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走。”
短短两个字韩昭易却心脏重重一击,深吸一口气,韩昭易紧紧回握着他的手,单手抚上他的脸,语气温柔:“我不走,睡吧,睡一觉就好了。”
陶清涵微微扯了下嘴角,又沉沉睡了过去。
韩昭易将手放回被窝,去洗手间浸湿一块毛巾盖在陶清涵额头上降温。之后又去楼下跟陶谨言和方珍禾说了一下情况。
“发烧!严重吗?”方珍禾神色担忧。
“只是有些烧,现在还在睡,你们有事去忙吧,我来照顾小涵。”
陶谨言和方珍禾确实还有很多事要忙,没时间照顾孩子:“那就辛苦你了,客厅医药箱里有退烧药,等仔仔睡醒了给他吃几粒。”
“好,实在不行我再带他去医院。”
陶谨言点头。
韩昭易在医药箱里找出了退烧药,又倒了杯水端进房间,换了块毛巾,来来回回换了四次陶清涵终于醒了。
韩昭易将他扶起来,水放太久早已冷了,他又出去重新倒了一杯这才喂他吃了药。他试了试额头的温度,已经没一开始那么烫了,韩昭易松了口气,问他饿不饿。
陶清涵一点胃口都没有躺在床上恹恹摇头。
韩昭易抚摸他头发,温柔哄道:“吃一点吧,你一天都没吃过东西,胃会难受,吃点粥好吗?”
如果换在平时陶清涵看韩昭易这么温柔肯定早已雷的头皮发麻了,但是他现在脑袋晕乎乎的也没在意到韩昭易的态度,乖顺得点了点头。
粥一直放在电饭锅里保温,也不需要再加热,韩昭易怕只吃白粥没味道,就夹了几样清淡一点的小菜。
韩昭易连哄带骗也只让陶清涵吃下了半碗,之后再怎么哄都不肯吃,他也不逼他,给他擦擦嘴又扶他躺下哄他睡觉。
迷迷糊糊间陶清涵又握住了韩昭易的手,这次他没有在松开就这么任由他握着,直到再次沉睡。
韩昭易目不转睛看着床上人恬淡安静的睡颜,眼神温柔。
小屁孩生病了还真招人疼。
作者有话要说:
φ(>ω<*) 求留言呐求留言 φ(>ω<*)
第11章 第十一章
桃源村年前习俗很多,基本上腊月二十五之后每天都有事情要做。腊月二十六做发糕,二十七做豆腐,二十八做包子。韩昭易之前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无论做什么都是兴致浓厚。
陶清涵睡了一天之后也重新生龙活虎了,继续被父母压着做苦力。
二十八这一天全家一起围在灶台前做包子。
由于陶清涵家是新房子,当初建造时没有把灶台给做进去,此时一群人拎着大盆小碗去了爷爷奶奶的住处。
两位老人没有跟陶谨言一家住在一起,而是住在旁边的大宅子里,离陶谨言家很近,就几步路的距离,倒不是陶谨言一家不肯让两位老人住进来,而是老人们自己不肯。陶谨言夫妇劝说了很久,但都无果,于是只能作罢。所幸老人们之前的房子条件也不错,而且宅子是四合院,除了两老人还有陶谨言的两对小叔夫妇,倒也算热闹。
老宅子的厨房里有土灶,平常要做些什么大工程的菜肴基本上都摆在这里。
这座老宅子韩昭易无数次看到但都没有走进来过,今天是他第一次踏入。刚踏进第一步,韩昭易就忍不住感慨:“这宅子放到城里就是天价了。”
陶清涵闻言,放慢步调跟他并排:“这种宅子村子里还有很多,冬暖夏凉,住着也舒服。”
陶清涵忘性大,病好后就忘了几天前两人的尴尬,现在又再次与人勾肩搭背,插科打诨。
韩昭易也极力隐藏自己的情感,至少两人表面上已恢复如常。
陶清涵一家人口多,每次做包子这类的食物都是大数量。馅料是在那边就准备好了,面团也已经醒好了,现在只要上手做包子就行了。
陶家爷爷很自觉得去烧火,陶清涵和陶清源也主动洗干净手准备干活。
韩昭易撞撞陶清涵肩膀问:“你也会做?”
