喻的,也难怪史湘澄露出了看异次元人类的表情。
这种传统的家长式教育似乎在普通家庭生活中已经成为了需要摒弃的陋习,但是在这样的曲艺世家里,却很难说是对是错。
“只能说都是时代所限吧。”叶菱忽然开口,“很多传统的东西一直沿用至今,不知道对与不对,那就只能由时代去检验吧。”
姚笙说:“是的。”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事情。”叶菱说,“我过年前离开北京的那天是坐地铁去的火车站,因为时间很早,车上的人不多。然后走过来一个卖报纸的大爷,他没有吆喝卖报纸,而是有点像地铁上挨个加微信的微商一样,四处跟乘客说‘帮帮忙’吧,不过收获甚微,一份报纸也没卖出去。然后他就有点抱怨地说‘真难啊,怎么这么难,一大早的报纸现在一份都没卖出去,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怎么会这样’。他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会儿,又开始哀求乘客买报纸,给多少钱都可以。当他走到我的面前的时,我没有办法装睡或者直接无视,动了一些恻隐之心。”
“我们家叶老师就是人美心善。”谢霜辰插嘴。
姚笙和史湘澄一脸无语表情。
“没有,我没有买报纸,因为我没带现金。”叶菱说,“那一刻忽然有一个很强烈的想法攻占了我的大脑。那个大爷一直在说他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换做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其实很容易想到原因。现在大家都在手机上看新闻,还可以随意筛选自己喜欢看的内容,谁会去买报纸呢?而且我甚至都没有办法买报纸,我没有现金,我连想同情他一下都做不到。我忽然间觉得被时代所抛弃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就好比没有人看报纸了,也没有人用现金了,然而你却浑然不知。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洪流,顺者昌,逆者亡。”
众人沉默。
史湘澄忽然打破宁静:“你为什么当初没考北大?思想过程这么复杂,坐地铁买报纸都这么多感悟,不像清华理工死宅的作风呀。”
“人家这叫细心观察生活。”谢霜辰说,“优秀的创作都是这么来的。”
史湘澄白了他一眼:“没叫你发言。”
“除了顺应时代,还有这里。”姚笙用食指轻轻的点了点太阳穴,“知识和文化。以前学戏的大多没什么文化,师父口传心授徒弟死记硬背。后来新的思想和新的教育模式涌入了进来,大家都开始认字读书,再加上知识分子融入到京剧整体的创作和传播中去,几经革新,这才逐步有了今天的京剧。”
“那谢老板完了。”史湘澄说,“他率先被抛弃了。”
谢霜辰说:“那你得跟着我一起狗带。”
姚笙说:“没关系,这不是还有叶老师嘛?师弟提供想法和基础,叶老师可以把它转化为表达形式,一面传统一面新潮,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搭配。”
史湘澄说:“也是,夫妻搭配干活不累。”
这句话叫谢霜辰与叶菱二人都有一些尴尬,叶菱手托腮扭过头去佯装改稿,谢霜辰忽然拉着叶菱起来:“甭坐这儿改了,咱上台上去看看效果。香肠,开大灯去。”
“照不死你。”史湘澄吐槽了一句,起身去开顶灯。
他们各自拿着手机上去对本子,台上没摆桌,活动自由一些。姚笙和史湘澄充当看客,临时给一些观众视角的建议。
此时表演的段落中,逗哏需要学一段京剧,谢霜辰唱了两句,目光朝向叶菱,向上一抬,忽然就不动了。
叶菱打量谢霜辰:“怎么了?”
台下俩人也不知道谢霜辰抬着头发什么愣,便跟着谢霜辰一起朝上看。
“小心——”
一声巨响掩过了尖叫,叶菱再回神时自己已经坐在了地上,就挨着自己脚边的位置,是掉落下来的巨大灯架,上面冒着烟雾,叶菱眼看着下面缓缓渗出红色的液体。
“啊——!”史湘澄尖叫,姚笙直接翻上舞台:“师弟!”
谢霜辰被压在了下面,不省人事。
第三十九章
急救车在夜幕中的公路上呼啸而过。
叶菱与姚笙史湘澄等在手术室的走廊外,刚刚兵荒马乱,现在三人身上还带着血,姚笙都不知道自己怎么那么冷静地给谢欢打了电话,又几方奔波搞定了谢霜辰手术的事儿。史湘澄快吓傻了,叶菱弯着腰,双手撑着额头,看不见什么表情。
他一闭眼就是刺目的红色。
“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姚笙忽然说。
“嗯。”叶菱回答,“大姐呢?”
“欢姐在外地拍戏,连夜赶回来。”姚笙说,“我听她那声音也慌了。”
叶菱揉了一把脸,深深叹息:“我……我不知道怎么办了……”
“祸害遗千年。”姚笙安慰他说,“没事。”
“对,肯定会没事的。”史湘澄开口。
叶菱不知道说什么,他的脑子里嗡嗡的,耳旁全是轰鸣声。他很恍惚,喃喃说道:“我要是今天没有留下来对本子就好了,或者……或者当初没有随口提一句想要更大更亮的灯,他就不会心心念念换一个了,也就不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事儿。他要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怎么对得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