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见苏虞的穿着若贵公子,遂跪下连连磕头道:“郎君行行好吧,我们母女二人是从熙州逃难来的,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
“熙州?”苏虞诧异道,“为什么只有一些妇孺,你们家的男人呢?”
“农忙之后都被征走了,恐怕...”妇人便抱着孩子大哭了起来。
苏虞挑起眉头道:“给他们些银子。”
“是。”
“多谢郎君多谢郎君。”
--------------------------------------
宋夏之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北辽,北辽皇帝的帐殿内北大王院各个首领及可汗议论纷纷,但多为幸灾乐祸。
“卫宋不知野利部族几位大将的阴险而贸然征讨,败之不足为奇,陛下,既然现在宋国大败,几年前他们曾向我北辽索要五千匹马,不如趁此机会讨要回来?”
“陛下,卫宋与西夏交战,京畿一定缺少防守,不如趁机攻打将幽州夺回。”
“不可,河北还镇守着他们二十万的常备军,况且这几年宋国扩充军备其军力已不能与当初相比。”
“眼看西夏连夺几州,若再攻秦州直逼京兆府,那么中原就成西夏的了。”
“西夏攻破不了京兆府的。”北辽兵马大元帅耶律仿摸着胡须眯眼道。
北辽皇帝见着群臣似乎都想要趁机攻打宋国,想起了之前宋使给他带的话,“先帝增与大宋天子缔结盟约,况且现在是冬日,要是和大宋闹僵,咱们的百姓又该受冻了。”皇帝看向叔叔耶律仿,“叔叔有什么意见呢?”
耶律仿朝皇帝抱拳,“陛下仁慈,体恤百姓,臣以为西夏王称帝,其野心意在吞并北辽与卫宋,西夏王隐忍十余年,其军备扩充也远胜当年,可以等宋夏僵持,陛下再出兵攻打西夏,但只虚张声势令其退兵。”
听到大元帅的话,北辽皇帝松了一口气。
“元帅,下官不明白,西夏这样的弹丸之地,何不直接吞了?”
“北宋想要吞并西夏,你肯么?”耶律仿反问。
“当然不肯...”
干元九年秋,北辽暗中调兵至上京。
----------------------------
曹允老将军战死,熙州失守、秦州告急的消息很快就传至东京使得朝野震惊,更让守旧派以此为由联名上书要求停战议和废止新法。
同年九月下旬北辽突然从上京调兵至西夏边境,致使西夏上下人心惶惶,二十四日西夏收兵停战,二十六日遣使入宋愿归还兰、熙二州议和。
十月初一朔参,在紫宸殿上新旧两党发生再次发生争执。
“西夏使者遣使至秦州求和,萧元帅请朝廷旨意。”
皇帝僵硬的坐在御座上,拉沉着一张泛白的脸沉默不语。
“陛下,西夏议和乃是因为北辽陈兵于边境,国朝有六十万精锐百万雄师,兰州与熙州之失皆因党项人狡诈,国朝又将兵力投入于夏州,如今我朝与西夏停止互市,冬日来临,蛮夷之人必短缺粮食,若能调转兵力增派补给,必能扭转战局。”方之彦力陈。
“战争劳民伤财,如今左相却还想打持久之战,是想让西北尽丧敌手?”章得从站列跨出质问道。
“国朝佣兵百万,又有圣天子坐镇,章副相为何就一定认为自己的国家会输呢?”
“你休要混淆视听。”章得争辩道。
“自高皇帝建国,为防武将篡权而卸其兵权,导致国朝文武失衡,自太宗继位相继吞并割据势力使得国朝一统,然奉行高皇帝之法,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致使国家积贫积弱,与西夏北辽数次交战却屡屡败退,至武宗皇帝起,启用文穆公为相,持新法革弊端,才有今日幽云之地通运河的繁华。”尚书左仆射方之彦端笏屈膝跪道:“陛下圣躬之质心怀天下乃是万世之明主,千秋大业唯俗人不与解,遂流俗不可畏,而可为耻,望圣主不要因乱臣所动摇,臣恳请陛下启用先帝旧将收复河西之地。”
“恳请陛下出兵收复河西。”方之彦所领的新党臣子尽数跪下,从台上望下一目了然。
“左相,”章得瞪着眼珠子,“左相可知现在传回京畿的消息是战败,可知朝野上下人心慌乱,强兵之法非但未能收回河西之地,反而丢失秦凤西北通往京兆府的要塞,不仅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反而因诸位主张变法而发动战争,导致西北大乱,河西各路流民纷纷涌入京城,左相且去看看京城的街道,看看那些从西北逃回的难民,去听听城墙上幼童、妇人、老妪的哀嚎,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而左相如今却依然能够冠冕堂皇的跪在这儿向天子请求继续发兵,只是因那战死的人中没有你方氏族人,左相身为百官之首岂能因为一己之私而置天下万民于不顾?”
