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本侯有疾 完结+番外 (夜尽初辰)


  问题大了!
  但,能站出来指责,摆在台面上议论吗?
  谁敢啊!
  没看见就差把杀人二字写在脸上了的锦衣卫士兵一直按着腰刀刀柄吗?
  没看见那位一枪捅死匈奴王,一战功封邯郸侯的驸马都尉如狼似虎一般盯着朝臣吗?
  没看见打断了匈奴脊梁的故镇北将军、现任兵部尚书蓟侯一直杀气沉沉吗?
  因着大宗正病重,在朝的乃是右宗正,只见右宗正上前一步,拜首道:“臣闻仲尼曰:王者,必世而后仁,善人治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先帝主政天下四年,布德行武,功绩著于竹帛,纵城旦司空,亦有恩泽,臣愚窃以为,先帝当立庙祀之,使天下世世代代,皆知先帝之德!”
  常安长公主看着右宗正,神情不变。
  燕侯眉头一挑,看着右宗正,神情似笑非笑。
  右宗正之后,以秦国公为首,带着诸王上前拜道:“陛下,臣等附议。”
  长公主微微顿首,刚想张口说些什么,只见一位侯爵站起身来。拜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兹事体大,当交由左右丞相、尚书领百官共议,之后禀告太后与太皇太后,再做定夺。”
  大晋功爵五等十五级,又有世爵勋爵荣爵之分,若是再算上宗室的封君,一共三百多位,又有勋贵常年在封地吃喝玩乐,一时之间,朝臣谁也想不起来这是谁。
  “此乃何人?”长公主招来一个宦官询问道。
  “回殿下,乃是英侯!”被长公主喊到面前的那位宦官低声答道。
  “嗯……”长公主沉吟了一下,道:”可是英国公后人?本宫记得英国公乃是世祖皇帝时的功臣,其战功赫赫而得封英国公,位列八位开国公,食邑四县共万二千户,因子孙不肖,串联蛮人而被代宗皇帝废爵除国,子孙流放。先帝敬重英国公劳苦功高,不忍其香火断绝,故而过继旁支子弟承爵,封英侯,于英国公祖地复建英侯侯国,赐食邑千二百户,那旁支子弟,可是卿?“
  英侯顿时就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换做谁,遇上一位只提到姓名爵位便能说出其来历与身世的君王,也会被吓得浑身是汗。
  没等长公主开口,燕侯直接厉声道:“英侯乃晋臣乎?!先帝予你恩惠赐你爵位复你封国,你才得以重建祖宗香火,你如何敢辱先帝?你如何对得起先帝?!殿卫何在?!”
  邯郸侯与燕侯配合极为融洽,无缝衔接般地接口道:“未央宫卫在!”
  英侯直接吓得匍匐在地,身体抖得像个筛子,只怕下一刻就会有如狼似虎的殿卫把他拖出去砍头,哭喊着道:“臣、臣冤枉……臣为晋臣,不敢忘先帝恩惠……”
  ”燕侯言过其实了。“长公主以手覆面,似乎是稍感疲倦,叹道:“英侯既为晋臣,那卿就下去好好休息吧。”
  “臣谢恩!”英侯顿时如蒙大赦,跑回自己的位子,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再也不敢出声了。
  刚刚才怒气冲冠的燕侯一边口称“臣失礼,请殿下责罚”,一边乖巧地退了回去,一脸安详。
  无数朝臣在心里感叹长公主御夫有道。
  原左相,如今的右相上前一步道:“陛下,臣有奏。”
  “准。”
  “臣闻元精磅礴,济万物而不昭其迹者,荐名曰天;至道汪洋,泽万世而不有其功者,定议于帝。伏思自古帝王,膺太名,号大行,使金声而玉振之,以绍乎无穷之闻者。帝莫盛于尧舜,王莫盛于禹汤也。盖易名之典,下不得诔上。古者将为至尊之谥,必质于郊,然后定之。所以推天下之至公,虽天子不得以自专也。”左相道:“恭惟大行皇帝浚哲应期,泰清抚运,惇序宗属,抚怀戎狄,钦恤刑辟,蠲薄赋繇,惠养鳏独,赈恤乏绝,凡曰仁政,不忘寤寐。傥若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更化而能久成。于万斯年,永绥寿恺,则雄才大略足以弥纶于高厚。丰功远烈足以辉掩于往初。谨按谥法:尊仁安义曰孝,保大定功曰武。”
  右相顿了顿,继续道:“臣愚以为,当尊大行皇帝为孝武皇帝。”
  嚯。
  右相不出声则矣,一出声就是一声震天雷。
  孝武?先帝当得起孝武?最赫赫有名的孝武皇帝当属前朝世宗,可这文韬武略样样不及,连在位时间都拼不过人家,这如何能比?
