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反派帮我搞基建 (湉喵)


  出了城主府,她觉得天空都蓝了一些。
  其他人则是紧张的围上来道:“怎么样?办下来了吗?”
  也不怪他们紧张,前几天,每天都有人办理通行证失败,他们也不懂为什么,只是隐约听说,这些人背地里和其他城市的人有联系,想要帮忙打探青州的消息,所以都被青州拒绝了,不仅没有拿到通行证,这会儿也被赶出了城去。
  所以所有人都提着一颗心,他们虽然自认为没有干、也不打算干这种坏良心的事情,但是如果青州误会他们了呢?
  因此大家都还是挺紧张的。
  庄蓉闻言安慰道:“没事的,办事人员的态度非常好,只要如实回答问题就行,不会为难你们的。”
  她到了青州之后,第一个感受到的就是青州人的友善。
  之前她身边的朋友亲戚们,也有和四大宗门的修士接触过的,听说那些宗门修士们修为不高,但是眼睛都长在头顶上,一个比一个态度差。
  青州也算是东境的第二大城了,城里的人却一点都不傲慢,不仅不傲慢,反而特别有礼貌,即便知道他们是来避难的,态度也非常友善。
  庄蓉还记得,她来的第一天晚上,就是一个青州人带着她洗了个澡。
  所以她是真的喜欢青州,在北境安全之前,也是真心的想要留在青州。
  和外面等着的人交流完之后,她就拿着自己的通行证回到了暂住的地方。
  他们现在住在一种非常特别的房子里,她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材料做的,总之和木头泥砖不同,摸上去凉凉滑滑的。
  听说是青州研究院弄出来的一种材料,可以迅速成型,所以就用来给他们搭建临是住所了,每个房间大概有而二十多平米,一般是住两个人,如果是一家人的话,可以再往里面挤一挤。
  至于洗漱的话,大概是五个房间的人共用一个大的洗浴间和几个厕所。
  虽然不是特别方便,但是庄蓉也知道,这是青州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了,他们本来还以为要住在会议室或者飞行法器里。
  庄蓉刚刚准备进屋时,就看见了一个社区工作人员过来。
  那个工作人员看见她之后,朝着她挥了挥手,快步走了过来:“正好你回来了,我刚好有好消息要通知你呢。”
  庄蓉闻言眼睛一亮:“是工作的事情有消息了吗?”
  工作人员笑着道:“没错,按照你之前提交的资料和意向,明天可以去造纸厂面试,这里是时间和地点,你记一下。”
  庄蓉没想到,她昨天才登记了技能和就职意愿,这么快就有了回音,她赶紧记下了面试的时间和地点,又忍不住问起了她亲戚朋友的情况。
  “你放心,昨天登记了意向的,今天都有面试通知。”
  青州是不可能养闲人的,没有岗位,那就创造岗位,总之新来的人都得去上班。
  等到晚上时,庄蓉和其他人聚在一起时,果然听他们说到了明天的面试。
  “我是去施工队。”
  “施工队听说挺好的,听说如果不是这次施工队要不了那么多人,我们都是要去施工队的。”
  庄蓉其实也对施工队比较感兴趣,因为新人进入施工队好像是青州的传统项目,不过现在施工队人满了,所以要分流一部分去其他新开的工厂。
  第二天,他们就各自去了面试的地方,大部分都通过了面试,只有很少一部分因为能力或者性格之类的原因,被分去了其他更合适的岗位。
  “二环空出来的地这会儿终于有一部分能用上了。”苏秋延站在仙山上往下俯瞰,整个青州就像是一个小的微型城市。
  一环内自然是高楼林立,道路交错,人来人往,但是二环就稍显冷清了一些,目前只有工厂区和住宿区有人气。
  因为之前在设计时,二环的范围就被设计得非常大,所以现在还留了百分之八十多的空地。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能改善了,因为最多半年,二环里就会冒出许多新的建筑物,也会有许多人在二环安顿下来。
  秦越就站在苏秋延的身边,闻言笑了笑道:“是啊,青州会越来越好的。”
  等这些保障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了之后,他们的生产力就会大大的提高。
  如果研究院能给力一点,那么超过曲安,成为东境第一城,指日可待。


第164章 个体经济
  青州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就多了许多的差异化的需求。
  比如许多北境人,喜欢吃的东西不同,喜欢用的东西也有差别,但是目前的青州却没有办法很好的满足他们。
  所以苏秋延打算开放个体营业资质。
