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娜,我觉得我有点不好。”
“什么?”
“我好像中标了。”
医院里,低头拿着自己挂号单的莉莉突然站起来,把纸丢进了垃圾桶里:“去他妈的流产,这个孩子我要生下来!”
再一转,是主角的介绍:
《同舟济》:李易铭
超强新人:莉莉·沃迪克
《外科医生》:玛丽·派恩
《东梅谷》:肖恩·朱迪
九月,甜蜜奉献《人生初次》
最后的几秒钟,是明显成熟了不少的李幼荣单膝跪在莉莉面前,“乔娜,你愿意嫁给我吗?”
这一句话,中文字幕翻译得特别文艺:“乔娜,你可愿意在你名后,冠吾之姓?”
而且李幼荣还注意到,国内的影片名果然没有用直译。
陈家河看着他挑了挑眉:“怎么样?”
“有些地方挺顺利的。”尤其是诺娜的那两句台词,居然没被砍。
陈家河笑:“所以这部电影没有做中配。”
李幼荣点头,恍然大悟。
在家呆了才半个月,西蒙就打电话过来要他快点回去。
《第一次》的宣传战打响了。
所以果然,放暑假就是骗人的。
?
作者有话说:
幼荣演的剧本几乎都是我的原创。
接下来跑《第一次》宣传,会写一档综艺,然后是电影镜头。
完了就轮到《褐色的衣橱》,剧情具体的电影放映里写。
第275章 前期宣传套路
在《第一次》上映前一个半月的时候,电影的宣传战正式打响。
其实这部剧有点不好宣传。除了成本小之外,电影本身明明是一部爱情电影,却没有挑在情人节上映。而且时至9月,暑期档刚过,早就被大片们轰炸了一轮的观众们多少有一点疲惫。
既然不能从影片本身找热度,那就只能靠演员带了。
但实际上,这也有一点困难。
剧组里除了玛丽这个金球奖电视影后之外,就只有李幼荣这个金狮拿得出手了。可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大众的新鲜感早就过了,而且在他身上能用到的夸赞,已经在上一回的《美国佳丽》用完了。
同一份意思的通稿,能发两遍吗?
于是公司的公关团队提出惯用的PR relationship概念。
Pr关系指的是由公关公司撮合炒作的恋情或绯闻,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多发生在单身男女之间。一般时间从3个月到3年不等,手段包含街拍、公关稿、由朋友发聚会照等,可能有分手复合等戏剧化插曲。
惯用套路是:一般先小范围的上无图无真相的吹风稿,几周内出两人公开活动照片,或友好亲密的街拍流出以确定恋情,PR做的细的案例会有较长的前期铺垫:比如社交网络端倪、安排粉丝巧遇、真假狗仔偷拍等。
莉莉的经纪人听到这个提案后第一时间就反对了这个提案:“NoNoNoNo,这绝对不行。”
公关还真没想到会被拒绝:“只是假的而已,营销手段,时间过了就会分手的,这对他们不会有任何损失。”
“如果他们没有在谈恋爱的话,当然没关系。”
“哦,他们已经在真的谈恋爱了?那不是更好吗?大众最喜欢看这个了。”
“不,你不明白,就是因为他们谈真的,我们才不想拿这件事出来炒作。这会让他们的恋爱都变得轻浮。”
经纪人说完放出大招:“莉莉的爸爸希望她能有一个纯粹美好的初恋。”
公关哑口无言。
她还是真的第一次遇到拿出这种原因而拒绝pr的。
行,你爸厉害,你家了不起,你说了算。
这两个人谈个恋爱,谨慎得有些幼稚了吧?
公关姐姐忍不住露出一个嫌弃的表情:“既然不想炒恋爱,那一起上节目的时候就记住让他们克制点。”
没有什么能拿出来炒作的东西,只能让演员多辛苦一点,跑跑综艺节目了。
对影片的宣传点,公关也在一点点的摸索。
首先,因为新人身份而不讨巧的莉莉,必须用最快的速度为人所知。
尽管知道莉莉已经报考了哥伦比亚大学,并且有很高的可能性通过,但公关并没有在这上面大作文章,反而就近素材,去找了在《第一次》客串过的,莉莉的闺蜜诺娜。
北美这边向来是歌手的流量高过演员。诺娜又属于新生代的当红炸子鸡,现在又正好在宣传自己的专辑,有她这里重点把莉莉一带,确实能省好多力气。
毕竟是青梅竹马,诺娜以前也发过很多和莉莉的合照,也大大方方说过自己回去客串电影的事,她的大部分粉丝都知道诺娜有这么一个青梅竹马的闺蜜,现在再把电影挂上钩……
“娱乐果然是个圈啊,我很早之前就觉得莉莉会去好莱坞之类的地方了。”
“这部电影诺娜也有出演是吗?那我肯定回去看的。”
“宣传预告已经出了,诺娜好酷。”
“小姐妹笑起来很可爱,我一直知道莉莉是诺娜的真朋友,我会去支持小姐妹的!”
