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鱼皎皎自然是不满意的,毕竟首饰的作用是为人增色的,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要来何用?
棠华倒是挺喜欢的,虽然做工一般,材料用的也算不上好,但这可是心肝儿送的,只这一点,其它问题棠华就都能忽略了。
鱼皎皎却不这样想。
她忍不住想,她原来为什么会觉得潍城很大?这里太小了,连个拿得出手的首饰铺子都没有,想买根簪子都买不着。
兴奋而来,失望而归,鱼皎皎原本的好心情立马没了,只勉强在另一个铺子买了几匹看着还算顺眼的布,就打道回府了。
第66章 千金为皇【五】
打下淮城, 其实很容易, 因为淮城本就属于内忧外患之地,城外山匪横行, 城内也并非铁桶一块, 明明只是个小城市,看上去却比世家大族内里关系还要复杂。
鱼皎皎就像是一个支点,贸然进去,有人想拉拢联合, 也有人想一本万利黑吃黑。
山匪大多都曾是城里或附近村子里的人, 通过他们, 鱼皎皎也了解潍城内的官员和几个较大的势力,完全可以说,这里面没一个好东西,有良知的早就被坑害或是不得不离开, 留下的都是沆瀣一气的, 所以鱼皎皎一个都没打算合作,反而暗中在百姓中散播留言, 挑起民愤。
潍城一年前才闹过饥荒, 朝廷发放的赈灾粮食一大半都进了官员们的口袋,剩下的发放给百姓的则少得可怜,里头还掺了泥沙和石子。
这在景国建国之初是完全不能想象的,可如今景国已经走向了末路,潍城又地处偏僻,连每年派下来检查官员成绩的官员也不再铁面无私, 轻易就能贿赂,所以哪怕潍城上层官员做得这么肆无忌惮,外界对此也是无从得知的。
哪怕城里的百姓想去告状,但他能走得出几里地?如今山匪横行,粮食也紧缺,恐怕还没走到半路,人就已经被饿死了。
所以潍城的贪官对此有恃无恐,事实上,他们觉得自己还能从指甲缝里漏出点粮食给这些泥腿子自己就已经是大大的善人了。
许多人都在那一场饥荒中饿死,留下来的也基本都是苟延残喘,层层剥削下来,大部分百姓家里连救急的钱都没有,连饭都吃不饱。
高层们都看不上这些泥腿子,更不在意他们私底下是怎么骂自己的,反正再怎么不满,他们也不敢当着他的面说,难不成还想造反不成?
可他们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景国当初就是因为前朝荒yin无道,苛责百姓,百姓们过不下去了,揭竿而起,这才被景国的开国皇帝捡了漏,如今,景国也正走在前朝的老路上。
粮价贵得普通百姓倾家荡产也快要买不起了,他们看着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即将饿死的父母、形销骨立的妻子……
这种绝望的境地,被煽动起来再容易不过了,毕竟拼一把还有活命的可能,什么都不干就只能等死了。
更何况,他们也不瞎,那些商人官员过得好不好他们难道看不出来吗?只是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告诉他们这些人他们都惹不起,但人被逼到了绝境,骨子里也会升起狠劲。
这种情况下,自然有人会牺牲,不过百姓的数目比之官兵实在是太大了,一群平时疏于锻炼的酒囊饭袋又哪里能挡得住他们,鲜血非但没有刺-激得他们退缩,反而让他们更加疯狂,为了将钱与米带给亲人,就算舍了这条命,又能如何?