  但有了英侯的前车之鉴,没有哪个朝臣敢跳出来反对。
  右相继续道:”然,此不过为臣之愚见,先帝恩泽四海,泽被苍生,不可一言以蔽之,尊号当由百官共议。”
  朝臣恍然大悟,原来是以退为进啊。
  继右相之后,原礼部尚书、如今的左相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为:世功莫大于高祖皇帝、世祖皇帝,德莫盛于太宗皇帝、代宗皇帝,当仿代宗皇帝、仁宗皇帝之故事,为先帝立庙,陛下宜当世世代代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各为先帝立庙,诸侯王公侯使者侍伺天子,岁献庙前,请著于竹帛,宣布天下。”
  “众卿还有何异议?”长公主扫视文武百官。
  谁还敢有异议?没看左右丞相并宗正都不愿意出言反对了吗?
  保不定刚才那个英侯已经被燕侯记在了小本本上,要知道这位新任锦衣卫指挥使记仇的本事可是一等一的,先帝前脚刚刚驾崩,后脚他就把妄想求娶长公主的征西将军子秦峰以诽谤先帝的罪名按进了锦衣卫诏狱,这可是前科状元郎啊,就这么进了锦衣卫的魔掌。有顺国公世子和诸多勋贵子弟的证词,征西将军连求情都求不得。
  “既无异议,宗正。”
  “臣在。”右宗正出列上前。
  “礼部。”
  “臣在。”礼部尚书出列上前。
  “由尔等负责,为先帝立宗庙,制乐舞。”
  “臣等遵旨。”
  兴平三年七月底,群臣皆顿首为先帝上尊号曰恭平皇帝,上庙号曰孝宗。
  在朝臣看来,先帝在位四年,明白自己不是大才,于是让贤于长公主,谥恭,尊贤让善曰恭;毫无波折地平定了蜀国公谋逆,又有北地大胜,谥平,克定祸乱曰平。若不是在位时间实在是太短,该谥景字,布义行刚曰景。
  至于孝宗如何理解……那可就智者见智了,先帝承仁宗皇帝遗诏,政事上没有大的变动,当得起孝宗,但只强调先帝的孝顺而不是功绩……总之这是百官扯皮了一个月的结果。
  原有臣子提议上庙号绍宗,疏远继位曰绍,结果被燕侯喷回去了。
  要知道先帝可不是以某王之某子身份继位的,是嗣子,是先帝过继而来,上了天家宗谱,那继子和嫡嫡亲的儿子就没有任何区别,你却在这里强调疏远继位,是何居心?况且长公主名绍,你以长公主名讳定先帝庙号,是否有不敬皇家的嫌疑?这又是何居心?
  那臣子被燕侯说得掩面而走。
  作者有话要说:  文言文分别选自孝文本纪和宋大诏令集卷第八,有改动
  最后一章过渡章节了!接下来要发糖了啊——
  游戏是明日方舟(:
  感谢在2020-01-16 20:05:55~2020-01-17 18:05: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哈哈哈哈哈 71瓶;andman 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4章 玉佩
  事实上, 真正关心大行皇帝庙号的其实不多, 所谓定庙谥这件事,不过是一场无声的博弈。是皇帝与朝臣之间的博弈,是如今的摄政长公主并其支持者与中立方甚至反对方的朝臣之间的博弈。
  从结果上来说, 姑且是长公主一方占了上风,谥法中孝是上谥, 恭平皆是中上。左相目前算是偏向了长公主,但右相的屁股似乎没打算挪动。
  孝武这个谥号尊给先帝, 到底是打心底里觉得先帝有此功绩呢, 还是故意给长公主一个下马威呢?
  虽然是博弈,但也不能摆在明面上, 扯皮了一个月终于顶下,长公主在满意之余,也不禁松了一口气。要是有哪个不长脑子的朝臣敢因为这个是死谏,这人是杀还是不杀?万幸是没有。
  与这场风平浪静的博弈对比,秦峰的事情就显得有些凶险了。
  秦峰在诏狱里的待遇还算不错, 睡得地方是床,还有干净的被子, 米饭虽然不好,却不是馊了的,顿顿有肉, 每天晚上还有一壶混酒,只是他从来不喝。
  一开始还会对着顺国公世子及和他一起喝酒的勋贵子弟们破口大骂,后来慢慢就冷静下来了。大难临头各自飞是人之常情, 征西将军府和顺国公府没什么交情,不可能顶着抄家灭族的风险包庇他。但他父亲手握重兵,秦家又是羌人归化,西凉羌人部族众多,征西将军府堪堪算是西凉的土皇帝,顺国公世子就算不敢包庇他,也不会冒着得罪他父亲的风险而去揭发他。
  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锦衣卫为什么来得那么快?到底是谁报的信?
  锦衣卫怎么敢,怎么敢在顺国公府的地盘上动手?
  他在诏狱一个月,因为是征西将军的嫡长子,倒是没有哪个小吏敢做恶人给他上刑,也没有人来看他。但在这个时候,不闻不问就是最坏的结果,因为这意味着,征西将军很有可能将他当为弃子。放弃嫡长子,这种选择在世家大族中虽然少见,但并不是没有,有的时候为了家族的未来,连族长都能舍弃,区区一个嫡长子又算得什么?尤其是秦峰还有一个比他更出色的嫡出弟弟的时候。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