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医路扬名 [银推] (春溪笛晓)



  郑驰乐说:“我也早就说过只要是自己选的路,多难走我都不怕。”

  李见坤说:“你还真是够拗。”

  郑驰乐说:“不提了,我们还是去做正事吧。大话我刚刚都搁下了,为了别让它变成笑话,舅舅你可得帮着我点儿!”

  李见坤不置可否,边给郑驰乐讲现在的进度边领着郑驰乐去省厅上面挂名儿。

  郑驰乐在整个研讨组里面是资历最浅的,而且是初来乍到,对情况不太熟悉,于是跟着李见坤坐在最末位旁听。

  主持研讨会议的是奉泰省卫生厅资格最老的鲁邦彦,他头发花白,看起来却依然精神矍铄,尤其是那双眼睛,轻轻一扫就让整个会议室寂静下来。

  郑驰乐不着痕迹地打量着研讨组的组成成员。

  大概是真的很重视这件事,郑驰乐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当然,他并没有跟他们见过面,只是在整理每年交流会资料时看到过这些人。其中几个显然是《国医新志》和交流会的老朋友,郑驰乐甚至能如数家珍地列出他们擅长的东西。

  还有些大概就是省卫生厅派出来的人了。

  郑驰乐在观察

  别人,其他人也在观察他。

  郑驰乐这几年在淮昌那边的交流会上露面的机会少,他认得的人多,认识他的人却少。就连鲁邦彦对郑驰乐也是很陌生的,看到他年纪这么小,皮嫩肉新的,不由皱起眉。

  鲁邦彦觉得郑驰乐是上头派下来混资历的,毕竟医疗点的筹建工作可以说是个省级的大项目,参与过后绝对可以在履历上添上好看的一笔!

  想到这里,鲁邦彦扫过李见坤的目光都带着点不满了,因为郑驰乐是李见坤推荐的。

  不过鲁邦彦能被推出来独立主持这么个大项目,待人接物自有自己的一套,表面功夫还是做得很周全的。他示意大伙安静下来,看着李见坤和郑驰乐的方向说:“今天我们研讨组来了个新成员,他是李医生推荐进来的,在医疗站点的筹建方面很有经验,我们来认识认识吧。”

  郑驰乐也不怯场,站起来微笑着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郑驰乐,经验我不敢说丰富,只能说参与过一点点。”

  鲁邦彦说:“小郑医生很年轻啊!”

  这说出了所有人的心里话。

  研讨组里顿时议论起来,有人问郑驰乐:“小郑医生今年几岁了?”

  郑驰乐也不隐瞒:“二十有二了。”

  那人咂咂嘴说:“我还以为小郑医生只是看起来年轻,没想到是真的年轻啊!”这话也不知是不是有讽刺的味道,听起来有些别扭。

  郑驰乐没放在心上,他面不改色:“在这儿我应该是最小的,往后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得请大家指正。”

  他的态度不卑不亢,也没有半点窘迫,其他人一时之间也找不到说道的地方。

  鲁邦彦见一时半会儿不会起争端,也就摆摆手让郑驰乐落座。他进入正题:“前几天我们已经针对奉泰现在的情况讨论过了,见坤,你有没有跟小郑医生讲我们现在进展到什么地步?”

  李见坤说:“老鲁你就直接开始吧,我都给他说了。”

  鲁邦彦说:“那好,我们今天主要是做预算,这是件麻烦事,一天肯定是搞不完的。”

  郑驰乐沉着地坐在原位听鲁邦彦开始分任务。

  一路上李见坤确实把项目进度告诉他了,别听鲁邦彦说得有板有眼,现实非常残酷:真正的进度基本为零!

  鲁邦彦做过几次试点,结果都有点不如人意,有些地方的新医疗站点甚至已经出现了“医闹”,崭新的门面愣是被凶恶的当地人给砸了个稀巴烂。

  当时被派往那边的医护人员统统被打伤了,回到省城养伤后就再也不愿意回去,有点儿关系的直接调走,没有关系的宁愿放弃工作也不愿接受那样的派遣。

  浮出水面的种种问题正是医疗站点筹建项目迟迟没法推展开的最大阻碍!

