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吴大人有心了。”许是对昨晚的伺候很满意,赵贵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态度也亲切了不少。
“那就好、那就好,大人满意下官就开心。”
“行了,百姓们都等急了,赶快赈济灾民吧。”衙役应声指挥灾民拍好队,大人一碗粥两个馒头,小孩一碗粥一个馒头。大家伙饿急了,拿到就往嘴里塞,也顾不得尝味道转眼就进了肚子,至少部分吃得慢的觉得这馒头刮嗓子,怎么嚼也嚼不动,只能生吞,嘴上不说心里免不了嘀咕。
赵贵满意的看着底下唯唯诺诺的灾民,就像在看一堆闪闪发光的金子。
“大家吃完饭就来这里排队,赵大人给你们带来了棉衣,还不快谢过赵大人。”
棉衣!原本没精打采的灾民又打起精神。这几天已经有许多人冻死,如今他们有了棉衣一定能熬过这个冬天!
“都别抢,都别抢!”衙役挥着棍子指挥人群,待他们迫不及待穿上时却感受不到丝毫暖意。许是自己冻得太过身上没了热乎气,众人这样安慰自己。
赵贵就这样一路赈灾,对他来说不是工作更像公费旅游,顺着他的褒奖有加,逆着他的鞭挞斥责,一时间竟过得比皇帝都滋润。
此时已将近年关,在沈家军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准备好足够的物资度过寒冬。
太子梳洗完后难得的沉默,李锦熙也没有打扰他,因为今天是皇后娘娘的祭日。太子愣怔的看了一会雪景,突然开口道:“你说现在父皇他在干什么?”
李锦熙没吱声,无非是在陪娇妻幼子罢了。
太子似乎也没打算听李锦熙的回答,自顾自的讲起皇后的事来。
“我母后去世那年也是下了这么大一场雪,屋里虽然烧着地龙我却觉得心里冒着冷气。葛公公当时去求父皇见母后最后一面,但他没来,因为赵贵妃身子突然不适。母后一直是个很爽朗的人,有着一般女子所没有的英气,待宫人也很和气,就连妃嫔们也喜欢她。如果当初她没有入宫,该是边疆最美的格桑花。”
李锦熙就这样静静的听着太子讲述他不曾参与的过去,渐渐在脑海中描绘出皇后的模样。根据系统资料显示,皇后死于贵妃之手,但又何尝不是死于皇帝的冷漠。皇帝也许真想过同皇后白首,但最终抵不过贵妃的诱惑。或许死亡对于皇后来说并不值得恐惧,她只是舍不得还未长大的太子和关爱她的家人。
“熙熙你说可笑不可笑,贵妃之子降生他竟普天同庆,好像皇家子嗣有多凋零似的。先前宫中嫔妃不是没诞下过皇子,我母后也并非善妒之人,反而是父皇自己放任贵妃伤了皇子性命,难道贵妃的儿子是皇子,我们就不是吗?可怜小六最喜欢我,我却没护住他。”
李锦熙听了心里发酸,将手放在太子肩上:“太子,别自责了,总有一天你会为他们报仇的。”
“熙熙,你肯定想不到,如今的九皇子竟然不是父皇亲子,而是赵贵那个腌臜玩意的儿子,你说这是不是报应。”
竟然是赵贵的儿子?李锦熙生理性的皱眉。他近期从手下那听多了赵贵在江南的行事,越发觉得此人恶心至极。知道贵妃大胆,却没想到她这么不要命,这可是诛九族的罪过。
“太子是如何得知?”
“我派人盯着赵府时,发现有天夜里他们悄悄摸摸从府里抬出一个人,看身形是个女子,便跟了上去。结果发现他们在一片乱葬岗停下,说是因为主母嫌弃女人死在家晦气。后来两人见色起意,想趁女子昏迷图谋不轨,这才被我们救下,结果发现是赵贵小妾。”
“这个女人是九皇子生母?”李锦熙灵光一现,赵夫人可没有老蚌怀珠的本事。
太子点点头,“贵妃不可能有孕,赵贵突然反常纳了妾,刚出生的孩子失踪,这一桩桩一件件我很难不怀疑九皇子的身世。”有句话说得好,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就是事实。
“可你又如何得知贵妃不孕?”
“母后去世前说过,从此以后,我会是陛下唯一的孩子。”
第124章 蓝颜薄命的小太监(15)
李锦熙听了感慨一句:“皇后娘娘为你考虑良多,”连这种阴私手段都拿出来了,这对一个光明磊落的女子来说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
两个月后,南方各地开始陆续出现灾民死亡及生病的现象,部分死者腹大如鼓,还有不少孩子也出现了大肚子的情况。经仵作验尸,死者死于肠胃出血,仵作在死者胃里还发现了大量麦麸残渣。
一开始也没人把这当回事,在这缺衣少食的年月,死人简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其后的发展却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腹胀、腹泻、虚弱无力甚至死亡的现象。
“孙大夫,你可知灾民身体出现这种症状是何原因?”太子从影卫那得知病亡情况后请来军营的大夫,希望得知应对之法。
“敢问太子可知病人最近接触过什么,不论是吃的喝的还是用的,具体症状又是如何?”
