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政治联盟需要女人牺牲,这明明都是男人的游戏,可笑的是大家都把这件事视作理所应当。
而一个男人最成功的标志,也不过是他有了多少女人。
女人就是财富,就是地位,就是一个荣耀的标签。
可是我无法真正地去恨陛下,我理解他的苦衷,却不会原谅他对女人犯下的错,只是我不得不依靠他而活,他是我活着的支柱,如果我连生命的支柱也要记恨,那我的生命也就此一文不值。
这实在是太过扭曲的感情,而我也是一个十分扭曲的人,这一切早在很久之前就成为 定局,我也无力改变。
杨筝托我在宫中多多照顾她们母女,我觉得有些好玩,明明杨笙是妃位,而我是比她还第一个等级的昭仪,她们却好像理所应当地把我当成了陛下的正妻。
别说是杨筝姐妹,就是后宫里的妃子和皇后有了矛盾,也少不了在我面前说上几句。这些事我都同陛下说过许多次,他只是和我笑笑,然后同我说了对不起。
他对不起我什么呢?
或许是对不起只能让我受委屈地做一个普通的妃嫔吧,我想不出来,我也懒得想那么多的事情,其实我很多年前就知道了自己的行事准则,我只是为了陛下而活。
从这一点上来看,我其实和杨遇春几乎是一样的人。我们都在渴慕着一个无法独占的人,渴慕着人间的神。
芳园公主一生下来就让杨筝抢去给自己的儿子定亲了,陛下也有意维持皇室和北海将军的关系,便同意了这门娃娃亲。
芳园公主两岁的时候,我的女儿沁园公主也出生了,我的品级也水涨船高,皇上终于有了大封我的机会,我被封为了皇贵妃,成为了后宫中仅次于皇后的女人。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着自己的女儿竟然有一丝害怕,我既欢喜着这个生命的到来,又恐惧着她可能会在各种意外中离去,更觉得她像是索命的童子,无论是因为生育她而劳累的身体,还是以为养育她付出的经历,或者是平静的生活不得不被她搅扰的日常,都无时无刻不再提醒我,我身边有了一个孩子。
我只吃素,宫里人人都知道,但我从来都不喜欢孩子,这一点没人知道。
对于沁园,我的恐惧甚至多过了欢愉,只要沁园还在我宫里,我就老是睡不踏实,她不哭的时候我总疑心她要死了,她哭起来我就更觉得心烦,以至于我根本无法亲自将养沁园,只好把她和芳园一起养在杨笙宫里。
杨笙总说我是疑心过重,沁园又乖又好看,怎么就不讨我喜欢?
我岂是不知道她娇小可爱,但她越是这样可爱,我就越发觉得自己罪孽深重。
这是一个没人知道的故事,终我一生我从没和人提起过。
那还是在齐国的时候,真要算起来那时的皇帝还是杨庭。
不过对于我和我的家人来说,当时的我们根本无力关心肉食者是谁,因为仅仅是寻找食物艰难度日就已经耗费了所有的精力。
陇西大旱是常有的事,我从小也经历过不少,但都能熬过来,但这一次旱灾来得格外凶猛,加上去年官府刚挂了一层油水,家家余粮都不多,很快就吃光见底。土地成块裂开,露出深深的裂缝,到处都有人挖井,却很少听见有人挖出水来。我们都知道朝廷不可靠,只能自己先想尽办法活下来。
大旱后的第一个月,家里的长辈最先饿死,只剩下了我的爹娘和家里的六个孩子。
我爹原来是个高大的农家汉子,两个月过去,他就以一种可怕的速度衰弱下去,身上的肉全没了,眼睛深深凹下去变成两个黑窟窿,索性他还能走路。我娘比他还要不好,腿软的走不动路,只能躺在炕上,成天躺在被子里,我们几个孩子就跑到外面去找一切能吃的东西。
这时候还有些草根树皮,如果肯走远些,总能在犄角旮旯里找到些许吃的,草籽、蚯蚓、老鼠,很快,山沟里的老鼠和虫子都吃绝了,附近的树叶也吃光了。
大人们自顾尚且不及,我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就得负责弟弟妹妹的生活,我们寻找食物的路途越来越远,有时候需要花一天的时间来回。
后来最小的弟弟也和母亲一样躺在床上不动了,只剩下出的气。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下午,天上没有一朵云,我坐在墙边戳着浮肿的腿,刚刚走了一天也没找到吃的,这里已经成了一片死地。
