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良辰目瞪口呆地看着子安妈妈身后的一大串——他以前取笑过霍子安说不好已经有成群的弟弟妹妹,没想到这成了事实。老太太新一任的丈夫是葡萄牙人,年纪看着比霍子安大不了多少,却有过三任的妻子和九个孩子。最大的已经十六岁,最小的不过四岁,这次统统都带了过来。
由良辰呼出一口气:“我们应该租辆大巴。”
霍子安没工夫回答他,一看见妈妈,就高兴得三两步走过去抱住了她。老太太比他矮一个头,娇小地埋在他肩膀上。由良辰打量老太太:子安长得像妈妈,两人都有扇忽扇忽的长睫毛,睫毛下是感情丰富的眼睛。这样的眉眼特别能挑动人的情绪,由良辰看着母子团聚的场面,感觉到子安跟妈妈的感情真的很亲厚。
子安跟继父也抱了抱,就把妈妈拉过来,介绍由良辰。
她见过几张由良辰的照片,也听子安说起过他,于是和蔼地拉着他的手道:“比照片上还要漂亮啊,多谢你照顾子安。”
由良辰不由得有点脸红,想要说两句话,却突然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她是一个老太太的模样了,该老的地方都老了下去,化着淡淡的妆,看着比孔姨还要简朴;但她的眼睛和声音却是年轻的,她的风度和举止,也跟他相处过的“阿姨”不太一样。他硬着头皮道:“阿……阿姨,还是子安照顾我比较多。”
霍子安在旁边笑了出来。由良辰这种羞涩的模样,对他来说简直是奇观。他对妈妈道:“我们在一起半年了,良辰可能不太习惯见男朋友的妈妈,他平时不那么害羞的。”
子安妈妈愣住了。她看了看子安,又看了看良辰,然后转头对丈夫道:“Honey, did you hear that他是子安男朋友!”
继父会中文,但不太流利,听到这句话也怔了怔。然后他想起这样不太礼貌,于是有点笨拙地抱了抱由良辰,笑道:“噢,很好,欢迎加入……加入我们家庭。”
由良辰全程懵逼。
他望着拖家带口的一大家子,褐发绿眼的孩子们,糖葫芦似的一个跟着一个,他刚才还想笑子安来着,现在怎么就“加入了他们的家庭”?而且跟子安家里出柜怎么会这样简单?!他从子安的口里,知道子安妈妈从不干涉他的伴侣,但没想到三言两语就解决了。之后他们像是没听过这话似的,对他的态度如常,即不冷淡,也没有特别亲热。
只有子安妈妈毕竟是妈妈,偷着空会看由良辰两眼。要是由良辰的目光也扫过来,她就会笑吟吟地问两句由良辰的岁数、爱好等等。
只有在这个时候,她才像个“阿姨”。
两人把这一大群人安置到租好的民宿时,已经是下午了。
由良辰替他们把行李搬上楼后,自个儿在阳台上抽烟。过了一会,霍子安也走了出来。
由良辰问道:“你妈妈休息了?”
霍子安点头,“年纪大了,长途飞行吃不消。”他见由良辰还有点不安的样子,烟夹在手上,忘了抽。
“别担心,我妈妈很喜欢你——不过她不喜欢也没关系,反正我们不会一起住。”
由良辰靠在栏杆上:“她真的不介意我们的关系?”
“不介意啊。她希望我有孩子,可是没有也没办法。她也想参加我的婚礼——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仪式,或许去欧洲宣誓?”
由良辰张大了嘴,过了一阵才反应过来说:“神经病!”
霍子安乐了,“做做梦不行啊。”
由良辰:“她对我们还是有顾虑吧。”
霍子安也转身倚在栏杆,“怎么会没有?世界哪个地方都一样,大部分人都不能接受同性关系。像我继父,他肯定不喜欢,可是当着面他不会表现出来。他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里,不能否定个人的选择。不能否定,不表示能接受。这是界线,很难跨过去的。”
这句话潜在的含义,就是无论去到哪里他们都是异类,但由良辰却受到了鼓舞。“他虽然不接受,但我们还是能跟一般人那样相处。”
“那当然,我跟个男的交往,就不是他儿子了吗?”
