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海 完结+番外 (秋闲日暮暮)
- 类型:BL同人
- 作者:秋闲日暮暮
- 入库:04.09
他今日因是出门访友,便只带了金堂和金立两个,这两个人脑子也活络,到了华棠院就自觉跑开。内寝里,前些日子是红菱、紫苏和高有道三个服侍,今天红菱和紫苏留在在宁国府,高有道自然跟在徒景之身侧,留在里边贴身侍奉的是两个眉清目秀的小太监。高有道曾为了让林海使唤方便,给林海引见过,一个小良子、一个高青青。
这两个和外院的下仆,都是徒景之命高有道从乾清宫和锦衣府里扒拉出来的,既要忠心,又要能干,还要嘴严,顶顶重要的是不能有上进心。既然被放到西山的这处宅院了,就一辈子再别想回宫升职,不能在锦衣府转成明路了。
那小良子本来是吴贵妃和太子千方百计放到乾清宫的眼线,却哪里又逃得出高有道的眼神?这回要往林公子这里放人,高有道把小良子找来谈了半夜的心,转天儿就报了暴病而亡,把吴贵妃和太子气得不行,却又无法可施,只好重新培养。高青青是高有道的养子之一,高有道如今深知林海在司徒偃心里的分量,他只苦于自己不能化成两半,一半跟着圣上,一半跟着林公子,便把自己最得意的养子送到了林公子这里。
小良子和高青青知道今日徒老爷和林公子都会来华棠院,早早便将寝间收拾好了候着。却不料林公子背回来个满身脏兮兮的三皇子,连带着林公子前胸后背也脏了不少地方。林海一面命高青青去回报徒老爷,说三公子在华棠院,一面让小良子帮自己一起将司徒逸身上的湿衣服脱下来。却是司徒逸睡得踏实,被人脱了衣服盖了被子也没醒过来。
司徒偃本来是想带着三儿子四儿子来见见林海的,却不料一转眼司徒逸又跑了。他再是个冷酷无情的,跑的那个也到底是自己的亲儿子,只能按捺住想见林海的心,先命人去寻。正在景德帝在行宫大发脾气,把不知兄弟之道的司徒迪大骂一顿的时候,高有道接了消息,对着景德帝附耳密报。
司徒偃一下子转圜不过来,竟脱口而出道:“如海派人来说的?”又赶紧收了嘴,只一个眼神,高有道便带人清场,心知在场的除了四皇子,都得尽快处理了。
司徒迪正在那里跪听圣训,这一句也飘进了他的耳朵里,他虽时常闹些小性,却也知道什么是该问的什么是不该问的,见父皇已经站起身来往外走了,他刚要从地上爬起来,司徒偃又想起还有个儿子跪在这里呢,回身对他说道:“今日这里无事了,你回去跟你母亲说,”司徒迪赶紧又跪好,司徒偃顿了顿,方想到个法子,又道:“就说朕说的,你不知孝悌之道,她身为人母难辞其咎。从今日开始,到五月端午,每天你们抄一遍《孝经》,你母亲那里再加一百遍《心经》。没事就别出来晃了!”
司徒迪傻了眼,他犹豫了一下,惴惴道:“那三月十四太子的大婚……”
司徒偃冷哼一声,道:“那是个什么大事么?”再不理会四儿子,带着高有道匆匆离去。
司徒迪从地上爬起来,低头想了想,这份抄经的惩罚虽重,却让他终于知道皇太子在父皇心中的地位原来果真不过如此!今天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到是不知道那个司徒逸跑到什么地方去了,竟让父皇如此关心,司徒迪打死也不相信他父皇这么着急走人是为了去见三儿子,那一声脱口而出的话里,到底有些什么玄机呢?可惜自己和母妃被父皇变相禁足了……
徒景之赶到华棠院时,林海已经换好了衣服,在那里闲坐赏景,他见了徒景之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悠悠然笑道:“景之才来。”
徒景之看着林海万事不介怀的一派安然的样子,心里那些火气陡然消散,终于放慢脚步,也笑道:“如海已经知道了缘由,自不会怪我来得晚了吧?”
