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小小之城 (秦慕文)


  对岸就是小城街道,现代化的建筑里偶尔掩藏着白墙黛瓦的明清建筑,河两边的香樟树郁郁葱葱,一年四季都不见春夏秋冬。我曾经无限向往的江南,就在眼前,却让我茫然不知所措。
  我新找的家教是一户有钱人家,位于城中心的显赫位置,大门外还有安保,院子里各种名贵植物,亭台楼榭,宛如公园。
  我来到主人家门口,小心按门铃,开门的是年轻的妇人,看起来气质很好,说话随和可亲。一边把我领到书房,一边告诉我不要客气,来了就当是自己家。只见整个客厅金碧辉煌,装修风格及其奢华,落地大窗,几乎可以看到小城的各处风景。
  我连连点头,妇人在家里就穿着一身睡裙,浑身雪白,我都不敢看妇人一眼。
  我要教的小孩是个初一的学生,已经坐在书房等着。
  家教时间两个小时,一共40元钱,这钱挣起来还是容易,不过我拿了人家的钱,总是希望可以多教给小孩一些知识。
  回去的路上,我骑着自行车自由穿行,脑海里却总是不自觉地浮现那栋豪宅和豪宅里的那个白色肌肤的女人,以及那个奇怪的小孩。
  “哥,你有没有发现门自动开了?”上课的时候,小孩子问道。
  “门原本是关着的,可是又突然间开了。这个门每天都这样,我看到有一个小孩进了这个屋里,你有看到吗?”
  我不禁觉得后背凉凉的,一个小孩子怎么会如此地胡思乱想。“那应该是你的门有问题,是幻觉。”我敷衍着说道。
  “哦,那你相信有鬼吗?我经常能看见鬼,我们家窗户外面有只猫,就是鬼附体,它晚上经常来我家,就趴在窗户外面,我知道它是一个人。”
  “咱们先不说这些,好好上课吧。”
  我不禁有些慌乱,本来想好好给小孩子解释世界上是没有鬼的,但是小孩明明看见了,我的解释显然是徒劳的。
  静姝每周都会参加学校禅学社的活动,我偶尔也陪静姝去,但我始终是抱着玩的态度。四月末,禅学社请到一位四川的得道高僧来讲佛学,法师详解了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佛学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佛学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等问题。
  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踊跃提问,智能法师也深入浅出地回答大家的问题,现场气氛非常好。
  智能法师来小城弘法,平时就住在小城郊外的黛山寺。
  五一的时候,禅学社组织大家去寺庙感受真正的修行。我们一行十多人在杜教授带领下,走进黛山寺开始禅修。寺庙位于小城西郊,黛山脚下,始建于南梁,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当日上午,智能法师给我们开示,大家男女各边,盘腿而坐,静心听候大师的教诲。
  起初,新鲜感十足,坐着还能忍受,一会功夫,双腿酸麻,好想站起来。我不时东张西望,转移注意力。
  静姝座在我的斜对面,她双眼微闭,沉静如水,潜心聆听,肃穆虔诚,颇具佛缘。
  此时此刻,我瞬时安静了下来,不知为何,我突然感觉自己根本不配和静姝在一起,我甚至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小丑,偶尔卖弄文采和勇气,却从未感受到安静的力量。
  大殿庄严肃穆,顽愚的俗子都不得不收敛起自己的骄傲和蛮横。大殿的中梁绘有西游记的画像,我细细看去,对面正是如来佛祖收服悟空于五指山的画面,我不禁沉浸在其中。
  开示结束,我们一起去过堂,大家都正襟危坐,持筷,端碗,不敢言语,安静地吃完了斋饭,饭是不好吃的,但是大家都默默无言,生怕坏了佛门的规矩。
  一起吃饭的居士中,以中老年女性居多,大都面目和善,表情沉静,好似看破了红尘俗世,与世无争了。
  下午的抄经,我依然难以静心,头脑中一直浮现静姝虔诚坐禅的画面和寺里老居士平和的面容,她们是如此的相似。
  如果说静姝这么小的年龄已经具有了居士这样的修为,那像我这样的,在静姝面前岂不还不如一粒沙。
  我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沮丧,笔下的经文倒开始清晰起来,仿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每个字开始写的方方正正,难道只有大悲大苦才能大彻大悟吗?
  夜晚,我们就睡在寺庙里,青灯古寺,禅声悠悠。我想到静姝,深深地担忧,竟夜不能寐,思绪万千,夜半钟声,夜更寂寥。
  翌日清晨,掸去一夜的疲倦,在清新的空气中,感受难得的宁静。似乎大家都经历了一夜折磨和思考,每个人都若有所思,轻轻踱步,来一场生命价值的感悟。
  上午大家一起去后院品茶,每人一套茶具,自己泡茶,然后再甄茶给别人,茶香四溢,品茶论世,探讨人生,颇有意味。
  回去的路上,大家也都默默无语,没有了来时的喧嚣,每个人似乎都把灵魂丢在了那座山林的庙里。
  