  谢昂有点不太懂这个资质是什么意思,因为在他的概念里,青州所有东西都是苏秋延的,不管是人还是物品,所有权都归苏秋延一人所有,所以苏秋延如果要让人去开一些小铺子,他只需要吩咐下去就行,自然有人去做,根本不需要什么“个体户”。
  苏秋延摇头道:“我一个人能想到的东西,本来就有限,而且给我打工,和给自己打工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他安排人去开店铺,这些人拿的就是工资和奖金,收益和他们没有关系,但如果是自己开店,那么就是盈亏自负,只需要缴纳税收就行。
  这样的个体经济,很能促进个人的积极性,而且因为体量不大的原因,不管做什么都非常灵活,可以寻找和填满一些空缺的市场需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只需要几个北境人,就可以开一个符合北境人胃口的食肆,比我们大动干戈的去安排简便多了。”
  谢昂大概听懂了,尽管他还是认为不太有必要,但是也坚决赞同苏秋延的意见。
  苏秋延道:“先让他们试试吧,特别是一些没有面试上工作的人,也可以选择自己做生意。”
  只是做什么生意,具不具备资质,都得经过城主府的相关部门审核才行,特别是食肆之类的,必须得严格审核和检查。
  谢昂想了想道:“那我先去召集人想想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细则。”
  如果真的要这么搞,涉及的东西就多了,场所、资质、税收、检查……
  苏秋延道:“不着急,后续的一些管理细则都可以暂时完善,先让他们尝试着做做看,如果能做起来的话,那就继续推广。”
  为了让大家尽快适应和了解这种个体经济,苏秋延干脆在二环和一环交界的地方,划出了两条街,取了个名字叫做夜市,顾名思义,就是夜晚的市场。
  “在这两条街上,只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就可以预约到一个摊位,每天晚上六点到九点,都可以自由买卖东西,什么东西都可以,只要不是违禁品,暂时也不需要缴税,先试行一个月,看看效果,这一个月,你们也可以根据夜市的情况,好好琢磨一下要怎么推进个体经济。”
  于是很快,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就开始在青州流行了起来,那就是摆地摊。
  青州人民过去习惯的新事物都可以从字面理解,那就是新的东西,比如玻璃,水泥,化妆品之类,这还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并不在东西这个范畴内的新事物——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那我可以卖我家的衣服吗?孩子大了,有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扔了也浪费。”有人好奇的问道。
  旁边的人闻言道:“那也要有人买啊。”
  是啊,他们摆地摊,得卖别人需要的东西。
  说起这个,青州人民其实感触并不太深,毕竟他们平常需要的东西,在超市都能买到,如果超市买不到,那就说明青州没有这东西,所以他们也不强求。
  但是现在突然说他们也能自己卖东西,他们就有些迷惑了。
  青州土着们迷惑着,但是北境人却很高兴,因为他们缺钱,工资又是一个月结算一次,所以这个地摊就是他们的好机会。
  他们储物袋里有不少北境才有的特产,摆出来的话,说不定就会有青州的人买呢?
  还有一些更加聪明的,直接就想到了卖吃的卖喝的。
  “到时候大家逛街逛累了,肯定需要喝点水吧,我们一起合作,预约两个摊位,摆几张凳子,再弄点什么有滋味的吃的,肯定有人买。”
  现在实行的预约制,一次可以预约未来三天的时间,所以三天内,铺子的位置都不会变。
  当然,如果第二天就不想摆地摊,也可以取消预约,把机会让给其他人。
  青州人显然都被这个摆地摊给吸引了,预约当天,不少人都守着自己的玉简,生怕错过了机会。
  好在两条街都非常宽敞,在每个摊位都非常大的情况下,都能容纳五百个左右的摊位。
  所以第一天晚上,就有五百名幸运儿要去给夜市添砖加瓦了。
  至于其他没有预约上的人也不失望,因为他们虽然不能去卖东西,但是他们可以去买东西啊。
  除了青州人之外,其他外地人也对这种地摊经济很感兴趣。
  他们倒不是没有见过地摊,仙陆很多城市都有地摊,不过一般都没有固定地方,都是由城主府不定期举办的集市,不仅要收高昂的摊位费和税费,还要给当地人孝敬,基本赚不到什么钱,所以生意非常萧条,除非是专门卖宝贝的集市,不然很难赚到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