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节目,是坐车去孟买郊区的树林里熏鱼。
本来这是克什米尔区冬天才有的习俗,但眼下的枯枝和干柴也够多了,也很方便拍摄。
这儿的熏鱼讲究的是越臭越好吃,而且熏得方式也颇为奇怪。
他们下车的时候,看见的是广阔的一整片山林。
这里寂寥而又苍老,落叶堆积在脚下,远处还散着袅袅的炊烟。
在这样的大自然里,会忽然忘记自己的国籍和存在,仿佛也成为了简单的动物。
大片大片的树林交缠并列,纵横的枝叶分割着灰白的天际,如同油画里漫不经心又恰到好处的线条。
暖黄的阳光自其间投下阴影,让地面也被分割成深棕色的许多色块。
虽然已经中午了,但湿润的凉意同长风一起穿梭,让人忍不住想打个寒噤。
江绝趁着镜头没有看过来,悄悄和戚麟接了一个吻。
主持人跟随着印度传统装扮的女性,进行对应的解说。
“克什米尔区的熏鱼,一般需要冬季的荒原与炽烈的火焰。”
人们收集来干枯的草叶和树枝,铺了一片还算宽广的枯枝地毯。
蓬松厚实的干草夹杂在树枝间,让人很想像小熊一样跳进去打个滚。
紧接着,他们把许多筐小白鱼从车里抱了出来,开始铺在这片大地上。
枯树枝把中间的空地垫出微微的高度,而那些肚皮雪白的小鱼就如同画中的斑点一样,整齐划一的排列在这上面。
“这些树枝干不干净啊……”戚麟小声道:“就这么放上去烤,我都不太敢吃。”
几百条鱼竟全都这么放了上去,如同开了个战利品展览馆一样。
在树林间的空地里放这么多鱼,白色的肚皮与落叶交错在一起,竟也有些和谐。
他们点燃了火,看着火舌吞吐着草叶,开始席卷整块柴枝堆。
不光是草叶开始燃烧,连鱼油都伴随着高温开始渐渐渗透出来,在橘红色的焰浪中滋滋作响。
蛋白质被灼烧的特殊香气传了过来,浓厚的烟尘顺着北风一路南去,在林上画出微白的笔触。
香味越来越明显了。
鱼皮被熏烤的又焦又脆,隔着老远都能闻到鱼肉的香气。
几百条小白鱼躺在此起彼伏的火焰中,枯枝和落叶的草木气息与肉香味交融在一起,火光竟与天上高悬的太阳色泽一模一样。
他们耐心地等待着鱼儿们从雪白变得金黄,间或有凉风吹过,吹得火焰如波涛般更加汹涌。
戚麟蹲在旁边拿长树枝拨着鱼,忽然有点饿。
干草很快就都烧干净了,火势也渐渐地弱了下来,最后只在边缘有气无力地起伏着。
那些小鱼就睡在灰烬上面,继续被烘烤和熏香着。
草叶特有的沉郁味道已经完全沁了进去,熏鱼靠近草叶的那一面已经完全焦黑,而朝上的那一面金黄又饱满。
灰烬透着一股暖意,颇为适合烤手。
张圆也蹲在旁边,忽然提议多去弄几个玉米扔进灰烬里烤一烤。
可惜并没有带玉米。
等确认余温也差不多散去了,江绝他们才把鱼儿捡回筐中。
戚麟一边捡,一边努力对抗着扑面而来的焦香味。
鱼皮完全烤焦了,估计嚼起来口感特别的好。
虽然好像也没有放什么佐料,只是坐车过来放了一把火,可是食物的香味就那么自然又充满诱惑的散了出来。
主持人性格颇为爽朗,直接建议他们一起分食两条鱼看看。
伴随着鱼肉被掰开,雪白的肉就露了出来,草叶的馥郁香气也随之散逸。
戚麟谨慎地撒了些椒盐,先自己在背上咬了一小口,然后跟猫似的眯着眼嚼着:“太好吃了——”
他把肚皮那一面递给江绝,表情特别诚挚:“你也尝一口!”