“陛下,”尚书左丞端着笏板跪道:“臣肯请陛下停战议和,废除新法。”
苏虞站在群臣队列的后面沉默了许久,听着章得这番话便想起了街道上的一幕,遂跨出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卷轴,“陛下,臣左司谏苏虞有奏。”
内侍将苏虞的所呈的卷轴接过,“臣恳请陛下当众展开。”
内侍瞧了一眼皇帝得到示意后与另外一人共同将其展开,苏虞高声道:“此为西北的流民图。”
流民图一出,画上的凄惨使得朝臣再次震惊。
苏虞便直起身看着御座,“左相为国之心臣无异议,然左相操之过急,非但改善民生而使民不聊生,岂非与富国强国之法本末倒置,臣于前日在街道上瞧见那些失了父亲、丈夫、儿子的老幼妇孺哭嚎,又见西北的难民因战争而流离失所,流亡于外地孤苦无依,何其痛心,陛下是天下人的君父,爱民当如爱子,为人父母为人君者,何以忍心让子民受如此苦难?”
望着流民图里的惨状,反对新法的人越来越多,原先一些中立者也开始动摇,“陛下,臣等肯请废止新法停战议和。”
皇帝攥着自己手,眼里尽是淡漠,“新法已经持续近两年之久,国库增收诸卿有目共睹,行军打仗非儿戏,我朝将士岂能因一战之败的挫折而退却...”
皇帝之意便是不愿废除新法与停战,“陛下,若战争持续下去,便会导致更多的流民,届时若瘟疫再起,又当如何?”
“那就等瘟疫到了...”
“陛下!”姜洛川出列,呈上殿札子力陈道:“臣御史中丞,三司法之一的乌台长官控告当朝宰相。”
“左相身为百官之首天子之臣,竟于朝堂之上抵毁太.祖高皇帝与太宗,此为人臣之大不敬。”
“身为宰相与诸官结党祸乱朝纲,搅乱朝廷秩序。”
“京中流民涌入而不安置却仍旧怂恿天子,鼓动战争。”
“官不爱民如何爱国,又如何为君效忠?宰相借变法之名独揽大权,御史台请奏,请陛下废黜尚书左仆射另选贤德之臣为相。”
皇帝几次欲言又止,旋即看着方之彦旁侧的老臣,“右相有什么要说的吗?”
宰相身后站立的只剩下中立的大臣以及吕维的心腹,吕维抬起头,看着皇帝眼里的期盼,无奈的走出序列,端笏躬身道:“臣,请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收兵议和。”
第221章 皇以间之
干元九年冬,宋夏交战大败,谏院呈流民图于朝堂示众,御史台又控诉当朝左相历数其过错要求皇帝罢相,使得朝中原先中立的文臣纷纷倒戈章得,就连从未表过态的右相吕维都要求皇帝停战议和。
迫于压力,皇帝只得同意与西夏议和,又在御史台与谏院的力争之下罢免方之彦将其贬出京城,同时贬黜共同主持改革的大臣,贬权知开封府事章厚出成都府任成都知府,迁吕维为尚书左仆射,尚书左丞章得为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拜为右相,在皇帝坚持之下仅停止新法并未废除。
朝会散去后皇帝又一连接见了数十位大臣,整整一日滴水未进,直到日落才回到福宁殿。
皇帝从肩舆上下来浑浑噩噩的跨进福宁殿,萧幼清才从屋内走出,便见人大冷的天却出了一额头的汗,连忙走近担忧道:“官家?”
皇帝朝前走了两步随即应声倒下,“官家!”萧幼清扶着人跪在地上,发现额头上的汗像冰一样寒冷刺骨。
萧幼清朝殿内的宫人怒吼道:“都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宣太医!”随后将人拦腰抱起走近内阁轻轻放在床榻上。
脱下朝靴发现手脚都冰冷到了极点,萧幼清皱起眉头使自己静下心来替其把脉,搭上脉搏片刻后发现皇帝的脉虚无力,便又急得将祁六唤入内阁质问道:“朝堂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祁六低着头,“以章得为首的旧臣借战败一事围攻方相,谏院呈流民图,御史台又在朝堂上控诉方相为政的多数过错要求陛下罢相,连一向不表态的吕相这次也站在了对面,陛下无奈只得停战收兵与西夏议和,随后退朝陛下又被堵在垂拱殿,众大臣们仍借流民之事不依不饶,陛下只得以罢相止法来安抚群臣。”
“圣人,孙医使到了。”
孙鸿达顺了一口气从下属手中将医箱接过,“皇后殿下。”
“孙太医不必多礼。”
相似小说推荐
-
重回十二岁 (桓哲) 2019-09-24完结285 646日常向。一句话简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立意:好好学习花季雨季 乡村爱情 重生 主角:孟佳...
-
归田乐gl 完结+番外 (方便面君) 2020-09-29完结9131 11468镇前村人提及秦浈,皆是摇头叹息:身体太娇弱了不好生养,这样的女人不能娶。秦浈婚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