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县电影站下乡放映电影的时候,这附近的百姓几乎是全员出动,结伴而至,到晒场上看电影。
柳叶斋的大队部隔壁就是个仓库,用来存放谷粒和各种农副产品,仓库前面用水泥砌了一大片地,到了收获时节,就用来晒高粱、小麦、稻米之类的农作物,故而被村民们喊作“晒场”。晒场的地方大,在这里放电影是最合适不过。
太阳还没完全下山呢,晒场上就挤了不少人,大家都是自个儿带着小板凳过来的,脸上都带着笑意,喜气洋洋的。
电影放映之前,电影放映队的领导总是要上前讲话,他一上去,大家就知道这是要开始放电影的了,便老老实实地坐在下面。
电影刚开场,开场音乐才响起没多久,底下的群众便交头接耳,各种交谈的声音也开始高了起来。
坐在角落旁边的柳彦之只能迷迷糊糊的听到有人说:“不是这样的啊。”、“音乐咋变成这样子嘞。”
事实上村民们的争论是有原因的。
因为县电影站下乡放的电影,只有三部。
一部是《英雄儿女》,讲打美国鬼子的;一部是《平原游击队》,讲打日本鬼子的;还有一部是《打击侵略者》。
可现在放的电影并非是上面那三部。
“是《万家灯火》”坐在柳彦之旁边的青年开口道。
刚刚说话的是知青——李向阳,他算是和柳彦之比较谈得来的朋友。因为柳彦之感觉,李向阳和他点相似,他们都是在这场运动中,少有的保持着较为清醒的自我判断的人。
因为村民们谈论的声音越来越大,这时有电影队的工作人员出面解释了缘由。
原来是因为柳叶斋这七个新下乡的知青都是从上海来的,电影站的领导便去了别的地方找了部讲上海的电影回来放映,一来可以慰问一下新知青,二来也可以给村民们看个新鲜。
这部电影叫《万家灯火》,讲的是代价惨重的八年抗战终于结束,作为金融中心的大上海并未在胜利的曙光下重焕生机,前途未卜的国内□□势以及飞涨的物价让上海市民迎来新的磨难。
供职于某贸易公司的普通职员胡智清(蓝马饰)和贤惠勤劳的妻子蓝又兰(上官云珠饰)、可爱的女儿妮妮(史恰恰饰)过着还算殷实的生活。
但随着时局日益动荡,智清一家的生计渐渐变得局促起来,偏偏老母亲又带着弟弟春生从农村赶来上海投靠。吃穿用度愈加紧张的同时,婆媳间固有的战争也让智清愁坏了头脑。胡智清的老板钱剑如头脑机灵,擅长钻营,他昧着良心在此期间投机倒把,因嫌胡智清碍事而将这位同乡兼同学开除,使智清一家顿陷绝境。
动荡不安的大时代背景下,千千万万中国人悲惨命运的缩影……
“你怎么知道的?”柳彦之疑惑道,他怎么就没认出来。
《万家灯火》柳彦之在上海的“大世界”也看过几次,可惜在“大世界”的三字招牌被拆除,改为“东方红”后,他就没去看过电影了,
因为他最喜欢的哈哈镜、在大世界已经服务了五十年的哈哈镜,因“歪曲劳动人民形象”的罪名被移除了,他怕触景生情,就没再去了。
“大贵叔说的,他的大儿子在电影站工作,昨天晚上回来告诉他的”李向阳解释道。
李向阳口中的大贵叔,名叫叶大贵,是叶元杰的大伯。柳彦之只见过他的二儿子叶建国和小女儿叶惠红。
领导一出面,刚才吵吵闹闹的人们瞬间安静下来,开始安安分分地看电影。黑压压的人群盯着眼前的闪烁着人影的大银幕。
而没能占到位置,只能站在后面的叶元杰则在看着柳彦之和旁边的青年相谈甚欢,心里酸得不行,但他又不明白这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从彦之从卫生所回来后,似乎在有意无意地疏远自己。叶元杰心想。
他歪过头去看他的侧面,银幕上的散发出来的光芒涂抹在柳彦之的脸上,整个轮廓都柔化了,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秀挺的鼻梁,和长长的睫毛。
那一刻,叶元杰的心,跳得比以往快了几分。
“这个电影真是反映了上海市民或多或少都遇到过的生活境遇。”李向阳突然感慨道。
“谁都有故乡。”柳彦之回道。
这年头,上海是个移民城市,这些新上海人和自己的故乡之间总有割不断的联系,
电影快结束了。
"我们要活下去,让我们靠的更紧一些吧。”这是影片主人公的最后一句话。
在柳彦之看来,这句话就如《乱世佳人》中斯嘉丽所说的 “tomorrow is another day”一样经典。
电影结束没多久,柳彦之又去了上次那个让他感到难以忍受的茅厕,解决问题,
他出来的时候,发现叶大贵的儿子叶建国拉着一个男人嘀咕了一阵子,接着那个男人翻遍了全身的口袋,把所有的毛票儿都给了叶建国。
叶建国拿了毛票儿,头也不回的走了。而那个男人一直盯着叶建国离去的身影,眼里有无奈、也有欣慰。
突然间,那个男人回过头来,和柳彦之四目相对。
☆、12、番外—叶柱国
