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走出世外gl (方便面君)


  陈沅岚脸上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她道:“他们不知你今日回来,便出门逛街去了。青娘有了身孕,这思洵就难免紧张着些。”
  邺沛茗也笑了:“好小子,是个会疼媳妇儿的,跟我一样。”
  陈沅岚见不得她夸个人都还要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便嗔怪地瞪了她一眼。
  邺思洵和常青也并非一直在外逛街,他们得知邺沛茗回来后,便也匆匆地赶了回来。
  常青这回是第一次正式见大家长,她的心情比成亲之时还要忐忑,毕竟邺沛茗可以说是全民偶像,连邺家的晚辈都成了她的狂热粉丝。面对邺沛茗,她的压力会徒增的。
  不过邺沛茗也不是什么吃人的怪物,对她就像一个长辈一样,这让她轻松了不少。
  事后陈沅岚对邺沛茗道:“平日见你对谁都不会这般,何以对青娘另眼相待?”
  邺沛茗闻到了一小股醋味,便笑道:“她如今怀有身孕,我若是太过威严,吓得她胎儿不稳怎么办?”
  “……”
  邺沛茗又道:“思洵也要为人父了,不必等到加冠,现在我便为他取字吧!”
  邺沛茗的决定自然无人反对,邺思洵也十分高兴。
  邺沛茗为他取字“澜俞”,“澜”本意为水波浪,“俞”则是挖凿而成的小舟,倒是没有别的含义,只是邺沛茗希望他即使身处波浪之中,也莫要沉了下去罢了。
  邺思洵明白邺沛茗希望他能洁身自好,他谨记教诲,又端庄地接受了这个字。
  邺无双见取字那么好玩,便也缠着邺沛茗要邺沛茗给她取字。陈沅岚道:“你的年纪还小,以后再取也行。”
  邺沛茗摆了摆手:“无妨,先取了,日后再套用就行了。”
  于是她给邺硕起了字“为善”,给邺无双起了字为“景纯”,当然也少不了邺瑶的“长虞”。
  邺硕的“为善”倒不是因为他不善良,所以邺沛茗才这么起,而是“善”是表示吉祥吉利的言辞,也有“做的正确”之意,故而邺沛茗给他取这字,蕴含的自然是疼爱和期待。
  长虞,长,长久;虞,意料、谋划好、事先做好准备、快乐、忧虑。虞之一字,也蕴藏了邺沛茗许多叮咛和期待,依照邺瑶的心思,便明白了。
  “景纯”的含义较之其余三人就少了许多含义,纯属是邺沛茗希望她一直能这么单纯快乐罢了。
  邺沛茗此次回来,倒也不急着回到前线去,况且朝中也有许多事情等着她处理,她不能只顾着提高军威,而忘了百姓这边。
  恰逢常州、宣州以及改了名的徽州连日大雨,河水涨溢,她便亲自到这三地去视察、监督官府疏通河道,免得形成洪涝灾害。
  她发现仍有部分地方官员没有按照她的指令去修筑河渠、堰闸,当初国库的情况她是十分清楚的,在经过一番合理的分配后,无论是军需,还是火-器的研发,百官的俸禄,以及修路、修水利等方面都是拥有足够的资金的。
  可是这些人却说是因为修路占用了大部分的钱财,以至于水利方面进度被拖慢了。
  她下令彻查,调查的官员回禀道:“这是因为各地都是百废待兴,朝廷顾不过来,给了一些贪官污吏机会,他们中饱私囊,私吞了一部分钱银,再以徭役为由,征民夫数百去修河渠。然而徭役本就没有补偿,民夫们吃不饱,进度拖欠,以至于夏秋之际,大雨连连,河水涨溢。”
  邺沛茗严惩了这些贪官污吏,而各州府的刺史也被她批评了一顿。此番严惩,使得各地的官府都在清查贪腐情况,但是乡县的情况,州府衙门一般也很难一一顾及,故而州府衙门想出了一个法子,便是设了“伸冤箱”,各乡县的百姓皆可将冤屈投到里面去,再由官府去核实。
  邺沛茗也考虑到是否会出现冤假错案的情况,她找到精通刑律礼仪的明旭,明旭便向邺沛茗推荐了好几位在这方面有所长的人才。
  有人提议“高薪养廉”,邺沛茗想到宋代大名鼎鼎的“三冗”便拒绝了,即使给这些人再高的俸禄,也只是将他们的胃口撑大了而已,该贪的他们还是会贪。
  所以邺沛茗意在探讨建立一套相较于完备的财政监督系统,以及不受权贵左右的司法系统。
  

第140章 渐进
  大孚及其之前的王朝败亡的教训太多,邺沛茗光是从孚朝灭亡的经验中便得出中央和君王都必须集权的教训来。
  其中权势滔天的大都督、都督、刺史, 也都在她的渐渐改革之下, 实权被削弱了。在她治下的州府官员, 皆是军政分离, 而且她废除了都督制的存在, 又在刺史的身边增加了监察的官员。
  当然,那些都是往大了来说的, 而往小的说,历朝历代都讨伐过的乱政群体, 一是外戚, 二是宦官,这也是邺沛茗需要考虑在内的事情。
  不过她要做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 必然还会出现诸多的乱子,她要有所设想,提早预防, 尽量将混乱的影响减到最小。
  这件事便是,她要成立女官队伍。
  历朝历代也出现过女官队伍, 不过那些都是宫人组成的, 仅为皇帝服务的队伍,若是一旦涉政, 往往与乱政挂钩。
  眼下她已经在实施了,可是有一些问题她不得不注意,便是在提高女子的地位的同时,日益下降的人口怎么办?