  ☆、第 21 章

  五一之后,学生会的宣传部和编辑部合在了一起,我也同时成为了校杂志社的编辑。当时每个学期要出一本杂志,包含了反映学校新闻,校园生活,校友风采,青春不悔,听雨心情等栏目。
  经过大家同意,我发表了一首小诗在杂志上:
  春祭
  春之初,
  我从北国来,
  如沐春风,春意阑珊,
  春之中,
  风从北国来,
  雁往北飞,人在江南。
  春终了,
  人往何处去,
  爱之所在,春之所在。
  一本杂志要经过立项,征集稿件,删选稿件,编辑,排版,校对等各项工作,最终才能出版。从五月到六月,我们花费了太多的鲜血,杂志终于出版了。
  从古寺回来,静姝变得更加安静平和,更加超凡脱俗。我可以接受这种安静,只是我们在一起开始没有欢笑,没有言语,却有一丝丝争吵。我站在理科生的角度,很想把她拉回现实世界,但是她连和我辩论的力气似乎都没有了。
  静姝每个周末都要去黛山寺,找智能法师研修禅学。我周末要忙于学生会的杂志出版工作,又要去带家教,陪静姝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内心有些抵触静姝对佛学陷的太深,可是我又深深地爱她,看着她平静如水的面容,内心总是充满怜惜。
  我好害怕,害怕静姝离自己渐行渐远。
  六月份的时候,学生会组织了一次上海高校交流,每个部门由部长带队,再随从两名部门成员,唐部长安排我和另一个宣传部同学跟她一起去。会议结束之后,大家一起去外滩游玩。我们先去了外白渡桥,大家拍了一张合影,后来,各部门就慢慢地走散了。
  夜幕降临,外滩的灯光点亮,照亮了整个黄浦江两岸,霎那间,霓虹闪烁,华灯绽放,一艘艘观光邮轮行驶着江面上,传来阵阵热烈的呼喊声。
  黄浦江对面的路家嘴,高楼林立,蔚为壮观,东方明珠塔顶部耸入云霄,世界著名企业的电子广告牌铺面而来,大都市的繁华胜景吸引着八方游客,留恋驻足,啧啧称赞。
  我的青春激情也瞬间被点燃,热血沸腾,似乎找到了奋斗的方向,不在远方,不在想象,不在虚无缥缈间,眼前的一切就是未来。
  之后,我们从外滩穿过窄窄的胡同,走路到了城隍庙,品尝了一些当地小吃。不知不觉,已是深夜,大家意犹未尽,心情大好,不忍离去。
  从上海回来,就面临期末考试。我和静姝空闲的时候,还是会去图书馆上自习。江南六月,正是梅雨季节,也是杨梅成熟的季节。趁一个空闲的周末,我和静姝一块去龙山摘杨梅。
  去往龙山没有直达的公交车,需要转车。一路上,我们各自发呆,沉默无语。我们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出去玩了,内心的距离似乎有些拉长,不免有些感伤。
  公交车在一个村口的路边停靠,村口有一个便利店,我问售货员大姐采摘杨梅的事情。大姐告诉我们穿过村子到后山就有采摘园,不过应该已经采摘完了,两天前就基本采完了。
  我感到一些遗憾,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想去看看杨梅。村子很小,很快就穿过去,果然能看到前方山坡上一大片树林,应该就是杨梅树,比我想象中要高大很多。
  路口前方竖着一个大牌子,介绍这个种植园的大致情况。最后是明朝大学士徐阶的一首杨梅诗:折来鹤顶红犹湿,剜破龙睛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看完这个介绍,我已经口水横流。
  此时,听见狗叫的声音,从门口的一个简易凉棚里出来一位大爷。我们还未开口告知来历,大爷就说杨梅采摘完了,明年再来吧。我抬头看着山坡上的杨梅树,隐约看到似乎树上还残留有一些杨梅,就乞求大爷让我们进去看看。
  大爷竟同意放我们进去,让我们随意逛,他一会就回家了。
  我们连声感谢,迫不及待地进了杨梅园。
  此时,早已没有六月杨梅红满山的景象,但站在杨梅树下,还是可以看到星星点点残留的杨梅藏在枝叶下。我随手摘下一颗,递给静姝,自己又找来一颗。那杨梅果子,乌黑透红,放在口中,柔软多汁,酸酸甜甜,口齿生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