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我要十个!”李建新坚持。
“这样吧,看你也不是本地人,一百四十五,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
“一百四,你也不差那三两块钱!”
一方坚持讲价,一方坚持不让步,魔神大人差点不耐烦的时候,俩人终于谈妥了。
还是李建新赢了,一百四一只,他买了十只,用精美的小盒子装着,一个盒子本来十五块的包装费,硬是降到了十块钱。
“凑个整嘛!”李建新还有理由。
俩人从里头出来,又去对面的小摊上,买了二十个木雕小面具,都是京剧脸谱的那种,看着特别京味十足。
这种是小的,还有能戴在脸上的京剧脸谱,李建新也买了二十个,将其中一个孙悟空的戴在了自己的脸上:“表哥,我是孙悟空!”
罗候默默的给自己戴上了唐僧的脸谱,透过缝隙看着李建新,别以为他不知道西游记!
“就知道压着我!”李建新的意思,是就知道压制我,连戴个脸谱都要胜自己一筹。
想歪的人,面壁思过五分钟。
旁边的是卖剪纸的摊子,临来之前,慕容建义给了他们一个清单,里头都是京城有名的纪念品名称。
其中就有京城剪纸,俗称“窗花”。
不过最好的剪纸据说是在锣鼓巷,可李建新觉得,只要是剪纸就行,不用非要去买某个地方的,他又不是多么讲究的人。
“进去看看。”罗候指了指一间牙雕店。
“嗯!”李建新拉着他,进了去。
出来的时候,俩人手里又多了不少东西。
走走停停,一上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本来他们到的时候,就已经九点了,两个小时下来,花了不少钱,东西也买了不少,就到中午了。
手机响了。
“喂?”李建新看到是个陌生号码。
“李先生吗?我是慕容啊!”里头是慕容建义的声音:“中午了,出来吃午饭吧!”
“哦,这就来!”就算慕容建义不打电话来,他也要找他们了。
因为他饿了啊!
四个人在车库那里汇合,郭静玲没买多少东西,但是看慕容建义的样子,好像很累?
“你这是去爬了长城吗?”李建新看慕容建义一副被霜打了的茄子样儿,实在是好奇啊!
“没有……。”慕容建义头一次知道,女人逛街的恐怖。
“你是不喜欢跟我逛街喽?”郭静玲拿着一个漆雕首饰盒把玩,顺便斜眼看着前头开车的慕容建义。
“和你没关系,就是有点太阳晒得蔫了。”慕容建义转移话题:“想吃什么?”
“吃炸酱面吧!”李建新提议:“都说老北京炸酱面好吃,我还没吃过。”
炸酱面像是小吃,又不是小吃,那天他们在王府井根本就没吃到炸酱面,一路都是走着吃的,根本就没落座。
“行,我知道一家地道的炸酱面馆,好吃着呢!”作为老京城人,坐地户,慕容建义真是个万事通。
到了之后,才发现,那地方是真大,但是就提供炸酱面一种主食,凉菜有八个,这个时候都快坐满人了。
“几位?”服务员都是小跑着的,穿着复古的那种店小二的衣服,带着白毛巾,拎着一个大水壶,架势不错,嗓门儿也高。
“四个!”李建新觉得新鲜,就应声了。
“四位,坐这儿!”找了个干净的小桌子,让四个人坐了:“四碗炸酱面,大小碗?”
“大碗!”这是慕容建义的回答,他觉得,可能四碗不够:“来六碗吧!”
“六碗?”店小二一愣,随即解释:“客官,我们这儿碗大份足,一大碗您绝对够吃!”“你就来六碗吧!”慕容建义还是坚持,总不能说,他们都很能吃吧?
这里头可还有个女孩子郭静玲呢!
要是一大群老爷们儿就罢了,有个女士在里头,自小接受教育的慕容建义的确说不出来那
话。
也忒难听了点儿,哪怕是事实。
“酱菜要么?”客人都这么说了,店小二也不坚持,反正敢吃不完,自有他们回收,到时候喂给流浪猫狗也是好的。
“要,来两碟酱牛肉,两碟八宝菜,两碟小土豆。”
“喝的呢?”
“来壶大麦茶!”
因为三个都对这里一片空白,所以事情都由慕容建义做主。
饭菜很快就上来了,甚至还自带了一碟配菜,六碗,罗候吃了一碗,李建新吃了一碗,慕容建义一碗,郭静玲自己干掉了两碗!
还剩一碗,李建新舔了舔嘴巴:“表哥,咱俩一人一半吧!”
“好。”魔神大人不在意吃多少,在意的是,跟谁分一碗面。
吃完了饭,出了门,慕容建义就问李建新:“还要买什么吗?”
