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记下后,他又将红河的事提一遍:“元帅,右将军谢集来信,也是催促您先入红河。否则唯恐一番有变。”
如今一番遭遇两面夹击,耶律文与胡匈。李黎顶着巨大的压力跟自己合作,虽然北洛一直没来信,但这老部汗肯定在私下催自己的儿子,给李黎施加压力。
确实不能再拖了。
她让吴秋下去。
司栖佟听说她马上要去红河,整个人望着她,双眸略带不舍,她知道兰芝是为了她们的大业,一时的分离也是为了她们以后能够安枕无忧,在大晋的王土下长相厮守。
“去吧,黎君非不得已他是不会催你的。我了解他。他一向遵守约定。”
天京事变,黄贼大闹一场也不敢对司栖年下手就是多得耶律李黎这座靠山。
谢兰芝语气有些无奈:“听见媳妇赞别的男人,果然还是令我不爽。不过他这个人确实是个靠谱的搭档。”
“还有,我不在,你可以多调用一下栖年。”
司栖佟点点头。
两人一时沉默,望着彼此不再言语,就能了解对方的想法。
司农官又匆匆赶到。
如今是第二年早稻收割的日子。
司农官自从收完番薯就升了一级,现在管试验的肥料田,七月初刚好是收早稻的季节。
司农官上前一跪激动喊道:“启禀殿下,启禀元帅,臣照看的二十亩实验田,今早已收割一亩。”
司栖佟立即收回视线,注意力全在司农官身上。
“多少石?”
司农官赶紧掰手指比个手势:“总共六石!”
此话一出,谢兰芝十分惊讶,六石也就是六百六十斤,这是在现代也是个中等的成绩,比她预想的要多。这在古代远超过历朝历代最佳收稻记录。
司栖佟更是神色激动,她立即让司农官起来,再详细和自己汇报。
司农官将新肥料的制作告诉她,原来用的石灰粉和一些尿混一起,还有草木灰,粪便,浇稀释,然后再放到农田。本以为稻田白漆漆一层膏会将农田给旱死,结果稻子长得更精神,比之前还高了三寸。
而分发下去的二十亩田本就肥沃,平常产量也是在三石一二斗,现在翻了个倍。
还有贫瘠的农田也浇了新肥料,收获一亩三石,平常二石已经是老天爷赏脸了,但是连贫瘠的旱田都有三石,简直是奇迹。
刚好晚稻在七月下旬,等收割完早稻就可以抢种。现在不过是二十亩就收获良好,大晋还有上万亩良田,还有南域更不用说。
南域良田每亩能长四石左右,如果用上新肥料,估计真的破九百斤。
这就意味着南域的一年二到三稻,加这个新肥料助攻,很可能将总体粮食翻个二倍。南域总产量二千万吨,到时候翻四千万左右。再加上天京和各晋一年产量二百万吨,那就是四百万吨。南域人口三千多万,人均三十斤米,完全足够供应南域与天京和各分晋的总人口达到一天拥有一顿白米饭的盛况。
“兰芝,我需要亲自出宫看看。”司栖佟转身就让司农官带路,她急匆匆要出宫。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1-12-23 19:01:45~2021-12-24 20:06: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Calvados、迷、阿司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歆心、41476541 2瓶;迷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6章 稻谷大丰收
一望无际的农田。
如今早稻季节, 农田里都是百姓在收割稻谷。
一辆从天京而来的马车,刚停在田野边,后面的军队浩浩荡荡赶来, 总共千人手头拿的不是武器, 而是镰刀,如蚂蚁群瞬间奔入农田而扩散四边开始收稻。
当地老百姓从没见过这种仗势, 见谢兵入田还以为要抓他们, 结果谢兵弯下腰都在抢收稻谷,比他们还快。
田路上一匹黑马奔腾而来,黑玄甲女将候在马车边,她跳上马车挑开布帘,看见媳妇正在窗口眺望农田,不仅松口气。
“你放心, 没有训练的谢兵, 我都拉来帮忙收谷子。”
司栖佟眼眸闪亮灼热, 激动的情绪蕴含其中,使得她整个人都有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焕发。
她开心问她:“兰芝, 此次丰收远远超于我的想象。”
谢兰芝没有告诉她在现代一亩六石是常事, 最高值达到一千五百斤, 一亩十三石左右。平准值在九石左右。
六石顶多是个平均线以下的成绩。
这个节骨眼她还是别扫兴,因为大晋最好的产粮记录在平均三到四石,五石都鲜有。现在六石, 确实令人激动。
而她面无表情的样子,没有半点惊喜的表现, 让司农官惴惴不安。
司农官查过南域那边的记录, 最高七石, 平均收粮在三到五石, 均粮差不多,产量之所以高就是仗着地利罢了。
还有元帅的表情,她是不是不满意此次创收?
