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禁庭 完结+番外 (流鸢长凝)


  城头之上,武皇听到“上官仪”三个字时,眉心微微一蹙,可听到太平后来说的那些话,她终是舒展了眉心,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自语道:“这丫头,是个机灵鬼。”
  裴氏顺势夸赞道:“殿下与陛下同心,大周必会迎来一个盛世。”
  武皇自从坐上龙椅之后,发现这些夸赞的话悦耳了不少,她含笑瞪了一眼裴氏,“你也机灵了不少。”说完,她自座上站起,扶着城头往下下旨,“传朕口谕,今次试卷,由婉儿亲阅。”
  天下男子觉得女子不如他们,那便从大周朝的第一次秋闱开始,武皇便让他们瞧瞧,上官婉儿这个内舍人的才学能有多高。
  天子都开了口,那些士子也不敢多说什么。
  “诺。”婉儿恭声领命,展开了手中的第一份试卷,匆匆一读后,微笑道:“范阳卢奇,乙下。”
  太平看向一旁记录的春官侍郎武崇训,“二郎,记下。”
  武崇训其实是武三思的第二个儿子,只因长子早夭,是以承序当了梁王世子。他听见太平吩咐后,便展开了宣纸,记下了这第一份试卷的成绩。
  卢奇听见了自己的成绩后,颇是不服气,他挤出人群,对着婉儿一拜,凛声问道:“敢问大人,为何是乙下?”
  婉儿轻笑,徐徐道:“公子引经据典,虽然严谨,却少了自己的见解。所谓‘昭昭’,只解其义,不出实策,洋洋洒洒数百字,却无一句可用,是以定为乙下。”
  这话一出,卢奇只觉愧赧,哪里还能再多说一个字,连忙退回了人群深处。
  太平暗暗心喜,再见这样傲然自若的婉儿,她是由心地觉得愉悦。她的婉儿就该站在万人之前,泰然称量天下文章,让后世之人永远记得她的名字——上官婉儿。
  婉儿拿起第二份试卷,看完第一行便合上了,“临淄,王彬,丙下。”
  这王彬是个急性子,听见这么低的评分,当即卷了衣袖挤了出来,“只是丙下?!”他行卷时给了武三思不少好处,明明武三思说他文章惊天地,怎么都该是甲等。
  太平凑过来瞧了一眼,忍笑道:“王彬,题目是如何‘昭昭’,你将《孟子》默写一遍,究竟何意啊?”
  王彬挺直了腰杆,认真答道:“回殿下,熟读《孟子》,便是在下的答案。”
  婉儿可不留他半分情面,“照王公子所言,高僧渡世,只须埋头诵经便可,不必传道,不必解释经文,世人便能懂得佛法了?”
  “这……”王彬语塞。
  婉儿继续道:“敢问王公子,如今可能将《孟子》倒背如流?”
  王彬大惊,“为何要倒背?”
  “是公子先言,熟读《孟子》,便是‘昭昭’。若是公子都未做到,这样的策对,有何意义?”婉儿再一句反问。
  王彬急得满头大汗,情急之下,反击道:“我……我确实做不到,可上官大人你呢?”
  “我能。”婉儿笃定开口。
  王彬冷笑,“在下不信。”
  太平不悦地瞪了王彬一眼,刚欲说什么,却被婉儿扯了扯衣袖。只见婉儿往前走了一步,朗声诵道:“‘由孔子而来,至於今百有馀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这是《孟子》尽心下的最后一句,倒过来背,便是‘尔乎有无亦则,尔乎有无而然’……”
  “在下受教了!”王彬没等婉儿念完,便赶紧示弱。不单是他,好些第一次见识婉儿的士子们都不得不叹服婉儿的才智。
  这倒念《孟子》都如此流利,想来这位内舍人定是学富五车之人。他们不敢再出言不逊,免得又被婉儿当众打脸。
  张说站在靠前的地方,不得不重新审视殿下身边这位女官。放眼天下,即便是男子,如她这样才学出众者并不多。今日能得她点评文章,张说只觉是莫大的幸事。
  “洛阳,张说。”婉儿终是看到了他的文章,念到了他的名字。
  张说不由得紧张起来,紧紧盯着婉儿的神情。
  婉儿眉心舒展,笑道:“甲上!”
  张说只觉心间有朵烟花绽放开来,忍不住抚掌道:“大人识才!”
  城上的武皇终是听见婉儿给了一个高分,忍不住对裴氏道:“把张说的试卷拿来,朕想瞧瞧。”
  能让婉儿给出如此高分,这定是一篇出彩至极文章。
  裴氏自城上下来,从婉儿手中接过试卷,很快便送至了武皇手中。
  武皇展开试卷,第一眼瞧见的便是张说那手好字。她素来喜欢书法,字好,便是一个极好的印象。
  她逐字读完张说的文章,终是明白婉儿为何会把这张试卷评为甲上。
  “先正其行,后修其心。”
  武皇尤其喜欢这八个字,她将试卷递给裴氏,俯视城下士子们,扬声问道:“张说何在?”