  鲁邦彦说的做预算并不是做整个项目的预算,而是做新一轮试点工作的预算,照这样磨下去,再过几年也许都没把整个项目落实下去。

  这样的困局连整个奉泰省卫生厅都没法解决,郑驰乐当然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因此他一直乖乖坐在后面旁听、认真地做记录,几乎没有插过话。

  郑驰乐想低调,偏偏有人不让他低调,等鲁邦彦分好工后就有人把大伙的注意力引到郑驰乐身上了:“不是说小郑医生经验丰富吗?怎么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有说?”

  有人点了郑驰乐的名,鲁邦彦也不好无视:“小郑医生,你来说说吧。”

  郑驰乐本来就一直在想着怎么找突破口,闻言又认真地理了理思路,才说道:“我们要把省厅的宣传口拿过来用。”

  鲁邦彦一怔,宣传那边跟卫生厅的联系不是很大,平时也没什么往来,他也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找过去要求对方帮忙做宣传。

  郑驰乐选的这个角度是鲁邦彦没认真考虑过的,还真让鲁邦彦上了心:“继续说。”

  郑驰乐说:“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注重宣传的作用,可这几年多了个‘广告’的概念,广告广告,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现在电视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广告,很多企业都花大价钱买广告时段、请明星或名人来代言,为什么?因为有效。我们要看怎么做事比较有效率,看经商的人们怎么做是最好的捷径,生意做得成功的人往往有最灵活的大脑,而他们又用这样的大脑去思考怎么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广告’的出现引出了一个西方心理学里面的概念——从众心理,简单来说就是大部分人的消费趋向或者做事趋向都是需要引导的,人人都说好,人人都说那么做有用,很多原本没放在心上的人也会开始上心——这就是宣传的作用。”

  鲁邦彦不是老古板,郑驰乐又说得明晰易懂,自然听得他不住点头。

  郑驰乐接着说:“我觉得有时候我们也要当当商人小贩,放下身段吆喝叫卖,不过他们卖的是商品,我们卖的是政策、卖的是我们想要推行下去的项目。我们的宣传工作要做实、做活,只要舆论导向配合按照我们的需要去走了,就等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有人不赞同地皱着眉说:“照你这么说,只要拿电视台和广播说两句,问题就解决了?这也未免太异想天开了!”

  郑驰乐说:“所以我说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宣传只是向民众解释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件事、我们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告诉大部分人,这件事落实以后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对他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只要把大部分人说动了,大部分人肯配合了,进一步展开工作就会轻松很大。有个词叫‘大势所趋’,只要我们能营造这样的‘大方向’,所有的否定声音都只会是螳臂当车!”

  鲁邦彦彻底放下了对郑驰乐的成见,问道:“说是这么说,可怎么才能营造出‘大方向’?”

  郑驰乐说:“我在来奉泰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伙年轻人,他们是今年就要毕业的医学院学生,在前来这边实习的途中他们在火车上展开了义诊活动。看到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很欣慰,也很受触动。”

  在场的人多少也听说了这件事,今年他们对待实习生的态度要和气许多就是因为对这群小伙子很有好感!

  郑驰乐将他们的神情尽收眼底,笑着说:“我们看到、听到这种正面的事例后,对于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显然就会有不一样的观感。其他人也一样,我们的宣传工作就要围绕这个‘触动’去做,只要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的一声都是怀着满心赤诚而来,他们也会回以同样的善意。”

  鲁邦彦扫向其他人:“大家觉得怎么样?”

  李见坤第一个说:“我赞同。”

  认同的声音一开始有些稀稀落落,等看到旁边有人表态了,不少人也加入进来。

  鲁邦彦见意见几乎达成一致,点点头说:“那好,我们再坐下来好好讨论一下!”


171第三十一章:道破

整个过程中鲁邦彦的话其实不多。

郑驰乐的想法固然简单又有效,但鲁邦彦也有鲁邦彦的难处。

因为宣传口以前是捏在黄震军那一系手里的,这会儿虽然被贺正秋拿了回去,可底下的人都在观望中。贺正秋久久没拿出镇得住场的事情来,很多人都没敢往他那边靠拢。

省卫生厅比较注重实干,对于“权利”的争抢并不怎么积极,要鲁邦彦明晃晃地抢在前面站队实在有点为难他。

郑驰乐何等眼色,他没急着把自己想法继续往外推销,说完基本的构想就停了下来。

鲁邦彦怕郑驰乐年纪小把握不好,对李见坤说,“见坤,你跟小郑医生把详案做出来,到时候我们再进一步讨论。其他人按照原定计划做事,双管齐下来个双保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