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婚恋]涛声依旧 完结+番外 (茄梨)



张杨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将这笔钱全用来买债券。

八八年的下半年一开始,通货膨胀果然席卷而来,物价成倍飞涨。然而也有好处,就是无论银行还是债券,利率都大幅度提高。

一时间,剧团同事们都在讨论家里要拿出多少钱买债券,现在多买,以后多得,大家伙儿都本着这个信念勒紧了裤腰,然后一起约好,国债开卖的前一天跟团里请假,组团去排队买债券。

为了债券,这一大帮人三更半夜摸黑起床,打着手电筒直奔银行,到那儿一看,居然还有带铺盖卷来打地铺的,和气连天的坚守。剧团这些人来得还算早,前面没多少人,而他们之后陆陆续续又有成堆人来,队伍拐了个弯,逐渐向后延伸,长龙尾巴隐藏进转角,不知道后头还拖出多长,还隐约传来推搡和争吵声。这些人真是希望渺茫,遥遥无期了。

张杨跟同事们一起从半夜坚持到银行开门,好容易等到开门的一瞬间,人群立刻躁动骚乱,甚至后头眼看着买不上的人还跑过来企图插队。张杨在人潮中奋战,可算是在告罄前买到了国债。一群人疲惫不堪的各回各家,张杨揉着眼睛往回走,路过邮局时想到家信也差不多到日子了,于是顺便进去查了邮件,果真有他家寄来的信和包裹。包裹很小很轻,信倒是少见的厚。

乘电车回到四条街,韩耀还在睡,但上午可能出去了一趟,大背心换成衬衣,脸朝墙窝着睡觉,也不知道吃过饭没有。

张杨坐在炕沿上,先闭眼睛休息一会,揉揉酸疼的额头,然后捧起包裹晃了晃,掂了掂分量,猜了半天里面会是什么好东西,又看向那封厚厚的信。

想了想,他把包裹放在一旁,撕开信封朝下倒,另一只手伸平,期待的在下面接着信。

而先从信封里哗啦啦掉出来的,竟是一厚沓相片。
===================================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住房改革在88年还没明确提出转向市场,使住房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但住房商品化在七十年代末就提出过,小范围试点也初见成效,仔细想过,大胆的人会发觉到,这时全国范围的商品房开发已经蓄势待发。韩耀这些做生意的,有时候脑洞开得大,想得比较多,大家看个乐呵,不必深究w


56第五十六章

张杨还记得两年前,他和韩耀回祈盘屯过春节那次,张母曾在厨房跟他谈过关于找对象的事。当时张杨的想法何其单纯,听张母说完不强给他相对象,当即便兴高采烈。而张母也不觉得怎么着,那时的她只是觉得,儿子在省城呆了一两年,已经能看出心思跟农村人不同,她这个做娘的,怎么也得理解一下,开明一些。

其实,若是按照北方农村从来的旧规矩,男女结婚,一般只需父母出面做主,媒人牵线,两家长辈私底下觉得合适之后,俩个孩子再大正旗鼓见上一面,倘若没有大出入,那么婚事就正式定下了。

从古以来,婚姻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已根深蒂固。虽说素不相识的二人走到一起,免不了会相互看不上,毕竟农村家家户户,谁没有个一星半点的毛病,但大家都是从不可心慢慢儿挺过来。

包括张母也一样。

张母也有十六七一枝花的年纪,当年家里给她相门户,看上了张父一身力气,虽然穷,但种田挑水,沤肥喂牛,啥都能干,于是将闺女给了他。没想到结婚之后才知道张父竟有耍大钱的毛病,家里稍微有几个钱,保准拿出去跟人耍,后来张母把钱锁在大柜里,张父居然拿斧头把柜门劈开了,里面总共才两毛钱,他拿了就跑,到晚上回家,又是浑身上下输精光。

张母当年是天天哭,夜夜哭,恨日子没法过,还很她爹妈给找了这么个人,有时候气不过都想收拾收拾跑了得了。可等到气性劲儿过去,再无奈的生活也还是要继续。况且,人生苦短四个字,真不是说瞎话。无论时日多么长久难熬,终究有云开月明的一天,现在渐渐岁数大了,张父年轻时的毛病也没了,倒是仅有的三两个优点还保持着,家里的粗重活计,张父仍然比别家男人干得更好,更精细,也从来让媳妇扛事。

所以现下回头想来,老人不愧是吃的盐比她吃的米都多,眼光错不了,过一辈子的人,还得长辈给挑。

但张母可没忘从前难熬的生活,对于她唯一的老儿子,张母是不希望他也要“守得云开”,只盼望儿子的婚姻直接就是“见月明”。

这媳妇儿,是要一辈子陪男人过日子,给男人照顾家的,女人再好再能干,只要男人觉得不可心,日子十有八-九也不会舒坦。老儿子现如今的想法还跟农村人根本不是一路,她和老鬼头子要是主张给找回来个闺女,张杨要是看不上眼呢?年轻人上来钻牛角尖的劲儿,谁都整不了,那他以后起码有十年八年甭想有舒心日子。

