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系统要我当地主gl (方便面君)


  “我改天与你一同去看一下,若是满意了,我们再定下来,至于是否年久失修也没关系,正好可以翻新一下。”
  宋玉延说完,眼睛骨碌一转:“娘子,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辛苦你了。”
  唐枝轻笑:“辛苦什么,最辛苦的是你不是吗?瞧你都黑成什么样了!”
  宋玉延摇头:“不不不,还是娘子比较辛苦,毕竟有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独守空房。”
  唐枝:“……”
  她似笑非笑地看着宋玉延:“这么说,阿药不是了?难道在我不在的时候,你还有旁人陪着不成?”
  “自然没有!不过娘子不觉得,你很需要我吗?”
  宋玉延牵着她的手,亲了她的嘴一下,又笑嘻嘻地道,“娘子看,你的小嘴在说,‘好久不见,我甚是想念’。这么明晃晃地勾引着我呢!”
  这人平日在外,或风光霁月,或古板得跟个小老头似的,唯独在闺房之中,才会如此孟浪。这一面只有她能看见,她这心又躁动了起来,想拉着宋玉延叙叙旧。
  ____
  唐枝说要买宅子也不是空话,她是个行动派,没过多久便跟宋玉延寻了空隙去相看宅子。
  林永明虽然是中间商,但是推荐的宅子都不是经由牙行出售的,因为由牙行介入售卖的宅邸必然要贵许多。他跟宋玉延都是老朋友了,自然不会坑她,为此还亲自带着她们去看房子。
  几个地方走下来,最终宋玉延定下了郊区的那座三进的宅子。这座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也不是蛇虫鼠蚁爱筑窝的地方,之所以卖这么便宜,也是因为这是老宅子,每次下雨都漏雨水,还有些柱子都被虫子蛀空了。
  唐枝还跟宅子的主人砍了一下价:“都已经不是年久失修的问题了,而是已经成危房了吧?我们买了还得花十几万钱修葺,这不划算。”
  林永明也在旁边帮着说话。那屋主人被她砍价砍得颇有压力,最终以二十六万钱卖给了她们。
  宋玉延还给了林永明一万钱作为他帮忙的谢礼,林永明觉得自己没帮上什么忙,不好意思收那么多,最终只收了一半。
  宋玉延送走林永明,才对唐枝道:“我怎么不知道原来娘子杀价能这般厉害?”
  唐枝道:“别人跟我杀价杀多了,我能防着那些买菜的人跟我杀价,自然能学他们杀价的手段。”
  她又说,“剩下的这三万五千钱,可以添置一辆马车了。”
  宋玉延眼前一亮,笑道:“那我设计这宅子时,给辟出一个地方来养马!”
  宋玉延没打算只翻新宅子,有些地方她是肯定要重新规划的,比如房间太多,中间的庭院太大了,要有效地利用,才不算浪费。
  她琢磨出设计图后,又买了不少水泥与砖瓦,这才开始动工翻修这座宅子。
  传统的屋檐容易漏水,她便让人在每块砖瓦那儿都用水泥封住缝隙。至于地面,她没有用青砖、大理石,而是直接铺了一层水泥砂浆。外面的院墙则用了石块堆砌而成。
  帮她修房子的木匠本来就有脾气,他们也从来都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然而想到这人是宋玉延,她设计出了海塘,对土木工程也有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她完全就是内行人,木匠们怼不起她,只能老老实实按照她的设计来修葺宅子。
  不过等他们修完之后,发现宋玉延设计的宅邸还真的很美观大方,既有文人骚客的雅致高洁,又有衬得起这三进宅院的宏大宽敞。用宋玉延的话来说便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
  这宅邸也翻修了很长的时间,而在此期间,宋玉延一家子依旧是住在县城的小院里。宋玉延偶尔便得往海塘那边跑,年头的时候朝廷又设了捍塘兵士指挥,也就是调拨了一支百人的兵士到海塘那儿巡逻,日常负责维护、养护海塘,因此,宋玉延总算不用时常到那边去盯着了,只十天半个月去巡视一回便足够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她就清闲了下来,因为她除了要督修海塘,还得负责明州的堰闸、河渠的修补。
  除了海塘之外,明州也没什么大型的水利工程了,不过官府还是给她拨了一百多人,她要做的便是日常指挥和监督这一百多人去修补河渠,顺便再研究一下新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
  明启十年的这一年夏秋两季,明州的灾害明显比往年少了,百姓所遭受的损失也少了许多。便说那海塘,再一次抵御住了浪潮的攻击,让周围的百姓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彻底安定了下来。
  而也是在这一年的八月,宋玉延与唐枝新买的宅邸也修葺完毕了,她低调地给亲朋好友派发了请柬,邀请他们来参加新宅邸的进宅宴。
  她在亲朋好友那儿的声望也很高,故而人缘十分好,给她回信说会准时到的十有八-九。
  笋儿从金川乡回来,犹豫地问宋玉延:“大哥,我能邀请朋友吗?”
