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上面,莱昂纳多和威廉的状态倒是差不多,他们已经无法从经纪人那里得到什么,反倒是经纪人经常要依靠他们。所以,莱昂纳多经常会有不是经纪人在为他工作,而是自己在为经纪人工作的感觉,这也是他换经纪人那么频繁的原因之一,但是威廉却始终没有抛弃他的经纪人,为什么?
每当想到这里,莱昂纳多心里都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他怀疑威廉有着严重的雏鸟情节,对经纪人是,对感情也是。这种“怀旧”在每分每秒都有人分手的好莱坞简直格格不入,让人嗤之以鼻,分外不爽。
……
《米尔克》正式开拍前一周,剧本排演会,威廉和莱昂纳多各自抱着剧本低头苦读。
“你做了多久的消防员?”
“几年吧。”
“你在那之前是警察?”
“你对警察有什么意见吗?”
“不,没有,是他们看我不顺眼。但消防员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曾支持过我的最后一场竞选活动,我也很支持他们。”
“是吗?很高兴听到你这么说。”
“我的话都是真心的,我愿意与你合作。”
“我也是,一会儿见。”
“好吧。”
“好,很好。”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摘下眼镜,拿手绢擦了擦,又戴回去,才看向结束了一幕台词对话的两人:“我对这一幕的第一个想法是,威尔,你的态度应该再亲切一点,你是想和丹·怀特拉近关系。‘你做了多久的消防员,丹?’你应该主动喊他的名字,表示你想和他成为朋友。”
威廉点点头,拿钢笔在剧本上做了个标记。
“我是不是也应该直接称呼他的名字,显得有强调性?”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转动着圆珠笔,插话道:“像是‘你对警察有什么意见吗,哈维?’”
莱昂纳多看着威廉,代入着丹·怀特的情绪,将这句话又重复了一遍,然后分析说:“说这句台词的时候,我才终于和威尔对视,之前我都是在不耐烦的躲避着他的交流。”
“可以。”斯皮尔伯格点头说:“但是你的语气应该更紧绷一些。哈维·米尔克对丹·怀特的态度是真诚友好的,试图和他打成一团,但是丹·怀特非常恐同,所以他对哈维充满警惕、怀疑,他是不会和哈维敞开心扉交流的。”
“还有。”斯皮尔伯格继续补充说:“‘是吗?很高兴听到你这么说。’这句话也要修改一下,丹的态度应该更敷衍一点,他不想和哈维交流,迫不及待想结束话题。”
“删掉反问?”编剧达斯汀·布莱克问。
“不够。”
“那换成‘非常感谢’。”
斯皮尔伯格同意:“够敷衍了。”
达斯汀·布莱克飞速在已经被翻出了毛边儿的剧本上写着东西,除了斯皮尔伯格要求修改的内容,还有他自己的一些感悟。
斯皮尔伯格端起水杯喝了口水,翻回上一页剧本,低头说:“从上一幕开始再来一遍。还有,威尔,那句政治玩笑‘无论喜欢不喜欢,丹和我都在一张床上’,你的语气要更下流一点。”
威廉面不改色的答应了,并尽量不去理睬正不停朝他挤眉弄眼的莱昂纳多。
这是类似于酒店套房餐厅一样的房间,面积并不算大,球形吊灯散发着暖黄色的柔和光芒,一台电视和一张八人餐桌就将房间塞得满满当当,桌上还摆着晚餐没吃完的沙拉。
《米尔克》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编剧拉里·克莱默和达斯汀·布莱克,还有威廉与莱昂纳多随意坐在桌前,每个人手边都放着厚厚一沓剧本,包括正在修改中的剧本2.0、3.0,还有水杯、饮料、水果等东西。
他们从上午十点碰面开始排演,已经在这里呆了一整天,而同样的日子也已经过了两周多。
每一天大家都坐在这个房间里,自由的发言和提问,他们一起讨论整个剧情、分析每个角色,练习每一幕的对话、确定走位安排,解释每一句台词的意义,以及这句台词为什么放在这里才是正确的。
斯皮尔伯格把这称作预先排演。有时候制片人和副导演 也会加入进来,但绝大多时候只有导演、编剧和演员,每天出现的人数不固定,威廉戏份最多,基本每天都在。
说实在的,花费拍摄期三分之一的时间(电影正式拍摄期预计是两个月)来进行剧本排演,其实是很奢侈的一件事,但许久没有这么野心澎湃的斯皮尔伯格坚持,他认为导演只有对剧本的一切了如指掌了,拍摄的时候才会胸有成竹——而且排演也的确碰撞出了很多灵感的火花。
除了讨论出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要如何拍摄,以及该把哪些内容重点表现出来,他们也会预演剧本里根本不会提到的内容,比如哈维·米尔克的青年时期——他在剧本里一登场就是快四十岁的中年形象了——威廉会畅想一下米尔克的嬉皮士生活,又比如莱昂纳多会脑补丹·怀特在消防队和警察局任职时期,是怎么饱受那些年轻健美的男性身躯引诱,又对此深感恐惧的。
是的,莱昂纳多认为丹·怀特恐同是因为深柜,他坚持剧本是这么暗示他的,而每当他这么说,两名编剧都只是笑而不语。
第239章 这不是生蚝,是醋
“昨天我又看了一遍《美国丽人》。”
“嗯哼。”
“我对菲茨上校这个人物有了全新的感悟, 对丹·怀特也是。丹·怀特很有可能和菲茨上校一样, 是个深柜呢。”
“嗯?”
