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千年·君臣 (手冢亚美)


  对李建成的做法,温大有只有仰天长叹的份,背地里埋怨李渊怎么叫这么个大少爷来打仗,结果还没出三天,这些告示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霍邑百姓看到有大军开来,都慌了神,城外的想进城躲一躲,城内的怕围城想往外逃,乱成一片,想不到大军就驻扎在城外不进来,进来的只有写在素帛上的安民告示。安民告示说李家义军是匡扶正义的军队,针对的仅仅是城里冥顽不灵、一定要助纣为虐、帮杨广施□的官员,绝不侵犯百姓一丝一毫。为免误伤百姓,凡是家门口挂此帛书者,李家义军定然秋毫无犯,攻陷霍邑以后,还可以凭此帛书领五斗米,作为李家义军打扰他们生活的补偿。
  帛书是靠李建成安CHA在乞丐中的眼线混入城中偷偷张贴的,贴完以后,再大惊小怪地引人来看。百姓关心的是每天三饱一倒,根本不关心头上的皇帝是谁,有了帛书就能免受战火牵连,还能白领五斗米,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霍邑城算来不大,却也有数万户人家,可是帛书总共只有五千余份,一在城里出现,立刻成了抢手饽饽。不少人为了争夺帛书大打出手,甚至有些思想觉悟不太高的士兵也会加入抢帛书的行列,如此“仗势欺人”导致官与民之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五天后,李家义军不过是驻扎在城外,整个霍邑城已经陷入一片混乱。
  温大有以为李建成打算趁乱浑水摸鱼,不料李建成还是一点也没有发兵的意思,只是送了第二轮帛书进城,说如果城中居民愿意帮助李家义军,每绑一个大隋官员来,就可以换一份免战帛书和十斗米。
  这一下霍邑城里的混乱彻底成了暴动。下级士兵生怕被拿去换米,不是丢盔弃甲连夜携家眷逃走,就是辞官不做,一起加入暴民的行列。一心忠于大隋的文官和上级军官毕竟只是少数,平日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惯了,此时全城百姓都由任人宰割的牛羊变成了围着他们的豺狼,他们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不是狼狈不堪地出城逃命,就是被暴民一个一个地绑到李建成面前换米。前前后后不超过十天,李家义军没有费一兵一卒,只费了些笔墨和一点粮食,就换来霍邑城的全面投降。
  温大有还从来没有见过打仗能这么打的,李建成却没觉得有多意外,对百姓送来的大隋官员愿意投降的就纳入军中,不愿投降的就推出去斩首示众。
  正如生老病死人人都逃不过,可轮到自己头上时就觉得特别难以接受,官员欺压百姓的事也屡见不鲜,可是不论这件事多么正常,如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会觉得特别愤怒。如今是这些鱼肉百姓的官员倒霉了,霍邑城的百姓在城外行刑的地方围得里三圈外三圈,看昔日欺压他们的人被绑成大螃蟹,旁边还有个临阵倒戈的师爷,每押上来一个人,就高声宣读该人的各种经过艺术加工的罪行,引起群情激奋,然后由李家义军的士兵行刑,每杀一个人,就换一个士兵行刑。
  李建成就在一旁看着一颗颗人头落地,像是在看自己的孩子学会写一个新的字,或者学会一个新的剑招。
  温大有有些不解:“这是干什么?”
  “给他们练胆子啊。”李建成微笑,“温将军,说实话,第一次杀人的时候,你做了多久的噩梦?”