“京绣!”郭静玲在一边提醒李建新:“别人东西都能给带的玩的,父母的不能,你应该给叔叔阿姨买点京绣回去,这马上就要过节了。”
“对啊!”李建新也同意她的说法:“而且过节的时候,还不一定在不在家呢。”
想到过节不能回家,还不如以前给人打工的时候,李建新就有点郁闷了。
“白天回不去,晚上回去。”罗候握了握李建新的手掌:“当天肯定能回去吃上月饼。”在李建新的记忆里,家里是不买月饼的,都是李妈妈自己做,一开始是为了省钱,后来是为了安全。
毕竟很多时候,外边的东西都不是很好,还有发了霉的月饼馅儿什么的,李妈妈看到就害怕,生怕自家倒霉买到,就年年自己做月饼。
“能回去?”李建新希翼的看着罗候。
“不能吧?”慕容建义皱眉:“听说是在昆仑那里举行,那里可是在新疆。”
而李建新所在的地方,要是他没记错,应该是东北省。
差点横跨了整个国境的距离!
“表哥?”李建新听了,就厥起了嘴巴。
“能回来,我说能,就能。”罗候淡淡的声音,有一种恒古不变的魔力。
“嗯!”李建新点头
因为要给李爸爸和李妈妈挑个京绣的衣服,慕容建义没带他们去逛街,直接带着他们去了金京绣店,那是一家百年老店,定做东西都是要预定的,而且价格绝对不便宜。
“真漂亮!”一进门,郭静玲就惊叹上了。
只因店面复古,那上面的挂着的用玻璃隔开的各色京绣衣服,不论是做工还是绣工,都堪称绝品。
“虽然这里的京绣比不上瑞福祥的好,但是他们这里咱们不用排队,去瑞福祥,是要提前半个月预定的……。”慕容建义小声跟罗候和李建新解释一下,不是他不带他们去,而是他们这几天就要走了,去了也等不起。
“为什么这里不用等?”李建新还没将自己划为特权阶级,略吃惊。
“这里是我家名下的产业。”慕容建义有点不好意思的解释。
各个世家大族别看高高在上,他们也需要吃喝,也需要给族人一个生存的依靠,自家的产业,多数都是族人在打理,只有少数有天赋的族人,才会修习祖上传下来的功法,更有少数族人是习武的,虽然以武入道很难很难,但是他们没放弃这个希望,万一成功了呢?
170你这是狼还是狗啊?
170你这是狼还是狗啊?
而且养活这么多人,没庞大的资产,众人吃什么?喝什么?
“哦!”李建新点头,不愧是有钱人,这都是自家产业。
京绣又称宫绣,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以京城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
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绣花纹严格遵循图必有意、纹必吉祥的宗旨。
所以多数都是龙凤呈祥、小猫扑蝶、万寿福喜、百纳福字之类的图案,一进屋里,上头挂满了旗袍、马褂和唐装,甚至摆满了各色的帽子、手帕和鞋子。
“这件不错,不知道我老爹能不能喜欢。”李建新看中了一个马褂,有点像唐装,就是是短袍的那种,上头哪怕是盘的扣子,都是纯手工制作。
“这件呢?”罗候指了指旁边那件黑色的。
“太老了吧?”李建新觉得,他老爹还没到穿黑色的时候。
“这里不能说老不老的,在京绣里,黑色为玄,是上品颜色呢!”郭静玲在一边翻看那些手帕,一边发话。
“你怎么知道?”都头一次来,怎么个个知道的都比他多啊?
“那册子上写着呢!”郭静玲一指旁边的手册。
李建新:“……!”
最后,买了二十条手帕,两套京绣的衣服,四双绣花鞋,四双老京城布鞋。
“你这儿,能不能给做两身道袍?”李建新和罗候没注意,但是郭静玲注意到了,但凡是上四组的人,基本上都是一身道袍,要么一身袈裟,穿便服的也有,不过不多。
这两天她也没闲着,四处走动的结果,就是那三位对她也不再是可有可无,占个名额,偶尔聊天的时候,也不再避讳着她,据说客卿们都是非常厉害的人,而且客卿们可真都是一身道袍,或者一身袈裟,根本没人穿便服!
李建新和罗候穿戴上,她觉得还是随一下大众的好,听说八月十五就要有修真集会了,这道袍是必须要做的,可以穿上去开会嘛!
她不太知道具体内容是什么,但是既然是集会,可能就是跟开会一样呗!
这就是不看小说的人的理解能力!
“道袍?”慕容建义也小声的跟郭静玲嘀咕:“那东西不是随便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