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类似事情出现的概率还是很小的。
含着泪把苦槠果的豆浆过滤,看到那米白色的浆液流出来,沉淀,倒出上面的一层水,留下白色淀粉。
真的太不容易了。
游客们这一刻居然有种诡异的满足感。
就好像干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一样。
看着那淀粉用纱网裹住,拧干,然后拿到这两位请来的大妈家里,放在大铁锅里,灶膛里架上了炭火,就用这种没有火焰的温度烘烤,不断的翻动锅的湿漉漉的淀粉,随着锅铲的翻动,炭火烘烤,淀粉成颗粒状,成粉末状,直到没有任何的水份,晾放在筛网里。
参与剥苦槠果的游客太多了,这几大桶的苦槠果最终打出的淀粉有五十来斤,平均一个游客能分到二两多一点的苦槠果淀粉。
也就是100克到150克的样子。
好在这种烘干的苦槠果淀粉,一百多克的份量居然还有满满的一小包,就跟超市里经常卖的那种干脆面,那么大的一包。
原本以为分不了多少的游客,也找到了满足感。因为给他们帮忙烘干苦槠果淀粉的大妈是这样对他们说的:
“这些粉子很经用的,每次要吃的话,用汤匙舀两勺子,用水化开,再装一大碗的清水,在锅里煮一煮。煮的时候要一直翻动,煮开了,就放盘子放凉了,就变成了豆腐,切小一点,放点油,辣椒,醋,好吃的很。”
游客拿着分到的淀粉,被大妈的话给惊呆了。
“也就是说,两勺子的粉就能做一盘子豆腐,是这样吗?”
那分到自己上的这一小包,最起码能吃五六次啊,这么一想,就觉得自己这一天下来的付出还是挺值得的。
“是啊,要是你们想吃嫩一点话,可以少舀一点,也能成型,那吃起来就没有那么结实了。”大妈们的回答让游客们乐开了花。
这付出劳动换取来的收获,总是让人那么的欢喜。
所有游客的苦槠果淀粉都给分到了,这两位大妈,还有沈潇云没有停下来,他们把之前过滤淀粉的上层清液收集起来,继续沉淀。
之前的苦槠果残渣,用水清洗,拿仿佛的揉搓,就跟洗米一样,在清水里搓洗,在大妈有力的双之下,这些原本放在一旁的渣渣再次搓洗出了一些白浆。
然而这次用的是一些孔隙比较大的纱布过滤,因此,苦槠果的渣渣变少了许多。
而那些搓洗过后的苦槠果渣渣被大妈们拿出给豆腐定型的模具出来,把这些洗的发白的渣渣放在模具里面,盖上木板盖子,然后在压上重重的石头。
“这些搓洗出来的苦槠果淀粉很少,以前我们也经常再搓洗一遍,做出更多的豆腐来吃,现在倒是没有做这一步了,大家也不缺吃的了,而且经过搓洗过后的浆液比较苦涩,残留大量的苦槠果颗粒,做的豆腐有颗粒感,吃起来较为粗糙。”看到不少游客面露疑惑,也担心他们会误会,沈潇云给他们做出解释。
“大家也知道,这两天,时间太仓促了,剥的苦槠果有限,大家分到的淀粉不多,我也只能尽量的满足大家,让大家既可以得到想要的淀粉,还能吃到这野味的豆腐。至于这些搓洗出来的,待会儿直接在锅里煮熟,就能制作出豆腐来,一会儿就可以拿到食堂那边,当晚餐的一道菜,大家都能吃到。”
“还有那最后的渣渣,可以做苦槠果豆腐渣,得明天才能压成型,到时候也放在食堂这边,味道估计就有些苦涩,但是吃起来,那口感绝对让大家耳目一新,吃一会,就念念不忘。”
看到主播的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游客们本来还有点小怀疑瞬间消失了。
呜呜┭┮﹏┭┮
主播真的是太好了,太为他们着想了。
本来他们还想着,怎么就不多打一点淀粉出来呢,难道是要自己藏着,想想自己真的太混蛋了,主播为了能照顾到每一个游客,把这些苦槠果可真的是用到了极致。
等到了晚上,这些浑浊的黄褐色浆液变成了食堂里的一道美味,看着褐色的,软软的一块豆腐,上面还沾着泡椒沫,辣椒面儿,游客们怀着激动一口下去。
满口都是嫩嫩滑滑的触感,在舌头触碰的刹那,游客们品尝到了泡椒的辣,还有酸爽,以及一股涩涩的,带着麻麻的刺激感。
这几种味觉触感同时激发,在舌尖碰撞,让味蕾在这一刻享受到了极致的味觉盛宴。
同时,软嫩爽滑的豆腐里还有细小的颗粒感,像是吃到了很细小的坚果颗粒,可这一咬,苦涩,酸辣,以十倍的快感爆发。
初次吃到这种苦涩,麻嘴的苦槠豆腐的游客们,是痛且快乐着。
第219章 咱们做朋友吧
云水村这边的苦槠豆腐很是红火了一段时间,在这一批游客的带领下,其他游客们也有幸的吃到了这种纯正的,山里头的野味。
至于第一次吃的人,对这个味道是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
苦涩,酸辣,吃完了嘴里还麻滋滋的,可吃完后,却觉得莫名的畅快。
可能这就是苦槠豆腐的魅力吧。
虽然刚开始还是抵触的,可吃了之后,发现其实还行啊,再吃,好像还不错,等吃完,这才惊觉发现,似乎有点少啊。
去打听了一下,原来已经有不少游客购买了这种做豆腐的淀粉啊,然后一些不怕吃苦,有着一股不认输的韧劲:他们都行,为什么我就不行了!
