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扫把功是少林寺正宗传统器械之一,是少林武僧在日常生活中所编创出来的动作,练起来一招一式,非常实用。本套路讲究身法灵活,步伐稳,攻势凶猛,以攻击敌人下盘为主。”
系统敬业地解释。
所以学完就去当扫地僧的节奏么…
丁朗有些悲愤地咽下了那颗丸子,以后抽八戒就可以用扫帚了←←丸子下肚,他也没想立即拿把扫帚开始测试自己的新技能,的确是出了系统空间之外没地方练手啊…偏偏系统空间里没有扫帚。
出了空间,丁朗伸了个懒腰,难得有闲心想去郑一顿好吃的犒劳自己。
说干就干,他关掉自己刷了一天的网页,往租的那间杂货间走去。
因为生意越做越大,店面后面的厨房间也扩建过,现在那间杂货间已经不怎么用了,只有一些买多了的材料会放在那边,不过当初他是一下子签了一年的租住合同的,所以那些烤盘笼屉之类的东西都仍旧放在那边,他要用的时候也可以用。
走路过去的路上,丁朗又去超市买了点食材。
说起来一开始抽中厨艺这个技能的时候,他心里还觉得坑爹呢,现在却是真正正正体会到了厨艺的好处,尤其突破S级厨艺之后。
辛苦了一段时间,怎么着也得腾出时间做顿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吧?
这次就他一个人吃,所以完全不用顾虑到别人的口味,只需要做自己爱吃的就行。食材买的少一点,一道菜分量小一点就可以了。
汪豆腐是必做的,现在他的最爱就是这道菜了,但平时忙起来根本没时间自己做,外面的店要么不会做要么做的不正宗。几乎每次吃汪豆腐他都感慨,多亏他有了系统,抽中了厨艺技能,不然想吃到爷爷做的那种汪豆腐估计一辈子都别想了…
做汪豆腐必备鸡汤或者排骨汤,今天他就买了只鸡,一到杂货间就把鸡炖了汤,自己则在一旁拿着一本力学的书看了起来。
越是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越会觉得自己渺小,对这些知识也就越感兴趣。丁朗知道自己的物理学基础的确不错,但距离唐德尔特的水平还是差了不少,现在正是充实自己的时候,不然他不能总指望靠抽奖抽中未来科技。第一次抽中未来科技中的航空发动机的时候,他不知道那颗丸子代表了发明家的一生,稀里糊涂吞下去了,后来抽中的未来产品未来科技他都没用过。
鸡汤熬了足足两个小时,他只取清汤,一半用来做汪豆腐,一半用来做大煮干丝。
两道豆制品之后丁朗又简单做了一道杭椒滑牛柳。挑去牛肉的筋膜,把牛肉横切成比较粗的片,用淀粉、酱油、小苏打、油,稍微腌了十分钟,然后用刀用力拍松。
油只要烧到三成热就可以把牛柳倒入锅中稍微滑炒,颜色变了之后盛出来备用。锅中留下点油,再倒入蒜蓉炒香,然后放入杭椒炒,最后放入牛柳和红尖椒丝一起炒,加点料酒和蚝油,出锅前放盐,就可以吃了。
然后丁朗就着这些菜吃了两大碗米饭。
吃完这顿,他稍微歇了会儿,去走了走,实在是吃太饱,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啊!
丁朗休息了一个星期左右,期间除了看看书自学之外也会跑去材料学系和物理系的课堂上去听课,反正现在他们自己的课也不多。
第一次见到他过来的时候,讲台上正在点名的吴勉教授显然挺惊喜的,万年阎罗王脸上也绽放了一个笑容——惊得坐在座位上的各位同学们瞬间停止了讲话,睡觉的也都被推醒——吴教授居然会笑啊尼玛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啊!
