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比邻 番外完结 (巫羽)


  “听闻单是奁具便有七万缗,各式顶好的丝锦十二匹。”
  “哎呀,七万缗,那得多少金银珠宝!”
  “还不止呢,随嫁田园一处,地产奁租三百亩!”
  “这也不算多,你们且看吴驸马嫁女,谁风头能盖过他家。”
  李果听得目瞪口呆,七万缗奁具,三百亩田租,还外带一处田园,有钱人嫁女真可怕。
  “如此厚嫁之风,难怪近来世人,生女遗弃不养育,寻常人家哪能置办如此高的嫁妆。”
  一位白衣书生,摇头叹息。
  “不说这寻常人家,就是宗女凑不上体面的妆奁,也老大愁嫁呢。”
  同座的蓝衣男子接话。
  “说是如此说,还不是便宜了你们这些酸腐书生。”
  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带着笑意,众人抬头,见是驸马府的吴郎君,氛围越发热络,黑脸书生开玩笑说:
  “我说吴郎君,明年我说不准便是位进士,你可还有个妹妹待嫁?”
  “就你,侥幸考得进士,也要在殿试上遭黜落。”
  坐席上一阵哄笑,书生不气不恼,幽默说着:“这登科之事,玄之又玄,要是官家说,此人文采实属罕见,不如捡个末等小官给他当当,免得三年后又见着这狗屁不通的文章。”
  “哈哈哈哈。”
  一群人笑得东倒西歪。
  李果虽然不是文人,听他这话语,也是忍俊不禁。
  这群人交谈时,秦仲平只是小口喝酒,微笑倾听而已,并不参与。大概因为他妹妹才定聘,怕被这群人询问几时成亲吧。
  吴伯靖是落座后,才发现李果也在,他看了李果一眼,又若无其事和人交谈。看得出他和这群文人相处得很好,是个平易近人的人。李果委屈想着,何以他见着我,便要铰要关,分明没有天理嘛。
  吴伯靖抵达不久,赵启谟随后到来,启谟身边身随数位仆从不说,老赵和赵夫人也前来了,浩浩荡荡一群人,行囊沉沉,四五匹马。
  秦仲平这位亲家,连忙起身迎上去,跟老赵夫妇问候行礼。
  “时候不早,怕是得立即动身,没法和众位友人饮酒相聚。”
  赵启谟对迎上前的众人行礼,致歉。
  午后的城郊,阳光为厚厚云层遮掩,看着像似要下雨。四周草木葱翠,前方道路弯弯,山林遮掩,不知通往何处。
  “来,把这杯酒饮下,莫愁前路无知己。”
  吴伯靖递来一杯酒,赵启谟执起,巡视众人,颔首点头。他记下今日前来送行的友人,这些都是他的挚友知交。他目光在李果身上停留片刻,没有迟疑地移开,脸上笑意不改。
  仰头将一爵美酒饮下,赵启谟搁下酒爵,吴伯靖的膀子立即勒上来。吴伯靖拍着赵启谟的肩说:“保重。”吴伯靖放开,秦仲平上来揽了一下肩头,真挚说:“保重。”随后四五人上前道别,最后才是李果。李果没有揽抱,他站直行礼,说的,也不过是两字:保重。赵启谟点点头,轻轻说:“他朝有相见时。”
  赵启谟拜别父母,起身跨上马,毅然、豪迈,他在马上拱手说:“诸君请留步。”
  白马上的年轻男子乌纱锦袍,官靴锃亮,自有一份官人气派,他策马而行,侧身回头作揖,他英俊的脸庞冁然一笑,璀璨如熙和。
  李果痴痴看着,目不转睛,他目送赵启谟的身影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道路上。
  身边的人欣喜交谈着,这群赵启谟的友人并不为别离感到忧伤,因为赵启谟这是去赴任,是桩喜事。登科出仕,平步青云,多少士子的梦想。
  李果听不懂他们关于各种官职,上州中州之类的谈论,他觉得无所适从,觉得自己也该走了。
  老赵和赵夫人在仆人拥簇下离去,书生们回酒肆,显然还将继续他们的聚会。很快李果发现自己身边,只站着一个人,竟是吴伯靖。
  “前面那座山寺,你去过吗?”
  吴伯靖手中多了把马鞭,他挥动马鞭,指着云雾笼罩之处的一座山丘。
  “那是擎山寺,听闻秋时枫叶很美。”
  李果知道这个地方,赵启谟和他说过。其实赵启谟不只说过枫叶,还讲述了他童年见过的一个场景。
  城东的一位世家子与一位上京赶考的南地书生相恋,两人走投无路,最终一起服毒,死于擎山寺的枫林,据说那是他们初见的地方。
  “此条山道,能上去吗?”