墙边倒着不少奄奄一息的人,过几天就会有人清走,我也不知道他们会到哪里去。
听村里的先生说尸体堆在这里会有瘟疫,可是没过几天先生也死了,连盖着尸体的草席都没有,我跟着拉他的小车走了很久,他们在西山找了一块地,随便把人埋在那里。
我趁着人走之后去看了看他,一个个坟包胡乱地密布在黄土上,坟地上稀疏地摆放着一些残尸,头骨、大腿、内脏、空空的肋骨骨架……
一定是有人趁着不注意,把尸体挖出来吃了。因为我看到了这些残尸周围的脚印。
我越发感到害怕,只怕要是继续待在这里,我也会被不知哪里冒出来的人吃掉。
我匆匆忙忙地跑回家。
家里有着和以往不一样的气氛,娘端着碗坐在床上,其他四个弟弟妹妹围在炕边吃着东西。
我愣了很久,爹拎着我的衣服把我提到床边,拿过一碗煮熟的白肉递给我。我这才闻到了那种钻入骨髓里的肉香。
我无法回忆那些感觉,却仍旧记得狼吞虎咽过后,我看见娘脸上沾着不少的油。
“阿大,肉哪里来的?”我问爹。
爹没说话,娘没说话,弟弟妹妹没说话,所有人都保持着沉默。
只有那个最小的弟弟不见了。
有了第一个孩子,就有第二个、第三个……我们家有六个孩子,看就看谁的身体最先熬不住,就拿出去换别家的孩子。
我没杀过人,这种事情都是爹在做,或许他也不是杀人,他只是在处理尸体,那些挂在房梁上的肉块,让我每每见到都十分眼馋地流口水。
我太饿了,饿到只要是能吃进嘴里的都可以接受,饿到可以毫无负担地吃下每一块肉。
只是因为这不是我的兄弟姐妹,他们和我也没有关系。
六个孩子,最后只剩下我一个。
我应该庆幸自己的命还算硬,居然撑到了最后。
然而还是没用,我爹把我换给了隔壁村的老光棍,只是为了换一袋米。
老光棍只是要一个媳妇,可是我不想去,我趁着他脱裤子的时机,用板凳将他打晕逃了出去。
我不知道往哪里跑,哪里都是荒芜的黄土,唯一记得的就是去州府的官道,我顺着官道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了人影。
那是一个骑着白马的少年,我瑟缩地站在路边,他原本应该打马经过就此离开,可是偏偏鬼使神差地看了我一眼。
“喂,”他调转马头问我,“你是陇西的灾民吗?”
他把我弄在运送粮草的车上,带我进了州府的大城。
他住着很大的房子,还让人带我洗漱干净,穿好新衣服,最后让我吃了一顿饱饭。
“喂,你怎么不吃肉?”
他总是有很多问题,可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说不出话来。
“捡到你的时候是傍晚,那就叫你暮云吧。”
第202章 番外:妙法莲华
“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杨护跪坐在蒲团上迷迷糊糊打着盹,师父看他实在太困了,摸摸他光溜溜的小脑袋笑道:“莲华,既如此,你先回去睡吧。”
也就是这个时候,杨护才惊觉自己不叫杨护了。
他剃了头,受了戒,就成了小和尚莲华,跟着老和尚妙通一起守着一间普通的寺庙。
庙里的东西其实很少,只有几口薄田种下来勉强度日,所幸老和尚功德不错,也有不少人时常来添续香火,更有不少农家送来各类柴米,他们也算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老和尚喜欢去外面捡孤儿,莲华就是这样被捡回来的,现在他每天早上和老和尚念完经,就会跟着他走街串巷,要么化缘,要么看看哪里有可怜的小孩,就跟着捡回庙里。
庙里很快就有了十多个孩子,莲华就成了这些小豆丁们的老大。他会读书,懂得也多,老和尚很疼爱他,始终把他当做接班人培养。
可是问起莲华的身世,他又什么都不肯说,老和尚也知道这样细皮嫩肉又懂得诗书的孩子一定出自富贵之家,流落民间,只能说明莲华家里发生了一些很不好的事情。
可究竟是什么事,又不好到什么程度,老和尚也不想深究,以富贵之身,遭受飞来横祸的人家并不少,老和尚看这孩子有慧根,也不愿见他受苦,这才带他入空门,并不是对这孩子有所求,故而不深究,也是希望这孩子能忘却痛苦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