由良辰终于想起把烟放进嘴里,烟头却已经熄灭了。他想,或许是自己太悲观?跟父母坦白可能并没有那么糟糕……
或许吧。
第二天晚上,他们在四合院里设了家宴。由良辰把由大成和孔姨也叫了过来,浩浩荡荡一大群人,把小餐厅坐了个半满。
子安的继父是个比较文学教授,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因此对“北平”分外感兴趣。他第一次来中国,到了老胡同兴奋极了,一个劲儿地问鲁迅故居在哪里、李大钊故居在哪里、老舍自杀的太平湖现在怎样了。由良辰是个不读书的,地方他倒是知道,谈到作家哪里接得上话?找借口遁到厨房去了。
霍子安一边煎鱼,一边笑道:“把老邱叫来就好了,他肯定能糊弄两下子。”
“对啊,他不是文科状元吗。”一个电话把邱新志召唤了过来。
席上的气氛倒是和乐融融。由大成性格热忱,有着老北京人那种只要张口、没什么不会的本事,把教授和子安妈妈逗得欢欢乐乐的。孔姨对子安妈妈嫁个比自己小二十岁的男人,虽然感受复杂,但她依然觉得子安妈妈风度迷人,因此对她也挺亲热。
霍子安要在厨房里忙活儿,由良辰就担起了照看一大家子人的责任。孩子大大小小,英语又说得生疏,由良辰一个个地照顾着,端吃的喝的、带上厕所、教他们玩象棋、背着两个最小的去院里看猫……他在服务业里磨出的耐心,都用在应付这群小崽子上了。没多久,他们就一口一声“良辰”,围着他转。
子安妈妈舒舒服服地坐着,对孔姨赞道:“良辰真是个好孩子,体贴又负责任。”
孔姨心情舒畅,回道:“这不都跟子安学的吗,这孩子以前可不省事儿,一星期见不着一面。但话说回来,良辰底子是好的,认真干起事来,比谁都上心呢。”
子安妈妈同意道:“是,良辰品性好,对人关心不放在嘴上,但谁都照顾到了。”
两老太太互相吹捧儿子,有来有往,聊得热火朝天。
没多久邱新志来了,他也不见外,自来熟地坐在教授旁边,三两句两人就喝上了。由大成发现这老外不但能说还能喝,两瓶红酒很快见底,便给他倒了半杯二锅头,告诉他来北京不喝这个,那可不像话咧。
教授烈酒下肚,居然没趴下。不久之后,他的舌头慢慢开始不受控制,“北平”的幻影在脑子里万花筒似的堆叠起来,成了一幅幅超现实的画像。这两天游览下来,他发现北京跟想象中的北平完全不同,跟媒体报道里的雾霾锁城也不一样,他看见马路上的好车那么多、人的衣服那么时髦绚丽、骑的自行车却都是黄色的……似乎没了城墙之后,它就没了形儿,破罐子破摔,怎么快乐怎么过了。他有点嫉妒这里的繁华,却也有着惋惜。
他呼出一口酒气,对邱新志和由大成道:“中国变了很多,我读书里看到的,是幻想的小说吗?人的这里不一样了,”他指着脑袋,“以前儿子必须生儿子,现在儿子不结婚可以的,是homosexual也可以的。”说着他笑嘻嘻地看着由良辰。
邱新志脸色大变,忍不住瞟向由良辰。由良辰吃了一惊,他们没有特地拜托子安妈妈和继父隐瞒他们的关系,以为初次吃饭,总不会把话题引到那个方向。
孔姨和由大成听懂这意思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
听说西班牙的日常是这样的:九十点上班,慢悠悠吃个早餐,工作两三个小时,下午两点吃饭,午休两小时。再干点儿活,然后就该下班了。晚餐□□点开始,慢慢吃到十一二点。年轻人会去夜店继续嗨……
他们吃饭能吃三个小时,南部的假期可以多达一年的三分二,上班时间有很多人在路上闲逛、晒太阳、跑步,他们爱吃,好色……
真让人气愤啊,这生活也太不靠谱了吧!然后回心一想,我除了把作息提前两小时,生活也差不多是这样……
第114章 父亲的斧头
邱新志机灵,立即把话题岔开:“环境变了,人就变了。以前一大家族的人住在四合院里,现在老胡同拆得差不多,人都搬楼房里了,别说一大家族,跟父母一起住的都不多。”
子安妈妈也立即醒悟到教授说漏了嘴,她不晓得由良辰父母知不知道两人关系,但有些事知道归知道,放在台面上说却是禁忌。她对孔姨笑道:“你们一家人还能住一起,真难得,妹妹很有福气呀。”
孔姨勉强笑了笑。
本来和乐融融的气氛,突然就冻结了。席上所有人都默默不语,教授喝着酒,邱新志心里叹息,也跟着端起杯子,一口把酒闷到嘴里。他在由家早就感觉到一种箭在弦上的气氛,就算教授不多嘴,恐怕一触即发的瞬间也迟早会来临。
这时候,霍子安把食物端了上来。他煮了龙虾意面和煎鲷鱼,撬开了几打新鲜的贝蒙生蚝,给孩子们炸了些鱼条和蔬菜。
由良辰赶紧把孩子赶回席上,帮着霍子安把食物分到盘子里。
相似小说推荐
-
精神障碍恋人 (zero倒计时) 晋江2017-09-10完结我们都曾经有不好的回忆,一些会随着时间消失而消逝,一些不能。有时候,我们想生存下去,但不得...
-
你不是流浪汉吗 (一语惊鱼) 长佩2017-9-11完结捡了个男的以为是流浪汉,结果成了杰克苏……面瘫冷漠蜜汁强大攻x盲人乐观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