至于沈潇云时常在耳边说的:这个苦槠果刚采摘回来,还是湿的,必须要晒一个星期,不然很难剥。
不想吃亏,并且想要在自己离开云水村之前也带一点当地的土特产,其他人都买了,我要是没有买,那不是很吃亏?
总感觉自己大老远的跑来,光是看风景,好像白来了一趟啊。
最后,就是沈潇云不管说什么,这一届的游客表示:我不听,我不听,我偏要,劳动使我快乐。
然后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加入了亲自动剥苦槠果的行列里,至于曾经参与的人,是决口不提这期间的心酸和眼泪,笑眯眯的跟后辈们说:自己亲自参与了,才不后悔。
这话说的好像还挺有道理的啊。
于是,这场剥苦槠果的活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天才结束,云水村后山的苦槠果也摘的差不多了,就连被风落在地上,枯叶里面的苦槠果也被后来的游客们一点点减回去了。
真的是一点都不浪费的那种。
在这个期间,作为美食主播,沈潇云还给吃货网友们展示了另外一种野味豆腐--柴火豆腐。
柴火豆腐也是一种山间野味,用的原料是山里采摘的一种树叶,这种树叶里面含有丰富的果胶,用清水清洗,然后用纱布包裹,在水里搓洗,仿佛揉,洗出树叶的浆液来,那些浆液是深绿色。
然后烧一些草木灰,草木灰同样用纱布包裹,水洗,留下碱性草木灰水。
富含果胶的水样物和草木灰水在锅里煮开,最后放凉就跟苦槠豆腐一样,凝结成软软的果冻状。
不过苦槠果打的豆腐是深褐色,半透明的胶状物,软软的一块,夹在筷子上还滑滑的,弹弹的。
伴随这一股苦涩的味道。
这种柴火豆腐,则是有叶子的清香味,颜色是非常清新的嫩绿色,豆腐的质地更为透亮,吃起来口感清爽,有点像吃凉粉。
这两则一对比,还是苦槠豆腐较为印象深刻,吃了还会想着吃下一顿,并且爱的深沉。
而在这期间,作为云水村秋收的季节,田间的稻子又成熟了一拨,村里人都在忙着收割稻谷,给稻谷脱粒。
年轻人守着店里的生意,一些游客也加入了临时务农的大军当。
然后,这一届需要招聘的人比较多。
也就是需要的苦力翻倍。
因为除了田地里的稻谷需要收割,这个寒冬来临之际,秋衣也要穿起来的季节,田里的红薯也该刨出来了。
那地里,早就该掰的玉米,也必须要掰了。
以往村民们可没什么工作,不需要当导游啊,当村里的环卫工啊,不是农家乐里的做饭大妈,也不是这些游客的临时洗衣工,接送游客的摩托司等等。因此,这些农活他们也忙的过来,再不济,就拖个几天。
现在,是真的忙不过来了。
沈潇云也没用含糊,直接在直播间里喊道:“有没有愿意来云水村做客的啊,我们这边村民热情好客,最喜欢交朋友了,最近家里的田地活忙不过了,特此招聘一些外地朋友。至于要求,就是会掰玉米,刨红薯的那种!”
直播间的网友都惊呆了。
这还是他们认识的主播吗?他们可是记得主播一直都是含蓄的,委婉的,像大言不惭,直接讨要干苦力的主播完全不是他们认识的那个主播啊。
主播你现在变了啊。
这年头哪里还有直接喊着别人去掰玉米,刨红薯,还正大光明的打着着交好朋友的名义,这算不算是太人间真实了?
毕竟,这年头,交个男女朋友,都很有可能是带着回去摘花生,掰玉米的目的,或者是割稻谷,打油菜,等回头,这些事干完了,那男女朋友也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