所以在厨房谈话那次,她答应张杨,可以自己找个喜欢的,城里人乡下人都可以,长相也没太多所谓。

但开明归开明,一切说到底还是为了儿子打算,张母并没完全松口。年轻人最容易猪油蒙心,看人看不到根儿上,从来最在乎相貌,不在乎性格,所以女方必须领回家来让爹妈把关,这儿媳妇让大家都相中是最好,但只要父母看不上眼,那张杨说啥都不好使。

这话说开了,母子俩虽然各怀心思,倒也暂时都安心了。

张母开始坐等儿子往家领对象。

可三五月逐渐过去,不知不觉一多年过去,与他同龄的大小伙子和大闺女,该娶亲的娶亲,该外嫁的外嫁,张杨却连个小姑娘都没往家领,甚至想找对象的意思都没有表现出分毫。张母坐不住了,儿子他咋就不着急啊!

对象的事,封封家信里要问到,儿子却跟看不见似的从来不答话;后来在省城有正经工作,迁户口回家一趟,张母追着让他说说到底什么想法,张杨就装被了灌哑药,死活不说,后来拿“缘分”之类的话敷衍她,最后干脆躲着;结果许是追问的太狠,年底连回家过年都不敢,寄回来一堆东西,人没影儿了。

今年夏天,吴春荣连娃都生出来了,八斤重的大胖小子,喜糖喜蛋从上沟子一路撒回祈盘屯。村里议论说他们没够年龄,没领证,非婚生的孩子要罚钱云云,人养猪专业户的姑爷紧接着就扬言发话——

“又不是没钱,罚呗,我们家现在有后了!钱算个啥玩意儿!”

在他们农村这一片,有后是人生第一大事,人活一生最重视的就是孩子。

人为啥结婚?为了生孩子;人为啥攒钱?为了给孩子相个好门户,完后好再生孩子。

吴家姑爷这话放出去,酸了不知十里八乡多少户人家,二赖子比吴春荣还先结的婚,让吴家姑爷给撩持了一下,非要争这个面子,于是二赖子家媳妇儿紧随其后也怀了孕。

张杨跟这俩人从小在一堆儿玩,现在长大了,屯里人也习惯性将他们拿到一起比较。为这事,张母上了老大的火,无论如何降不下来。

可是上火的事没完,反而接踵而至。张母一家兄弟姐妹五人,年龄相差甚远,最大的与最小的隔了近一辈人的年岁,这个节骨眼上,谁也没想到,张杨他二舅姆居然也有身子了!屯子里都讲究他们家,说这简直是瞎胡闹,这就是不要脸么,跟小辈儿抢这风头。

然而二舅家辈分虽然大,但那也是仗着上头有他姐,姐姐岁数大给带起来了,人儿毕竟还年轻。那二舅姆被说几句也算了,没什么意思。意料之中,话题转而变成了张家小崽儿。

几个爱背后闲磕牙,唯恐屯里没点儿破事可谈论的大广播喇叭开始到处宣传,在村头妇女聚堆儿的大杨树底下,口无遮拦的讲究张家,尖酸无比。

“这张杨不行啊,今年二十了吧,你们说说,吴家春荣和小二赖这都有后了,连二舅姆都豁出脸要生,诶他咋就不结婚呢?咋就不着急呢?”

“能不能一心想在城里攀高枝儿,完了城里人儿嫌他农村来的,苞米碴子攀不上大米白面!哈哈哈哈!”

“唉,这大小伙儿啊,过了二十相门户就得让别人挑一挑,都害怕是不是有啥毛病,还是因为名声不好啥的。这要是攀不上高枝儿,回来再找,农村人也看不上他了,你说亏本儿不亏本儿吧,要不说人得知道自己是哪路货。”

“嘶,那小张杨,去年还回来改户口呢,现在也算是城里人儿啊。不能是真有啥毛病,不好找对象吧?哎妈呀,那可逗乐了!现在指不定在城里急得直蹦跶,完了诶就是不敢回家,你说张家以后可咋做人了哈哈哈哈哈!”

这话一来二去传到张母耳朵里,气得她直哆嗦,可又不能出去理论,毕竟张杨是真没结婚啊。到最后,就连张母都开始疑心,她儿子没有什么毛病,她是知道的,难不成张杨真像那帮女的说的,一心想攀高枝儿?张母一想到就恨不得逮着张杨扇两大巴掌,简直就是傻到家!

如此这般,张杨的婚事俨然成了张母最大的心病,她既急得慌又害怕,实在不能再等下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