林海自不会去问那些细节,只望了望天,道:“还好,时辰未过,景之也不算来得太晚。”
两人谁也不去提还在屋子里睡觉的司徒逸,只是说些闲话。
司徒逸被高有道从床上叫起时,还有些懵懂,见了高大总管那张脸,立时想起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蠢事,慌得几乎从床上滚下来。高青青在一旁忙扶好了三皇子,高有道直等到司徒逸重新换好那身虽烘干但还很脏的衣服,才躬身道:“徒老爷让三公子立时回家。”
司徒逸鼓起勇气,惴惴道:“我,我想去谢谢林叔。”
高有道看了司徒逸一眼,神色复杂,却仍躬身道:“还请三公子立时回家。”
司徒逸知道无望,也只好垂头丧气地跟着从人走了。上一次围场之时,他半是自己乱跑,半是被司徒迪所欺,结果事后景德帝根本就没给他任何说话的机会,大骂一顿赶走了之,他这次又偷偷跑掉,还不知道父皇会怎样处置呢……
却是待他回宫后,心里不安了好几天,都没有等到景德帝的训斥,反而秦淑妃这里还得了些珍贵药材的赏赐。司徒逸再是天真未泯,也不会以为景德帝突然就对母妃又宠上了,更不会以为景德帝突然开始喜欢他这个三儿子了,他想了又想,还偷偷去和乾清宫里他唯一能说上话的小太监戴权聊了聊,虽说戴权嘴巴严,却也让司徒逸猜到了几分,从此林海在他心里更是不同。
景德二十五年的会试,二月初九直到二月十七,林海、贾敬、叶澄观、苏锦华皆按时下场。待到四月杏榜之上,林海、贾敬、苏锦华皆榜上有名,叶澄观却落了榜。林海自从随父亲搬到扬州定居,姑苏的旧友如叶澄观竟渐渐失了联系,只有苏锦华因着朱轼的关系,还算时常来往。此次天京城里,众人观榜之时,林海与叶澄观乍见之下,差点都没认出来。
本来叶澄观也算薄有家资,是个平日里风流倜傥的人物,如今虽衣衫还算齐整,却能看出已经许久未曾浆洗过了。观榜之人众多,林海本是徒景之亲自陪着坐车送过来的,却因先是见到了师弟苏锦华,又在他指点下远远瞧见了落魄样的叶澄观,也不管徒景之还在那里苦苦等着,一力要苏锦华说个明白。
苏锦华对林海一向敬服,便没守住秘密。原来叶家铺子经营上出了些问题,叶澄观作为家主,一向并不亲自料理,却是管事的临时不在,他又于此道并不明了,竟被人撺掇借了高利贷,待到还钱之日,发现连铺子带庄子都抵了也还不上。叶家就此一夜之间转为赤贫,全家上下十好几口人都被赶到乡下宗祠借居。偏安平侯府已经搬离姑苏,叶澄观自己又是个傲气的,已然落魄了,就再不曾出现在文友之前。只苏锦华因为一向交好,突然几个月不见他的踪影,追索之下,却是连叶澄观进京赶考的银钱也是苏锦华资助的。
林海听了苏锦华的一番话,只叹道:“叶兄为何不来寻我?别的不提,至少银钱上我还能帮衬一二。”
苏锦华道:“叶兄的脾气师兄你是知道的,往常他家里还好的时候,举凡文社种种,他都一力要出自己的分子,不肯让人看轻半点。如今这副样子,我看到了也就罢了,若是被你看到,只怕他能羞得去撞墙!”
林海也知叶澄观的脾性如此,便也不上前去招呼,回到宁国府便给朱轼写信,让他从姑苏彩工坊腾挪出些分子来,找些由头算到叶澄观的头上,也算是他对叶兄的一份心了。
殿试之上,林海一眼也不去看那个坐在龙椅上的人,只守住心神,运笔如飞,混不管司徒偃在那里如坐针毡。商量一甲的名次之时,司徒偃并未如同以前殿试之后那般,对着卷子各自点评,反而在众臣纷纷言语之中沉默许久,还是吴维茂得到高有道的指点,只道陛下这次要做个宽待文苑的样子,便一力要将林海列为状元。夏岱言却道从此次十个人的文章上看,排在前几名的也算各有千秋,又林海毕竟青年才子,做状元怕压不住阵势,做个探花郎却正是美谈。
这些文人最喜欢整出些美谈雅事来,夏岱言建议将林海点为探花的言语一出,立时各人皆表赞同。司徒偃也顺应众议,在状元、榜眼定名之后,一甲第三名上便是林海了。
待到琼林赐宴之上,司徒偃亲为三甲戴花之时,看着林海微笑的面庞,手上的花抖了又抖方才戴到了林海的头上。
那一时的眼神交会,除了高有道,在场的人都无从得知其中的深意。
==================================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打滚卖萌求关注求包养求花花!
45第 45 章
第四十五章好事近
景德二十五年三月十四,皇太子司徒遥大婚。太子妃是齐国公陈家的,乃是宫中吴贵妃和刘贵妃精挑细选出来的,又得了景德帝的首肯的人选。
从太子十四岁开始,吴贵妃就一直谋求让太子成婚。本来景德帝身为太子的老爹,在太子的婚事上理应一言九鼎,不过他如今太子的所作所为少有合他心意的,便将挑选太子妃的事情全权交给宫里两个协理后宫的贵妃。而吴贵妃身为太子养母,本应有些发言权,却因她终究不是皇后,太子妃的人选不能由她说了算,她这边挑出些家世良好、朝中权贵的一一列出来,那厢刘贵妃又岂肯让太子娶得好,平白得一股太子妃娘家的助力?于是两人在太子妃人选上几乎吵到要撕破脸的地步,还曾在景德帝面前数次相互攻讦,惹得景德帝大怒道:“没人可娶就不要娶了!”硬是又拖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