  他这话其实也是一种试探,宋玉延如今买了宅邸,可那毕竟不是他的,他不确定那儿还是否一样有自己的位置。
  宋玉延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只笑了下,道:“自然可以,不过在你邀请朋友过来之前,先去看一下新家。”
  “新家。”笋儿心里念着这话,心中一阵暖流划过,他扬起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好!”


第97章 不着调
  杜衍等人虽然无法参加宋玉延的进宅筵席, 但是也写信祝贺了她, 倒是林逋远在杭州都听闻了她督修的海塘之事, 夸了她一番。
  宋玉延给他们回信之后, 便开始专心接待前来做客的朋友们——她如今在明州也算是半个名人了,加上她换到了新宅子住之后,也有足够的地方接待客人,故而每天来访的人都是络绎不绝的。
  范知州也来了。他这次任期满了, 朝廷见他政绩也好, 便升为右司谏, 为三司度支判官。
  所谓三司度支判官, 其中的“三司”是户部、盐铁以及度支三个分管国家财政民政以及赋税的部门,度支判官,也就是度支使的副手。
  他想在离开之前劝一劝宋玉延, 若想为天下苍生做实事,那就不应该拒绝朝廷的封赏。
  宋玉延感觉压力山大, 周围的人对她的期盼都太高了, 不是劝她考科举走入仕,然后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便是希望她考虑为官的好处, 从而别想辞职的事情了。
  宋玉延道:“我即使不入仕, 依旧有许多办法能为百姓谋福利。造福天下苍生有许多途径和办法,所有的职业、行当也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若只拘泥于一条路,便容易误入歧途。”
  她见太多那种一开始一心为民, 最终为了达到“为民”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最终落网的官员的例子了。
  便说那唐朝的宰相李绅,写下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著名诗句的人,最终也是在权力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做出了为官不仁、草菅人命、视百姓为贱民的事情来。
  宋玉延很是感激范知州的举荐之恩,但是她也仅止步于此了。范知州听了后,觉得她这是在用李绅的例子告诉自己要保持本心。他并没有因此而恼羞成怒,反而觉得宋玉延待他真诚,否则也不会跟他说这些话。
  很快,新的知州便调来了,范知州跟他交接完工作之后,便赴京述职了。
  那新来的知州叫苏耆,是个标准的官二代,他爹叫苏易简,他六岁便受父荫被授宣节校尉,后来又改奉礼郎等。
  虽然后来他爹病逝了,可他还有位岳父很有名,便是当朝宰相王旦,
  虽然王旦是一位正直的人,但是在苏耆二十岁举进士不中之后的第二年,官家还是看在了王旦的面子上给他赐了进士及第。
  如今才二十七岁的他,便已经当上了明州的知州,相较于刘绰、范讽两位知州来说,他的官路已经算是亨通的了。
  新知州到了明州后第一件事便是先去了宋氏找族长。族长还有些迷茫,难道他是来走访的?可是走访不应该先到乡里走一趟吗?
  虽然迷茫,可还是接待了他,而见了他才知道他是为了宋氏的竹纸而来的。
  这事其实跟宋玉延也有些关系,因为宋玉延当时为了掩盖自己的造纸技艺的来历,便说她是看了苏公的《纸谱》才学来的。而她说的“苏公”,其实就是苏耆的爹苏易简。
  随着宋氏竹纸远销汴京,在京城当了多年知县的苏耆也有所耳闻,后来更是听说是自己爹留下的遗作给了旁人如此机会,他就更是替自己的爹感到骄傲。
  故而来到了明州,他自然第一件事就是到宋氏,看看他们是如何靠着自己的爹造出这么好的竹纸来的。
  宋氏族长听说了他的来历,切身地体会到了他的不着调。
  在宋玉延提及《纸谱》之后,他也去找了苏易简的文房四谱来看,上面虽然有个别造纸工艺说了大致的步骤,可是却没有竹纸的造纸过程。故而宋玉延说是从纸谱上学来的,他认为只能是她受到了启发,真正学会造纸,还是从别的地方学来的,然后再自己加以改进的。
  也就是说,这并非《纸谱》的功劳,而是宋玉延自己的才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