这些人中,死得最多的不是别人,而是百姓,毕竟他们身体都因为吃不饱而变得虚弱,往往几个人才能对付得了一个官兵,踩踏和官兵慌乱中的反击最容易伤到他们,不像山匪,也算得上是身经百战了,都知道该怎么躲避攻击。
对此,鱼皎皎一直冷眼旁观,以最小的损失来博取最大的利益,她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毕竟上了战场就得有不能活着回去的觉悟,至少他们不会白死,家中所有妻儿,她也会代为抚恤。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不曾学过治理、打仗,但鱼皎皎却觉得自己很擅长这些,几乎下意识就摸清了那些官员的心理和下层百姓的想法,然后加以利用。
不过鱼皎皎也没在意这些,打下潍城将粮食分发下去之后,便将没死的官兵抓起来拷打,了解了目前造反有可能成事的几个反王的基本情况。
现在这种小事倒是不需要鱼皎皎亲自审问了,所以她只需要等着手下将审问后得到的答案呈给她就好。
这些人对治下百姓并不关心,但为了讨好上层,却愿意花费财宝去探听消息打听喜好,所以鱼皎皎得到的资料,竟然还意外的详细。
她认真的筛选起来,这个不行,家里竟然有几十房小妾,一看就是好色之徒;这个也不行,没军粮时竟然削妻子的肉去喂将士,真那么心疼将士,怎么不割自己的?这个也不行,靠诱骗妻子成事,跟她爹一个德行……
看来看去,鱼皎皎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出一个能投靠的势力来,为何如此,鱼皎皎在一开始气愤之后倒也清楚原因。
前朝男女大防并不算严,朝堂之上甚至还有女官,虽说官位不高,但那至少也是个官,亡国之君与妻感情甚笃,育有一女。
自古以来,都是男儿继承家业,可这位君主却只有这一个孩子,并且因为当时皇后生孩子差点难产,所以便不打算再让妻子生,想将皇位传给女儿。
他痴情是痴情,但能力确实平庸,压不住朝中大臣,皇位坐得本来就不稳当,这下就更不稳了,当然,在这个社会他们是不会怪男人的,而是推到了‘妖后’身上,因此景国立国后,便给女子添上了道道枷锁,哪怕是公主,出嫁之后也必须孝顺婆母,恭顺丈夫,若是三年无所出,更是不能阻挡驸马纳妾。
在这些规矩流传了百年后,人们也就逐渐将这些规矩当成了理所当然,上流社会的那些贵族官员,也基本上就将女子当个摆设玩物了。
鱼皎皎深深皱起眉头,有些失望。
虽然她清楚在如今这种思想占据主流,可在她想来,这些人都算是人中翘楚,读的书自也不算少,当该都清楚自己也是从女人肚子里出来的,又缘何不能给予对方应有的尊重?
当然,她也没指望过所有人都能懂这个道理,可在她原本的设想中,总该有一两个是明事理的。
这让她都有些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了。
当山匪没有前途,嫁人任人揉捏,投靠反王等事成后领个封底下半辈子就无忧了,可这些反王实在都……
鱼皎皎敲了敲桌子,一瞬间都有种想干脆再重新回去当山匪的想法了,毕竟呆在山里好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棠华显然不怎么喜欢那种环境,这些天呆在这个官员府邸里过得比谁都自在,各种在原本的丫鬟看来跟刁难似的要求能不停歇的提上几十条,颐指气使的让人甚至都怀疑她跟被杀死的官员是一伙的。
不过她倒没有苛责大骂过谁,单纯就是对生活品质要求高而已,以至于府里的丫鬟私底下都忍不住吐槽,皇帝估计都没她这么事多。
鱼皎皎看着手里那些前官员招供的信息,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
算了,隐居山林什么的,不适合她。
……
…………
鱼皎皎决定自己造反称王了,比起其他反贼而言,她的劣势无疑是很大的,单就一个女子的身份,就足以让想投靠的人望而却步,不过潍城内的人和山匪,倒是对她心服口服。
百姓才不管上头当皇帝的谁,他们只知道是鱼皎皎让他们活了下来,救命之恩,可不是一个性别就能抹去的。
更何况,娶小妾那是高层才能做的事,普通百姓娶媳妇儿都不容易,娶回家都是互相扶持着生活的,偏见反而比上层要少得多,所以对这种事业接受得迅速,再加上鱼皎皎又派人去洗-脑,所以整个潍城,基本上都是铁板一块。
鱼皎皎清楚,靠百姓的感激是维持不了统治的,毕竟这种情绪总有淡下去的一天,有句话叫做有奶就是娘,她也便是从这点出手,抹黑其他反王抬高自己,那些商人嘴皮子最利索,也不知私底下是怎么吹的,看着鱼皎皎就跟看着再世圣人一样,让她颇觉无语。
不过她并没有制止这种留言散播出去,毕竟身为女子本就处于劣势,要想成事便需要将自己‘神化’,上层不相信这些,可百姓信就足够了。
就这样,鱼皎皎一步步往外扩展,吞食其它领地壮大己身,不过她每破一城,最先去看的却非城中粮草器械或是金银,而是先收拢匠人,避免他们跑出城。
她的手下以为她是有大局观,毕竟无论武器纸张还是农具都是匠人才能做得出来的,但事实上她只是想留下能打首饰的匠人而已,不过她也清楚这样容易遭人诟病,所以才将这些手艺人一网打尽,假装自己都很重视。
实际上她就是嫌弃这些店里首饰都做得太丑,这才打算自己画图让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造衣服或是首饰亦或是吃食。
在当下,这些匠人并不受重视,被视为奇yin巧匠,连商人的地位都比不过,所以鱼皎皎这一举动,反而歪打正着,被他们视为知己、民主,因此倒是研究出了一些利于民,或利于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