  何止杀人做恶梦。温大有小时候胆子特别小,他的娘亲叫他杀只鸡,都把他吓得半死。直到后来当了兵,仗打多了,人杀多了,也就麻木了。
  “他们也是一样。”李建成指了指那些上去时战战兢兢,下来时就似乎完全换了一个人的新兵,“我们的军队中绝大多数是老百姓,一生中从来没有杀过人,要是第一次上战场,就要真刀真枪杀得天昏地暗,只怕他们中的大半人都会被吓疯,更不用说打仗了。你看他们现在这样,每杀一个人,就会有那么多人为他们喝彩,还会怕杀人吗?现在开了杀戒,以后就好办了。而且你看那些围观的年轻人,正是容易热血上涌的年纪……”
  温大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当然,在战场上杀人和这样杀绑着的人是两码事,很多事急不来……”李建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似乎也为他过于苍白的皮肤添加了几分红润,“幸好,我真正的主力部队很快就会来了。”
  温大有的年纪和李渊差不多,也把李渊交给他的三个孩子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以前每次看到李建成笑,清澈纯净中似乎还带着些孩子般不谙世事的天真烂漫,温大有总会不由自主地生出想保护他的感觉。但是现在看到李建成笑,温大有只会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下往上冒。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四章 惊鸿

  战争和赌博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或者换句话说,战争本身就是一场豪赌。起兵后的第一战,李建成没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霍邑城,大军离开的时候只有一万,回来时变成了三万多,极少数几个受伤的,也是和自己人操练时受的伤;霍邑城的粮仓除了用来悬赏的米粮以外,都进了李家义军的腰包,再加上钱财、武器、马匹等等,可谓收入颇丰;更难得的是李建成的做法还得到了霍邑百姓的爱戴,彻底地把霍邑城变成了李家的地盘。从方方面面来看,要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效,李渊自问也没本事做得更好,唯一的问题是“李家大公子是个文弱书生,打仗都只会用书生的方式来打”从此传遍了整个中原,李渊原本打算先声夺人、为李家日后夺天下造势的第一战,结果却是让天下群雄更加看不起李家。
  李建成分明武功不差,为什么偏偏要用这种方式?李渊直埋怨李建成行事考虑不周,然后发现儿子又用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着他,直到他说不下去,才说还没到亮出底牌的时候。
  要亮底牌,至少得等到攻下长安。
  当年李建成建议杨广迁都,一方面是为了消耗大隋国库,加速大隋的灭亡,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他让出长安这块宝地。果然,自从迁都洛阳以后,长安这个极具战略优势的高地就被忽略了,包括西魏瓦岗在内的众多有点实力的反王都围着杨广所在的洛阳打转,长安附近反而只有一些乱寇,围着长安城里年幼的代王杨侑。
  刘文静出使突厥,带去玉帛美女,始毕可汗照单全收,表示愿意和李渊友好相处。李渊对大后方放心了,让温大有和李元吉一起留守晋阳,自己带着两个长子挥兵直指长安。
  杨侑即使年幼,也知道李渊不是真心想拥立自己,一旦落到他手中,等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性命不保,派兽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拒守霍邑,又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将辽东兵极骁勇等数万人据河东,与宋老生遥相呼应,还命临汾以东诸郡所在军民守城,并随便受宋老生、屈突通征发。
  李建成似乎不太乐意打仗,幸亏李世民却是骁勇善战,即使李建成依然只做个挂名大都督,李渊依然率军一路攻城略地,连战连捷,直到距霍邑五十多里的贾胡堡,像是一下子用光了所有的好运一般寸步难行。
  宋老生、屈突通率隋军与李渊义军相持近两月,只是坚壁不战,扼守险要,等着李渊军粮耗尽。
  两军僵持不下,守在城外的李家义军军需物资消耗得极快,偏偏此时就连老天爷都像是存心和李渊作对,秋风飒飒,阴雨绵绵,让围城的日子分外难挨。
  李渊整天愁眉不展,李世民也怕时间拖得越久,长安的布防就越充分,以后要进攻长安就越困难,只有李建成依然悠哉游哉,面对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父亲和弟弟,还是雷打不动的两个字“不急”,然后继续躲在房里写什么。
  李渊好奇李建成一直在忙什么事,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拿过他写的东西一看,差点被活活气死——李建成写的居然是给李密的投降信。
  李渊起兵后,李密就写过信给他,说是希望和李渊结成联盟,共图大计,其实是想把李渊的兵力收入自己帐下。李渊心里不屑,不加理睬,想不到李建成替李渊给李密回信,以李渊的身份对李密极力吹捧,说大家本来就是本家宗亲,谁坐天下都是一样的,自己没有争霸天下的意思,李密才是天生当皇帝的料,他愿意顺应天意,辅佐李密,帮李密成就一统天下的大业云云。
  信中引经据典,言辞相当优美,可是如此妄自菲薄,实在是太气人。李渊几乎是气得七窍生烟:“既然李密那么好,你叫他爹去!”
  “爹,要是杨广知道我们占了长安,然后挥军打过来,你有本事挡住他们吗?”李建成一句话就让李渊闭了嘴,“我在瓦岗待过,知道李密那白痴最受用马屁,一哄就上当,手下兵力又多,西魏瓦岗是一面绝佳的挡箭牌。让瓦岗和大隋以及其他反王打得两败俱伤,到时候我们坐收渔翁之利,何乐不为?”
  李渊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不过要打长安,先要把眼前的硬骨头啃下来。你有什么办法?”
  李建成算了算日子:“‘办法’应该快到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