  往往是因为人口的问题, 朝代的统治者都会为了解决问题,而限制女子在十八岁之前必须嫁出去,否则父母都得被定罪。
  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牺牲女性的利益的前提下的,她本就是女性,也有意打造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一点上,是她唯一不能妥协的。
  为此邺沛茗又召见了眼下官僚系统中的一些女官。这些女官暂时没有能身居高位的,不过在邺沛茗的加持之下,也有进了六部的女官,便如杜白梅。
  邺沛茗问了她们几个问题,诸如她们若是嫁人了该如何是好?若她们要生孩子了又该如何是好?若是夫妻俩同朝为官,谋取私利又该如何杜绝?
  她问的问题总有答得上来的人,但是往往都会被她用更加尖锐的问题给问住了。经过一番讨论,众人觉得仿佛只有自己永远不嫁人,方能继续留在朝中为官了。
  只有杜白梅与邺沛茗独处时问道:“大王为何要让真定郡主从军呢?”
  邺沛茗道:“聪明如杜娘子,必然能明白。”
  杜白梅又问:“为何不是小公子呢?”
  “若说血缘的近远,她是沅岚生的。若说于国于民,她是最合适的。”
  “真定郡主是个明白人,她懂得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而女子中也有不少聪明之人,她们也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可若是大王不给这个让她们抉择的机会,她们做的是否正确,便没人能看得见了。”
  邺沛茗看着她,忽而笑了:“杜娘子如此能言善辩,不如做个言官吧?”
  “……”杜白梅知道邺沛茗这是被她说服了,她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若是她得不到邺沛茗的支持,今后能为官的女子会越来越少,甚至以后也还是会回到不让女子读书和出门的地步。
  虽然邺沛茗没有明令禁止夫妻俩同时在朝为官,不过她是有此倾向的,一些不想因此而终身不得升迁的女官则会与家人商议过后,选择嫁给一位并无功名的男子。
  虽然门不当户不对,可是有一个好处,便是妻为官,夫在外便不敢胡来,否则朝廷在维护女官的利益上的措施还是有发挥的余地的。
  八月,朝廷在邺沛茗的指令之下开了科场。此次来考试的人中,女子比往常多了三成。虽说多了三成,可也不过是占总人数的一成都不到罢了。
  邺沛茗为杜绝科场舞弊,以及考官性别歧视,特地要求糊名和誊抄。
  考生在草纸上写完后抄到正式的卷子上,使得卷面整洁一些。同时糊名后递交上去,再由专门的人誊抄,使得考官无法从笔迹上判断出男女和身份。
  当然,科考对字写得好坏也有要求,写的太潦草的,连楷字都不会的自然会大打折扣。可是八月的秋闱,不过是从各州府挑选出有才学的人,暂时还未到考验字迹的时候。等到了次年的春闱,以及吏部的铨试时,才是检验字迹的时候。
  考官并非是各州府的刺史,毕竟有些刺史是凭军功上来的,他们的才学还不如一些读书人。故而这些考官都是朝廷委派的,而为了避免舞弊,也不准考官去户籍地监考。
  一个月后,朝廷给了各个州府的录取名额,根据该州府的人口比例来分配。当然,皇城脚下的金陵城的名额自然会更多一些。
  此次科考只考了进士科和明经科,故而录取的人数也相对少一些。各州府的考官根据名额,定了名次后再行公布,随之又将男女比例等情况报了上去。
  其实各州府之所以会这么做,也是邺沛茗的政策之一,她虽然没有明令实施,却主动引导了这样的风向,若是每次科考时,女子录取占比减少,则该州府的官员的政绩便会受影响。
  这便跟明清时期,秀才、举人的数量减少,也会影响官员的政绩一样的道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