太子示意影卫详细解说,孙大夫听后思量半晌:“按道理说灾民吃穿用度皆无问题,而且如今朝廷赈灾更是同吃同穿,如若是中毒或是时疫该是一同爆发,而不是如此病症不同,男人与女人不同,大人与孩子也不同,具体还要望闻问切才知道。你说死者胃里出现麦麸残渣?”
影卫点头称是。
“麦麸,味甘、性凉,归大肠经,有除热、止渴、敛汗、消肿的功效。主治虚汗,盗汗,泄痢,消渴症,口疮,热疮,折伤,风湿痹痛,脚气,使用得当也是一味好药。不过麦麸不易消化、饱腹感强,吃多了容易积食,于肠胃不利。”
李锦熙此时也在通过系统查询灾民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听到众人提到麦麸,便提醒系统查查麦麸这个东西的特点,结果没想到这小小的麦麸竟然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孙大夫,在下曾在古书上看过关于麦麸的记载,称麦麸不可多食。假如身患肝病、食道疾病或者胃病,还会造成腹腔出血。同时,由于麦麸会抑制人体的营养吸收,造成身体虚弱,病人会出现腹水的情况,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会腹大如鼓。”
“李先生可知是哪本古书有此记载,可笑老夫自诩看遍医术竟不知还有如此症状。”孙大夫两眼放光,一脸期待的看着李锦熙。
“在下看的书杂,也记不得是在哪里看过,如果能找到一定同孙大夫共同学习。”看来有空他得攒一本医书了。众人此时正为找到灾民死因沾沾自喜,却不想暴乱已经先一步开始。不知是哪里走漏的消息,称朝廷赈灾的粮食掺了假,灾民们在几个有心人的煽动下纷纷暴起,在气势汹汹的抗议浪潮中官府的力量微不足道,很快几个地区的县衙就被愤怒的灾民占领,更有些活不下去的灾民干脆落草为寇,做起了打家劫舍的生意,南方的商人们战战兢兢。
消息传到京城,朝中大臣议论纷纷,矛头直指赵贵,称他目无王法,中饱私囊才导致南方暴乱。皇帝也气这大舅子贪得无厌,他不傻,知道赈灾一事很难没有些许龌龊,但他想着水至清则无鱼,只要赵贵事情办得好,就算真的贪了一些又如何?只是没想到赵贵如此放肆,皇帝心里也是恼他的。
“皇上,吾等请皇上速速召回赵大人,查清赈灾物资实情,不然不足以平民怨啊!”御史大夫率先跪下。
“是啊皇上,此时涉及国本,难道您要让子孙后代看这场闹剧吗?”又有一个大臣出列跪下。
“皇上明鉴,此事需要快刀斩乱麻!”丞相稳坐钓鱼台,在一干大臣表明态度后不慌不忙的请皇帝下旨,大臣们更是跟着丞相脚步呼啦啦跪了一地。
“这——好吧,传朕旨意,令赵贵速速回京,不得延误。”
消息传到后宫,贵妃失手打翻了茶杯,暗恨哥哥行事怎会如此拖后腿。教他省钱的法子都是民间惯用的伎俩,怎么到了他这偏偏出了问题呢。贵妃坐立不安,小皇子也跟着嚎啕大哭,让贵妃烦上加烦,要不是为了自己的计划,她非要让这个小畜生永远闭嘴不可。
至于这掺假的手段是怎么翻车的,还要归于赵贵的贪婪。他见掺假的回报如此可观,那些灾民更是有口粮食就不错了,于是从原来的三分假到五分,再到七分,随着他扣留的银子越来越多,胃口也越来越大,最后连一丝敬畏之心也无。在小人的吹捧下更是满脑子我妹妹是贵妃,我儿子是未来皇帝,我这个天王老子怕什么。直到这条谕令下来将他劈醒,这才惊觉现在朝廷并不是他和贵妃的一言堂,皇帝也不能一意孤行,朝中大臣多的是看他赵家不爽之人。
伸头一刀,缩头一刀,赵贵如同惊弓之雀一般回到京城。皇帝迫于朝臣和舆论压力将他关进天牢等待三司会审。
“皇上,这是怎么了,哥哥为何一进京就进了天牢。他自小身子骨弱可怎么受得了。”皇帝本想来看看儿子,结果一进屋就看到贵妃哭哭啼啼,近日的焦虑让贵妃难得显了老态,这让本就在老臣那受气、心里憋火的皇帝第一次没了哄人的心思,甚至心里忿忿不平,这赵贵比他还滋润,在外面女人不断,他在宫里只能守着贵妃,多看别的女人一眼都要不得安生。
相似小说推荐
-
地府辅佐官 (枕竹) 晋江2021-01-06完结“各位看官咱们的脚可别停!过了这黄.泉路啊,就到了望乡台了!”“有句老话说...
-
凤凰临门 (鲸的鱼) 晋江2020-01-19完结短篇神魔大战结束,凤凰一族只剩下了个还未成年的遗孤--俞子期,盛安淮收养俞子期本以为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