丁朗低调地坐在最后排,低头记笔记,深藏功与名。
吴勉教授不愧是闻名海内外的大师级人物,虽然为人死板了点,但讲课非常不错,引人入胜,丁朗听得津津有味,记了不少有用的笔记。要知道他也就是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比较了解,拜那个梦所赐,虽然材料学有不少可以融会贯通的地方,但其他方面他还真是不太明白。丁朗去听的这两节课讲的是含能材料,指蕴含能量的材料。
物理系的课他也去听了两节,教授讲得也不错,毕竟是首都大学的教师,水平都不低。
总的来说,这一个星期丁朗过得挺充实。
研究重启的时候,丁朗觉得自己因为一周的休息,有了不少新灵感。
果然这个休息的决定是对的啊…他这么感叹着,再次投入进了研究中。
虽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在丁朗看来还有不足,但无论是三个助手还是吴勉教授都表示这个成果已经非常不错了,完全可以拿这个项目再去申请一个专利。
材料方面的问题只是航空发动机的一道开胃菜。
88年,M国空军就已经首先发起制定并实施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计划,包括NASA、空军、海军、陆军、国防部预研局以及七家主要发动机制造商都参与了这项计划,而欧洲,以英国为主,包括意大利和德国参与共同实施了先进核心军用发动机计划的第二阶段,英国和法国这对相爱相杀的基友则联合实施了先进军用发动机技术计划,俄罗斯方面也有类似的计划。这些计划的目标都是将推重比增加、耗油率下降、可靠性提高、生产和维修成本降低。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其中,M国的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计划(IHPTET)在技术和商业优势中已经取得巨大成功,M国已经开始实施其后续计划VAATE计划。
反观华夏…差距确实不少。
即使这些年大力发展航空国防科技,但华夏的工业基础比起M国来差了不少,其实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但…还不够。
作者有话要说:这两天*好抽尼玛替换了刷不出来66发动机现状灵活的学霸
国内目前最先进的战斗机——起码是已经研制成功并且被目击到的,不得不提歼系列了,11年1月11日,歼-20飞机的初次试飞一反过去军方的态度,相当高调,不少网友都拍了试飞照片,这种高调态度也引发了当时的军事热潮。
要知道,当年F22刚开始服役的时候,华夏第三代战斗机歼-10才公开不久,这可就一下子落后人家一代,想想就觉得让人泄气吧。
当时网络上那些美分们简直可以称得上弹冠相庆了,纷纷唱衰华夏战斗机,声称华夏在二十年内都不能掌握F22的整体式镀膜舱盖技术,当时不少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也觉得,华夏落后M国太多了。没想到,11年歼-20试飞成功,啪啪啪打脸。
歼-20代号“威龙”,北约代号“烈焰獠牙”(Fire Fang),按照旧标准来划分算是第四代战机,但按照新标准及E国标准则为第五代,是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作为华夏第四代重型隐身战斗机,歼-20融合全球多种优秀战机的设计于一体,包括F-22的菱形机头、整体式黄金镀膜舱盖和弹舱布局,F-35的EODAS系统和DSI进气道改进型(歼-20用的是可调DSI的次世代进气道),T-50的全动垂尾也被该进程全动差动垂尾,米格1.44的后机身设计,包括窄间距双发动机喷口、宽间距外倾双垂尾及腹鳍(这些都属于超音速减阻措施)。
总的来说,歼-20的基本布局继承与歼-10,又融合了多种世界先进战斗机优秀设计,作为目前国内战斗机中最先进的存在,它现在仍处于研发阶段,预计2017年之后才能投入使用,2020年才能逐步形成战斗力。
不过,在发动机方面,歼-20依旧让人忧心。
官方并没有明确说法说明歼-20的发动机问题,但“威龙”初次试飞使用的发动机似乎并不是国产的,要等到正式装配军队的时候估计会换上国产的。国产发动机跟国际先进发动机差距就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上,前几年有数据显示,M国发动机最高使用寿命达到3000小时,E国是1200小时而华夏,最高也才800小时。
新一代发动机必须保证飞机具有高出勤率,这点上,国产发动机让人担忧。而且涵道比方面,国产的比M、E同类机高出大截,这对超音速巡航很不利。
也许有人要疑惑了,为什么华夏可以自主研发火箭发动机,并且成功应用,而战斗机的发动机却才刚刚功课了技术难点还不能批量生产?甚至就连汽车的发动机好一点的都得进口?
其实,从设计难度上来说,火箭发动机的设计难度要小一点,而且火箭发动机是一次性使用的,这样就对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要求很低。最后,火箭发动机量很少,完全可以采取手工作坊的方式,让高级技工手工制作,而航空发动机得大批量生产,无论是基础工业水平还是技工数量,华夏都不如欧美先进国家。这也是六十年代,钱学森先生主张优先发展火箭的原因。
而且航空发动机推力不够完全可以造大一点,但飞机的航空发动机要紧凑的多,就不能这么搞,华夏产的航空发动机精密程度不高,推重比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