叶柱国是个很实在的人,用文雅的话来说就是“很儒雅”。这是柳叶斋的村民们所公认的。
据说生产队在进行搓玉米共同劳动的时候,那年头粮食少,生产队长要是不在,大伙儿都会偷偷往口袋里塞玉米粒,只有他不会偷拿,大家都说他不会捡便宜。
再比如,大伙们在公共食堂吃“大锅饭”的时候,要是有人没有位置坐了,那人就会蹲在一旁吃,丝毫不会考虑自己的形象问题,周围的人也不会觉着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可要是换作叶柱国,他就绝对不会这么做,因为他觉得这动作很不雅。
叶柱国就是这么个处事斯文而又实在的男人。
然而,就是众人口里做事“实在”的人,却做了件最不实在的事。
导致他的亲生弟弟恨了他。
叶柱国和叶建国这两兄弟之间芥蒂,得从10年前开始讲起。
10年前,高中毕业的叶柱国回信给柳世青,婉拒了他继续资助自己复读的建议。
毕了业的叶柱国当了生产队的工分记账员,小他两岁的叶建国早在小学毕业后,就执意回了家,随大伙儿出工挣工分去了。最小的妹妹则还在嗷嗷待哺。
那年的秋分,在公社当干部的叶大贵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家。他把两个儿子叫到了堂屋。
原来是县里电影站给公社分配了4个招工指标。当时的招工指标可是千金难求的,因为它可以使一个农民变成一名端铁饭碗的国家工人,这身份的跨越可以说是质的改变了。
要知道在1959年,柳叶斋村民们每年年中分配时,整个生产队近两百人,可以分配的现金总数不超过3000块钱,平均每人15块钱左右,这十五块钱得从6月初支撑到年底。
然后在距离过年的时候,有一次年底分配,分配的金钱也是不超过20块。
这一年到头,也不过是只有两次分配。
生产队里最能干的单身男劳动力,一年到头也拿不到100块钱,更别说拖家带口的家庭了。
可想而知,当上拿国家工资的工人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一件事,光每个月的工资就有十多块,连工作都比下田出工要轻松。
由于叶大贵工龄长,工作表现又突出,按政策,他得到了其中一个招工指标。
当时,叶柱国和叶建国都想要这个指标,可是因为叶柱国是村里的记账员,大小也是个干部,叶大贵和媳妇荷花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让二儿子去。
叶建国当然高兴得不行,可就轮到叶柱国心里不高兴了。
叶柱国很不甘心,明明自己是名高中生,文化程度比弟弟高那么多,去电影站这样的文化场所工作不是更应该让自己去吗?
于是,叶柱国偷偷地把那张盖了红章的表格给偷了出来。
等东窗事发的时候,事情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叶大贵当时就狠狠地抽了叶柱国一顿,被抢了名额的叶建国更是在怒不可遏,恨得牙痒痒的。可他再怎么恨也无济于事了。
表格已经填了叶柱国的资料,白纸黑字红印,无法更改,如果涂改,那便意味着招工指标的放弃。
或许叶柱国偷表只是出于一时的不甘和冲动,那么当他填了表,明白了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后,留给他的只会是无尽的懊悔和一辈子的愧疚。
一个月后,叶柱国如期去了县城当了工人,而叶建国则留在家里,闷闷不乐,借酒浇愁。
从那之后,叶建国整个人都变得阴阴沉沉的,看谁都一副欠了他的嘴脸,他也不再出工干活,整天不是窝在家里睡觉,就是在村里游手好闲。
对叶柱国这个大哥,他更是理都不理的。
叶柱国回了家,就当他是空气,不给人家一个正眼。
除非缺钱了,就去叶柱国的单位找他要钱。
手足之情居然苍白到这种地步。
对于叶建国的这些变化,叶大贵他们夫妻俩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谁也说不了他走回正道。
相似小说推荐
-
初尘 (风烟净火) 晋江2017-11-17完结怕麻烦的美少年经常扮丑,然而并不太成功。有反穿情节!主受,日常向,甜苏向!这篇文是我以前构思...
-
那年夏天,那年花开 完结+番外 (Y省略号) 晋江2017-11-24完结那年夏天,我遇到你,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是那朵小小的兰花让我爱上你。那花开,那份纯洁,是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