江绝试探着咬了一口,同样也有些讶异。
鱼腹的油脂被完全的烤出香气,干草的味道和嫩肉的味道交织在一起,还真是相当下饭。
“回头我们可以回时都悄悄这么烧,”戚麟看着三大筐干鱼,一脸的舍不得:“到时候什么鱼都烤一点,回头给爸妈他们送去。”
“恐怕不太可能,”江绝慢悠悠道:“在时都放山火,小心上法制频道。”
戚麟郁卒地点了点头,继续一本满足的啃鱼吃。
三大筐鱼,有一整筐都拿来犒劳他们和所有随行工作人员,大伙儿都趁热吃了个爽。
在回城的路上,江绝睡着时无意识地滑了下去,从戚麟的肩头滑到他的怀里。
戚麟温柔地摸了摸他的脸,发觉摄影师在拍他们两。
他笑了起来,伸出手指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晚安哦。
第135章
新的一站是瑞士。
人们总是把瑞士和瑞典弄混, 但提到海蒂,提到阿尔卑斯山, 似乎那些童话般的美好幻想又会即刻被联想。
这一次, 在下飞机等待入关的时候, 组里的编导没有放任大家玩手机, 而是颇为严肃的开始交代各种当地的禁忌。
比如垃圾分类。
最常见的是四种类型——塑料、纸、果皮和易拉罐。
如果进一步细化,一共有二十多种,当地政府还会特意做小册子发给民众, 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资源循环之中。
这是个颇为富裕的国家,但没有垃圾, 没有奢侈浪费,民俗如无形的戒条般警戒着所有人。
江绝翻看着相关的习俗, 忽然有些担心这一次的活动是去分类垃圾。
哪怕是戴着橡胶手套去碰那些易拉罐……好像也不太好。
戚麟眼瞅着编导们讲完大概的注意事项了,才拿着说明手册凑过来:“他们还不让人养单只的宠物呢……金鱼也不行。”
宠物会觉得孤单和忧郁,这也是变相的虐待。
两人对视了一眼, 同时想到了家里的小祈。
他们当初收养那只小黑猫的时候, 本来还担心工作太繁忙了没空陪它玩。
结果有天保姆打电话过来, 说它瘫在沙发上在看电视, 能一看一天。
……好像也挺会自娱自乐的?
车队把所有人送到了阿尔卑斯山脚, 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了。
去泰国也好,去印度也好,总是能够感受到街道的狭窄和人群的拥挤。
可是瑞士不一样——高山长河与远空直接放大了人们对空间的认知, 连小镇里成列的房子也变成了玩具模型般的存在。
画面和景深被推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一眼从草原望到峡谷深处都看不到尽头, 视野再也不会被摩天大楼阻断,天空澄净的犹如碧蓝的油画。
奶牛们闲散地分布在山脚的各处,不时地甩甩尾巴驱赶牛虻。
这儿着实是个适合养老的地方。
生活节奏慢,人们尊重彼此的空间和隐私,同时食物和葡萄酒也颇为可口。
他们在酒店里稍微修整了一会儿,等用过午饭之后,去参加了节目的录制。
餐桌上铺了雪白的桌布,上面放着还冒着泡沫的鲜牛奶。
等嘉宾们都尝了尝之后,主持人才笑眯眯地开始说开场白:“这儿的每头牛每天产奶大约二十公斤,在无污染的环境下,牛奶的品质达到了国际的最高标准。”
江绝看着远处在悠闲散步的奶牛,忽然意识到等会儿他们要做什么。
“这个国家生活着大约七十万头奶牛,数量是上个世纪的两倍。”主持人扬手示意他们看向远处广淼的草原,旁边有五个牛农排队等在一边。
“而今天的第一个比赛——就是比谁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把五头牛给牵回牛棚!”
这里驯养的大多数是黄牛,但个头意外的高。
节目组之前来考察的时候,虽然确认它们的性格都偏温和,但顾及到意外情况,还是给嘉宾们安排了会英语的工作人员在旁边辅助。
江绝远远看着还觉得没什么,可真的等到自己走进草原里,才发觉这有多困难。
这些黄牛的平均身高,是一米六上下。
四舍五入就是个高中生了——体格彪悍还长着长毛的高中生。
铜铃般的眼睛上有超长的睫毛,戴着黄色耳标的大耳朵像扇子一样。
不……这简直是小象。
工作人员温和地介绍着该如何赶牛回家,身旁还有好几只牧羊犬在追逐着撒欢儿。
江绝抬手摸了摸其中一头的脑袋,心想这恐怕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这家伙能一脑袋把自己顶起来啊。
远处的其他嘉宾也陆续分散,开始各自寻找看起来温顺听话的奶牛。
工作人员都事先培训过,只保护嘉宾,不做多余的干涉。
可这些奶牛在陌生人面前,那确实是又拧又不肯低头。
张圆已经开始试图拿点什么草叶子贿赂它们了,然而这儿满地都是草,牛大爷根本不为所动。
戚麟挑了两头体型小一些的,试图把它们往牛棚那边引。
可是它们走走停停,甚至走到一半掉头去吃草。
瑞士是四语国,在街头遇到个乞丐都可能既会法语又会意大利语,用英文赶牛显然不太合适。
江绝索性放弃焦虑感,只陪着奶牛们走走停停,开始出神的想事情。
相似小说推荐
-
同窗没那么简单 (一印一忆) 晋江2018-12-31 完结不出意外每天都会有,鉴于学生党作业量不定,每晚更新时间也固定不了。可以第二天看,基本都...
-
大葱拌豆腐 (问心同心) 晋江2019-1-2完结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在相同的时间内,有人能用这些时间操控股市,随随便便赚上几个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