  李果看着脚下的山路,他突然想去看看,那两人魂归之所。他很欣慰,自己和赵启谟绝不会走上这一步,因为赵启谟够强大,而自己也要逐渐强大起来。
  “能是能,可这阴惨惨的天,远远看看就好。”
  吴伯靖摆了摆手,转身回酒肆。
  他也是一时多嘴,不过显然启谟这情人是知道此山发生过的事情。
  前路险恶,你们二人多勉力吧。
  作者有话要说:  赵启谟:中场休息,不必想我


第99章 我朝中有人他知道吗
  数十万人的京城, 少了一个赵启谟, 像是从李果心里挖去一角,空空荡荡。混混沌沌渡过两日, 李果才回过神来。
  这些时日, 因着京城成亲的人多, 带动李周珠铺的生意,收入还算不错, 开珠铺多时, 周政敏那边第一次分到笔大钱。
  有钱挣,周政敏更为积极, 人时常在外头奔波, 鲜少能出现在珠铺。
  这日, 珠铺里只有李掌柜、李果。一位老书生朝珠铺走来,看他穿着有点寒碜,眯着眼,视力也不行, 踩着石阶, 要进入珠铺。李果起身过去搀扶, 问他可是要买珠。老书生喏喏说:“要做根珠钗。”李掌柜拿出三支珠钗给老书生看,老书生把珠钗拿远又拿近,似乎怎么也看不清晰。老书生歉意道:“老朽有眼疾。”
  这可就没办法了,他恐怕是个半瞎子,怎么选珠钗呢。
  “若不,我帮你挑根时下流行的钗子?”
  李掌柜殷切询问。
  “不用, 我有张图样。”
  老书生这才像似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张对折的纸递给李掌柜。
  “我看看。”
  李果接过,将纸张打开,纸中绘制着一根珠钗,不似时下流行的那般繁复,样式十分新颖。珠钗看着不错,绘画者画得十分用心,还特意涂上颜色。
  “老人家,这图样从何而来?”
  “实不相瞒,出自小女之手,她平日喜欢丹青,这次怕我眼瞎,买不到称心的钗子,由此画了一图给我。小员外,你看看这钗子能做吗?”
  “可以制作。”
  从图样看,不需要多高的工艺。
  “得亏你们珠铺不嫌弃,小员外也是极好一个人。我先前去周家珠铺,险些把我赶出来。”
  老书生一身长袍洗得发白,全身上下就看不见一样值钱的东西,也难怪被周家珠铺的伙计嫌弃。
  “承蒙关照。老人家,十分冒昧,可否问下令爱芳龄?”
  李果对这位画钗之人十分感兴趣。
  “年十六。”
  “令爱是位才女,画得真好。”
  看她画的珠钗,灵动美丽,必是位心灵手巧的人。
  将图纸留下,送走老书生,李果便也就没怎么将这事放心上。
  隔日图纸就被周政敏送去珍珠工坊制作,数日后,珠钗做好,由周政敏带到店铺里来。
  珍珠饰品需要加工,李周珠铺不只出售单独的大珠,也卖项链,珠钗、耳坠之类。有些客人还会自己画来样式,要求照着定制。这类生意,就需要交付珍珠工坊。一般是李果负责送珠,政敏跑工坊,合作无间。
  这日正巧绿珠也在店铺,周政敏取出制作好的珠钗,绿珠看到,赞叹说:“真美啊。”
  这是支鎏金银钗,钗头垂坠如孔雀屏,而就在孔雀羽眼处缀上颗珍珠,总计三颗珍珠,错落有致。
  “是不错,政敏,让工坊多制作几根,放店里卖。”
  李果摸着下巴,看绿珠将钗子插在发髻上,摆动展示的样子,他直觉这钗子会好卖。
  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月不到,这款钗子在李果珠铺卖出许多,周政敏每日都在跑工坊,然而有钱挣,他忙得乐呵呵。
  一日营业结束,李果把沉甸甸的钱收入囊中,想起那位十六岁,擅长丹青的小娘子。他之前送珠钗去老书生家,发现老书生就住于豪宅成片的城东,但他家屋宅破败,实在不成样子,想来这女子日子过得相当清贫。有如此的才能,委实可惜了。有如此才能,岂能浪费。
  隔日,李果购买丹青笔纸,带上绿珠,到老书生家拜访。李果将来意说了,老书生又喜又惊。说他得问问女儿的意思。
  老书生谈吐文雅,性情淳厚,想他女儿也是个温文尔雅的小娘子。
  不会,老书生出来说道:
  “她在里屋,说是可以见见小娘子。”
  这在李果意料之中,别看老书生家里穷,人家这也是书香门第,女子不轻易见外人。李果对绿珠示意,绿珠果微微笑着,大有我办事你放心的意思。
  绿珠走进里屋,李果在屋外等候。
  老书生家只有粗茶,李果喝着粗茶和老先生闲谈。得知这位老先生以前曾是太学的学监,清贫一生。有个儿子当了教书先生,近来要去相媳妇,可连根给女子插钗的金钗子都没,这才找到李周珠铺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