  张说听见传召,急忙从士子中走了出来,恭敬地跪在了应天门前,“叩见陛下。”
  “你的策论,朕喜欢,当得起甲上!”
  得武皇亲口赞许,张说满心雀跃,他知道他的青云之路将从今日开始开启,忍不住激动地朝着武皇接连叩首三次。
  武皇大笑道:“得了,脑袋若是磕坏了,如何为国效力?”
  张说激昂答道:“小人一定尽心尽力,不负皇恩。”
  众位士子瞧见了这样一幕,羡慕极了。他们纷纷将期待的目光投向婉儿,等着她念出名字,给出一个评定,成为第二个被武皇赞许的幸运儿。
  她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内舍人,明明就是称量文章的魁星,她的一个评定便能让一个士子鲤跃龙门,平步青云。
  婉儿沉浸在士子们期望的目光之中,她享受着这样的光耀时刻,不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指点天下文章时,她就是那个一锤定音的元帅,掌握一篇文章的生与死。
  这就是她最得意,也是最张扬的战场,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太平将她的骄傲尽收眼底,此时,婉儿欣赏文章,她欣赏婉儿,各得其乐。心窝渐烫,太平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浓烈。
  婉儿觉察了太平的放肆,忽将手中的试卷递向太平,“殿下瞧瞧,这篇文章如何?”
  太平怔了一下,连忙收敛心神低头一瞧,忍不住皱起了眉来,“这……这写的是什么!”字丑,文法乱,简直狗屁不通!
  婉儿轻笑,“殿下给个评定吧。”
  “丁下!”太平抬眼看向士子群,大声念出了那个人的名字,“并州,武脩。”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武承嗣的远房亲戚,如今是武承嗣府中的小吏。
  真是什么人都想往朝里塞!
  太平暗暗记下,从今往后,只要她在礼部一日,便不会让武承嗣再往朝廷里塞这种蠢材!


第152章 帝心
  应天门下, 婉儿一阅成名。秋闱之后,神都内外关于婉儿的赞许络绎不绝。今科取士,得了不少良才,武皇大悦, 武承嗣却不悦之极。
  他任职春官尚书时, 安插了不少心腹入朝,虽说好些做不了几日便因为才能不足贬谪远地, 可好歹也是给他们谋了一官半职, 这些人怎样都会念着武承嗣的知遇之恩。后来,他封了相, 武三思顺承了春官尚书,他们武氏还是牢牢地把取士之事攒在掌心。
  可惜啊,千算万算,没想到秋日祭典竟会出了岔子, 在朝堂上闹那么一出, 得益的却是太平。
  “可恨!”武承嗣每次想到这里, 就满心愤懑。当初兖州没要了太平的命,如今她已成大患,再想动她, 已经没那么容易。
  今时今日, 只靠他一人可不成。他想, 等武三思养好伤, 姑姑一定会给他重新安排一个差事,若能任职吏部,还能掐一掐太平的锐气。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终是等到了武三思出宫的消息。武承嗣赶去了梁王府探视武三思,见他面色红润, 闭目养神,也不好把他拍醒谋事。于是他按捺下来,想着再让武三思休养几日。没想到那年十月底,武三思突然暴毙家中。
  武皇表示哀戚,将世子武崇训提成了梁王,大肆封赏武三思及其子女。但凡郡王,一概提为国王,但凡县主,一概封为郡主。
  武三思是死了,可他的子女得享皇恩,身份突然比原先显赫了不少。
  出殡那日,整个神都沿街哭喊的“百姓”众多,不知情的,还以为死了什么国家栋梁。其实都是武承嗣打发来哭灵的戏子,目的就是造势,让天下人瞧瞧武氏也是颇受百姓喜欢的。
  风声传到了太平府中,此时太平正在抄写经文,准备在武皇的寿诞献礼。
  “画虎不成反类犬,呵,无趣。”太平嘲讽一句,忽然想到了什么,问向一旁伺候的春夏,“狄公的车驾走到哪儿了?”
  春夏如实回答:“方才飞鸽来报,狄公的车驾离神都还有五十里距离。”
  “备马。”太平放下了毛笔,整了整衣裳,发觉这身衣裳实在是不宜骑马,“抱本宫的圆襟袍衫来,本宫要出城相迎。”
  “诺。”春夏领命。
  一刻之后,太平换上了一身银纹圆襟袍衫,戴着幞头,系着玉带,骑着武皇送她的白马千里雪,只带了十名宫卫,穿过长街,驰出了定鼎门,亲赴神都十里外,迎接狄仁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