等大众开始对莉莉重视起来,第二步就是关于莉莉的家世营销了。
这个接受范围就不仅仅局限于诺娜的歌迷了。
“那个帖子说的是真的吗?莉莉是斯蒂芬的教女?”
“确实没错,他妻子发了他们去度假的合照。”
“哦,简直不敢相信,莉莉的父母居然都是caa的顶级制片人,你们去查,caa里面真的有一对叫沃迪克的夫妇!”
“感谢破案哥们,盖章了,又一个星二代。”
“为什么近几年好莱坞的资源都被星二代占了?有多少人因此出不了头啊,呕。而且这个莉莉长得也不好看,我有预感,她肯定又属于那种有红不了的脸却有红的了的命,被资本强捧强喂的那一挂。”
“我觉得你有点仇视二代了。父母都是这个圈子的人,因为从小接触小孩有兴趣,长大从事这行,放在其他行业不是很正常的事吗?而且《第一次》是小成本的独立电影,我没觉得这个资源有多好。”
“我不同意。资源不好的能让玛丽和迪伦来给她配戏?这又让我想到了《美国佳丽》:艾娃与沦为陪衬的三个影帝。而艾娃,她至少好看啊。莉莉呢?身材干瘪一副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孩样,顶多是个气质不错的小美女。而很明显,好莱坞现在缺少的是能撑得起场面的大美女!”
“说到好看,迪伦在这里面挺好看的。只不过他的资源也太虐心了吧?感觉这孩子现在还没有被好莱坞主流圈接受呢,拍的都是什么片子。果然亚裔难做。”
“嘿,不要带种族歧视的节奏好吗?而且你们仔细去看预告片,莉莉本来就不是主角好吗?第一主角是迪伦,他的名字是第一个出现的。”
ok,这里可以适当的压制一下莉莉,过两天,等第二份预告片出现后再反转。
“《第一次》又出新预告了,有人看吗?”
“迪伦好帅!啊啊啊我爱现代装的莱杰!”
“感觉,莉莉的孕妇,演的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是吧?我有一幕也真的感受到她的演技了。”
“《第一次》明显是一部爱情电影,莉莉又不像某人为着冲奖,根本用不上奥提的演技。她只需要在跟男主角配戏的时候不出戏就好了,这点我从预告里觉得她做得很棒。”
“她演的那个角色真是个酷女孩。”
这个时候,再把宣传重点放在普遍大众对李幼荣的“精灵情怀”上:
“我简直想求你们去看一眼了,真的迪伦在电影里面超好看。哦,有一幕他眼睛通红的镜头,我的心都要碎了!”
“亚裔人的天赋:看起来显年轻使他真的好适合这种角色!预告里说他是个书呆子,这可能不酷,但他绝对是最好看的书呆子。”
“本来有点担心迪伦一直演花瓶,但是没想到他这样也是有演技的,他是我的真爱没错了!”
“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亚裔,是我见过最好看的人,因为他我都要爱上华夏了,这个国家实在太神奇了~”
“当初《美国佳丽》我就是因为喜欢他的部分而跑去看了三遍,我太喜欢他了。”
最后,最初男主卡尔文做的那些稀烂的事也可以拿出来做最后的利用,就从导演威廉早前发的那些推文开始:
“呕,你们去看导演的推特了吗?原来一开始的男主定的不是迪伦,迪伦根本就是来帮忙救场的。”
“天呐,我刚看完,卡尔文真的……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他什么好了,我小时候很喜欢他的,他小时候也没那么坏。”
“这部剧,差点就因为他永远弃拍了!导演说,卡尔文至少害剧组损失了三百万,我真的看了好生气。”
“卡尔文真的是个坏蛋,我希望他再也不要出现在大众面前了!”
“这部电影简直太可怜了,要不是运气好,就难产了。”
做完这一切,《第一次》好歹是真的有了些水花。
这个时候,再由导演和编剧慢慢的把电影主题升华:
杰西卡:我们一开始想做的就不是普通的爱情片。《第一次》是根本我青春期时的亲身经历写出来的,我那个时候,因为无知,身边也没有长辈给予合适的教导,我和我的朋友都做过让自己后悔,甚至到现在都无法挽回的事。现在,我把这种经历写下,并拍出来,为的就是给那些同样青春期的一点点帮助。《第一次》里虽然不包含所有孩子的青春,甚至有夸张理想化,但是这何尝又不是一种自我救赎呢?我真的很感谢迪伦给莉莉,他们是真正的演员,他们把这两个角色诠释得太好了,看到他们,我就像看到了真正的詹姆斯和乔娜。我真的很希望詹姆斯和乔娜这样好的人是活活生生存在的。
相似小说推荐
-
[娱乐圈]朕穿越了 (百里锦官) 2017.01.08完结简言西做了十二年的皇帝,却后宫空虚,甚至只有太子一个儿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想日的其实是男...
-
粘上橡皮糖 (云梦今朝) 晋江2017-01-03完结主持人问穆熙,怎么会喜欢上那个人。穆熙严肃道“因为他很甜,很软,会委屈,会开心,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