“你瞧, 菲茨上校是性格古板的海军陆战队的军官, 世人眼中的正派人士, 他严格按照教条刻板生活,用鄙视、仇视的态度对待同性恋,或是疑似同性恋的人,甚至会因为怀疑儿子是同性恋而拳脚相加,想要用暴力纠正儿子的性向。但其实呢?他的儿子不是同性恋, 他自己才是。菲茨上校自我压抑了几十年, 他恨同性恋, 因为他恐惧身为同性恋的自己, 但是他最终也没能躲过天性的渴求, 跑去向男人求欢, 被拒绝后崩溃绝望,拿枪结束了对方的生命——你不觉得菲茨上校和丹·怀特有很多相似之处吗?可能他们本来就是隐形的同性恋者,但又非常恐惧这点, 才会努力塑造近乎完美的保守派形象, 极力的抵制同性恋,嘿,他们还都有一栋独立住宅、金发的妻子, 一个孩子和两条狗呢,这简直是教科书级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样板了。”
“……”
“威尔?喂,你睡着了吗伙计?”
和朋友合作的好处是会很热闹有趣, 不会感到孤独无聊,但有时候也会太热闹了,尤其是当对方很有谈话欲,事无巨细都要和你分享的时候。
威廉默默的将头转向莱昂纳多,化妆师的手还在他的嘴巴附近动作,化出浅浅的法令纹,好让长相看起来更加成熟。
莱昂纳多看出威廉暂时不方便说话,难得安静了一会儿,看化妆师怎么用阴影粉人为的制造出皱纹——好莱坞化妆师用一种特殊质地的乳胶,能将二十多岁的脸化妆成八十岁,皱纹生成的还非常自然,不过哈维·米尔克去世的时候也才四十多岁,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更加年轻,倒是用不着这种特殊的化妆工具,化妆师精妙的手法加上合适的打光,就能让演员年龄向上浮动十几岁。
等到化妆师的手从威廉下半张脸移开,开始整理发型的时候,威廉才继续莱昂纳多刚才的话题:“严格来说,菲茨上校和丹·怀特是不同的两个人,一个是纯属虚构,一个是真实存在的人。”
“但是丹·怀特身上有菲茨上校的影子,可能《美国丽人》的编剧在塑造菲茨上校时,也参考了一些现实中存在的人物呢?”
“或许。”
莱昂纳多琢磨的眉毛都皱在了一起,额头上凭空出现三条抬头纹,这些剧本上没有明确点出的隐藏信息,其实正是角色能不能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关键,角色深度决定了表演的层次,一点不同,展现在大银幕上就是天差地别。
威廉看莱昂纳多确实苦恼,一改之前的心不在焉,建议说:“你的想法可能并没有错。确实有一些法律专家、心理学家和研究同性恋历史的学者,根据丹·怀特的成长经历和性格分析,提出过怀特极有可能性向成谜,但当事人早就去世,这个猜测已经永远无法得到证实了。”
在哈维·米尔克和丹·怀特生活的年代,连杀人魔曼森都有疯狂崇拜者,袭击同性恋也经常被默认为是“正义之举”,丹·怀特杀死市长莫斯康尼和米尔克后,除了他的家人朋友邻居一直支持维护他,社会上也有不少声音替他辩护,这就是为什么律师团能轻而易举说服陪审团,令杀死两人的丹·怀特只被判刑七年,还在五年后就因为表现良好而提前获得假释的原因——反同的声音在那个年代确实占据主流,针对同性恋群体的罪行会得到格外的宽容对待。
但是仅仅在出狱两年后,丹·怀特就在汽车里烧一氧化碳自杀了。关于他的死因,各方有过不同猜测,一直研究他的专家和心理学家提出过大胆的假设,他们推测他自杀的最主要原因是无法承受的压力和心理上的绝望,而这和他隐性的同性恋倾向,以及无法接受的自我身份认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