谢兰芝常常因为在见识过,而让认知这个世界显得格格不入。
农田在一千谢兵的收割下,不到一时辰就收割二十亩。
每一亩打得粮都在各自的田地放着,等司农官一一检收。司农官带着不安的心情让几个农夫帮忙扛着扁担挑着箩筐称一称。
司农官每划一个刻度线,他喉咙都忍不住紧张到冒烟,直到滑到百斤,他松口气,起码合格。可扁担未平,衬托也斜着,分明还是没称稳。
司农官又咽口水,将衬托滑了六次百斤左右。
司农官终于不紧张了,他大声宣报道:“五石三斗!”
帮忙抬称的百姓露出不可思议的目光,也顾不上身份有别的官家,都被丰收的喜悦冲昏头脑。他们纷纷围着司农官道:“大人,您真的没称错?这也不是肥田。普通田也能收获五石?”
“整整六百斤,一亩六百斤,够咱普通人家吃一年的。”
“就算是官家每顿大米饭,一个月也就三百斤。一年十二个月,也就三千六百斤。”
“一亩六百斤,那以后咱是不是也能一天一顿大米饭?”
虽然用黍米玉米番薯混搭也能吃饱。
“大人,如果都能产这么多,那我们也能吃白米饭。草民不是做梦吧!”
“大家别挤,每年都这么产,你们一个月吃上三十顿米饭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司农官完全没有介意,现在他正高兴地合不拢嘴,有问必答,旁边的谢兵也帮忙在称,报上来的产量平均在四到六石。
肥田平均在五石五斗到六石三斗之间,也就说最高产量六百八十斤。
换算下来,费白米饭的官家六亩产量就能吃一年。这已经是大晋水平最高的生活,在粮食欠收或者平收的状态下,即是官家也不能一天三顿白米饭,有二顿就不错了。
现在换成三顿,产量还能绰绰有余。何况官家的田地都是以百计数。
晋末时期按照司栖佟颁发的新政,每人丁一亩田,因为产田少,所以只能人均发一亩,民间也有相应的调整,不少百姓为了田地临时重组一家就是为了田地。而一亩还是祖田可以世代继承。
后来为了种番薯开发荒地,又各分了五亩,因为荒地不值钱多发也不碍事,所以每家每户平均凑到十亩田,有的十五亩。
这些贫瘠的土地,老百姓们原以为只能种种番薯,勉强不挨饿就已经不错。如今新肥料出现,那意味着荒地可以成肥田,还可以种稻子。
简直是天大的喜事!
司农官和百姓其乐融融收获丰收的喜悦。
谢兵们也在嘀咕:“这边的田看起来也没我们南域好,但产量都快赶上南域了。”
“元帅和主母花了那么多银子,要是还没收获,我都要怀疑工部是不是只会花钱。”
“那边还有一亩,你们谁去收!”带头的校尉喝住讲话的士兵,他指着田野角落边的一亩,稻谷有点矮,谷子也挤在一块,也不知道中间的有没有长好。
这一亩矮不拉几,估计没有什么产量。
几个谢兵赶去一样的心情,他们割完后,心想最多不超二石,这稻禾看起来比稻谷还多。
司农官恰巧带人过来打谷子,打完谷子又称了一亩,四五石左右都是一个好丰收。
等打完这最后一亩,百姓们都在反复抖稻禾,感觉这一亩看起来少,可掉的谷子不少。大家就一起打谷子,一个稻禾拍了又拍生怕浪费一粒,拍好的稻禾扔在田头堆着,等以后干了还能做草木灰,继续为新肥提供材料。
司农官带着几个人一称,一箩筐二百斤,司农官称完三箩筐,有些惊讶,这亩看起来少,实际也有六石。还行。
他就要登记在簿,校尉扛着一箩筐过来:“你们谁那么粗心还剩一箩筐丢在田头!”
司农官疑惑道:“校尉大人,这箩筐是哪头的?我们都得按亩算一次,之后总量再均算一次。”
校尉指着刚刚手头的田角,稻禾多的那亩。
司农官立即让人称,一共二百二十斤,果然谢氏的武将就是力气大。
“我记着,三箩筐再加一筐总共...。”话到此处,截然而止。司农官整个人愣住了,校尉也被他半卡在喉里的话搞得有些奇怪。
相似小说推荐
-
白玫瑰小姐 完结+番外 (荫辛) 晋江2022-05-22完结72 199【大概会是一个很温馨的故事。】念念不忘的人,无论如何都是要重逢的。亲爱的姑娘,不...
-
你是我的遗产 (木随风) 晋江2022-05-05完结400 366作为遗产管理人,许言遇上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这次委托人交托的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