陶清涵挺起胸膛,一脸得意:“开玩笑,从十五岁开始被逼着学,再笨也学起来了。”
方珍禾也揉好了面,正在揪面剂子,听到两人的对话就跟韩昭易说:“昭易啊,你也来试试啊,反正也是自家人吃的,做成什么样都可以。”
陶清涵也一个劲得怂恿他,韩昭易被磨得无法,只得挽起袖子去洗了手,回到桌子旁,陶清涵和陶清源已经开始做了,揉面,擀面,放馅,捏褶,兄妹两做得有模有样。
很快,蒸笼上就出现了两个大小相似,模样好看的白胖面团。陶清涵把一个面剂子递给韩昭易,自己也拿了一个。
“来来来,我教你怎么做,这东西很容易上手。”
陶清涵特意把双手举高好让韩昭易能看得更清楚。
“先把剂子放在掌心搓成圆,然后把它压扁,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一点点把他捏扁。”
陶清涵先给他示范了一遍,然后韩昭易学着做,这步骤也不算难,韩昭易很快就把手里的面团捏成了圆形面皮。
接下来就是放馅了,陶清涵看韩昭易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嫌弃道:“大哥,不用这么节俭,馅很多,可以大胆地放。”
韩昭易反驳道:“放太多不好捏。”
“那你也不能把包子做成饺子啊,这么点馅,塞牙缝都不够呀。”说完,陶清涵主动舀了满满一勺馅放进了韩昭易手上的面皮里。
“好了,现在就开始捏褶子吧,很简单,你用左手大拇指抵在里面的面皮边缘,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面皮边缘略微向上提起,然后捏出一个小褶,然后用左手大拇指把面皮往右手大拇指送,捏出第二个,之后的也照着这个方法捏就可以了,你先试试。”陶清涵快速做好一个包子,放进蒸笼里后便开始看韩昭易的学习成果。
韩昭易动手能力很不错,只看了一遍,便能做的像模像样,虽说没有达到皮薄馅大十八个褶的程度,但至少能看出是包子。
方珍禾看到赞美道:“昭易啊,这包子做得真不错,比仔仔第一次做得可好太多了。”
陶清涵撇撇嘴,怨念得瞪了韩昭易一眼,然后自己继续低头做包子。徒弟出师了,也不需要自己这个师父了。
韩昭易又继续做了几个,越做越熟练,越做越好,很快的,在三位年轻人的埋头苦干下,第一笼便放满了,一直在旁边休息的陶谨言也终于有了活干,锅里的水早已经烧开了,他把蒸笼放进大锅里,盖上盖子。
农村里的土灶一般有三个锅,两个大锅平常不太用,只有像今天这种做包子之类的大工程才会使用到,另外一个就是正常大小,平常烧菜做饭都用它。
厨房不算特别大,几分钟后包子的香气便弥漫到了整个房间,这时窗外响起了说话声:“谨言啊,在烧什么好吃的呢,这么香。”
陶谨言直接在厨房回那人:“在做包子,小叔,过会儿来我家吃包子啊。”
那人答应:“好,我搬完这些柴就来。”
韩昭易在桃源村待了也快一个月了,对于比较简单的方言还是能听懂一些,但两人说话速度太快,他只能听懂几个字,于是他问陶清涵。
“刚才说话的人是我叔公,他问我爸在做什么这么香,我爸就跟他说在做包子,让他过一会儿来吃。”
韩昭易了然点点头。
几分钟后陶谨言掀了盖子,大量蒸汽哗啦一下全往屋顶冲。陶家奶奶拿出一个竹篾编成的篮子,把包子一个个放进去。刚出锅的包子一个个白白胖胖,还冒着热气。
陶清涵眼巴巴等着包子出锅,还没等奶奶把包子全部放到篮子里,他就去拿了,奶奶放一个他拿一个,老太太被气笑了,拍拍孙子脑袋:“急什么,没人跟你抢,小心别烫到。”
陶清涵点点头,又从篮子里拿出来一个,这才心满意足回了桌边,他给了陶清源一个,自己嘴里叼了一个,把最后一个递给了韩昭易,韩昭易举起自己手上还未完工的包子道:“等我把这个做好。”
陶清涵拿下嘴里的包子催他:“快点,很烫啊。”
韩昭易失笑摇摇头,手里加快速度。
等包子全部拿出来后,第二笼的数量也够了,于是紧接着又把第二笼下锅了。
因为陶清涵三人是最先吃的,方珍禾便问他们味道如何。
“馅味道刚刚好,皮也不厚,挺软的,刚刚好。”陶清涵显然是做了无数遍的试吃员,一点一点说得有条不紊。”
陶清源也点点头表示好吃。
方珍禾又转问韩昭易的意见。
“确实很好吃,皮很薄,馅也很鲜香,比外面卖的好吃。”
方珍禾这才放心下来,招呼其他人一起吃。
这时陶清涵的叔公也寻味找了过来,陶谨言招呼他:“小叔快来吃吧,刚出锅,还热腾腾的。”
叔公也不客气伸手拿了一个。
这时方珍禾又说:“装几个给三叔家和舅舅家。”
陶谨言点点头,拿出两个碗分别装了四五个包子,与陶家奶奶两个人分别送了过去。
很快一笼十几个包子,送人的送人,吃的吃,很快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